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魏武元勋 >

第195部分

三国之魏武元勋-第195部分

小说: 三国之魏武元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有王摩、何茂的前车之鉴在哪里,由不得张郃不小心。一连两日,张郃、高览对贝丘的检查,就差掘地三尺了,却依旧没有发现什么异常,这才让袁熙、辛毗带着大军入城安歇。只是对于在城中据守,稳如泰山的高夜为什么突然决定率军向东撤离,一个个却都摸不着头脑。

    他们一心觉得自己这一方攻城艰难,却哪里想得到,城中的高夜带着兵马守城,日子也没有好过到哪里去。虽说攻城的一方伤亡会更加惨重,可是贝丘城本就不大,守城的器械更是不甚充足。要不是高夜的兵马携带的箭矢足有五十万支,有好几次说不定都要被袁军拿下城头。不过半个月的大战,高夜手下就阵亡了将近三千人,虽然袁军的伤亡是这个数字的三倍有余,可是对于本就兵马不多的高夜来说,只要少一个人,就会少一分战力。

    不过真正让高夜觉得撤兵的,倒不是伤亡,用徐晃的话说叫做“哪有打仗不死人的”。高夜在这个战乱动荡,人命如草的时代生活了这么多年,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更是不可谓不深刻。很多时候为了全面的胜利,更小的伤亡而派出阻击、佯攻、诈败的部队,从全局上看仿佛无可厚非,可是从个体上看,和要他们去送死又有什么区别?一个人若在政局之中做为弃子,死的也算是心甘情愿。只是这战场之上的弃子,他们甚至连知道自己是弃子的资格都没有。只是抱着获取战功,封妻荫子的美好愿望而被主将牺牲罢了。初上战场的高夜对此还颇有不平之意,可是这么多年的仗打过来,早已经心如铁石的高夜,为了胜利,还会在乎那么多么?

    也正因此,若说高夜是因为伤亡而退兵,恐怕是没有任何人会相信的。张郃等人摸不清头脑的事情,在曹营之中根本就不是一个秘密,高夜在下令的时候就笑道:“撤吧,这一次的撤退,是为了接下来更大的战役。谁让本将军要等的人,已经就位了呢。”


………………………………

第三十四章 一意孤行

    高夜的撤退可谓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虽然袁熙、张郃二人还在密切的关注着高夜的动向,不过远在官渡的袁绍却着实是松了一口气。虽然不知道高夜为什么撤退,但只要没有威胁的自己的后方和侧翼,就是好的。毕竟如今在官渡败了一阵,若是在被高夜袭击了后方,这场仗自己也就不用再打了。

    傍晚方才归营的袁绍,一整夜都无法安然入睡。一场本来就要取胜的战斗,到最后居然莫名其妙的失败,这让袁绍的内心根本无法平静。虽然不知道具体的战损如何,可是就凭一整夜都收拢不完溃军袁绍就知道,这一仗自己这一方只怕是损失惨重。若不是第二日中午收到了袁熙的军报,略松了一口气的话,袁绍这个时候恐怕都想要立刻撤兵了。

    和袁绍大营之中愁云惨淡相比,曹军大营之中的气氛就轻松的多了。虽然曹操和袁绍一样,都是一宿未睡,可是相比于在榻上辗转反侧袁绍,曹操则是一直在等各处的兵马归营,在听战场各处的汇报。大帐之内,不但曹操并未成眠,就连他身边的一众谋士,也是忙忙碌碌。统计伤亡,后勤补给,医治伤兵,甚至军械的补充,营盘的重建都需要他们操劳。毕竟一众武将都戮战了近五个时辰,筋疲力竭之下,曹操在听完了他们的汇报之后,都让他们赶快去休息。

    虽然这是一场大胜,不过当曹操听到手下兵马死伤惨重的时候,也是眉头紧锁;听到西寨安然无恙,赵云大破袁军的时候,也会笑声连连;尤其在听到曹纯讲述,赵云在敌军阵中是如何把袁绍逼得割须弃袍之时,更是大笑了许久,根本停不下来。曹操和袁绍自幼相识,那里能不知道他的脾气,如今被赵云逼成了这般模样,对袁绍来说,割须弃袍,这简直比杀了他还让他难受。

    虽然曹操对于自己这位发小,报以同情之态,可还是随即下令,让身边侍卫将此事在大营传开。如此长军心士气的事情,不好好传播一下怎么可以?赵云在自己的大帐之内一觉睡到了天亮,哪知道到了第二天,就连急忙被曹操调来的夏侯渊都对他拱手行礼,连道佩服,直把赵云搞了个莫名其妙。直到赵云进了曹操的大帐议事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昨天的战绩已经被大伙一顿添油加醋,在大营之中都传开了。就连郭嘉都打趣他如今有了一个“杀神”的名号。

    在曹军大帐之中被曹操连声称赞的赵云,此时此刻在袁绍的大帐之中,早已经在袁绍的嘴里被乱刀分尸了一百次。就连下首急忙赶来增援的许攸都能感受到袁绍此时浓浓的,吃不到葡萄就嫌葡萄酸的心态。可这也没办法,这一夜过后,赵云的名声只怕要彻底的响彻在神州大地之上了。

