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兴唐 >

第398部分

兴唐-第398部分

小说: 兴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吐火罗、活艳但,已灭、帆延、罚宾、健驮罗、骨咄、护密、俱密、护时健、解苏、久越得健、多勒健、恒没、巴里黑、石汗那、石匿这么多大大小小的国家,人种不一,风俗习惯不一,然而几乎全部突厥化。这不算,再来看吐蕃,又吞没了多少部族,可现在有几个部族,特别是核区高原地区,没有被吐蕃化的。再远,还有大食,法党、拜占庭,皆是如此。他们怎么统治的,穷征暴敛,很少善待这些部族酋长与百姓!为什么我们中原只能用羁廉?没有了羁糜,连统治都不可能,难道一点吸引力都没有了吗?”
  这个问得很尖锐,偏殿里又再次哑然。
  “意识!我朝因为耕地原因,禁杀马牛,民间饲养的只是鸡鸭鹅与猪,不饮乳、不吃牛肉、不穿毛料的衣服,食之泰稷,衣之桑麻。又害怕世人重利轻义,重农抑商,税务仅来自农桑租调。现在父皇与母后处理国政,是良政,大臣也尽心尽职,所以国家支出尚能平衡。就是这样前几年还有放癣钱的事发生。一旦入不敷出,又只好在盐茶酒打圈子再次苛录百姓。这是百姓勤劳,所以政权得以维持。然而夷胡是怎么做的?有的生存环境恶劣,为了生存,能农就农,能牧就牧,能商就商。大食那点大的地方,为什么能这么快扩张,正是有发达的商业系统。各位,休要说大食不好今天大食国力,不亚于我们唐朝多少了。这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对胡人来说,能有什么吸引力?于是只好打,打完了再抚,但无论那一种,都在加重百姓与国家的负担。”
  可以说,李威这是第一次尖锐地提出此弊端。
  诸人皱了皱眉头又不能驳。
  “这是根本,再说策略,太宗时做得不是很完喜……”指边境安塞胡人的,但没有明说。突围回来后,裴行俭婉转地对他才来到青海提出此事,做了批评。然后又委婉说了原因李靖功还,李世民斥责烦利有死罪五,然封了右卫大将军,突利甚至封了北平郡王,食邑千户,远超过李靖的卫国公与七百封户。阿史那思摩封为怀德郡王其他降胡诸酋封赏皆高于汉将。
  这不仅是拉拢安抚,也是掣肘。
  当时诸将能力超群,又立下许多不世之勋特别是李靖,又不象程知节、秦琼与尉迟敬德那样,是李世民的真正嫡系,高封诸胡也是一种掣肘与平衡。
  后来的策略也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大多数朝臣的想法与后来李威做法一样,化散于中原强迫这些突厥人汉化,然而最后李世民却采用了温彦博的策略,也是掣肘。温彦博理由很牵强的,说有悖人伦,还让这些部族不能打散,原来什么样,后来什么样,散于边境。又是生活习惯不同,示问今天河南关中有多少汉人是原来魏文帝率领迁来的鲜卑人种?
  这是掣肘功盖于世的李靖等将的,而且李靖一还朝,温彦博立即串通萧璃弹劾李靖治军松懈,致令胡虏奇宝散于乱兵之手。李世民立加斥责,斥责完了再封赏李靖。说到此处,裴行俭一脸仰慕地说道:“这才是帝王心术的生动表演。”
  平衡掣肘是帝王必须做的,可要做实事,要分轻重,而不是李治为了权利,什么都不顾了。
  后来李世民也意识到有许多麻烦,是塞边,可太重了,终不大放心的。大约此时李世民多半有些后悔,但先前原部不动,现在又不好打散往中原安顿了。只好再次让阿史那恩摩率领许多突厥人再次运回草原。
  但到了李治手中,又塞了不少胡人在边境,也延用了李世民后来采取的隋朝策略,对草原分化治理。比如扶持傀儡殷王轮与比粟。但做得很不好,比如比粟,漠北九姓本不相属,实力相当,但唐朝却让回讫人为尊,导致了仆目、同罗、思结、拨也固四部反唐,结果天山内蒙乃于都斤山让薛仁贵打得很惨。
  因此,这个策略也不是很成功的,于其说是拉拢,不如说是强大的武力强行让漠北铁勒九姓臣服的。
  没有再说了,毕竟一个是他的爷爷,一个是他的父亲。
  而且这两人做得算是不错,自己若没有裴行俭几乎剖心般的开导,同样也没有明白为什么英明神武的祖父大人,为什么犯下了这个看似的低级错误?
  但当时是掣肘了,李靖回到朝堂十分老实,几乎闭门不出,省怕惹祸身。李威也没有怎么反感,比起汉高祖与朱元绛,对功臣来说,赵匡胤、刘秀以及自己这个素未谋面的祖父,算是做得很好。
  可为后代留下了隐患。
  于是话锋一转,道:“今天我兵已弱,他兵则强。而且青海屯了重兵勇将,防守吐蕃。再加裴侍郎前往西突厥,又有论钦陵有可能的挑唆,此时他们不反,还等到什么时候?”
