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兴唐 >

第360部分

兴唐-第360部分

小说: 兴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朝话说得挺顺溜的。
  李威说道:“好名字。”
  “谢过太子殿下夸奖。”
  李威想笑,忍住,说道:“何事见孤?”
  将事情大约经过说了一遍,帮助你们偻国人讨一个公道,我傻啊。但这个偻国也不大好征服,有不少人,也有许多军队,还有一些粗制的文明。并且大败于刘仁轨之后,害怕唐朝入侵偻国本土,在本土挖了三道壕沟。
  况且还有大海之隔,现在攻打这个小偻国,也不大符合大唐利益。相反,担着无数风险。
  接见他们是想看看这个偻国人现在的奴才相,出一出后世的恶气。
  看完,也听完了,立即答道:“此事孤不能作主。”
  兽生的立那伏下号淘大哭,一急,说偻国话了,听不懂。但表情很悲伤,忽然想起来,改说唐朝话,道:“太子殿下,那些新罗人可恶啊,对你们大唐同样不尊敬。”
  这一句倒是说到李威冉心深处。
  偻人不是好东西,棒子同样不是好东西。就那样蛋大的国家,仗着美国人撑腰,也没有少打国人的脸。这还不要紧,最可恨的是他们不要脸。
  可是以现在的国力,打偻国,不切实际。打新罗,同样不值得。
  但是灵机一动,说道:“兽生,你且等一等,孤有可能两三个月后,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谢谢太子殿下谢谢太子殿……”,太子的峰回路转,让兽生的大喜过望,连连磕头。然后告辞。
  自始至终,秋惹就坐在旁边,丈夫办正事,她没有插言。但走了后,抱着李惶说道:“殿下,臣妾有一句话想要多言。”
  “说。”
  “现在西域未平,吐蕃又随时会前来攻击,不能出兵新罗。”
  “犯得着为这些偻人出兵么?”
  “那殿下的意思是……”、
  “不用我们出兵,但两条狗,给它们一根骨头,就会狗咬狗,我们唐朝等着看好戏就是。这也叫鹘蚌相争,汪翁得利。”
  没有了新罗就没有了后来的棒子,拿下了整个新罗,以大海为长城,以后敌人就无法从东海寻找一块跳板,攻打唐朝的内陆。这不仅是为了唐朝的扩张,也是为子孙万代着想的。
  “臣妾明白了,殿下想挑唆偻国攻打新罗,让他们两败俱伤。”韦月说道。
  “什么叫挑唆,用词不当。”
  韦月咯咯地笑。
  然后风平浪静,几天过去了,太子只是在东宫,除非寻门去,否则都不出宫半步。许多大臣悬着的心,一个个又放了下来。但还是很怪异的。因为儿子的五百甲兵所逼,李治没有办法回皇宫了。
  原来喜欢住在阳宫,可突然想念皇宫起来。而且不能去皇宫,就没有办法早朝。
  一生气,又病倒了。
  武则天一看,这样僵持下去不是办法,而且儿子越是这样平静,她越是担心,又再次来到东宫。这一次决定好好谈一谈。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三章 暗滴蛟珠泪(五)
  昨天大脑当机,这几章不大好写的。特别是武则天的室位……若定得不好,后面的内容就没有办法写下去了。因此昨天断更,道歉一声。
  武则天到东宫的时候,李威正在教几个小孩子。
  李威无意中说过一句,教孩子从胎教开始抓起。认为太子也皇后胎教的,不然不会这么天生聪异。有一次问武则天,武则天也没有否认,在感业寺能做什么?无非就是颂读佛经,那时有什么心事读佛经?倒是经常读一些书,她学问长进,在感业寺的那几年,要占到三分之一功劳。李弘,但绝对与李威没有半点关系,在出生的时候,也抱着他读书。碧儿听后,于是怀李潞时,整天读经义,胎教嘛。李威当时只是笑一笑,随她去。现在小李游表现还可以,能认识不少字。
  然后碧儿宣称这是胎教的结果,其实不是,是几位大儒填鸭子填进去的一些东西。
  秋惹与徐俪也感到紧张,有学问总比没有学问好,不管以后怎么样。便撒娇让李威教。对此李威很反感的,小时候他在前世,就吃了许多苦。但实际呢,长大了不但要有学问,还要学会做人。
  这个人不大好学做的,可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但象这样养在深宫里锦衣玉食的,以后多半是纨绔子弟。心不在焉地教着。秋惹与徐俪抱着孩子在边上旁听。
  武则天进入东宫,看到这一幕,心中更狐疑。
  儿子太淡定了。
  这是不对的,东宫驻扎着这五百甲士,上阳宫不得不整天整夜派两三千甲士巡逻警卫。
  外面百姓认为没有事,可这样僵持下去,大家的心情只会越来越紧张沉重。不应当如此淡定的。
  行过礼后,武则天说道:“弘儿,你陪本宫走一走。”
  “喏。”
  两人走到荷花池边,池水清澈,一叶叶碧绿清新的小嫩叶……在池面上绽放着,十分喜人可爱。
  在凉亭的石凳上坐下,武则天说道:“弘儿,这一次回来,你对本宫十分生疏了。”
  “母后……没有啊。”
  “休要骗本宫,本宫能感觉到。但有一件事,本宫也要与你说清楚,省得你心里不开心。”
  李威不作声。
  叹了一口气,武则天又道:“你父皇让郝处俊罢政,是本宫的建议。但也是为你我将来着想,郝处俊有吏治之材,然而对本宫一向颇有敌意。你父皇身体也不大好,万一有闪失,你就要主持这个国家大政。可这些大臣在中间挑唆,恐你我将来母子必然生隙。”
  “既然母杂说出来,孩儿也说出来。母后担心郝相公,孩儿也担心裴相公。”
  武则天立即不悦,裴炎是她的轴心,通过这根轴,就能掌控近半的朝堂大臣。没有了这根轴,那怎么办?
