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兴唐 >

第41部分

兴唐-第41部分

小说: 兴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狄仁杰又说道:“当然,这个周国公。”
  说到这里,狄仁杰同样头痛。毕竟贺兰敏之是皇后娘家唯一最亲近的的外戚。出了这档子事,皇后也没有脸面。他思考了一下说道:“殿下,他为什么这样丧心病狂?”
  李威犹豫了一下,也压低声音说道:“孤可以告诉你,但不能声扬。”
  “殿下,臣今天前来拜见,已与殿下在一条船上,同舟共济,许进不许退了。”
  “麻烦狄君了,他这样做,是因为魏国夫人与韩国夫人的死亡,忌恨母后的。”说了一半,另一半不好说出口。
  “臣与魏君猜测亦是如此。可怜荣国夫人将皇后与韩国夫人拉扯成人,含辛茹苦,却没有想到居然有这个不争气的后代。”
  “哼,嗯,”也不知是哼,还是嗯,心里面却在想到,贺兰敏之疯狂的原因,一半是自己这个外祖母“性情”好导致的。
  “虽说蚍蜉撼树,枉劳无功。可是蚍蜉多了,同样却能将树木摇动的。当年江充是个什么人?”
  “就是就是,”李威说道。江充,一个在逃小吏,可就是这个在逃小吏,利用了巫盅一案,干掉了宰相、太子,牵连几万人被杀。不能说我是太子,我想对付那个大臣,就对付那个大臣。
  最近翻看了一些史书,才知道太子,特别是象他这种长大成人,可是君主还是春秋正盛的时候,是最危险的职业。比守在边疆的士兵死亡率还要高。
  狄仁杰冷笑一声,道:“说他是江充,那真是抬举了他。不过就怕有江充出现。所以太子这一次必须将周国公铲除,否则后患无穷。”
  你也不要割小鸟了,也不要划脸皮子了,得干掉他,才能警告其他有可能产生不轨的人。
  李威差一点流汗,原来狄仁杰也是会耍无赖的。那是当然,如果没有两手,历史上早让来俊臣干掉了。
  “说容易也不容易,一是外戚的脸面,二是周国公正在守丧期间,三是当年魏国夫人去世,陛下曾大哭一场,如果殿下出……那么周国公必死无疑,但殿下安全了,有可能会有其他的变动。”说到这里他再次压低声音道:“其实,也不难办。正如殿下所说,他之所以疯癫,是对皇后怨恨了。殿下只要委婉地写一封信到东都,将此事禀奏……”
  “妙啊!”李威抚手道。
  自己割除贺兰的小鸟,刘仁轨都将自己制止了。可是母亲呢?
  自己刻意看过一些奏折,又从碧儿等人嘴中旁敲侧击,得知了自己这个素未谋面便宜母亲的许多事。十一年前,“自己”年幼,李治重病,让母亲代处理朝政。父亲随后病情缓解,看到母亲控制了一些权利后,有了裂痕,让宰相上官仪起草废掉母亲的诏书。墨迹未干,母亲就得知此事,用了一些手段。结果呢,上官仪被杀,与李治一道上朝,“二圣”临朝听政。也就是隔着帘子,李治临朝,母亲垂帘于后,史称垂帘听政。到了六年前,泰山封禅,又用了一些手段,不但跟随过去了,还充当了亚献。
  自己父亲虽然性格优柔寡断,但绝不是一个好欺骗的主。当年长孙无忌持功自傲,刚一露尾巴就干掉了。高阳公主,李恪,房遗爱,迅速处死。雷厉风行。再说一班大臣也不安好心。结果呢?不是父亲柔弱,是这个母亲太厉害了。
  现在的母亲要权利,已经有了很大的实权,要机谋,机谋早就成长起来,而不是现在看起来还有些青涩的姚元崇。如果让母亲恨上了贺兰敏之,捏死他,嗯,比捏死一只蚂蚁还容易。
  再说,将自己吓出重病,父母肯定会很恼火的。
  不过这封信,可要写出水平出来。
  想到这里,再次说道:“孤病了,病得很重。”
  几个人都低下头,呵呵地笑。连碧儿也不由地笑出来,终于听明白了,这是一个很缺德的馊主意,但比起太子用刀吓唬贺兰敏之,却强上十倍八倍。
  笑完后,狄仁杰却正色道:“但是殿下,这是对付这种小人的,也走了歪道,殿下不可在此上面钻研。”
  “孤知道,朋友来了有美酒,豹狼来了有刀枪。”
  “这一句,倒也不错。”狄仁杰不由笑了起来,虽然粗了一点,可颇有几份道理。有些人却是不能一味软弱兼让对待他的。然后又道:“要么,臣想办法,在京城稍拖延两三天,看到洛阳旨意如何,或者再做一个计较。”
  “也是。”
  几个人在这里瞎猜八猜的,也许猜错了,父母会悖然大怒,立即将贺兰敏之处斩呢。
  送走了四人,李威高兴地将碧儿抱起来,说道:“大功告成,亲个嘴儿。”
  碧儿红着脸让他轻薄着。低声说道:“奴婢的二嫂有喜了。”
  “哦,好消息啊,孤托刘群带些礼物过去。”
  “离生产还早呢。不过奴婢却在想一件事。”
  “什么事?”
