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魏武元勋 >

第46部分

三国之魏武元勋-第46部分

小说: 三国之魏武元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夜闻听,不由得长叹了一口气,别说现在无力实施了,就是五十年后,恐怕也还是无力实施。在座的众人里,有谁能比自己还了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董卓一乱,十八路诸侯各自征伐,最后一直到三国鼎立。接下来的几十年,正是天下大乱的几十年,就算是有了自己的存在,也不知道多久才能完成天下一统这样的事情。人生不过匆匆百年,也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机会亲眼见到天下一统的局面。

    “不错,如今我大汉实在难以施行此策,这也是为何在下没有上书陛下的原因。如今我等的重中之重,乃是鼓励生产,恢复民生。唉……”高夜长叹道:“若非百姓真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张角这样的人又怎么能蛊惑起这么多的百姓和他一起造反?八州一乱,乱的是我大汉根基啊。”

    “太守大人此言差矣。”只见又一个学子起身说道,“依在下看,我大汉根基乃是世家,并非百姓。黄巾之乱,如何能动摇了我大汉根基呢?”

    高夜一看就知道那人是个世家子弟,衣着虽然算不上极其华丽,但也绝对不便宜。而且那种目中无人的气势,更是世家纨绔子弟所特有的。他这一句话说完,高夜明显看到好几个身穿布衣的学子,眉头紧皱。

    高夜摇头笑道:“世家大族乃是我大汉柱石,这一点我不否认。无论是庙堂之上,还是这阳翟县中,为官者大都是世家子弟。可要说我大汉的根基,世家还远远算不上。你可知道,我大汉有世家几何,有百姓几何?”

    “这……”

    高夜不等他答话,便开口道:“具体数字我也不知,可我知道,百姓的人数,比世家多三十倍不止。他们种田,养活着世家,养活着文武百官甚至是皇宫内院。他们做工制造各种用具为我们日常所用,有些则是做为商人,贩卖货物到各地,互通有无。你试想,若是没有这些百姓,我们吃什么,用什么?”

    “可……可如今黄巾之祸,也是出于百姓之手!”

    “嗯,不错,几乎颠覆了我大汉江山。”

    “可他依旧被我大汉世家为首的名臣勇将所平灭,大汉还是我大汉。”那学子有力的答道,仿佛只是击败高夜的绝佳武器一样。

    “哈哈哈哈,你以为黄巾平灭,只是因为朝廷应对得当,皇甫将军用兵如神,世家大族各尽其力的原因么?若是如此,你还未真正看透黄巾本质,童言稚语,我亦不想作答。”高夜失声笑道。

    “你是不想作答,还是不能作答?”

    “不可无礼!”荀靖不由得皱眉道,“我等早就有规定,不可谈论时事。”

    高夜见那人讪讪地坐下,满脸的不服气,遂起身开口道:“黄巾之败,不是败在官军征伐之上,败就败在他张角身上。一个江湖骗子,也就只有骗骗人的本事。黄巾一开始席卷八州,何等的声势,可惜,一没有战略眼光,粮草全都运到广宗、阳曲。二没有后勤保障,打下城池不知治理。三没有统一的指挥和互相的配合,各自为战,这才被我们各个击破。张角若非因为这三点不足,哼哼,我现在也没办法坐在这里和大家论道了。”

    就连荀彧也不禁点头,高夜提出的这三点,虽然很好理解,可是角度新奇,以前自己总觉得黄巾不过肘腋之祸,没什么大不了,现在听高夜一分析,才知道那时候的大汉当真是危在旦夕。

    只听高夜接着道:“如今黄巾已平,虽然不少被抓进大牢,想我颍川这里,大都被我派去屯田,筑城,也算是有一条活路。可是其他郡县是什么样子的我也清楚,有的地方根本就没抓到几个贼人,有的地方干脆把他们放了让他们自生自灭。如今占山为王者数不胜数。要不了几年,我看啊,黄巾还要再乱一场哟。”

    高夜自然很有自信说这种话,毕竟他最清楚,过不了五年,白波、葛坡、黑山甚至青州、徐州、兖州的黄巾又要再起,都是活的只剩烂命一条的人,还会在乎是不是造反?

    眼见那人还要说话,荀靖却先开口道:“好了。明曦所言确实有理,老夫如今思来,颇有劫后余生之感呐。只是这黄巾还会复起,明曦你可不能妄言啊。”

    “这也只是我的猜测罢了,做不得数的。”高夜拱手道。

    “明曦啊,不知你觉得我颍川书院如何?”荀爽恰到好处的开口问道。

    “文化宝祗,自然不需多言。”

    “你觉得这里的弟子怎样?”

    高夜不禁一愣,这是什么鬼?怎么总觉得那里怪怪的?不过高夜还是拱手答道:“虽然有些思想略显幼稚,不过均是当事俊杰。”

    只听荀爽哈哈一笑,说道:“明曦方才所言,得英才而育之,君子之乐也。不知明曦可有意,在我这颍川书院教教书啊?”

