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兴唐 >

第508部分

兴唐-第508部分

小说: 兴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他面临着一个困难。
  突厥人派了这几个尾巴保护自己,不是安好心的,是自己对他们有用途,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寻找皇上,看到了昨天晚上他们杀人的果决。一旦自己去找皇上,这几个人会毫不迟疑地将自己击杀。反正城里的百姓一起在往外面跑,士兵拦都拦不住,乱成了一团。杀了自己,他们也能借着混乱逃走。
  第一个想到府衙,立即否决。
  猜到昨天吐谷浑士兵入城与陛下很有可能有关系,但不知道太原城控制得如何,况且屈平既然派人追杀自己,会不会让自己如愿以偿的见到陛下?
  场面很奇怪。明明是光天化日之下,大街上人流熙熙攘攘,可是孔正方在几个尾巴尾随之下,全身上下皆毛骨悚然。
  但转机终于出现。
  他在青海为官也有几年时间,境内认识一些将士,守在城门口维持秩序的,有一个党项士兵,恰巧是他境内管辖的士兵。看了看几个尾巴,装作迷茫的样子,随着人群往那边走。眼看近了,大步地冲过去,将这个士兵抓住,说道:“快,带我去见陛下。”
  “孔县丞,你怎么来到这里?”士兵也茫然,还真以为他与一些将领发生冲突,逃出青海。
  “什么也别说,我是奉陛下之命,刻意闹翻的,然后替陛下处理一件密事。任务完成,我处境有些危险,”说完,眼光在侧视,却看到那几个尾巴相视了一眼,夹在人群中准备开溜。
  准备让这个士兵派人抓捕,然而脑海里急转弯。
  不能抓,此时人群拥挤,抓不好抓,如果刻意抓捕,有可能逃回去一两个,骨咄录会知道上了当,有可能还会坏陛下的计划。
  士兵急忙跑到另一个果毅面前,将情况一说。
  不知道,但一带到陛下面前,一切自会分明。派了人保护着他,来到李威的大帐,孔正方这才松了一口气。见过礼后,身体软绵绵的,差一点跌倒下去。
  当然,李威也很奇怪,在他的想法中,有可能逃了出去,但是带着一些干粮,逃到那个荒山野岭上,熬上几天。这个不急,马上大军出发。甚至听闻西方三路军队出击的消息,骨咄录逃得比兔子还要快。孔正方也就脱离危险。但绝没有想到,他居然来到太原。
  让他坐下来,问清楚情况。
  此时,不能将李威当作才穿过来的小讲师看待。
  那样就大错特错了,在这种诡奇的环境下成长,要么会被武则天将脑袋吓坏了,要么成长起来,也是很快的。
  一听就明白了,屈平告了密。
  喝道:“去将屈平带过来。”
  卫应声下去。
  程务挺与张虔勖暂时还没有杀,不然军心会略有些乱。但此次回来,刀子是准备大见红的。乱世之中,不用重典,这种歪风就扭转不过来。特别是屈平这样的人物,一个小司马,居然敢对自己亲信下手
  屈平忐忑不安的带了进来。
  伏下说:“臣参见陛下。”
  “你认识不认识他,”李威伏在大地图看,头也没有抬一下,问道。
  “认识啊,孔君,你怎么来到陛下大帐中?昨天晚上你到哪里去了,我找了半夜。”
  “说,孔正方认为你是老乡,投奔了你,为什么向东都告密,讨好武承嗣。”
  “陛下,我没有啊。”
  “朕最痛恨的是别人的背叛,欺骗。”
  屈平冷汗涔涔,猛然痛打自己的嘴巴,一边打一边说:“陛下,臣错了,臣是猪油蒙了心。”
  李威这才抬起头。
  摇着头:“你也是中过进士的,若大的唐朝,有多少人中过进士,饱读圣贤书籍,却……”
  不想说了,此次变节的,有多少官吏,这些官吏,那一个不是饱读圣贤儒学,然而为了功名利禄,仅一年不到时间,种种丑态毕现。回京后,有的忙了,不过大浪淘沙,能让自己甄别出来真正的精英。
  没有精力与他再分辨,也没有杀,这时候还不适合将刀子拨出来,命人将他押下去,与程务挺张虔勖关在一起。正好军中缺少相关的文职官员,让罗长史为云州刺史,云州依然陷落在突厥人手中,但没有关系,要不了多久,就能收回来,然后让孔正为方为并州长史。替自己将并州看好,率着大军直奔代州,也就是雁门关。
  不是很急,若不是看到道真很勇敢地在抵抗着,李威甚至有可能还会刻意拖上一拖。
  此时在西方,王方翼正率领着十五万来自河中、碎叶的唐朝或者胡人军队,从金山而过,也就是默啜入侵的路线,直插嗢仑河,另外李谨行率领着西突厥以及龟兹等十二万联军,从沙洲直奔肃州,从居延海直插大漠,同样目标是嗢仑河、独乐水。还有小海来的回纥等族联军,不知道多少人,但也不可能低于五六万大军的,从北方向骨咄录发起进攻。
