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兴唐 >

第498部分

兴唐-第498部分

小说: 兴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承嗣又挥了挥手,道:“周特郎,不得这样,狄仁杰好歹也是国家宰相,昔日陛下的首席幕僚,只要他肯招供,免去他刑狱之苦。
  “喏。”
  “狄仁杰,承认,本官会在太后面前,替你求求情。”
  秋仁杰冷笑一声:“狄某不招,又会如何?是不是会将这些酷刑加于狄某身?别忘记了,陛下未必没有生机。若是他回来,听闻你们用酷刑施回狄某,让狄某冤打屈招,将秋某处死。不知道陛下会不会将这些酷刑十倍加罚于你们身?”
  未完待续【字由破晓更新组JDZ3提供】: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百三十八章 春雷(十) 午后方晴
  三人全部色变。
  他们不是老百姓,认为皇帝仁爱的神马,也许皇帝能与仁爱沾一点边,但肯定不是软弱的主。别的不说,十年时间,过三次战场,一次比一次战争规模庞大,这三次战役死在他手中的人有多少?那是真正刀山,下血海的主。
  自己默契地替太后将狄仁杰定罪问斩,再来一个严刑拷打,一旦皇帝真没有死,活在人间,又回来了。狄仁杰可不是去年杀死的那些羽林军将士,那些平民百姓,低级官吏,他是皇帝的真正左膀右臂,到时候皇的暴怒可想而知!
  就是站在边,准备刑讯的几个衙役身体都哆嗦了一下。
  周兴一看事不妙,色厉内荏地喝道:“大胆人犯,还敢嘴硬刑。”
  衙役们都没有动,眼巴巴地看着骞味道与武承嗣。
  骞味道没有作声,武承嗣又摆了一下手说道:“周侍郎,狄仁杰乃是国家宰相,岂可拷刑受之?”
  心里说道,我们只是奉旨行事,真皇帝回来了,我们可以用太后做挡箭牌。你小子为了荣华富贵,是一抹与皇帝对干到底了,别拖我们下水。
  但武承嗣眼睛珠子转了一转,又问道:“狄仁杰你是说皇还活在世间?”
  “难道你想陛下真的遭遇不幸,驾崩了?”
  “武某那敢哪,”武承嗣讪讪道,立即反应过来,倒底是谁在审谁啊。不动严刑,这也没有办法往下审,三人嘴巴子加到一起,也不及狄仁杰一张嘴巴,三人大脑加在一起,更不及狄仁杰一人的智慧。
  一天审下来,什么没有捞得,灰溜溜的离开。
  武承嗣则来到皇宫,将经过向武则天禀报。
  武则天慎重地问:“嗣儿,你是说我儿还活在人间?”
  “太后,侄儿也看不出来他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不过侄儿之见,太后还是早立皇太子为皇帝。若是陛下有意为之,图谋很大。”
  武则天脸色阴晴不定。
  若是去年半年什么都来得及,到了下半年,随着自己一步一步跨出去,权利是收拢了,道义与大义却失去了。那时候已经来不及了。但为仟么还不出现?然而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沉思了许久说道:“嗣儿,你今天做得很对。狄仁杰声名在外,就是我儿不回来,你们对他用酷刑传扬出去,民间怨怼会更大。他既然不招供,哀家让你们三人率五百飞骑,立即前去西京,将那群市井游侠抓捕起来从他们嘴中问出口供。”
  “太后英明。”
  第二天,三人骑马率五百飞骑前去长安。
  在国家的机器面前,这些个英雄好汊们什么都不是,只有少数机灵的逃了出去,大多数在衙役的带领下,从家中一一抓获。而且现在也好抓,大多数有了正当的职业,全部在家中要么在店铺里要么在码头。几乎没有费多大的力气,将主要的成员全部抓捕归案。
  对狄仁杰不敢用刑讯但对这些侠客们可以肆无忌惮了。
  各种残酷的刑讯下,大多数人连自己老爹老妈做下的事,都供了出来。
  这一供供出了大事。
  狄仁杰前些年因为这些人好用,也没有想到会落到今天下场,用他们办了许多隐秘的事。包括监督裴、明崇俨与李贤,甚至明知道明崇俨在研配春药,也知情不报,坐看事态发展,让明崇俨喂小丸子给李治吃,差一点连武则天自己都中了招。
  看到一份供状呈来,武则天暴跳如雷。好家伙,我还以为你们是好人呢,原来卑鄙如此!
  杀!杀!杀!
