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兴唐 >

第446部分

兴唐-第446部分

小说: 兴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没有欺骗,有消息灵通的人,已听到朝廷自关中发出了大批的货物,运向西域,第一批货物已经抵达河西走廊了。甚至从剑南调来货物,剑南到碎叶,必须经过青海,百姓也看到了。原来不知道原因,一对照,即便是百姓同样也能领会,是与河中诸国交换粮食的。
  要么你们留在青海慢慢熬。冬天就快到来了,青海有多冷,你们是知道的。青海就这么点大,而你们人数又那么多。我也没有能力,替你们所有人盖房屋,送棉被木炭,到时候你们饿死冻死,不能怨我。何去何从,你们自己解决。
  但还是有人听说关中粮价渐渐降下来,向关中返回。不过大多数人继续留在青海犹豫彷徨。黑齿常之使出第二招杀手锏,从灾民中选出一批嘴巴功夫好的,将这个传销传授下去。
  不敢耽搁下去了。
  青海正在收割,这个任务差不多完成。马上九月到来,到了九月半,该走的必须让他们全部走掉,否则到了十月半,想走都走不掉。
  关中这场劫难,是关中百姓的不幸,然而对唐朝未来发生了重要的影响。不久后,西域出现了史上最壮观的中原人的迁移。
  ……
  青海移民是唐朝未来在西域的重要布局,与康大胡、安正噬、史义缚都没有半点关系。
  他们率着十名手下,从碎叶城出发,经俱兰城、怛逻斯、石国、康国到达安国都城沛肯(乌兹别克斯坦布拉哈)。再从沛肯城通向谋夫(又译木鹿,土库曼斯坦麦尔夫)。
  这是前波斯一座最重要的城池,也是呼罗珊通向河中各国的最重要的门户。在大食与唐朝的势力交接范围,一个是吐火罗的缚喝城,东通吐火罗,北通史国与康国。一个就是这个谋夫城。
  它的地理位置,成了李威察看的重点对象。
  谋夫城气候很极端,夏天时就象一个火盆一样,比碎叶温差至少高了十几度。到了冬天,却是很寒冷,与碎叶城温度一样的低。但时至九月,气候却十分宜人,秋高气爽,万里无云。同样沙漠化开始了,也没有后世严重,它的周围遍布着一些小河流,这些小河流又造就了一个个绿洲。这使得谋夫地区,成为呼罗珊重要的粮食与畜牧业基地。
  三名校尉带着十名属下,在沛肯城,安国太后送来的二十几匹骆驼,以及一些货物,还有两名精通多种语言的死士,来到一片矮丘陵下,过了这片丘陵,再往南去不远就是谋夫城了。
  因为有河水滋湿,丘陵上长满了蓊葱的树木,看了看太阳,康大胡挥了一下手,让众人停下来。取出了几块腌肉,就地生了一堆火,用木棍将腌肉串了起来,放在火上烧烤。
  十五个人坐在石头上,康大胡又吩咐了一些注意事项后,这才草草吃了午餐。
  再次出发,越过了这片丘陵,到达姆望河,是一条在地图上也很难找到的小河,河水浅,里面布满了砾石,但河水清澈,河岸上长满了茂盛的牧草,再远处就是一片片庄稼地,但已经收割了,只剩下一片无限的空旷。牧草也半青半黄,时不时能看到牧民在赶着牛羊放牧。
  拍了拍马,冲下了小河。马与骆驼溅起一道道细碎的水花,以及清脆的响声,上了岸。一会儿就来到了城门口前,城门口排着一条长长的队伍,还有十几个大食士兵在凶狠的检查。十几个人也排进了进城的大队里面,不一会儿轮到他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理,交纳了一笔不菲的进城税,或者其他的商税,反正安国死士与大食兵在交谈,康大胡子一句也听不懂。谈完了,士兵又凶狠地打开他们骆驼上的行李,乱七八糟的查了一通后,手一挥,居然轻松地放他们进城了。
  这是特殊背景造成的。
  萨勒姆打仗行,呼罗珊与塞斯坦的义军让他打得半点脾气都没有了,然而却没有想到唐朝突然转变以前的政策,会打呼罗珊的主意。另外,泥涅师发起的光复波斯,反对大食的运动,也使他分了心。
