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兴唐 >

第401部分

兴唐-第401部分

小说: 兴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因很简单,裴行俭得罪了母亲。萧嗣业是萧淑妃的族亲。因此,他行事是小心谨慎,省怕别人拿它来做文章。但这项弱点一旦被放大,在战场是致命的。
  而且李威隐隐地感到此役下来,萧嗣业不能完功而终了。
  唐朝在漠南的失利,却在另一个方向吹响了胜利的号角。
  裴行俭这一行很妖异,比演义中的故事还要jīn彩十分。大军出发,速度很,不能再耽搁了。老将军年高心也高,还想赶回来,再到东突厥立立功劳,反正这几年有太皇在世,他也不想做宰相了,不如多立一些战功,留名青史。
  然后到了莫贺延沙漠,风沙肆虐,向导也í失了方向。其实裴行俭后来悄悄对李威说出了真相,他在西州好几年了,本身就熟悉当地的地形气候,那一次í失方向,是他刻意所为。绕了几个大圈,将士饥渴难忍,裴行俭发话了,停军祭奠苍天,然后对手下说道:“泉水不远。”
  就象一个神棍一样,大家将信将疑,不久后,云散风止,大军出发,往前行了不远,果然发现一处水草丰美的地方,众人惊喜不己,将他比作成名震大漠的汉朝贰师将军李广利。夸奖无所谓啦,主要是士气,一下几千将士,对裴行俭恢复了信心。不然怎么办呢?阿史那都支与李遮匐手下有十几万将士,没有信心,对付不了。
  恢复信心后,大军立即出发,到了西州。也过了八月中旬,可是沙漠戈壁地区,白天还是很炎热的,许多藩属小国使者前来迎接,不是所有人都死心跟随李遮匐想要谋叛的,西域少一半各部现在皆忠于唐朝。然后裴行俭当着这些人的面扬言道:“天气太热了,不能再前行,我们要在这里驻军,到九月下旬再出发,就有劳烦各部了。”
  大军并不多,仅几千人,各部供养起来也不是很难,况且时间不长,一个月。于是纷然称喏。军队就驻扎了下来,正好哈密瓜与葡萄成熟,吃着甘甜的水果,喝着正宗的西域美酒,一副乐不思蜀的样。
  此行打的口号是护送波斯王回国,再见到裴行俭是这种样,阿史那都支没有再防备。
  过了几天,动极思静,静极思动,老将军酒喝得差不多,水果也吃得差不多,又对各部说道:“我想要狩猎,你们谁愿意跟我一道?”
  裴行俭是唐朝的重臣,还听说他是帝王之师,一听他要打猎,这些部族那一个人不拍他的马屁,哗啦啦,一下一万多人前来附从。再加裴行俭所带来的军队,几天之内,变成了两万多人。大军随意地到处狩猎,晚喝酒吃肉,吃完了载歌载舞。实际能过狩猎,裴行俭也在布置的,你张某某怎么率部,从哪个方向打猎,他,李某某,率部又从那个方向合围。一个狩猎的过程,两万多军队,让他巧夺天工般的整合起来。就连各酋长自己,都不知道这一脱变。
  很神奇的一幕,不亚于三国演义中的某些片段。
  反正让李威做,肯定做不到的。
  到处游dàn,突然轻装急行,这段历史过于神话,后人十分好奇,也将它考证出来,裴行俭走的路线是吐鲁番到乌鲁木齐峡谷、昌吉古城这一线,四面皆山,若是行军速度,是很难发现。再说阿史那都支与李遮匐也不能算是真正叛唐,这与东突厥xìn质是两样的,对西突厥唐朝一直很优待,大食与吐蕃十分默契地对付唐朝,吐蕃争青海与西域,大食争夺河中地区。所以唐朝让西突厥保留了可汗的称呼,以显优容。连王方翼捉住李遮匐,唐朝还给了改悔的机会,立即释放回去。
  这一政策的优柔xìn,使阿史那都支反叛的心一直不强,受到论钦陵的挑唆,想谋叛,可主意未定,只是与李遮匐约好了,秋后共抗唐朝使者。再加裴行俭假象做得好,一直没有防备。
  结果裴行俭这两万多打猎队伍如同天兵神降一般,突然地打到了他的家én口。
  阿史那都支不相信,又派人打探,甭用打探了,只有几里路,裴行俭打猎大军就到了他营帐了,阿史那都支仓惶不知所措。就坐在大帐里发呆,他手下亲信说道:“大汗哪,逃。”
  “往哪里逃?既然唐朝都神不知鬼不觉的到了我én口,难道他们不防备我逃走吗?”
  嗯,算得很聪明的。
  第四十三章 成叹息(二)
  第四十三章成叹息二
  正在阿史那都支六神无主之时,裴行俭派了使者过来,对他说,我裴某人借着公干之名,难得经过故地,心中高兴,于是喝喝老酒,打打猎,小小的那么一回。你阿史那都支也算是我的老部下,老朋哪,今天无意来到你的家én口,能不能赏一个面,陪裴某尽一个兴?