  气得在批文注了一个个杀字,一干人犯全部杀死。
  然后追削参与其中的刘仁轨、裴行俭官爵。家人流放岭南。又派人到李义琰家中,将李义琰追杀。全家人流放岭南!再将朱敬则下狱,择日与狄仁杰一道处斩,全家人流放岭南!再派人前去龟兹,抓捕魏元忠,未必会成功,但魏元忠的家人同样流放岭南。
  又派人到东宫之中,将狄蕙与狄好揪出来,因为狄蕙二子李湟、李重望与女儿李蔺,狄好之女李璧是龙子龙孙,没有处理。但将二女抓捕起来,先是毒打一顿,打得七死八活,奄奄一息,再下大牢,准备一道与狄仁杰的家人,发配到岭南去。
  天下震惊。
  武则天愤怒可以理解的,狄仁杰用心不良,差一点想利用明崇俨坏自己名节,来达到扶持儿子位的机会。并且丈夫吃了那些小丸子后,对身体也或多或少有了些伤害。
  若不是这个小丸子,自己会不会如此被动?儿子没有大义,随他在外面溜达十年八年,也不敢在外面溜达!
  但老百姓不这样认为,他们是皇的心腹大将,不替皇做事,难道要替你这个妇道人家做事?这才是忠心的表示。
  三月初三,是唐朝百姓最幸福的时光。
  春暖花开,和风醉人。又正逢大节巳节,巳节逐后如果季气巧,又连着寒食与清明节。
  若是往日,热情奔放的唐朝人会在避时候满大街的载歌载舞。
  可是今天不同,天色晦暗,乌云低垂。
  许多百姓涌到了天津桥南,但是脸皆是露出激愤的神情。
  不知是谁喊了一句:“来了。”
  众人向桥北看去,从大理寺涌出来许多侍卫,这些侍卫看押着两辆囚车,缓缓沿着皇城的城墙根下,向天津桥驶来。
  朱敬则谈笑风生,隔着囚车,对狄仁杰说道:“魏槽公啊,没有想到来了这么多老百姓。”
  “朱君,别什么相公了,寒碜人。”
  “公道自在人心,看看这满朝的大臣,狄相公不为相公谁有这个才能为相公。”
  “不提了。朱君是我不好啊,因为我牵连了朱君。”狄仁杰没有提家人,皇一回束,家人也会平安回来。就怕在路受到什么官吏的欺压,无辜地在半路折磨而死。
  “为大义而死,死得其所何来足惜。”
  “朱君果然节气高昂,狄某佩服万分。不过狄某都想起陛下对朱君的评价。”
  “陛下对我有什么评价?”
  “他说朱君耿直,几乎无人能及,是御史大夫之才。只可惜少了变通,否则,是唐朝一位清廉的好宰相。”
  “这个评价好啊,我就想做一个御史大夫,监督朝堂这群混蛋。也监督你,狄相公你是好人,可有的事,做得太游离于法度之外了。”
  狄仁杰呵呵一笑,又说道:“陛下也因此说过一句话。”
  “是什么?”
  “陛下说物无完物,人无完人。三国刘邵说英才要聪明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决之。雄才要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谋断。可象这样的人,古今往来,又有几个。倒是他所论的偏才居多。”
  对史学,朱敬则没有狄仁杰精通刘邵的文章也没有看过好奇地问道:“刘邵说了什么偏才?”
  “刘邵零碎地说了八种偏才,清节之才高风亮节,可往往轻视了法家与术家的重要性,德有余而法术不足。法制之才,做事刚直,公正无私,可往往重视法制认为能以法治国,却疏忽了谋略的重要,少了变通。术谋之才,足智多谋可因为自持聪明谋略过人,又轻视法制,不知法律对国家的好处。器能之才,兼具德法术三才,因为会方略机变,反而轻视制度。智意之才,对各种韬略与计谋十分重视,然因为其智又疏忽了其他方面,往往导致聪明有余,公正不足。伎俩之才,锐意进取,为了功名利禄不择手段,所以会急于求成导致百姓遭秧。臧否之才,严以律己,可也待人苛刻,欠缺了宽宏大度,有时候就会误大事情。言语之才,能言善辨,可受之于口舌,必然疏于内心的教养。”
  “闻此言,大妙。狄相公,你就是那个器能之才,裴炎则是伎俩之才。”
  “你也是那个法制之才。”
  说完了,两人哈哈大笑。笑完狄仁杰又说道:“但陛下却说了十二偏才。”
  “哦,十二偏才,狄相公,陛下说了那十二偏才?”
