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回到三国去捣乱 >

第195部分

回到三国去捣乱-第195部分

小说: 回到三国去捣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回道:“孟获忽然遣使到来,现在宫门之外,不知士元有何看法?”

    庞统惊异,这庞统就是个钉子户,屡屡招安却又屡屡打回使者,如今亲自派遣使者前来,难不成是要给刘备宣战?这可是两败俱伤的战争啊!

    “属下权且躲在帷幕之后,看那人如何言语。无论此人提出何等要求,主公都暂且按下,待此人离去后再商议。”

    刘备允之,便让士兵传召让书生上来。未几,只见一身着鹅氅的飘飘隐士徒步前来;头戴纶巾,手摇羽扇,身长八尺,器宇轩昂,一看便让人感觉此人不凡。

    刘备暗暗吃惊,心想益州什么时候出现了这等隐士?但此人样貌不凡,自己却好似在哪里见过一般。

    “不知阁下姓名,来此地做甚?”刘备言语谦逊道。

    那人微微一笑,屈身拱手道:“见过刘皇叔,在下荆州襄阳人士,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

    这一句句颇为寻常的言语,却让帷幕后的庞统大惊失色。

    “孔……孔明?”


………………………………

第三百三十二回 卧龙来访

    “诸葛亮?”

    听到这个名字,刘备不知为何有一种颇为熟悉的感觉,但更多的却是一种怅然若失。这是一个注定就不会平凡的名字,刘备并不知道自己曾经与这个人有着不解之缘,他只是觉得,这个人很不一般。

    “孔明……不在荆州,为何来到了蜀地?”

    庞统躲藏在帷幕之后,并没有因为诸葛亮的突然出现而感到惊慌失措,反倒是想看看这个在司马徽学堂成绩最为优秀的人,今日来此会想说些什么。

    虽然诸葛亮的出现让他措手不及,但也仅限于如此罢了;与卧龙齐名的凤雏,岂会因为如此小事,就深受打击?

    刘备眉头微皱,身体不由得朝前倾斜了些许,望着诸葛亮那人畜无害的眸子,笑道:“孔明……我看你面貌清秀,心怀宇宙,必有经天纬地之才……我等可曾见过?”

    刘备潜意识中觉得,自己似乎见到过眼前的这个人,只是距上次前往司马徽学堂捞走庞统,已经过了多年光景。

    诸葛亮拱手行礼,说道:“刘益州记忆过人,在下曾在司马先生的学堂与益州见过一面。只是这时过境迁,刘益州怕也是不记得了吧!”

    刘备请哦了一声,便直接切入主题:“不知诸葛先生现在何处高就?”

    “现在孟获处。”

    “咚!”

    忽然,刘备竟是拍案而起,一切行为毫无征兆,但诸葛亮依旧坦然处之。他明白刘备为什么会如此激动,毕竟自己是孟获的使者,而孟获与刘备的政府势力素来不合,如今遣使而来,也不知道是何意思。

    前段时间游至犍为,诸葛亮登上高山,已与孟获会晤;孟获本是一个粗人,虽然长相不凡,但毕竟年轻气盛。在诸葛亮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之后,孟获当即震怒,心想自己堂堂山大王,怎么能屈服于他小小的刘备?便以为诸葛亮是刘备派来的奸细,将之强扣在寨中。

    不过这一切都在诸葛亮的掌控之中,毕竟若是连这一点都预料不到,未免太低估卧龙的能力了。他在寨中待了一段时间,与守监狱的小兵混熟之后,诸葛亮再此得到了机会,与孟获面对面。

    这次的孟获得知他的意愿,脸色并不好看,他的弟弟孟优甚至一度想要迫害诸葛亮,被孟获强行压了下来。不过这次的诸葛亮有备而来,在被关了好些时日之后,他彻底摸清楚了孟获山寨的布阵以及行军方式。

    这些人毕竟是山贼,行为松散,目无法纪,若非依靠着山川地险,早就被刘备剿灭了。

    但同时,诸葛亮发现这些人的山地战不可不谓之强悍!这些人多是南方蛮族,被刘璋排挤,不得已流落川北;若能够收服这些人并加以训练,使之成为擅长山地战的精英部队,那刘备的军事力量必然强悍了许多!

    于是诸葛亮向孟获提出请求,说自己想要替他练兵,孟获本不屑一顾,心想一个小小的书生能有什么出息?但诸葛亮再三强求,孟获便由着他的意思让他练了半个月。还真别说,诸葛亮练兵之后,他们山贼的军纪、阵法都提升了不知道多少档次!

    孟获大喜,这才明白诸葛亮并非是自己想象中的那般不堪,反倒是颇有能耐。便拜诸葛亮为上宾,以为军寨二把手,仅次于自己,练兵大权一并交出。

    孟获是个耿直人,居然如此信任一个初来乍到的外人,就连诸葛亮都不忍心欺负他了,心想还是慢慢规劝孟获,让孟获慢慢的选择臣服于刘备为好。

    又过了些许时日,孟获对于诸葛亮的信任越发加深;有一日宴会,酒至半酣,诸葛亮便借着酒劲开始旁敲侧击的问道:“不知大王志向何处?”