  “奴婢身份低贱,以后能不能为殿下……”
  难道她想生孩子了?
  这个悲催的年代,十二三岁的小女孩生婚彼彼皆是,十三四的小少妇生养孩子的不乏其人。是要乐在其中,还是雷得里焦外嫩?看到了碧儿么,才虚十四岁,就想与自己同房,现在都想生孩子了。
  ………………………………
  几位御医前来诊断,碧儿说道:“殿下刚入睡,不可打扰。”
  “喏!”一位御医说完了,悄悄地将李威的手腕拿了起来,开始搭脉,一会儿脸上露出古怪的神情。脉搏很正常,如果不注意,几乎连瘵疾都诊断不出来了。这证明了瘵疾似乎在逐渐消失。而且也听到了,早上太子还起来跑步,打拳的什么,上午又接待了几位客人,怎么到中午就重病了?
  忽然李威发出梦呓:“不要杀孤。”
  “跑啊,碧儿,杨家小娘子,徐家小娘子,裴家小娘子,跑啊。”
  “救孤,救救孤。”
  ……
  “怎么办呢?殿下上午还好好的,下午就成了这样子了,”碧儿低头带着哭音说道。
  其实不低头不行了,看到太子在演戏,她老是想笑,都快憋死了。
  “殿下啊,”拖了一个长长的哭音,拖完了,向偏角跑去,乍似她去哭泣了,实际上是跑到那边偷笑去的。忍不住了。
  如果放在后世的医术,马上李威就会被戳破,但现在有人相信啊。几个御医面面相觑,道:“殿下,是吓丢了魂魄,非是我们几人善长,得请咒禁博士过来,替殿下祓除邪气。
  太医署除了正常的医博士、医师,还有针博士,按摩博士,另外还有一个咒禁博士,专门以“咒禁术”,或者“神术”,祓除“邪魅”,或者斩妖除魔的。咒禁博士还是从九品的官员,另外还有咒禁师、咒禁工,同时还要教导咒禁生,使咒禁术源远流长。
  特别是最后一点,李威第一次听到后,狠狠被雷了。
  所以才想出这个主意。
  几个御医请咒禁止师来为太子收魂。
  御医走了,李威问道:“碧儿,那封奏折送走了没有?”
  “已经送走了,用快马送走的。”
  “那就好。”
  送走狄仁杰以后,就在写这封信。信的内容很好办,将刘汉三的话引用了就行。并且不是刘汉三通风报信,他也不可能及时救下杨敏。只不过那个刘汉三两人一直没有找到,询问,也没有结果。让李威很替他们担心。
  再说了,自己也不知道荣国夫人将贺兰敏之烝之,由不得母亲不信。
  写完了信后,李威才装病的。
  坐在床上,看着东方,却在想着心事。贺兰敏之都将自己母亲恨到如此地步了。不知道母亲接到信后,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又低声道:“贺兰敏之,你等死吧!”
  未婚妻差一点遭到凌辱,自己差一点被刺杀,李卓凡等五人的壮烈牺牲,让性格温吞的李威,也恨到了极点。他还从来没有对那一个人动过杀心呢。这一次却真动了杀机!
  PS:感谢众位书友的打赏,感谢富翁的成长成为本书第一位堂主。谢谢。
  第五十三章 三车和尚 割发明心(上)
  咒禁师来了,一个大和尚,一个道士,还有一个方士,带着几名学徒。
  口中念念有词,开始替李威收魂魄回来。
  李威微睐着眼睛,看着他们,心中很好笑。不过与后世不同的,也没有来什么喷火之类的装神弄鬼的法门,有的在打手印,有的提着桃木剑或者幡儿舞蹈,眼中充满了信仰。
  信,他们自己儿都相信!
