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兴唐 >

第358部分

兴唐-第358部分

小说: 兴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成,看问题得长远,但弘儿这样做,使本宫想起一件事,对军队,本宫掌控能力还是很弱,你明天再安排一些人手,前往青海,秘密听一些青海军中的情报,然后禀报本宫。”
  “喏口”
  李威这一逼,武则天终于想起了,要对军队动手。而这个程务tǐng就是一个很好的棋子,当然,要见一见,听一听,看他有没有本事,有本事,才能委托。
  :申明一声,玩唐不要再去追究,那本书在争新书月票榜时,被人yīn得狠,心理素质不好,于是连带着书扑。
  老午很勤奋,然而心理素质却是弱项,请大家多多支持。让老午将这本书写得更精彩一点。(未完待续H@。
  第四百七十章 暗滴鲛珠坠(二)
  对武则天的能力问颇,解释一下。应当客观去写的,看一看历史上的经历,先从王皇后与萧淑妃之中杀出来,王萧的门第书中说过,然后再从长孙无忌中杀出来,再从上官仪手中杀出来。每一次困难却成了她进阶的阶梯。后来许敬宗死,戴郝张几人坚决反对,这几人多牛,书中也说过。再从裴行俭手中抢过军权,裴行俭是多牛,大家也知道的,纯粹是一个妖人。就抢下来了。这样的女子,不能将她写得太笨,那才不符合历史。个人认为。大家可以再讨论讨论。
  但这本书结局老午已经想好,是一个大圆满结局,会让大家很满意的。
  此时,郝处俊正在裴行俭的府上。
  太子的做法,让他威到有些不安。对裴行俭说道:“裴侍郎,你不能糊涂啊。”
  “郝相公,何来此言?,、对郝处俊,裴行俭十分敬重。
  “你为何听任太子做出今天的举动?若有一点误会,有可能立即兵刃相见啊。”
  “怎么可能兵刃相见?这样做,用意过段时间,郝相公便知。也是迫不得己。郝相公,如你不能理解,可以问一问从青海回来将士的心情。是谁导致太子殿下处于九死一生当中?”
  这句话是背地里说的。并不是论钦陵,也不是李贤,真正导致青海种种事情生,是大唐的皇帝陛下。只是作为臣子,没有一个人顶真顶出来。
  郝处俊不能言。
  裴行俭又说道:“还有,当初本来就不应当生这么多事情的。你在朝堂之中,还有张相公与戴相公,无论那一人,皆是劳苦功高,资历无一臣能及。但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一再地生,与你们低调妥协,有没有关系?”
  郝处俊又不能言。
  裴行俭又说道:“其实很早太子殿下就掌握了雍王的证据,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证据。当时间臣,臣说过两策,上策打出清君侧的。号,立即举兵入京,将这些群小,扫荡一空。下策就是现在的计划。然而太子为了防止后人学习,唐朝将来不稳,依然选择了下策。”
  说到这里,有些惘怅。
  没禄氏不是妖怪,只是很聪明,现在的级别远远赶不上武则天的地步。对唐朝了解,可了解得不多,因此,大约说了一下,让李威找到进京的理由,登基的机会。如何操作,她没有建议。
  可是裴行俭清楚。
  说了上下二策,要是安排妥当,没禄氏没有得到吐蕃平息消息之前,就可以让刘仁轨保荐朱敬则,再让朱敬则与秋仁杰联手,将明崇俨一案查清楚。那时候武则天还要将段夫庆当作牌打,没有揭开。
  一举进京,不但雍王,连天后的党羽,在这个雷霆之势下,将会拨之一空。
  当然,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也背上了一些骂名。然而能实质性地登基,不象现在,有无数个变数。
  结果殿下选择了下策,自己又没有强劝。毕竟自幼饱读诗书,受到儒家影响。
  现友想一想,看到朝堂上种种变化,心中有些后悔了。
  郝处俊惊愕万分,若是上策,那就是起兵谋反了。幸好啊幸好,问道:“…是什么样的证据?”
  “郝相公,恕我不能回答。”知道的人越多,泄密的可能性越大,连郝处俊也不说。但安慰道:“郝相公,太子是一个正统的人,一切会按照规矩制度礼教来,率兵进入东宫,只是迫不得己。后面的事,郝相公尽请放心。”
  郝处俊只好回去。
  但是裴行俭与刘仁轨没有相互拜访,刘仁轨也没有与秋仁杰相互拜访,秋仁杰也没有与朱敬则相互拜访。
  就是让皇后一点也察觉不出来。
  能想到裴行俭、刘仁轨,甚至想到秋仁杰,却很难想到朱敬则。毕竟他是皇帝派给太子的“帮手”。
  裴炎回去,可他家更热闹。
  魏玄同、郭正一、郭待举与岑长倩全部正在他家中等候。
  “四位相公何事前来拜访?”魏玄同一本正经问道:“裴相公,太子所指的人,可否是相公你?”