    孟获看着器乐恢弘,帐下亲信无数,笑道:“男子立世,自当建功立业,名扬青史!今我有近万义军,只需我一声号令,便可推翻刘备,拿下益州;再除去刘璋,报我家仇,便可横扫九州,一统山林!这天下之人,岂不畏我而臣服?”

    “大王英武!”

    “我等愿意誓死追随大王!”

    孟获一言未尽,便是一阵吹捧,竟是让孟获有些飘飘然。不过诸葛亮的脸色并不好看,孟获虽然有些本事,算不上志大才疏,但凭借一堆贼兵,就算能够大败刘备,却也难以动其根本,最多落下两败俱伤的结果,这是诸葛亮最不想看见的。

    他还想借着刘备的力量,复兴汉室啊!

    “大王虽有志向,但依我来看,夫英雄者,非为一君之虎,更有一将之勇。岂不见姜太公垂钓而铸千古之业,白起破赵而惊九州?”

    此言一出,满座皆静,所有人都看着诸葛亮,眼神似乎并不友好。孟获刚刚才说了自己的大志,如今你就这么泼冷水?

    孟获面色平静,他望着诸葛亮,一脸深意的笑道:“孔明可有甚良策?”

    诸葛亮羽扇轻摇,说道:“依我来看,大王如今地处益州,若真要与刘备决裂,他刘备也不是等闲之辈,必然会两败俱伤!若因此便宜了曹操孙策,岂不令后世嘲笑?”

    诸葛亮所言在理,众人默然,一场好好的宴会竟是变得无比低沉。

    孟获见诸葛亮旧事重提,强忍愤怒道:“那照你的说法,便是投降刘备了?”

    “大王怎能说投降这等粗鄙之语?以大王能力,横跨山川自然不在话下;只是凭借大王手下人马,完全无法与天下仅存的三位诸侯抗衡。饶是如此,不如支援一方,建功立业,来日拜将封侯,岂不成一桩美谈?”

    将投降变成支援,整句话的语气瞬间就不同了;支援的话至少让他们在心理上会觉得是刘备需要他们,若是如此,此次“投降”反倒是让他们能够接受了。

    “支援刘备?他屡次招安,我等尚且不降,岂能因为你的三言两语,便臣服与他?”

    诸葛亮见孟获松口,笑道:“既说了是支援,大王自然可以与刘备平起平坐;以大王手中的兵权,刘备尚且畏惧三分,听闻大王帮助,刘备自然感激,更会表奏汉帝为大王加封,大王岂有拒绝之理?”

    孟获思衬再三,却依旧有顾虑:“若我与刘备平起平坐,将来就算他统一了天下,将置我于何地?”

    “自古天下皆一帝,但为何不可变通?届时天下乃汉,大王自为山野之主,以大王功勋,他岂敢为难,留下不义骂名?大王自可安心!”

    孟获本就是一个粗人,诸葛亮这只言片语几乎让他迷失了;宴会之后,孟获辗转反侧,思衬三日,心想自己也不可能终老于此,便让诸葛亮出使成都,才有了今日一见。

    只是不知道,刘备会如何想,诸葛亮又会如何劝说?


………………………………

第三百三十三回 官匪联盟

    刘备重新坐回了位置上,诸葛亮的淡定让他感觉到事情并不简单;首先是来自于这个书生那隐隐约约间的威压,其次便是他身后的势力——蜀贼孟获手握重兵,是刘备的心腹大患,若随手杀之,必然会两败俱伤。

    无论刘备的志向是兴复汉室,还是一统江山自立为帝,他现在的主要敌人都是曹操。若是在讨伐曹操之前自己损失过大,岂不便宜了他?

    更何况,若诸葛亮此番到来是为了表示善意,那他又何乐而不为?

    “诸葛先生,方才在下多有失礼,还请阁下上座!”

    刘备放松了语气,命人布座于堂下,诸葛亮毫不客气,端坐于案前,似乎满意的点了点头,行礼道:“在下看刘益州欲言又止,似乎顾虑在下身后的孟获。如今一看,实属多虑,刘益州气揽河山,在下钦佩!”

    刘备面色较缓,至少从诸葛亮的言辞中可以听出,孟获这次派他前来的意图是充满善意的。便命人上茶,询问道:“诸葛先生以孟获使者来此,是为何事?”

    诸葛亮微微一笑:“实为刘益州存亡而来!”

    刘备一愣,而帷幕后的庞统却是暗暗吃惊,虽然时隔多年,但他依旧记得,自己的这个同窗极善辩术。若他有什么不轨之举意欲戕害刘备,说不得连自己都会被他糊弄进去。

    但他依旧选择按兵不动,他倒想看看,这个当年的卧龙,如今还有几分能力?