  说突厥人会反,是有原因的,但直到今天李威才说了出来。不说出来,这些人也不相信。
  郭正一皱着眉头说道:“陛下,那么怎么办?”
  吐蕃人野心勃勃,青海未平。西突厥乱象生,新罗北,再加东突厥再谋乱,想一想,就让人头痛了。
  “没有办法阻止,生活习惯的不同,注定了我朝没有吸引力,想要他们臣服,只有自身保持强大。”然后看着李治,那意思,还是你来,不要多考虑突厥人的事了,想一想怎以样使唐朝变得更强大起来。
  第三十九章 渐蒙笼暗碧
  第三十九章渐méng笼暗碧
  朝堂上一场风云齐聚,瞬间离奇的散去。更新超多来自
  荥阳郑家忽然传出一个让人更感到奇怪的消息,荥阳几房几乎同时给家族中的子弟下了一道命令,平民百姓生活不易,田地乃是他们生存根本,因此勒令家族中所有子弟不得有任何吞并田地的行为。
  这几大mén阀子弟十分多,所以拥有的田产也多,象荥阳郑家拥有的田产几达几万顷。一个青海才开耕出来多少屯田?也不是在荥阳这一片地盘上,也没有这么多的田地给他们吞没。有的在山南,有的两淮,有的远在江南。都派了专人经营的。
  但总的来说,人均摊下来,也不算为过,一个郑家,从荥阳到全国各地,有多少家族的成员?相反,一些新兴贵族与庶族地主吞并起来更加严重。象邹凤炽,个人拥有的田产,几达几千顷。武承嗣朝廷的赏赐,加上各处管事的胡作非为,拥有的田产也超过了一千顷。
  可是这几大家族每一举一动,都有许多人关注的。荥阳郑家这一次表态,意味着什么?
  随后让人恍然大悟。
  李威也在观望。
  说的不算,得做出来。
  郑家这一表率,立即给予了回报,派了国子监的十几位博士,去荥阳郑家取一些珍本藏书回来誊抄,这不算回报,李治接着站了出来,下了一份诏书,这是功绩,李治立即将儿子取得的成果“侵吞”了。诏书昭奖了郑家悠久的历史,严谨的家风,说了一大堆夸奖的话,然后为了表彰,让郑家三十名子弟进入国子监学习。
  大头在后面,想要谋财,必须增加各个作坊产业,以及航海,郑家已经用了别人的名义,拥有一支船队,得到了许多甜头,这也是与李威能搭成协议的重要原因。
  不过李威已经发过话,要联系几大家族,“bī迫”皇帝再次放出通海的名额。不但是名额,还要放宽各种政策,包括出海百姓的数量。不让百姓出海,开垦海外殖民地就没有办法进行。后者很难的,有当地的土著人,还有陌生的地形,炎热的气候,各种毒物,茂盛的热带雨林。可却有很多好处,特别象他们这样的家族,拥有的资源多,各种工匠也多,到了海外,只要开发出来,各种产业就能投放下去,连税务都不用jiāo纳来自当然,不能说出来的,心知肚明就行。狡兔三窟,在海外拥有一片广大的地盘,也是一窟。
  李威也不能主动下诏,但几大家族bī迫,不然是不守言喏。这也不用明说的。
  但已经让大家感到惊讶万分,再联想新皇帝前往荥阳一行,并且在荥阳郑家呆了好几天,皆是浮想翩翩。这中间还发生了一件事,郑家嫁nv给梁金柱,huā了很多钱,各种财产几达一万缗,梁金柱为了娶郑家这个庶出的nv子,下了血本。
  李威听到后,半天都没有作声。一万缗,这是什么样的概念?最好的良田能买五六百亩,最好的部曲能买五六百个,最好的粉头,就是象当初狄蕙与狄好的级别,都能买好几个回来。最大的海船,能打造七八艘。变成黄金,在金价稍贱的今天,能换成近两千两黄金,当初吐蕃求亲,财礼是献五千两黄金,珍玩数百,也就是说,几乎是一半国聘之财礼。
  荥阳郑家见到聘礼到这地步,才羞羞答答的答应下来。然而还做了一件事,让此nv拜当地另一个望姓潘姓长者为义nv,改姓潘极度低调的订下亲事。潘家虽是荥阳望姓,同亲不情愿,但远远不是郑家的级别,在郑家威bī下,只好答应。
  李威气得哭笑不得,为了配命这一次婚姻成功,他特地让梁金柱用梁金柱的名义,向朝廷“捐款”两万缗钱,然后向父亲替梁金柱这个幼子讨要了一个男爵的爵位。是帝国的男爵娶亲的,不是一名商人。但荥阳郑家呢,从上到下,皆以为耻,那怕最卑微的远房庶出子弟,都不愿意谈论此事。
  并且为了安抚家族不满的情绪,荥阳郑家又做了一件事。
  陛下,我们郑家做了榜样了,主动配合你,停止对田地的吞并,也嫁了nv给梁金柱了。不管是不是用了手段,这名庶出nv子实打实地与梁金柱家订下了亲事,不日就要完婚。可你也要给我们一个完美的答复。