  阿史那都支è沮。
  什么叫无意中经过自家én口,这个懂的,是让自己负荆请罪,宽大处理去,尽个屁兴。
  唐朝对胡人的政策,李威十分反对,有的地方明说了,有的地方隐隐说了,表面尊重,内心卑视,有人说李世民重胡轻汉,也不对的,他谈话中多次有轻视胡人夷人的言论,这个重只是一种掣肘的策略。有好处有坏处,但如李威魏征等人所反对的,确实做了许多损害汉人的利益,壮大胡人的事。因此,李威与裴行俭做过jā谈,这个不能先输枝叶,要必须枝叶先输出营养到根干,根干能适当的反哺,不能损害主体汉人,壮大胡人。但对胡人也不能排斥他们,好同化,或者从心理给予适当的尊重。
  也就是整个政策恰好颠倒过来。
  可这时候就有了好处,唐朝不杀降胡,阿史那都支穷蹙,思考了一下,连反抗的勇气也没有了,带着五百ì卫来到裴行俭大营请罪。让裴行俭拿下,又取了他的令箭。
  西域十姓,就是十个强大的种族,但有无数个小国家,情形类似南诏,比如吐火罗就有几百个小国,每一种姓都有许多臣民,另外还有若干臣服的部族。发号施令时中原人用印符,可是西域人用令箭,见箭如见人。
  持着这支令箭,将阿史那都支所有亲信召集到碎叶城,全部生擒活捉。但此事jā给了程务tǐn,他自己又带着大军,轻装前行,迅速扑向了李遮匐部。路遇到了李遮匐的使者,将他抓来,裴行俭对他说道:“你回去禀报你们家主人,就说阿史那都支已经被裴某人拿下来了,他自己决定何去何从。”
  这是一种强大的自信。
  担心的是两部联手,事情就不大好办了,现在仅剩下一部,而且随行“打猎”各部酋长也反应过来,自己被人家当了枪尖使唤。然而阿史那都支与他的附属已经被捉了下来,只好裴行俭这条“贼船”了。所带来的兵力不多,可能调动的兵力,足以能应对李遮匐一部。并且自己军队离李遮匐大营不远,给李遮匐留下很少的调兵时间与空间。
  因此,再夺其气。
  使者回去一说,裴行俭大军已到了眼前,李遮匐见到大事已去,只好再次投降。
  这一战神奇到了极点。
  不能说两部不强大,若是让他们准备充分,有可能调动十几万的叛军。然而裴行俭这一行,喝喝老酒,打打猎,就将两名酋首与附从的党羽,全部抓获,并且做到真正兵不血刃完成的。
  这在中国整个几千年的军事史,也是一个奇迹。
  后来消息传到洛阳,一干大臣惊得瞪掉眼珠。一个个心里想到,果然是传授皇帝的老师,非同凡响。
  不过事务很多,比如利益的分配,当地的事务,以及治理,还有两人的一些死党陆续地抓捕。裴行俭让王方翼将波斯王送回故地,自己主持西突厥事务。但到了吐火罗,畏惧大食人,波斯王留在了吐火罗,没有再南下了。这时候裴行俭就接到了朝廷的圣旨,着他回去。
  同样叹息一声。
  边患几乎聚在一起发作,而且朝中所能用的大将委实太少。这时候回去,不是很好,还有许多余孽没有扫清,西突厥的隐患依然存在。可是东突厥隐患大,权衡了一下,jā待一番,又马不停蹄的赶回洛阳。
  ……
  叹息的还有郑家。
  郑宫楚出了宫,立即将李威这些话让人带回荥阳。
  一听,荥阳郑家的人就炸了营,这个皇帝架未免太大了,不但让我家嫁女给一名小商人,现在我们不计名份,嫁了嫡系的女,给你,你还嫌这个嫌那个。
  大不了一拍两散。
  心中皆是不平,就是几个长老,也认为李威做得太过份了。
  郑宫楚的祖父皱着一张老脸,等大家吵得没有力气时,缓缓说道:“荥阳城外有多少轮耕之地?”
  一开始百姓不怎么相信,认为只要种东西,就会拨地力。但官府在主动推广,反正是试验,于是轮耕之地,夏天种豆类,冬天种紫云英,不能种就种青篙,都是当绿fé的。有人学,有人不学。可是几年过去,地力似乎没有拨去,相反,豆类篙类积累了大量氮fé,以及绿fé,庄稼长势反而很旺盛。不管豆种下去,收成多少,但种肯定比不种效益高。除了少数地区外,特别象是荥阳这样的中原地区,轮耕田已经看不到了。
  这是指皇帝的功绩。
  又说道:“昔日每亩地收成两石为田,可是今年我询问了一下,每亩地综合分摊下来,已经三石出头。但为什么粮食还是紧缺?”