  契苾明兄弟率领的人稍微少一点,却是最强的部队,八万青海将士,从青海进入灵州,从灵州进入丰州,再进入阴山南麓、黑沙。若是加上手上这支军队,这一次围剿才是真正的漫山遍野,总兵力有可能达到四十万人
  时间上也做了调整,因为通信的不发达,西方两路军队先行出发,大约此刻快接近了突厥境内,只是因为离得远,自己不知道,骨咄录也不知道。青海的军队稍微慢了一点。此刻才出青海境内,还没有抵达灵州城。
  拖上一天,局面就会对自己更加有利一分。
  然而出忽李威的预料,骨咄录听到自己率军到了雁门关,派人前来求和。
  使者伏在地上,说俺前来云朔不是攻打唐朝的,而是替你复唐反武的,不过陛下出现,俺就放心了,若是需要我的军队,我会派出兵力,替你到东都,将一群反贼拿下来。若不需要,俺们就退回去。
  黑齿常之听后,被逗乐起来。
  李威也没有奢望自己这支军队就能打败骨咄录。
  临阵换帅,而且自己出现,国家未来多变,军心或多或少有些不稳定。突厥经过数次征战,有许多将士已有了可观的战斗力。对方人才济济,除了留在北方的暾欲谷外,象一代枭雄骨咄录、元珍与默啜都来到大军中。
  但还做了答复,当初我在东都为帝时,你这个骨录咄就开始反叛我们唐朝了,不用要借口,等着决战吧。
  使者回去,过了几天又重新回来,说道:“陛下,我们家大汗说了,以前是贵国太上皇对我们突厥人做法有失不公平,这才起兵的。现在陛下执政,我们大汗会向天朝永远诚服。自黑沙起,到嗢仑水,即日起全部是大唐的领土,并且接受天朝官员的指挥。如果陛下不恩准,那么我们只好背水一战。”
  李威与黑齿常之相视一笑,不能小视骨咄录,这一招很好使唤。
  咱低三下四如此,你们唐朝人还不放过我,那么可以对手下说了,咱都上了绝路,只好开战。能激励起士气。
  笑完后,李威说:“若你们大汗真有诚意,朕允许你们投降,朕会封授你们大汗为我们大唐的郡王,一切荣华富贵,仿照昔日颉利与处罗可汗的规矩。但是你们突厥的骨咄录、阿史德元珍与暾欲谷,还有默啜必须立即随朕前去东都。”
  又将皮球从容的踢回去。
  再怎么比,骨咄录也达不到颉利与处罗的高度。
  第一百五十一章问鼎(三)
  第一百五十一章问鼎(三,到网址
  第一百五十二章 问鼎(四)
  第一百五十二章问鼎(四)
  但骨咄录确实有求和的心思。
  武则天当政,对军事不懂,国内民心鼎沸,可以捞便宜,但这个皇帝回来,青海将士全部拧成一股绳,想捞便宜很难了。
  只要给他一个体面的交待,他会立即撤兵称臣。
  不过他最低的要求,最少能让他在大漠上做一个逍遥的王爷,李威不可能答应的,况且这一次出动了多少军队?从河中到天山北面,再到龟兹等国,几乎将能带的兵力全部带来。难道让他们无功而返?
  使者无奈的回去。
  骨咄录肯定不答应,我去洛阳做什么?做个囚犯啊。于是又派了使者回来,对李威说:“不是我们家大汗不答应陛下,伏念之事,让我们所有突厥人都寒心了,除了这个条件外,我们家大汗全部能答应陛下的要求,那怕让天朝在于都斤山设立军队。”
  “设立军队做什么?难道每年要设五万军队在哪里?”
  “五万军队?”
  “就是有五万军队,还要一名得力的大将,否则会比萧嗣业下场更惨。”
  “我们可汗可以指天立誓。”
  “行啊,过去是父皇掌政,现在马上就到朕掌政,只要骨咄录兄弟,以及元珍、暾欲谷四人肯来东都,朕也可以指天立誓,绝不会伤害他们。但记好了,机会就是现在,朕还要处理国内事务,因此给他们一个机会。否则以后就是派出使者前来投降,朕也不可能答应了。”
  谈不好,使再只好再次回去。
  不过此时骨咄录已产生警觉,在得知李威出现在太原城大军中,骨咄录先感到惊诧,但随后隐隐发觉到不妙。几个保护孔正方的侍卫逃了回来,一禀报。骨咄录想了一下,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孔正方也不知唐朝皇帝前来太原,还能说得通,否则那数天之内,不会那么穷蹙。第二种可能,是唐朝皇帝有意安排的,孔正方有意来到牙帐诱惑自己出兵的,那么就可怕了。
  果然随后的消息得到了验证。
  程务挺与张虔勖迎接诺曷钵时,被唐朝皇帝不费吹灰之力抓获。那么只有最后一种可能,否则他又不是神仙,怎么知道自己会出动军队,并且还是大军前来侵犯朔州。
  仅是抓捕程务挺与张虔勖不可怕。换自己回来,也将这两人抓获处斩,不但他们,诸武,裴炎等人,全部要处斩。不然地位不保。
  就怕后面的空挡。
  唐朝皇帝只率领了五千人来到太原,青海那么多军队呢?还有西域的军队呢?