  “但是裴炎一直对你并没有恶意,也没有在本宫面前进谏过你什么不好的话,你为何苦苦与他为敌?”
  “母后,儿臣最钦佩的是母后智慧,整个朝堂无一人能及母后。所以李首成到了青海,儿臣立即说出,将来不管如何,儿臣需要母后继续用智慧与经验,辅助儿臣,使这个国家变得更强大,百姓过得更章福。我家是天家,但这今天,是建立在大唐亿万百姓身上的。只有百姓章福,才会支持。只有国家强大,外番才不会凌侮。这二者相辅相承,儿臣智慧不及母后,经验又很生疏。因此,对李首成说的话,是发自儿臣的内心。”
  现在也发自内心。
  厉史不可能记得那么清楚,母亲执政争议很多,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坏。况且还有那么多争议动荡,又是一个女流之辈。总之,是不易的。但也说得很清楚,我需要的是你的才华,这个才华是用在治理国家上面,不是用在权谋之术上面的,在权谋上面用得越多,这个国家只会越乱。就象裴炎,有没有才华,很有才华的一个重臣,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大臣附从。但用在了歪门斜道上,这个才华越多,反而越是坏事。
  继续道:“若是父杂,说出母后刚才那句话,儿臣会相信。可是母后,以你的智慧,真相信裴相公,对儿臣没有敌意?”
  “弘儿,你的意思非让本宫做孤家寡人?本宫要处理政务啊,你父皇现在几乎对政务不管不问,朝堂上下,全是郝处俊之流,本宫如何处理政务?”武则天说着,掉下几滴眼泪。
  语气有些软。
  这是她高明的地方。换作任何人,不会在此时服软的。
  明面上若变天,只有两点,一条就是兵变,现在不大可能了。
  二条就是通过政事堂强谏,所有宰相大臣上书,让丈夫强行禅让,毕竟丈夫因为身体,政务处理不起来,全部交给自己在处理。
  这一条若是放在以前,很有可能。
  唐朝的宰相制度,原来是中书决策,然后门下审核,不同意直接驳回。同意了,交给皇帝审阅,皇帝同意,再交给尚书执行。就是皇帝有什么诏书,基本上也必须经过这样的程序。
  后面是防止出了一个昏君,贻害国家,这是自我掣肘监督。但前面的三省制度,与以前历朝又不大相同的。这走进一步掣肘分化宰相权利,好让皇帝能抓到更多的实权。就是这样,在唐初为了不掣肘太多的皇权,三省首
  官与六部尚书大多数时候宁肯将办空缺起来六但到了李治手中,还不大放心,想出了一个同中书门下三品,给使相参预政事,进一步驾空三省首官实权。并且一步步地将前者权利削弱,后者位虽低……随升随罢,却将权利逐步加重。可是同中书门下三品,不能主持三省事务,于是不得不将更多政务挪到政事堂来解决。
  因此,得有一个宰相为首。但名义上,现在首相之说并没有提出来,大家心中有数就行了。武则天正是钻的这个空子,让裴炎驾空刘仁轨……在政事堂捞取更多的话语权。
  可是这时候相权比明清时候,仍然重得多。一旦所有宰相联合起来,就是皇帝也吃不消。
  现在不是!
  至少裴炎与薛元超不会站在儿子一方,还有四个新宰相,儿子惘吓了一回,使自己布置失去了一部分作用。可四个新宰相只会中立,绝不会全部死心塌地,象戴至德他们那样……全心全意地帮助儿子。
  所以这一条,也没有必要担心。
  然而武则天还是服了软。
  朝堂上有了自己的声音……还有一些重臣,继续相帮儿子的。军方上也有更多的将领,支持儿子。民意,年龄,功绩,才能。儿子看到的,与看不到的力量并石小。
  又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反而让她很担心。
  这一句倒是说的是实情,若全部反对母亲,武则天肯定没有办法掌政了。可是不是如此呢?