  种了棉花,航海也带去大量的出口,桑田面积没有减少,棉花用场多,织布,做棉被棉衣,关健是老百姓家中,以前皆没有,空缺很大。粮食产量在提高,种植面积却在减少,因此粮价没有真正地降下来。
  郑宫楚的四叔说道:“父亲大人,非也,此乃出自齐民要术。”
  “当真?齐民要术某也看过,有没有棉花,有没有营养钵移植?有没有航海?有没有提到两渠?有没有竹纸……?”
  “父亲大人,这是皇帝从遥远地方夷人听来的。”
  “当真如此?西方那么多夷人国家到达了洛阳,他们也说了,法兰克王国西边是无穷无尽的大海,这个先进的国家在何处?为什么只有皇帝陛下一人听过,其他人皆没有风闻?那天晚我与皇帝jā谈了许多话,他说出了许多让人震憾的事,我也问过数次,他只是指着天不语……”
  “不会。”
  “我在心中也怀疑……可说一个简单的例,前几年文绫主产地在洛阳,荥阳也有,唐朝好的几十种细绫之一每尺百文,海客卖得多,这几年渐长,去年是一百十五文,今年涨到一百二十几文。但某观察了一下,桑田面积并没有增加,甚至减少了一部分,种植葛与麻的田是锐减。为什么,证明百姓种棉或者其他效益增加了,所以绫绸价格扬,种植面积却不涨。这过去了几年,不是很明显,再过十年,会发生什么变化?我对皇帝很忌惮,不是因为他的军功,唐朝能打仗的人不是他一人。而正是这一点,并且做出这种大事,居然似乎没有人去关注,不露任何头角,这是何等的手段。那时候他只是太……还有,航海转移了矛盾与田地压力,也转移了朝廷税务的压力,规模再扩大一点,一年仅是关税,就给朝廷带来多少金帛,而且这仅是开始,以后皇帝就没有了其他的手段?不但如此,江南啊……”
  “江南怎么啦?”
  “年青时,我到太湖大房家探望,经过江南,看到许多江南的实际情况。说一件事,你们恐怕就能明白,三国并立时,孙权拥有整个江南,征用了多少士兵?不是不想征兵,是人口太少,耕地太少,征不到多少军队。到了东晋南迁,情况稍稍好转一点,但还是没有开发。许多地方皆是水乡沼泽江南开发成熟,历史要再过好几百年,南宋南迁时,正式开发起来,但论人口数量,南宋依然不及金国。此次皇帝出巡河南道,是一个了解与表态,可是两位宰相去了南方,河东河北两道人口密集,又是国家边防重地,然而只让韦弘机巡查,可见皇帝的雄心……”
  “大哥是说……”郑父的五弟狐疑地问道。
  “一旦开发起来,你们大多没有去过,那将成为唐朝大的粮仓与宝库,唐朝繁荣程度有可能是现在的五倍十倍。然而全国xìn的兴修水利,特别是江南,首先要治理淮河以及泗水等河流,还有从沼泽与湖水中将圩区屹立起来,所需的资金将是一个千古未有的金额,甚至会是几亿缗、十几亿兆缗。”
  “那岂不是不会实现?”
  “这话是不对的,不一定要全部开发,开发一块,就能收益一块。这个点心太大,皇帝心也太大,可终是吃不下去,这时候我们郑家与皇帝jā好,到时候捐物捐财捐人,皇帝不得不分一块给我们。只要吃其中的一小块,我们郑家就会有无比的收益……不仅是江南两准,还有青海、西域与辽东,这个皇帝都表示了很强的野心,但做事又不象王莽那样没有节制,从容有度,循序渐进,因此必得功。也许某是看不到了,可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王朝,你们中间会有许多人必然会亲眼目睹。他对我说,一个时代来了,不配合的人将会扬威尖之,不配合的人在这股大洪流下,会必然淘汰,某反思了很久,想了很久,有理啊。”
  “祖父大人,你夸大了他?”
  “不是夸大,是我想了很久。这时候我们郑家还是很贵,皇帝还没有掌控所有军国大权,是雪中送炭……而且我与他jā谈了很久,他十分理智,对我们几家心中很排斥,妨碍了朝廷的威信,甚至认为我们几家是国家的大累赘,但他不想国家有大的变动,好润物细无声,和平共赢地解决问题。这时候献好,虽让世人不耻,但却是时候。并且他不会对我们几大家族动武,也不敢。可不动武,就不会削弱我们几大家族?看一看全国普及乡学,后果你们想过没有……这仅是一种手段,以及武举的糊名制度,甚至将来科举的糊名制度,这是两种手段,若是有十种八种手段。要不了一两百年,我们几大家族有何优势而言?具体的你们考虑轻重,一个是家族真正的未来,一个是眼下家族的名声……”
  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
  理智让他认为稍稍低一下头,双方迁让为策,可也不愿意,一次低头,二次低头,三次低头,荥阳郑家也要一个脸面,也要一个名声。所以将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