  不过这时候他与元珍分析时,出现了一丝误差,但却成了他最致命的。
  想到青海军队会从灵州到丰州,抄他们的后路。
  青海本身有粮食,灵州这几年吐谷浑也有些一些收成,既然敢帮助唐朝皇帝做掩护,诺曷钵肯定会借粮食给他们的。那么一支大军后勤就没有问题了。
  然而西域呢?
  除非唐军与西域诸军不计后果的,一路烧杀掳掠。从自己各部族里获得后勤供给。但那样不大可能。东突厥不是吐谷浑,只有几十万人,拘于狭窄的地段。东突厥纵横几千里,几百万百姓。难道唐朝皇帝不怕自己族人被逼急了?
  并且也听到一些消息,当初为了夺功,刻意抹杀裴行俭,于是不顾裴行俭与伏念的约定,将伏念斩杀。唐朝这个皇帝也反对过。要么派一支轻军,从金山进入大漠。
  但他又不相信唐朝人会这样做。
  无论是王方翼,或者李谨行,似乎指挥水平也不错,然而不是李靖,不是李绩。仅靠一支轻军,就想在大漠上纵横无敌。那是不大可能的。
  最后的分析是唐朝皇帝想断自己后路,但是从黑沙断起的。然后取得一场大捷,有功劳,有名声,又有了大义,回去后夺权了。
  但这想法是错误的,首先他认为大食依然很强大,那么河中与吐火罗不敢分兵出来,甚至还要留下一些唐军协助,才能使波斯人抗过大食人的一次次进攻。
  第二个他疏忽了吐蕃国内对论钦陵的掣肘。就是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吐蕃国内也不会让论钦陵再出兵了。除非有百分之三百的把握,那有这么可能?这两个变化,再加上李威在西域的威信,与隆厚的赏赐,战争所带来的财富,后面一条同样重要。都知道战争带来财富,然而能不能打胜仗?有了唐朝皇帝的带领,等于会打胜仗。因此,各部蜂拥而出。还有突厥不是一次暴*,一次可以谅解,二次还可以谅解。但会不会有第三次。既然无可救药,还讲什么仁爱,什么安抚?
  纯是浪费表情。
  无论此次作战,会不会使东突厥百姓更加义愤填膺,顽抗到底,也必须打的。最大限度削弱东突厥的有生力量,让它慢慢地衰落下去。当然,大漠的真空地带,让李威很头痛。
  契丹人似乎慢慢壮大,一旦进入大漠,会有什么表现?
  好象女真是来自黑水靺鞨一部,突厥一灭,有可能也会越过大兴安岭,来到大草原上。
  另外更勇猛的一部,蒙古人不知道来自室韦那一部,现在室韦力量不强大,但给他们一个机会,崛起的速度同样更快。算不到后果了,先打着再说。
  判断出现误差,兵力布置也连着出现误差。
  借着谈判的时间,悄悄地分出一部分兵力,返回大漠,防止回纥人的。另外派了元珍率领一支军队,悄悄返回黑沙。准备打青海军队一个措手不及。同时又加强了进攻朔州城的强度。
  契苾明兄弟的出兵,瞒不了。
  八万军队,不是小数字,洛阳知道了,默啜知道了。还是不想打,心中底气不足。因此又派了使者来到雁门关谈判,说出了自己底线,真不行,可以让自己儿子与弟弟默啜到洛阳为人质。
  李威没有答应。
  使者只好回去。
  但这时候默啜还是很放心的,主战场不是在朔州,而是在黑沙。虽然唐朝有十万军队在雁门关,然而程张二人抓捕,一大批程务挺的心腹被递换下来,再加上国内的政局,军心不稳。因此,唐朝皇帝不敢用他们作战,前来太原,仅仅是控制住这一支军队,削弱洛阳那个太后的力量。
  除非军中有一个象薛仁贵这样的猛人,能以一人之力,来赢得一场战役。黑齿常之很勇敢,可离薛仁贵的勇力,还差了很远。
  若不是有雁门关之险,一旦唐朝皇帝出关,自己都能来一个主动作战,将这支军队击溃。
  略有些大意。
  实际上还有些兵可用的,前些年,从青海陆续地撤下一些士兵。就是别处,也有一些骁勇的将士。况且李威还带了数千人过来。经过二十几天的拖延,十万军队已经完全控制起来,甚至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用一用了。最少能将精锐的部队抽出来。
  使者刚一离开,黑齿常之抽出其中的一万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