  “坚毅之人,能勇于纠正错误,完善自我,缺点是会矫枉过正,刚愎自用。对之是柔顺之人,能宽容别人,可会优柔寡断,错失良机。雄悍之人,行事不畏坚难,缺点是高傲自负。对之是谨慎之人,态度谨慎,然而会容易猜疑。凌楷之人,心强志坚,能坚守原则,缺点是专断固执。对之是辨博之人,会说服别人,缺点是也容易被别人说服感动,办不成实事。弘普之人,待人善,可往往好坏不分。狷介之人,清介廉洁,可会过于拘束,缺少交际。休动之人,勇于攀登超越,但会放纵自己。沉静之人,沉静机密,可做事却会行动缓慢。朴露之人,诚实朴直,敢直却不能细微观察。韬谲之人,多智韬略短处是容易两面倒,遭人唾弃。”
  “更妙了,当浮一大白。”
  “是啊,所以陛下又说,国家不是没有人才,是没有将人才放对地方,取人之长,弃人之短。当年狄某很不耻韦弘机的品性,陛下同样重用,是乃其没有大恶,土木造诣可以谋水利也。
  不过自己也要知道自己的缺点,完善自我,才是根本所在。“说完后暗自叹息一声,只可惜看不到陛下如何用人的那一天了。
  说话间,囚车已经来到天津桥。
  郐子手将狄仁杰与朱敬则推下囚车。
  武则天很愤怒,可在百姓眼中,两个人却是大大的忠臣。然而面对众多侍卫明晃晃的横刀,一个个只是敢怒不敢言。
  午时三刻已到,郐子手准备行刑,忽然远处十几匹鲜衣怒马咆哮而来,远远地喊道:“刀下留人。”
  刽子手行刑时,就是有人喊刀下留人,也不可能留人的。这不是评演义,谁听你的?到了午时三刻,再喊也要斩人头的。除非皇帝下了诏及时阻止,这倒是经常出现。或者执行军法时,主帅忽然欣赏人才,临行刑时,饶囚犯一马。
  但这两个行刑的刽子手,面对处斩狄仁杰与朱敬则的情况下,心中也很犹豫彷徨。听到有人在喊,正好时辰差了几分钟,手中的刀也没有举起,于是愣了愣。
  十几匹马飞奔而来,领头的一个人还没有等马停好,翻身下马,大声说道:“我乃骆务整也,皇帝诏,特赦狄仁杰与朱敬则。”
  说着,从怀中掏诏。
  “皇?皇还活着?”这一下子老百姓炸了营,不顾侍卫手中的横刀,纷纷向骆务整一行人挤去。
  “是谁说皇没有活着,”骆务整掏出了李威写的诏,淡淡地反问了一句。没有多做解释,午时三刻似乎就要到了立即带着手下,拦在刀斧手前面,不顾临斩官周兴的反应,替狄仁杰与朱敬则松绑。
  忽然,天际处响了一道炸雷,密密的春雨从天而降。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百三十九章 定(一) 午后方晴
  正月没有过完,也许洛阳的风儿变柔了,云儿变得轻了,朔洲城中,还是一片严寒。乍来朔州,会觉得此刻塞外的风,不是风,是刀子,在脸慢慢地刮。
  大幕的拉开,不是从天津桥那声刀下留人开始的,而是从朔州城开始的。
  天色渐明,晨风清咧,阿史那道真府邸大门打开,仆役们意外地看到门缝后面塞了一封信。信封写了一行工整的字,无名氏献于道真都督之信。
  仆役们皱了皱巅头,这可有些失职了,朔州城中形势复杂,阿史那道真府邸守卫森严,就是将信塞进门缝也不容易的。不敢怠慢,将信捡起来,交给了道巅
  道真打开一看,面的话很短,骨咄录集大军,意欲南下,都督首当其冲,切务速屯重兵防范,以防不测。
  其他的什么都没有了。
  道真将哲喊来,也就是他的侄子。处罗可汗有二子,次子阿史那社尔,长子阿史那摸,死得很早,留下一个儿子叫阿史那勿施,官居郎将,不过也死了,然后到阿史那勿施之子阿史那哲,官拜左骁卫栩府中郎将,曾充任过幽州道经略副使,虽然与阿史那道真岁数相差不大,不过声望资历皆不如阿史那道真。
  阿史那道真前来云朔,将这个老噜子也带了过来。
  迅速将这句话看完,哲说道:“叔父,宁肯信其有,不肯信其无。”
  “是极。”
  立即派出斥候到阴山打探。这个比较容易打听的,骨咄录发兵二十万,几乎集他的族民最大极限了,如此大规模的征兵,会闹出很大动静的。斥候听到后,马不停蹄的赶回来,将消息禀报。
  信是李威提前安排人送来的。
  孔正方要么不起作用,那样会很麻烦,这和可能性很小,李威还安排了其他的后手。要么起作用,骨咄录必然派出大军南下。云朔糜烂不要紧。因为唐朝的置胡政策,从灵州到夏州到丰州,然后到胜州、云朔,几乎全是胡人。包括辽东,辽东此时除了沿海少数地方有了汉人的屯兵与移民外,也多是胡人,不过换成了高丽人、靺鞨人、契丹人、奚人。
  因此,云朔可以糜烂,但不能伤害到后方。
  没禄氏出了一个馊主意,但也是有效的主意,直指了人心。可具体步骤,特别是军事的步骤,则需要李威与黑齿常之慢慢商议。比如放出那个,谣传,谣传直接说李威战死了,不说生死不明,让聪明人去猜测。既然战死了,论钦陵会欢天喜地,黑齿常之等将领也要乖乖交出兵权,听候朝廷发落了。
  也不能说生还,生还也就没有戏唱了。
  有很多细节性的东西,全部要一一堆理,一步差错,后果都很严重。毕竟皇帝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