  于是送子弟就学国子监,也将郑宫楚送到了洛阳。这也是一个表态,国子监里的教育环境未必能比得郑家内部的教育环境来自但入选了国子监,就能容易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廷为官。示问一下,郑家的人,有可能还是郑家最优秀的一群子弟,能不能通过国子监的监考?又能不能通过科举考试?看到郑家子弟的名单,主考官也会主动放一马。也为郑家带来一些好处。三十名子弟,一旦大半考中进士,以后就会有几十名的郑家人在朝廷为官。
  做官郑家不大在乎,主要是联亲。不联亲,他们始终不放心。
  这项jiāo易外人不知道的,听闻了郑家子弟进入洛阳。洛阳为之轰动,最焦心的是各大未嫁名闺。那个翘首以待,日夜思念的心切,让李威再次汗流满面。几乎几天之内,三十名郑家子弟的所有资料,包括年龄,有没有成亲与订亲,相貌,才华,家中有何亲人,善长的,等等八卦满洛阳在飞。这是没有人将这三十人的资料汇编成小册子,否则一缗钱一本还能被轰抢一空。
  使李威想到了一件事,南北朝犹重mén阀,每次互访,皆选国内气度才学与长相最好的名士,于是每一次双方出使,皆引起轰动。最有名的是北魏李谐与卢元明同为邺下风流,其文采长相举止,让梁武帝大吃一惊,对左右说,朕今日遇劲敌,卿辈常言北间都无人物,此等何处来?郑家子弟此次赴京都,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但这次荥阳三十名弟子入京引起的轰动,也不亚于多少了。
  可是李治似乎还嫌不够热闹似的,在万众瞩目中,荥阳郑家的几十名子弟终于进入洛阳。然后李治派人通知李威,在皇宫设宴款待,让李威率群臣迎接于天津桥。
  没有迎于城,仅出了一步皇宫,可终是亲迎,还是率领一群大臣亲迎的。算是给郑家表态的一个回报态度。李威听后久久不语,最后道:“至于吗?”
  就差一点说了,倒底谁是皇帝?
  难怪没禄氏不要命地向自己借种,都是开化的中原,对血缘mén阀如此看重,就不要说是更落后的吐蕃了。
  没有办法,只好姗姗来迟的,不情不愿的带着一群大臣,迎到了天津桥。李治欣喜若狂,高傲的世家终于低下了脑袋了,但李威却不大服气,认为规格太高,有意地让一群郑家的弟子在天津桥南等候了一会。
  带着群臣来到了天津桥上,看了第一眼,道:“好多人。”
  天津桥南是文武百官候朝之所,很大的一片地方皆没有什么建筑物。但此时皆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特别有许多小姑娘,手挥着香帕,就差一点尖叫了。
  抹了一把汗,走过天津桥,又看了看,三十个子弟,大约是郑家有意挑选过来的,不仅是才华,长相也好,穿着更是有些复古,宽衣大袖,秋天的凉风一吹,衣袂飘飘,每飘一次,就让无数个小姑娘眼中亮起小星星。
  大多数人李威认识,走过来,称呼了一下,什么三郎四郎十五郎十六郎的,立即请到了皇宫,不然天津桥能“jiāo通阻塞”。设宴款待了一下,为了迎接这群子弟的到来,朝廷还有意在国子监附近chōu出了几间府邸,让他们安顿。宴毕,送了过去。
  李威回到东宫,东宫上下也在全部议论此事。
  低声对狄蕙说道:“若是崔家与卢家的人到来,朝廷情以何堪?”
  狄蕙吃吃地笑,笑完后答道:“阿弥陀佛,陛下行事一直很从容,现在着相了。”
  李威也是呵呵一乐。
  怎么办呢,全国百姓皆以五姓七家为贵,自己说的不算。然后喊来一名太监,说道:“你去将郑家那位小娘子接到东宫,我有话与她jiāo谈。”
  是nv子,郑家绝不允许她抛头lù面的,此次赴皇宫之宴,郑宫楚不在列。
  一会儿,郑宫楚被带了进来。
  依然戴着一个小帘子,不过此次帘子很薄,能清楚地看到里面如画眉目,丽眸红chún。还化了一些淡妆,显然用了一番心思。身着一身淡碧长裙,裙袂曳地,娜娜而来,象一团轻烟一样,姿态极其雅致。
  “坐。”
  “谢陛下,”微微欠了一下身,婉约地坐了下来。
  “郑小娘子,虽然我不喜这种利益式的婚姻,但很有可能你将在这里拥有一席之地,”指了指大殿,不过也无奈了,自己是帝王,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样来个自由恋爱的啥,包括与没禄氏的暧昧关系,野辞明月的入宫,甚至有可能将来的香黛公主,皆是利益的jiāo换。
  “嗯,”轻声嗯了一下。
  “有的话我要提前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