  李威没有办法瓣,但知道母亲的话,也不能相信。继续折腾下去,就象淡夫的故事,母杂权利欲望会渐渐加重,最后没有办法调和的。只好说道:“母后请放心,儿臣不是忤逆之辈,以后对母后还会象以前那样孝顺。”
  含糊地略过,不提。
  武则天回到上阳宫,李首成说道:“太子对天后说了什么?”
  “什么也没有说,这个儿子变心了,不象是前几年,本宫心寒啊。”
  李首成倒不是很赞同,心里想到,那也未必,你争权利,太子也要争权利。不过他肯定向着武则天的,说道:“天后,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是啊,虽然他什么也没有说,但本宫听出来了,几天后,肯定有大举动啊。”
  “不会……”李首成万分惊讶。
  太子是储君,能有什么大举动。若有,只有一个可能,直指皇位!但是皇上不肯禅让,难道想要谋反?
  “不要不相信,本宫能感觉到。”“那怎么办?就是太子大逆不道,没有证据……”
  “他不象本宫那个愚劣的二儿子,不然都没有本领从吐蕃几十万大军围困中逃出来。大逆不道的事,他断然不会去做的。”
  李首成听得糊涂。
  “看吧,他手段会很高明的。”武则天说到这里,沉思起来。
  从儿子进城想起,对裴炎无理,他人不理解。可是武则天能理解,裴炎势大,但自己这个儿子名声更大,也能压过裴炎,这一压,能将裴炎势头压一些下去。至少能让四位新宰相,不会全部盲从裴炎。这是一个看起来很无理很胡闹,实际很聪明的做法。
  这一条不必去考虑。自己不容郝处俊与李义谈,儿子也不会容裴炎。
  然后想儿子说的一番话。难道真有这个大案子,甚至这案子,能牵连到自己与丈夫的地位。这又是她高明之处,别人也许认为李威真的在保护自己。然而僵持到这种局面,离不死不体,差不了多少!就算将一个对李威不轨的大臣揪出来,也无法圆场。
  想到这里,问道:“秋仁杰与刘仁轨哪里有什么动静?”
  “没有。”
  “你立即派人再查,查他们在太子没有回来之前,有什么反常的举动。”
  “喏。”
  这个想查,难度不小的,直到第三天,才有消息传到上阳宫。不是一条两条消息,但其中一条消息让武则天注意了。刘仁轨与秋仁杰在李威没有回洛阳之前,曾经联手到朱敬则家中拜访。自这一次过后,各自就没有再来往过。
  “不来往吗?这反而更反常,”武则天皱着眉头说道。
  “天后是说,秋仁杰与刘仁轨拜托朱敬则审查太子想要的案子?”
  “一定是的,别忘记了朱敬则担任大理寺少卿,还是刘仁轨一手保荐的。只有大理寺,才有权利审查重案与要案。”
  “可是他是皇帝举拨上来的臣子。”
  “陛下重病,这一群大臣人心变了,早就忘记了陛下!”这说得很是无理,薛元超按理说是李治的人,同样让她强行撬过来。嗯了想道:“你将三思喊过来。”
  “喏。”
  一会儿武三思带了上来,武则天说道:“思儿,在大理寺可习惯否?”
  “天后,侄儿还行。不过刑侦非是侄儿所长。”
  “你还年轻,好好地去做,有了资厉,本宫才能将你升迁提拨。”
  “无
  “还有,你替本宫去查一件事,看一看朱少卿,这一个来月,查了什么案子,动用了什么人手?”
  “是。”
  看着这个长相英俊的侄子退下去,武则天隐隐地感到她找到了儿子的突破点。
  第四百七十四章 便当日亲见霓裳(一)
  但结果呈上来,让武则天十分失望。
  不说秋仁杰,朱敬则自己也不可能只派人前去申州与楚杨,那样岂不太明显了?因此,故布迷踪,各州府皆有一些百姓不服地方判决。然后到大理寺前来继续上告。
  有时候管,有时候不管,管也管不过来,所谓的公平判决,在这时代更只是一个忽悠百姓的把戏。但有些反响恶劣的案件,大理寺还会插手的。不过大多数与地方通知一声。
  这类案子并不多,终会有些,于是派了大量人手,下去过问。
  各地皆有,一下子派出了几十个人,过问了几十个案件。真真假假的,武则天看了大半天,没有看出来。
  武三思说了一句:“天后,朱少卿派出的人手过于密集。”
  “嗯”,轻声一个嗯字,继续看。能看出不对的地方,只是针对外地,两京的并没有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