    高夜闻言整个人都懵了,原来荀爽打的是这个算盘,难怪他今天非要把自己拉到这里来,难怪荀靖一上来就考校自己的学问,难怪还整了一场这样的辩论,难怪他们几个今天对自己是百般的客气。一下子所有的奇怪都解释的通了,就是为了把自己诳到这里来教书啊!

    荀靖一上来考校自己,是为了确定自己有足够的才华胜任老师的职位。搞了一场辩论是为了让学子们对自己这个年轻的教授心服口服。而对自己百般客气,就是为了让自己找不到一个推脱的借口!就连自己说公务繁忙都不行,因为荀爽只希望自己每个月来这里授课三天而已。搞得自己连推脱的话都说不出来。只得答应了荀爽的要求。

    更可气的荀爽还要求高夜一定要教点好东西,尤其是算学,自己看了荀彧拿回来的书,看了半天都没懂多少,高夜要是能教这些,自己会很开心的。高夜看着这个没皮没脸的老头,实在是有冲上去打一顿的冲动,只不过碍于他年纪不小,声望太大,实在是不敢动手。什么人啊这是,现在就打起了自己算学的主意!不过果然是高人啊,当真明白算学对于人生究竟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在高夜苦笑的答应声中,荀爽笑的更是豪迈,不但诳来了高夜这个太守来这里讲学,而且讲的是极为精深的算学!荀彧知道,如此精深的算学,一定是高夜这一门的历代先师,殚精竭虑才研究出来的,现在好了,要便宜给我荀家了。

    不过高夜倒是没什么在乎的,这些东西自己教了自己家里的那些小鬼好多年,现在教给这些人,好像也不是什么大事,反正荀彧也没看见有着阿拉伯数字和各种外文字符的那一本,只是随便讲讲,应该问题不大。荀爽之所以看不懂,其实就是因为汉字版的数学书,对于数字的表达实在是太过繁琐,要是他懂阿拉伯数字,想要理解那些定理、推论,估计是分分钟的事情。

    不知道这里的这些人,将来会有多少,隶属于不同的阵营。如果教了他们太过前卫的知识,到时候却和自己处于敌对阵营,这不是平白给自己增加难度么。就算是强如荀家,不也是一个投袁,一个归曹了么?这在战乱年代一点都不奇怪,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被这些世家大族体现的淋漓尽致。

    荀靖见高夜答应了来这里教书,自然也是满心欢喜。他一开始还以为荀爽和高夜已经说好了呢,后来才发现,荀爽这是把高夜给活活坑来的!还好高夜和荀家关系要好,要不然,自己就要劝荀爽多加小心了。不过现在这样的结果也很好,在自己宣布了高夜客座教授之后,高夜更是很开心的给大家当堂讲了一节课,虽然只是个概述,可就连荀靖都不得不承认,高夜果然是个当老师的好料子。他的一堂课下来,就连自己都觉得流连忘返。
………………………………

第二十章 招兵买马

    高夜的教授生涯,一下子就过去了两年。

    这两年里,颍川由于有屯田的政策,再加上老天爷很给面子,已经连续三年大丰收了。在颍川世家的帮助下,再加上那么多的劳动力,高夜的颖阴城也成功的扩建了近八倍。以原有的颖阴为中心,原来的城墙为内城城墙,又在外部修建起了更为高耸和结实的城墙。尤其在高夜手中有水泥这种筑墙神器的情况下,颖阴的外墙可谓坚固无比。而且整个城市密布的地下管网,以及各种各样神奇的公共设施,更令人称奇。高夜完全把这里当作是后世的城市来建设的。除了高耸的城墙和没有电力供应之外,其他的东西几乎都如同后世的城市一般。

    至于集市,更是繁荣。因为颍川商会的原因,这里彻底成为了大汉物资的中转站,高夜特意划出城东北,靠近颖水的那一片做为商业区,大宗货物不但可以通过陆路运进,水路同样方便。

    最让高夜所开心的,就是自己的新家,完全按照自己的设计理念来进行,不但有着独立干净的卫生间,就连抽水马桶这样的东西,都成功的安装在了盥洗室里。高夜又特意让管家去给赵云、张辽他们寻摸几个贴身的婢女,以前在五原大家都还小,倒是无所谓,让他们多学学独立自主也是好的。不过现在孩子们都大了,或许也是时候让他们拥有这些。

    况且自己现在有了颖儿,郭嘉接管了他们家之后也有了自己的侍女,赵云、张辽不眼红那才奇怪呢。不患寡而患不均,那是千古不易的真理!既然如此,到不如直接一视同仁,都给安排上也就是了。只不过想在颍川找到卖儿卖女的,还真有些困难,一来大乱之后,那些穷苦人家都造反了,就是有儿女要卖的,也早不知道去哪了。二来现在颍川大治,基本上人人都能吃饱饭,也就没什么人卖了。都是自己的亲骨肉,不到万不得已,哪里舍得卖嘛。