    “为我存亡而来?”刘备瞬间有了兴趣,纵然他知道诸葛亮接下来的言语多半会有许多诡辩,但面前这个形容甚为帅气的人却有一种让他难以将视线挪开的魅力。

    他似乎在告诉自己,如果自己不选择听他说完,自己会后悔一辈子。

    “先生请讲。”

    诸葛亮羽扇轻摇,眼神深邃,似乎深藏着星辰大海:“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时诸侯割据,李傕郭汜犯长安之要,迫害天子;时曹操乃兖州小牧,兵微将寡,却拥举帝王,服豫州,破青徐;更占据天时,大破袁绍于黎阳,定河北,得天下沃土十之七八,手握百万兵重,不知益州有何见解?”

    刘备闻言暗惊,看来这诸葛亮还是有点能耐的,便回道:“天下十三州,曹操一人便具其九,若正面碰撞,我与孙策皆非其敌手。更兼夷陵败后,益州混乱,带甲不过万余,粮秣入不敷出。兼并益州尚且难以顾及,如何与曹操为敌?某有兴复汉室之野望,却无一席之地,敢问先生可有什么妙计?”

    诸葛亮见自己只言片语,便让刘备坦诚相待,也不知是刘备疏于心计,还是真的有求于自己。

    “益州之难,益州、荆州两州士族之争不过皮藓之痒,孟获为首的匪乱方才是心腹大患。若刘益州能够得到孟获之助,在东结孙策,进可攻取中原,退可固守山川,以待来日。以将军之明智,必知其中优劣。”

    诸葛亮竟然直接说孟获是刘备的心腹大患,这让刘备颇感意外;这诸葛亮不是孟获的人吗,怎么会说出如此话来?

    不过刘备并没有计较这些,毕竟诸葛亮所说确实属实;如果不是益州孟获之乱,刘备说不定早就整顿兵马,计划北伐之事了。

    “可我屡屡招安孟获,孟获皆是不受,甚至扬言杀我使者,如今派先生前来,可是变心了?”

    “孟获并未变心。”

    这前言不搭后语,让刘备颇感奇怪,这孟获没有变心,让诸葛亮来与自己游说这些作甚?

    诸葛亮微微一笑:“先前在下劝诫孟获,大丈夫志在四方,执宰天下,岂可徒守于山林之间?孟获心有动摇,但不愿屈身人下,只愿与刘益州缔结盟好,一同北征曹操。能不能将此人玩弄于股掌,便只看将军之才了!”

    诸葛亮此言让帷幕后的庞统深感震惊,首先可以确定,诸葛亮必然已经打入了孟获的中心团队,不然不可能能够说服孟获。其次,他这番举动完全是在给刘备下险棋;若刘备将来被曹操打败,那孟获必反,腹背受敌。若刘备大破曹操,回归中原奉天子,那孟获也有可能趁机反水,让刘备陷入三面加攻的境地,实在危险之至。

    但若是能够巧妙运用孟获的力量,刘备无后顾之忧,又增加数万兵马相助,可谓如虎添翼。刘备的御人才能确实卓越,但能不能让孟获服气,庞统并没有自信。

    刘备眉头微皱,似有不满:“你的意思是说……让我与孟获结为同盟,互相也不支配谁?”

    “正是!”

    “荒唐!”刘备拍案而起,怒视诸葛亮,“他孟获不过区区贼兵,有何能耐与我等平起平坐?你这家伙出言不逊,可是小觑于我等?若是如此,便将你扣在此处,看孟获能掀起多大风浪!”

    庞统大惊失色,他知道刘备是真的发怒了,正欲冲出去制止,却不想诸葛亮忽然大笑道:“刘益州只争一时之气,却不想失了争天下之机!”

    刘备怒意不减,呵骂道:“狂生,汉贼不两立!我与曹操不共戴天,与你这贼人又有何话说?”

    “曹操僭越称王,世人弗敢以太祖之名讨之,何也?乃时运也!今刘益州不知变通,不知时运之变化,空守国门,不过苟延残喘!且不说刘益州无法战胜孟获,若将军质疑扣留在下,孟获知义,必兴兵讨伐将军,届时玉石俱焚罢了!”

    刘备冷静了下来,他的脑子在几十年的纷争中逐渐老辣,自然明白其中利弊。但与孟获结盟太过危险,他只能暂时将诸葛亮遣退,另与幕僚商议。

    诸葛亮走后,庞统自帷幕后缓缓走出,眼神肃穆,朝刘备行礼道:“不知主公是何打算?”

    “士元之见?”

    “此计虽险,但以主公之贤,久之必收孟获。若主公畏惧将来之事,倒不如早日解甲罢了!”

    庞统明显是在激刘备,不过对他们而言,如今似乎也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了。如果刘备能够凭借自己的魅力收服孟获,那今日的险确实值得。

    “内忧不除,何以攘外?”刘备深思片刻,点了点头,“孟获之患困我久矣,如今此计虽不合礼法,但也确实值得一试。”

    见刘备点头答应,庞统便默默撤下,忽然刘备开口问道:“士元,你与这诸葛亮是同学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