  不但他们自己相信,连神医孙思邈都相信有咒禁术的存在,还花了不少文字记叙下来。
  当然,就是孙思邈本人亲自前来,李威这个魂魄也是收不回来的。
  施完法了,然后拿来符,还有什么小丸子,这可将李威吓了一大跳了。符水嘛,大不了吃一点纸灰。这个小丸子可不能随便吃的,里面什么铅啊,水银啊,倒底什么物质李威也不太清楚,反正能毒死人的东西很多。就是符也不能随便吃,是用朱砂写的。
  一下子坐起来,睁开眼睛。
  几个人高兴地说道:“太子醒了。”
  认为他们施法成功了,高兴的。
  李威嘴咧了咧,不知道说什么好,过了一会儿,说道:“孤很头痛,你们下去吧。”
  “喏!”这些人退下。李威冲碧儿手招了招,碧儿走过来,李威说道:“碧儿,孤没有病。”
  碧儿不停地点头,然后捂嘴偷乐,知道内情的,也只有她与狄仁杰五人。
  李威又拿着这些闪着金光的小丸子,越看越是冒冷汗,心里面想到,古代帝王怎么嗜好吃这玩意儿。但这玩意儿古今帝王吃了很好多年了,连原来的李弘也吃过,他也没有合理的证据说不应当吃。于是又说道:“孤如果有病,还能吃。现在没有病,这些都不能吃,有可能吃出病来。”
  “是。”
  “你替孤想办法将它们扔掉。”
  “嗯,”碧儿似懂非懂。但知道一点,是药三分毒,药可不能乱吃的。
  符水与小丸子倒掉了,李威才松了一口气。接着又开始装病。东宫里除了碧儿心里面安定外,其他的人惶惶不可终日。本来太子因为大病了一场,就得了失魂症。如果出什么闪失,怎么办?天色暗了下去,又亮了起来,他们终于请来了一个人,一个大和尚。
  碧儿进来禀报道:“殿下,他们请来了窥基大师,为殿下收魂。”
  说到这里,笑嘻嘻的。
  李威那个三车和尚,是胡说八道,但现在的窥基,在长安的确很有名气的。那天贺兰敏之找李威的麻烦,如果不是出言不逊,抓住了这一点,李威有可能会十分难堪。
  李威也有点好奇,受了名著影响,唐僧的徒弟嘛。就象三国一样,基本上每一人都能侃出一个道道出来。其实论战乱,十六国与南北朝,五代十国的递更,又发生了多少事,并不比三国遑让多少,可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一个清瘦的和尚走了进来,穿着雪白的僧衣,一脸安详之色。人嘛,长得也不是很出众,大阔脸儿,虽然每天都是呆在僧室里,还是黑黝黝的,但他的举止,他的神态,看着让人觉得就是那么地舒服。
  高僧啊!这就是所谓的神马气质。
  看着大和尚如同一团春风走了进来,包括碧儿在内,看着他一脸敬仰。
  窥基来到李威床前,合了一什,说道:“老衲参见太子。”
  “孤不敢,请坐。”
  别以为窥基是一大和尚,就是他父亲李治在此,也要敬重三分的。
  窥基又说道:“老衲被宫里面人邀请过来,然而太子,老衲只会着著一些经义,对降妖招魂之术,老衲并不精通,倒让太子失望了。”
  大和尚实话实说。
  但越是这样,李威反而越敬重。大师嘛,不大好意思欺骗了,他挥了一下手,让其他人退下去,低声说道:“孤非是失魂,何来招魂。”
  窥基悟性很高的,不然他也不会让唐三藏收为得意弟子,不要以为他是尉迟敬德的子女,就是李靖的子女,唐三藏是世外高僧,也未必给你几分面子。后来唐三藏身体不大好了,窥基协助唐三藏译经,而且还协助唐三藏写完了《大唐西域记》。唐三藏去世后,他自己则在着手著大头经义《成唯识论述记》。正在写呢,还没有写完。
  虽然不问世事,可太子遇刺的事,轰动了长安城,从昨天晚上到现在,还在闹腾,城里城外,也不知道抓了多少闲杂人等。窥基不可能不听闻的,略一沉吟,立即会意了三分,合什说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但善在什么地方,李威都不知道他想到何处。
  又说道:“不过殿下,老衲还要替法相宗谢过殿下了。”
  “何来此言?”
  “你说的那个故事。”
  李威捏了一下鼻子,苦笑了一下,自己才来到唐朝,什么都不懂,将后来的故事拿出来哄李令月,却不知道全是假的。当事人就坐在他眼前了,道:“那都是逗弟妹一乐,大师不要放在心上。”
  “何为真,何为假?扬善掩恶,君子所为也。”
  其实窥基真的不介意,反而很高兴。这时候佛教分为八宗,律宗、天台宗、法相宗、三论宗、密宗、净土宗、华严宗与禅宗。禅宗刚刚兴起,其他几宗中以天台、法相与华严最盛。
  各宗教义皆不相同,有时候为了证明自己,各相攻击,十分混乱。
  法相宗起步较晚,还是南宋天竺僧人那跋陀罗将《解深密经》最后二品独立翻译成《相续解脱地波蜜罗了义经》,陈代拘那罗陀在江南又将《摄大乘论》与《解节经》翻译出来,拘那罗陀弟子慧恺、法泰根据这三本经义,创立了新的一派学说。到了唐三藏与窥基手上,才将它发扬光大的。这对师徒住在大慈恩寺,所以又叫慈恩宗。
  因为这对师徒学问好,又精益求精,学说经义很完善,可完善的后果就是繁琐。主体是八识与种子论,又将世界现象分为五位、百法,还有什么三自性、三无性、四缘、十因、五果等等。
  不要说普通老百姓,就是法相宗的弟子,都有许多人弄不清楚。
  因此,这对师徒将法相宗推到了一个巅峰的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去,法相宗的末落,已经成为必然。窥基看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