  他相信裴炎,但也相信太子,与太子共事的时间很长,太子做事同样光明磊落,若是裴炎对太子真的不利,只好割席拒交。
  “魏相公,请相信某。若是谋敢谋害太子殿下,天诛地灭。”这里玩了一个小心眼,是谋害,不是不利,若改成对太子不利,天诛地灭,他断然不敢下这个誓言的。
  细微的差别,四人皆没有注意。(此四人皆是直臣,还有后来的刘景先,然而皆被武则天通过裴炎这根轴利用,做了一些**的事,甚至替武则天掰倒了李义谈,然后裴炎根据李治遗诏,断章取义做了一些细微的篡改,让武则天掌控军国大权,女皇之路开始。)
  郭正一说道:“但是那一天,为什么你要,要,要想代替刘相?”
  一个要字说了好几遍,能进入宰相,就算李治破格提拨,平时也有些本事的,不然朝堂中那么多大臣,为什么李治单单挑中他们四人?可居然被人当了枪头耍了,心中多少不爽的。虽然此人是他的朋友。郭相公,何来此言?你想一想,某为什么要提出此议?大子回京,作为刘相公,定然想拱卫太子的力量。然而西域呢?党争重要,还是国事重要?若是我不提出来,刘相公会不会让裴侍郎平定西域?有人说我投奔皇后,拭问一下,某已经是宰相。只要朝堂平稳过渡,刘相公年已高,要不了几年,某必然是当朝辅。某投奔皇后又能做什么?三公,亲王?某有没有那个机会?“
  郭正一哑然。
  “又说太子与某不和。某不是许敬宗,年数高,没有再到朝堂的机会。为了子孙,他不得不目光短浅地做一些打算。没有意外,某在朝堂还有很长时间,现在值不值得得罪太子?”
  又是哑然。
  “太子对我成见很深,可是某呢?某只是从国事着想,陛下做法是对的,支持,皇后做法是对的,支持,太子做法是对的,支持。不对,我当上书弹劾。这是一心为公。若是这样,太子对臣有所误会,甚至误会加深,我无话可说。还有一件事,既然郭相公提出来,我索性将它说出来。实际上我对太子一直十分敬佩。各位可记得一件事,两位圣上为鲁王设生宴,我还特地表示过好感。无他故,慈怜太子的遭遇。若对太子恶,我何做出那样的举动?”
  又是哑然。
  然后大义凛然地说道:“我一心为公,若是太子误会,就让我屈节下伏,前去乞求,断然做不出的。各位,若有此意,你们可以去做,但某不会做。”
  四人从狐疑立即变成折飚
  不但对他们,与武则天对话时,裴炎同样是一副假清高的做派,只是在话音里隐隐将意思表达,但在言语上,同样不给武则天抓住把柄。
  郭待举说道:“看来是殿下误会你了。我们明天拜访一下友子,替你化解。
  “那就谢过各位,若是见到太子殿下,请替臣代一句话,儒家大义,尊卑有序,才是立国之本。虽然有大功,对臣可以咆哮,但不能不考虑两位圣上的想法。”
  “是”,四人表情肃穆,立即离开。
  裴炎转身一笑。
  因为忽悠这四位新宰相,难度太低。还是与皇后过招,才是精彩啊。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东宫第一个客人,却是韦弘机。跑来诉冤的。
  李威耐心地听他将话说完,问道:“我大唐有了多少宫殿,不算行宫。”
  “太极宫、大明宫、九成宫、东都皇宫,还有这座上阳宫。”
  “这些皇宫够不够帝王居住?”
  “……”
  “虽然说是你从司农寺节俭出来的经费,可那也是朝廷的经费。韦卿,很早之前,孤就说过,孤不登基罢了,一登基,绝对不允许后世子剁再兴修任何宫殿。不仅兴建需要花费经费,还要修耸,派内侍与宫女看守,每一处宫殿,那一年不需要大量财政。况且还有庞大的行宫。”“是。”
  “那么秋卿弹劾于你,对还是不对?”
  是受了一些委屈,但他的品性是谄媚了。可此人精通土木,国家有一些工程,此人却是最得力的大臣。所以用人也是一门学问,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用法。
  “……哦”
  “过段时间,等孤将事务处理定了,替你解释一下口但你自己也要做出表率,以后无论对父皇,或者对孤,象类似的事例不可再做。”
  “谢过殿下。”虽然批评了一顿,但听出太子话音中对他不恶,喜悦地离开。
  前面刚走,后面四位宰相联袂谨见。
  一是替裴炎来做和事佬的,二是劝说太子将东宫五百甲士撤出。
  李威静静地听他们将话说完,然后道:“各位,还有没有?”