    最后还是体贴的荀爽给自己支援一下,送了自己二十个仆人,有男有女,而且年级都不大,高夜自然乐的开心。

    而且高夜在颍川书院讲课,当真是让他过足了瘾。后世的高夜就一直希望自己能当一个老师,一来是因为他很爱说教,他觉得能把自己的思想塞进别人的脑袋里,是一件相当有趣的事情。二来则是因为老师有两个很长的假期,可以让他从容淡定的去各个地方旅游。

    可惜这个愿望还没有实现,就一下子被送到了汉朝,现在终于如愿以偿,因此对于每个月的讲课,当真上心。一到了要去讲课的日子,高夜就会把所有的政务都丢给荀彧,一来一回加上讲课,整整五天,荀彧就成为了这颍川的最高长官。不过荀彧也没闲着,因为他特意把郭嘉给拉到了他的身边。而且这是经过了高夜的首肯。因此郭嘉虽然被荀彧指使的团团转,却实在是不敢有什么怨言。因为高夜说了,就该好好治治他的懒病。

    高夜在阳翟,给大家讲课讲的不亦乐乎,虽然都是基础算学,但确实和现在的算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尤其在碰到一边抽水一边放水这种奇葩的泳池管理员之后,学生的大脑明显显得有些不够用。不过高夜不怪他们,谁叫自己没交过他们阿拉伯数字这种算学大杀器呢?

    要说记忆力,他们当真是没问题,乘法口诀表还有各种公式,几乎是张口就来,高夜甚至相信,如果他们会阿拉伯数字的话,这些内容,他们一年就学完了,自己哪里能教他们这么久?

    就在高夜给他们讲课的时候,忽然一个小校,被门房急急忙忙的领了进来,那小校见了高夜,直接跪地施礼。高夜示意他稍等,留了一道练习题给学生们做,这才走出教室,问道:“发生了什么事啊?”

    “禀大人,朝廷急报,西河郭太率黄巾十余万复起,如今已攻占河东。陛下下旨,希望大人能转运粮草三万石到洛阳,以助大军平叛。荀大人希望大人您能尽快回颖阴,他担心颍川黄巾也会有动作。哦,还有就是河东卫家的二公子来了,说要见您。”说罢,便把文书呈递给了高夜。

    “嗯,我知道了。不必着急,出不了大乱子的。”高夜接过文书后,淡淡说道,“我明日一早出发,下午就回去了,我写一封书信,你传回给荀大人即可。”

    毕竟这是走的官方的送信渠道,高夜这两年里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送信的网络了,每两百里一个信站,骑士接连传递,因此一封信荀彧早晨发出,下午就已经到了高夜的手上。高夜的回信很简单,告诉荀彧不用担心,颍川乱不起来。并让他把军粮如数发出,由阳翟县给出三万石,再由颖阴补给阳翟也就是了。军粮出了阳翟,就是轩辕关,入了关自然有洛阳守军来接管。

    那小校拿了书信,又匆匆离去。高夜自然返回了教室,继续讲他的课。说实话,高夜对于颍川黄巾是颇有信心的,自己对他们这么好,又是管吃,又是修房,干满了时间还能放良,傻子才会跟着黄巾造反。再加上自己发布的保甲法,就算真有人想要造反,也会被其他人主动送到大牢去的。

    至于白波黄巾,虽然现在看起来声势浩大,可惜也就只能在河东肆虐一下了,他们下一次光辉出场,还是在董卓死后,大家争夺汉献帝的时候。

    高夜安排好一切,自然打马返回颖阴。不过书院的学子,则是一个个目瞪口呆,没想到真让高夜给说中了,这黄巾,真的又反叛了!

    不过颍川的黄巾也确实如同高夜所说,一个想要响应郭太的都没有,这也让荀彧真正的松了一口气。如今颍川大好的局面,没有内乱就是好的。不过高夜在见到卫仲道的时候,才发现他现在已经病的相当严重。天气虽然还有点冷,但他整个人穿着厚厚的衣服,在大厅里烤着火盆,还时不时的拉一拉自己的衣服。不但整个人消瘦的不成样子,就连他的声音,也变了很多。要不是一如既往的高傲,和对自己未过门的小媳妇的向往,高夜几乎都不能认定他是卫仲道了。

    “贤弟你这病…愈发的严重了啊。”

    “谁说不是呢…咳,咳咳咳…看了无数大夫,吃了无数汤药,都没什么用,只怕没几天好活了。我娘说明年…咳咳……”

    “慢点慢点,慢慢说。”高夜拍了拍他的后辈,给他顺了顺气。

    “明年给我们完婚,我都不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