    整个大寨之中如今只剩下了一种感慨,那就是一个人怎么可能勇猛成这个样子!一万骑兵去救援西寨,不但击退了韩猛的兵马,差点要了韩猛的性命,最重要的是让马延、张顗的埋伏成了无用功。都以为赵云急于救援,必然会走最近的路,可谁能猜到,赵云居然是从西寨的南侧绕过去的呢?救了西寨也就算了,击退了韩猛的赵云居然还能再杀回来,就凭着他手下那些已经战了一场的骑兵,愣生生击溃了袁绍的后军,到最后就连袁绍都差点死在他的手上。如此胆识,如此武艺,就算是吕布在此恐怕也不遑多让。

    尤其在听到自己折损了将近四万人马的时候,袁绍揉着太阳穴的手不由得又重了几分,几乎是咬着牙说道:“好一个赵云呐,好一个赵云呐!”说罢长长的一口气叹道:“当年在虎牢关前,高夜曾言‘将在谋而不在勇’,可现在呢,一个赵云几乎杀穿了我十万大军啊,若不是他,此时我等早就拿下曹营了!这一次若不是义渠,我几乎命丧于此!唉……还没有文丑的消息吗?”

    下首的审配起身拱手,摇了摇头道:“回主公,眭元进回来的时候说,文丑将军为了让他尽快回来保护主公,只身迎战曹军猛将典韦,为他断后。可直到现在都还没有文丑将军的消息……只怕他也是凶多吉少啊。”

    审配所言,袁绍又如何能不知,他只不过是抱着最渺茫的希望而已罢了。如今被审配说破,袁绍更是情不自禁的哭了出来,大声喊道:“曹孟德!”三个字喊罢,整个人仿佛用尽了力气一般,大口的喘着粗气。缓了好一会儿,却忽的站起身来,拔出长剑一剑将面前桌案一劈两半,狠狠的说道:“曹孟德,你杀我将士无数,我袁本初定要你用命来还!”

    郭图、逢纪都是面露难色,凭他们两个对袁绍的了解,如何能不知道袁绍此时心中到底是如何作想。若不是袁绍尚且还有理智的话,只怕立时就要整军,再和曹操一决雌雄。可是大军新败,若不是蒋奇镇定自若,收拢溃兵,袁军此时也不可能再聚拢起二十万人马。想要再战曹操,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袁绍一声喊罢,大帐之中顿时鸦雀无声。直过了好一会儿,一直未曾开口的许攸这才站起了身子,对着袁绍拱手道:“本初,我军新败,士气低迷。为今之计,当北撤黎阳,隔河相对。等士气恢复了,再和孟德算账不迟。”

    许攸的话虽然说的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他一张口一句“本初”喊出来,却着实让袁绍有些不悦。说起来许攸和袁绍也是发小,相交这么多年,许攸直呼袁绍的表字早已经习惯了,一时间哪里能改的过来。若是放在平时,袁绍一来顾及二人的关系,二来也是为了显示他做为主公的胸怀,倒是从未曾怪罪过,甚至连不悦的表情都没有过一丝一毫。如今骤然不满,直让许攸的心里犯嘀咕:莫不是本初他不同意自己的意见?许攸哪里知道,其实不过是袁绍如今心中怒极,往日里雍容尔雅、胸怀广阔的姿态已经难以为继了而已。

    郭图、逢纪二人此时已有后退之心,只是害怕袁绍一怒之下怪罪,这才没有张口。如今有了许攸在前,他们两个亦是起身拱手,附和了许攸的意见。就连审配也是慎重的点了点头,规劝袁绍暂且撤退,以图后势。只是有的时候,人在怒极之时,考虑事情也往往会有偏差。本来大家只是就事论事,商讨战略,可是在袁绍的眼里,却全都变了味道。许攸直呼袁绍的表字,不过是下意识的行为而已,可如今在袁绍眼里,早已变成了目无尊上之举。众人的随声附和,更是让袁绍心中觉得,许攸在自己手下的势力之大。若是在平时,袁绍自然不会多想,可是如今的袁绍心中本就有怒,再加上吃了败仗。许攸在他眼里所表现出的目无尊上再加党羽众多,夺权二字深深的印在了袁绍的脑海之中。

    人的大脑就是这样,往往可以脑补出许多并不存在的事情来,甚至还能脑补到有理有据。夺权二字一出,袁绍在顾不得北撤这个最合理的建议,反而一摆手道:“不行,若是北撤,被曹军追击,必是溃败之势。为今之计,宜当坚守,再寻机破敌便是。”眼见众人还要再劝,袁绍却是坚决的说道:“我意已决,不必多言!正南,你立刻返回邺城,准备粮草器械,重新募集新兵。”

    许攸闻言急忙劝道:“本初,切不可一意孤行,还是北撤……”