  李威对泥涅师评价还是庸才。大食人是占领了全部波斯,但只是占领,许多地方依然是真空地带,比如塞斯坦,活动着数支强大的义军,大食人花了几十年时间,才勉强地将这数股义军镇压下去。呼罗珊虽然不及塞斯坦,然而百姓对大食人的统治,同样心中十分反对。另外在陀拢斯单(今伊朗萨里)波斯征东大将依据其独特的地形,三面环山,北倚小海(里海),世代抵抗大食,直到黑衣大食崛起,才将其歼灭。此时,只要泥涅师不怕死,前往疾陵城,旗号一挥,东部伊拉克地区失去了很久,但至少呼罗珊与塞斯坦百姓感到振奋,很有可能就将波斯国重新扶立起来。但他只呆在吐火罗摇旗呐喊,效果降低了很多。
  也不是一无是处,正是他的摇旗呐喊,呼罗珊与塞斯坦起义的声势比以前浩大。这又分了萨勒姆的心。再者,大食商业气氛浓厚,对商人政策十分优厚,当然,首先你得交纳税务。所以此次李威前后派出了三百多名斥候,几乎都是挂着商人的名义,顺利地潜入呼罗珊与塞斯坦各个境内的。甚至有几十个人去了更遥远的巴格达、大马士革与麦地那。
  刚进城门,看到一队大食士兵押着十几人向城门口走来,一路走一喊着什么。
  “他们说什么?”康大胡向安国的谷辐坦小声问道。一路上他们也在学习波斯人与大食人的语言,不过时间短,仍然听得不懂。
  谷辐坦听了一下说道:“启禀将军,你看到那些犯人前面的两个年青人吗?他们昨天晚上潜入大食一名官员家中想要刺杀这名官员,结果没有成功被抓住了,今天大食人又将他们全家人抓了起来,押到城门口处斩,以敬佼尤。”
  “原来如此,”康大胡没有再问了,大食要统治,你们老百姓要杀他们的官员,大食人不来一个满门抄斩才怪。主动将骆驼与马匹牵到街道旁边,闪开道路。
  他是这个想法,可大街两边的波斯人眼中却露出怒火,只是迫于大食人的淫威,敢怒不敢言。
  一会儿这一群人到了城门口,弯刀一挥,将十几个波斯人杀首,又叽叽喳喳地喊了一通,人群散开。康大胡继续往城中走去,来到一家客栈,包了一个跨院,安顿下来。然后又让谷辐坦询问客栈的老板,因为这个客栈还住着另一名唐朝斥候米兰达,来了很多天,他的同伴回去禀报消息,他却没有回去。
  大战前夕,一个有心,一个无备,第一步是唐朝人占了上风。
  很轻松地问到了。但米兰达不在店内,出去了。
  只好等候,不过很快傍晚来临,米兰达也回来了。
  几个人会了面,将他迁往这个跨院,康大胡子将来意说了一下。谋夫很重要,因此想要与大食交手,不仅要了解它的情报,还要了解更细致的情报,比如谋夫城与整个谋夫地区兵力的分配,粮食,生产,地形,百姓对大食人统治的意见,有没有一支反抗势力,大食人的装备与士兵的战斗力,城中的布防情况。甚至谋夫其他地区的兵力构成,与各个要道关卡,等等。这些都是要了解的。因此李威派了十几名斥候前来谋夫城做间谍。
  “这有点困难,”米兰达说道。
  想了解大约的情报,很容易的,一个有心,一个无备,总能找到机会攀谈的,随便找一个借口贿赂一下,然后邀请前来喝个小酒,就能得到一些情报。比如李威所收到的关中大食人的情况。也没有那么简单,可比此次要求要容易一些。
  低下头想了一想,说道:“不过我都听到一个消息,谋夫城的大食守备将军十分贪婪,都是一个机会,可……”
  他们出来冒充商人,李威也给了不少金银,但并不是真正前来做生意,这些金银珠宝是让他们收买消息的。有的任务重,比如前去大食腹部的几十名斥候,带的金银多一点。有的在边缘地区活动,比如米兰达他们,带的金银就比较少。也许康大胡子也带了一批钱财过来,但米兰达问都没有问。想要结交大食守备,就必须冒充大商人,康大胡子能带这么多钱过来么?
  康大胡子也在深思,过了一会儿说道:“我进城时看到了一件事,有两个波斯人想要行刺大食官员,被大食人抓捕了,在城门口砍头示众。”
  “这样的事,时有发生,”米兰达淡淡地说道。
  “我是想到一个方法,这附近有没有什么大食人的官员或者商人,家中守卫比较少的。”
  “康校尉,你是想……”
  “是啊,为什么不做?”