  “没有了”,四人当中,魏玄同与李威关系最好的。
  “你们替孤带一句话给裴炎,请问他真的知道尊卑有序吗?小游,你过来。”
  李游踉踉跄跄地走过来,呆在东宫里静等消息,李威抱到现在,父子俩,也要增加一些感情,他可不想以后这一家子再出现血拼之事。走过来,喊道:“耶耶。”
  “告诉,这几个伯伯,皇帝是做什么的?”
  “皇帝啊”,这个问题显然将李潞难倒了,过了大半天奶声奶气地说道:“是指挥人的。”
  “各位,听到没有,就算孤遇到不测,无论是二弟,或者三弟做太子,也不能让我儿子做太子。难道想以后几个妃嫔居于后宫,鞭长莫及,朝堂上又有一个小皇帝,让朝堂再出现一个司马昭之流?”
  “不会”郭待举说道。
  “既然各位一抹黑要跟裴炎走到底,那么请各位立即离开。
  辛承嗣,送客,几位不走,拎出去,再不走,杀无赦!“
  强行地将四人带走。
  但四人走出东宫,身上都是一哆嗦,后面的三字说得很无理的。咱好坏,还是一个宰相,就当真杀无郝?但意思不是如此,你继续与裴炎走在一起,下场就是杀无散!
  越来越强硬!(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一章 暗滴蛟珠坠(三)
  几个宰相走出东宫,越想心甲面越不是滋味。
  他们只能称为宰相,连宰辅都称不,更不谈什么真正的大佬。但也有自己的骄傲,郭待举抱怨道:“殿下今天这些言语太过无礼。”不说自己是新宰相,就是大臣,无罪也不能说杀就杀。
  本长倩想了一下,道:“太子不是这样的人,我到青海与他还有过一晤,谈吐文雅,对我也十分客气,还说了感谢兵部各个官员对青海的支持之类的客气话。”不能说太子经过青海这一战,人就变了。若变,在去年参长倩到青海后,已经变了。而不走到现在。魏玄同样在迷茫,问道:“那么太子为什么说出这些话?”
  也觉得不对,与太子他相处的时间最长,很讲道理的一个人,也从来不摆架子,若不是知道他的身份,根本就想不起来他是一个太子。
  这样的疑问也在郭正一脑海里。
  可是四人觉得很不安,李威最后说那句话时,杀气森然,这股杀气是看不到的,但能感觉出来,休说太子办不到,一旦他登基为帝,是很强势的,文有文治之才,武有安邦之才。在这种情况,用什么罪名,将他们四人击杀,不是行不通。看一看当今的陛下,亲死了多少重臣。自己四人是宰相,可根本谈不是重臣。
  特别是魏玄同,他的位,是太子将他寻来开挖两渠,慢慢才华才被大家赏识,后来升迁为吏部侍郎,还是刘仁轨保荐的。一个对自己有恩,一个是好,无从决择。最主要的隐隐他感到太子并不是不讲道理的人。
  想了想,不能问刘仁轨,自己作炮台,顶了一下裴炎,再加薛元超支持,裴炎在政事堂已经不比刘仁轨掌握的话语权少了。开不了这个口。道:“我们再去问一问裴侍郎。”
  这事儿得弄清楚。
  四个宰相又去寻找裴行俭,对裴行俭也是客客气气的。人家资历功绩才能,那一点都胜过他们。一点傲慢的资格都没有。
  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裴行俭含笑说道:“殿下说得没有错啊。”
  “可是……”郭正一心中有些不服,你不能这样相帮太子,就是太子,也不能胡乱杀一名宰相?
  “在路,太子就与臣谈过你们。说你们是清臣,皆不错。然而心机太少,容易被人利用误导。果不其然。”
  几人不大服气。破晓神灵提供百度
  “不要不服,殿下有一计,有可能在未来几年,或者十几年当中,将我们大唐的头号劲敌论钦陵击杀,你们能不能猜出是何计策?”
  这个更不容易,几人茫然地摇了摇头。
  “所以,人有所长有所短,不懂的地方很多的。比如心机,请相信我一句话,你们比起裴相公远矣,同样猜不出裴炎在想什么。也许你们认为自己是好心,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但这份好心,却让人利用了。若是普通臣子,利用倒也罢了。你们却是当朝宰相,决策朝政,一旦利用,那后果不堪设想。当年诸葛亮挥泪斩马缓,愿意否?误了国家大事,不杀你们,杀谁?好好回去反思,安心地做你们的宰相,不要拉帮结派。你们翅膀还没有硬起来。”
  也教刃了一顿。
  让太子骂成这个样子,还不甘心,裴行俭说话也就不客气了。
  难道裴炎真是……几个人走出来,再次茫然相视一眼。太子说,还说太子年青,冲动,感情用事。然而裴行俭居于朝堂很多年,并且有识人之鉴,为什么也要这么说?
  于是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