    话刚说到这里,许攸便瞧见了袁绍那冰冷的目光,仿佛还散发着杀气,心中一惊,后面的话自然也再难说出口。只能是拱了拱手,不再多言。审配眼见此情此景,也只能长吸了一口气,躬身行礼道:“主公放心,我这就回邺城。”主公二字咬的很重,袁绍玩味的看了审配一眼,只是挥了挥手。审配身后的许攸却是一阵的心虚,听到审配喊出的主公二字,许攸几乎是一瞬间就明白了审配的意思。无非是告诫自己,君臣有别,不可乱了分寸。

    袁绍如今是一意孤行,随军的许攸也没了办法。不过如今虽然吃了败仗,不过曹军的损失想来也不少,坚守待时倒也不是不行。只是才过了五天,曹军夜渡黄河,直取了东武阳的消息传来就让许攸不能不心惊胆战了。东武阳虽然从地理上是兖州治下,可实际上却是黄河北岸,在袁军控制之下的一处城池。最重要的是此地位于黎阳和临清之间,此地一丢,袁熙和袁绍的联系顿时被曹军切断,不单清河郡的张郃、袁熙可能会腹背受敌,甚至就连黎阳都会有倒悬之危。

    只是得知了此事的袁绍却依旧是毫不在意,眼前的曹操仿佛已经成了他心中的魔障一般。闻听许攸来报此事,再一次规劝他北撤黎阳,袁绍只是冷哼一声道:“区区两万兵马,能干得了什么!黎阳的荀谌也不是吃素的,况且清河尚有我儿八万兵马,如今高夜都东撤了,让熙儿带兵回来围剿了便是。”

    “主公,那高夜东撤,说不定只是疑兵之计……”

    “好了!下去传令去吧,让熙儿他们分出一支兵马,将东武阳的曹军给我打回去便是。还有,去查一查,这曹军究竟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的渡过了黄河,曹军有这样的本事你不担心,总盯着这些细枝末节做什么!”


………………………………

第三十五章 兵临城下

    许攸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前来献计会弄得个适得其反。不但没有说动袁绍北撤黎阳,甚至自己连话都没有说完,就被袁绍给斥责了一番。虽说让主力坚守在此,让袁熙带兵去重夺东武阳,听起来倒也算是靠谱。可是东面的高夜一直蠢蠢欲动,他的动向一日不明,东面的安危就一日不能保证。

    心想到此的许攸,一进自己的营帐,就急忙命人去笔墨伺候。连写了三封私信,一封命心腹立刻送去黎阳的荀谌那里,让他小心防卫,务必要保证黎阳不失。同时让荀谌派人仔细监视黄河沿岸,务必要搞清楚曹军究竟是如何过的黄河。自这一场大战开始之后,这已经是曹军第二次神不知鬼不觉的打到了自己这一方的地盘之上。虽然许攸对于袁绍的战略部署心存疑虑,可是想要弄清楚曹军到底是如何渡过了黄河的心,却和袁绍一般无两。剩下的两封私信,都随着袁绍的命令一起,送到了正在贝丘驻扎的辛毗和张郃,许攸知道,袁绍的命令已经无从更改,袁熙接到命令之后更是会坚决的执行。如今袁谭已然不在河北,袁熙就成了这三郡基业的第一继承人。如今他若是想要力压袁尚,成功继位,就必须要有拿得出手的功绩,平原之败更需要一场大胜来洗刷耻辱。如此一来,消灭孤军深入,兵马不多的臧霸确实是一个好的选择。从局部来看确实是如此,可是纵观全局,许攸的心里总有着很多的不放心。袁曹之间的这一场大战打到了现在,就好像两个势均力敌的棋手,一盘棋才下到了中盘,棋局尚未明了,谁都有可能取胜。这样的局势之下,在许攸看来那是怎么小心都不为过。正因如此,许攸才急忙写信给辛毗、张郃,希望袁熙身边这一文一武能够小心行事,谨慎应对。

    许攸此举,也算是无奈之举了。他的妙招袁绍偏偏不听,袁绍的招数他又看不上眼,总觉得是漏洞百出,这才无奈之下,想方设法帮袁绍填补。只是他这几封信一发出,在袁绍的眼里味道却全都变了。本来当日袁绍就对许攸心生了不满与猜忌,郭图、逢纪两个人更是很明显就感受到了袁绍的这种变化。郭图和许攸的关系很好,可如今也不得不疏远许攸,以免惹祸上身。至于逢纪和审配两个人和许攸的关系本就不好,对他的趾高气昂更是颇有怨言,审配刚直,可逢纪却又怎么会放过这个落井下石的好机会?如今许攸没能说服袁绍,便写信给袁绍帐下的谋臣武将,这件事情怎么可能瞒得住袁绍?这也让袁绍觉得许攸有权倾朝野之嫌。本来前日心中还在暗暗责怪自己多疑的袁绍,此刻却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猜疑之心。

    臧霸的过河本来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可是任谁也没想到,这一部署却彻底让袁绍的内部横生猜疑,自乱阵脚。官渡曹军大营之内,收到了臧霸过河消息的曹操此刻也是眉开眼笑。大战之初的时候,袁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濮阳,争了一个先手,让自己这一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