  “做什么啊?”谷辐坦问道。
  “康校尉是指现在正好是上半弦月,到了下半夜夜色黑,潜入某一处人家……”史义缚答道。
  “这……”谷辐坦目瞪口呆,但一会儿释然,唐朝军队勇敢,勇敢另一词也代表着胆大。敢做这样的事,并不奇怪。
  “人都有一个,但他不是大食人,是一个波斯人,他倒符合这条件,而且家中只有不到十名侍卫,以及十几名仆役与几个家人,”米兰达想了一会儿说道。城中有反抗大食的波斯人,也有投降大食的波斯人,米兰达指的正是其中愿意投降大食的一个波斯商人。有钱有势,也就贪生怕死了,为了表示对大食人的支持,还将自己的女儿下嫁给了谋夫城主做了小妾
  。于是大食的谋夫城主阿卜拉授了他一个小小的官职,因此城中波斯百姓对此人十分唾弃。
  “做了,”康大胡子说道。
  他们商人是西贝货,若是真让他们做生意,准赔得连裤子都没有的穿。但杀人灭口,却是他们所长。十几人立即决定下来,然后做了一番商议,并且悄悄地到这个波斯商人府上,四周细细察看了一番。
  很快三更到来,月亮渐渐没下了西山,夜色漆沉,留下了三个人侧应,其他十几个人从院墙悄悄翻了出去。下半夜了,街上还有巡逻的大食士兵与波斯伪兵。不过谋夫城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屹立了好几百年,甚至城中还有罗马人入侵留下的半人半马与女头狮石雕。还有安息人的赤陶像,与波斯人的石雕。城市建筑复杂,十几人不时借助复杂的房屋躲避,不一会儿,来到这名波斯商人府邸的后花园前。其他人闪到花园对面的民居一个马厮里。史义缚带着一名属下悄悄地摸到花园的院墙下面。搭了一个人梯,迅速爬上墙头。趴在墙头看了一会儿,然后冲对面招了招手。
  “上!”康大胡子喝道。
  十几人鱼贯而出,摸了过去,迅速地从院墙翻越过去。
  第八十六章 前夕(三)
  第八十六章前夕(三)
  在大量斥候寻找下,王方翼终于圈定了两个人选,一个叫阿史那咄扑,一个叫阿史那可贺。他让手下将这两人请来,李威与他们谈了谈,也没说请他们的来意,看似随意地交谈了一下。无意中提出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其实是在进行最后的察看。一是看他们才能,没有才能是不行的,象阿史那真,朝廷用他做了可汗,没有起到好作用,反而起了严重的反作用。有才能还不行,还要看他们对唐朝的态度,以及对突骑施的态度。对唐朝态度要有一颗畏惧之心,对突骑施态度,要有一颗自立之心。
  前面一条好办,看一看,听一听,也不要他们是成吉思汗,大差不差即可。后面一条却有矛盾冲突了,既有自立之心,又如何对唐朝效忠。这个冲突李威也没有办法解决,只好走一步算一步了。
  大约谈了一会儿,李威选择了后者,言语诚恳谦卑,对百姓族人的态度也是悲天悯人。
  决定了人选,李威让斛瑟罗与唐休璟着手切割突骑施,将车鼻施以及其他一些小别部从突骑施切割出来,并且借斛瑟罗之嘴授封阿史那可贺为车鼻施部叶护。自己也下了制书,于夷播海畔选了一块领地,设了车鼻施州,让阿史那可贺为刺史。
  突骑施部族民敢怒不敢言,族中几乎所有贵族都让唐朝抓了起来,如何反抗。除了愤怒外,还有担心,害怕唐军象对咽面人一样,对他们也来个灭族。这件事对其他各部震动也是很大的。
  李威这才将各部的酋长们召集在一起,主要是五咄陆部。
  也将乌质勒喊来,先没有谈移民,而是谈了税务:“天山南北叛乱不休,我朝不得不派驻军队,也征了一些税务,这也是你们自己造成的。当然,我朝的一些官员品行不好,也是一方面。今天在此,我想将税务明确下来,每年七户人家合交一匹良马,或者等价的牛羊粮食与金银。于碎叶﹑龟兹﹑于阗﹑疏勒四镇就近交纳。”
  在唐朝人心中,有的人将羁縻之地,完全视为唐朝的领土,有的人却将他们视作外番,外国,最好丢掉不管,李威心中却不是这两种看法。对羁縻之地的认识,就如同他身上这件皇袍,是皇帝,但只是一小半的皇帝。也就是说是唐朝的领土,只沾到一小半的边。也不认同这个政策。
  比如河中地区,说它是唐朝领土,若是自己不前来经营,是不是一场笑话?西域与大漠皆是如此,朝廷花了无数的代价,死了许多壮士,最后也未必能真正成为唐朝的土地。于其这样,不如象大食人那样,利用武力,残暴地将一切推翻重来,以后会不会长久下去不提,至少眼下能为国家与百姓带来大量的好处与贡税。
  也不是说非要一体化,但至少要象后来的一国两制一样,朝廷有很大的管辖权利,有一定的税务,文化语言文字是将唐朝的文化语言文字作为主流,向中央集权靠拢。各羁縻地可以保留一定的权利,但不能保留军权。
  唐朝推广的羁縻制度已经“深入人心”,李威没有办法再改变了。除非象***厥那样来一个全族暴动,彻底推翻重来。所以李威只好做一些微调,加强管理。
  移民是第一步,税务是第二步。
  税务越简单越好,将噶尔父子在吐蕃施行的牛腿税搬了过来。吐蕃占据西域时,也实施这一税务,但换成了四户一马,四户一马也不重,然而实际上到最后,一户一马都不止,再到后来,连裤子都扒下来带到逻些城了。
  一匹马在中原价格很高,可在西域,一区良马价值仅在十五贯左右。劣马有可能不足十缗。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