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魏武元勋 >

第55部分

三国之魏武元勋-第55部分

小说: 三国之魏武元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多时,又听得一阵铁骑轰隆,众人无不大惊,唯有高夜拱手道:“这是在下的人马到了,不必惊慌。”随即唤过张辽,让他拜见陛下。

    高夜的三千马军,加上董卓的五千,一起簇拥着刘辩和刘协返回皇宫,众大臣这才在城外又一次见到了刘辩与刘协。高夜和董卓的人马自然只能驻扎在城外,他们两个却跟着少帝一起回到了皇宫。随着文武百官一起觐见陛下。昨日之乱,宫内宦官被斩杀殆尽,虽然有着无数人手清理,但尸臭味依旧浓郁。那刘辩早已经吐得不像样子,可那刘协,兀自强忍着,和各大臣交谈,可谓是滴水不漏。就连高夜都怀疑,若刘协也参与到乱世争霸的局面里,说不定也会像曹操、袁绍那样,在这个乱世占据一席之地啊。
………………………………

第三十三章 董卓上位

    皇宫现在的味道,当真不好闻,若非高夜久经战场,也实在是受不了这股浓郁的血腥味。大臣里面不少人,都是面色潮红,只怕是强忍着,才在这里恭迎了圣驾。不过董卓好像没有闻到一般,依旧谈笑自如。

    皇宫里已经开始了清理,只不过两千多具尸体,哪里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够清理的干净的。何太后虽然坐镇皇宫,但也被这血腥味熏得头晕脑胀,哪里还能管得了事情,因此现在皇宫内的真正话事人,乃是太傅袁隗。至于卢植,他已经弃官回家,自然不会再管宫内之事。

    袁隗眼见少帝和陈留王尽皆过来,不由得大喜,急忙问道二人可有受伤否,只是那刘辩一直再吐,实在是说不出什么话来。刘协这才把张让如何劫持他们二人去了北邙山,高夜如何救了他们的事情说了出来。众人闻听无不惊叹。

    “明曦果然好本事!居然抢先一步,就去了北邙山设伏!”袁隗笑着赞叹道。

    “大人谬赞了。我听闻……”高夜又把之前给闵贡讲的事情,又给袁隗讲了一遍,“……这才侥幸,在北邙山救了陛下和陈留王。”高夜把自己的故事添油加醋的叙述了一遍,自己在故事里自然成为了绝对的忠臣和主角。至于闵贡,自然也成为了忠臣第二,并且高夜说他继续追击,想来杀了段珪之后,自会回来,袁隗这才放了心。

    反倒是董卓,在人群里有些尴尬,因为之前何进让他退兵一事,许多大臣都对他有意见。现在见他公然带兵回来,更是有些不满。一个狼子野心的家伙,怎么能让他进入朝堂呢?因此迎接董卓的,就不是向对高夜这般的赞誉和夸奖,而是一个个面冷如寒霜的家伙,和叫他退兵回西凉的命令。就连一向和他关系不差的太尉崔烈,也叫董卓回避。

    一面是众人的赞誉,一面是众人的呵斥,董卓本就心高气傲,这一下当真是气的不轻。再加上有李儒给他的谋划,如何让他能够位极人臣,他那里还愿意离开洛阳?因此大声呵斥道:“我为了陛下,日夜兼程跑了几百里路,你们现在说什么回避,退兵?”

    “陛下已归皇宫,万事安稳,自然不再需要董刺史在洛阳久留。况且最近羌人作乱,韩遂等人时时犯边,正是需要董刺史的时候,董刺史却不回去保境安民,不觉得愧对皇上恩典么?”崔烈不由得怒道。

    “哼,诸位身为国家栋梁,却使陛下被贼人掳走。既不能匡正王室,使国家安定,又不能保护圣上,让宫内安稳。你们如此尸位其上,又有何脸面要我退兵!”

    众大臣被董卓这话,噎得实在是说不出话来,毕竟他说的这是事实,皇宫惨状历历在目,要大家拿什么来反驳董卓?倒是陈留王先开了口道:“董刺史今日救陛下与小王,亦是有功,不如权且留下,带得封赏之后,再议其他如何?”

    有了刘协的台阶下,众大臣自然不再和董卓置气,一个个都对着皇帝嘘寒问暖,至于高夜,他的身边围着曹操和袁绍、袁术兄弟俩,四个人正聊得开心。曹操更是对高夜大唱赞歌,对他一下子就能看透本质,抓住命门的本事,大为赞叹。就连袁绍也在旁边应和,直把高夜听的都有些飘飘然。

    大家一同来到平日的议政大殿,何太后早就坐在了里面。她一见自己的儿子平安回来,哪里还忍得住眼泪,哭着就扑上去,抱住了刘辩,嘴里面还大喊着我的儿。那刘辩终于见到了母亲,自然也是大哭了起来,只有陈留王在一旁安慰着何太后和少帝,这一幕幕映入高夜的眼帘,自然也映入了董卓的眼帘。

    一场大乱,及至天明这才基本上收拾干净,上下一检点,只是不见了传国玉玺。虽然高夜知道,传国玉玺是被一个小宫女抱着,沉在了一口井里,只是整个皇宫里的井,足有上百个,自己虽然很想偷偷去捞出来,可也没机会一个个去检查啊。唉,说不定最后还是得便宜了孙坚父子啊。

    宫中大乱,刘辩又受了太多的惊吓,因此这几日都不上朝,高夜自然也乐得清闲。除了让张辽把自己的铠甲和兵器留在了城里,就是让高顺带五百人,进城安扎。也没有立军营,反而是让他们都住在了蔡邕家附近的民宅里。至于那些宅子的主人,在高夜大把银子的攻势下,也都开开心心的让这些人住进了自己的家里。

    高夜有他自己的安排,董卓自然也有他的谋划。让高夜没想到的是,董卓在洛阳的这几日,当真是不安生,不但每日里带着他的亲卫招摇过市,更是横行霸道,就连去青楼都不安生,不把其他客人撵走都不行。

    而且最让高夜想不到的,是陈留王居然会亲自拜访董卓,虽然名义上,说是感谢董卓救了自己和陛下,他是代陛下来拜谢的,可实际上两个人商量了什么,就不得而知了,毕竟高夜做为把他们从张让手里救下来的人,可从来没见过刘协来拜谢他。

    不过高夜也不在乎是不是有人来感谢他,他更在乎的是刘协究竟和董卓谋划了什么。参照着自己掌握的后世历史,董卓马上就要开始强立刘协为帝了,后世史学家都很不理解,毕竟董卓想要独揽大权,控制一个傀儡,难道不应该用这个生性懦弱无能的刘辩么?那陈留王刘协不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都比那个刘辩要强很多,为什么董卓要扶立刘协呢?这不是给他自己的权臣道路挖坑么!

    不过现在高夜有点理解了,因为群臣都对董卓不满,再加上他带来的军队又不多,想要当上权臣,哪里有那么容易?他一向自称自己是董太后的族人,那刘协又是董太后一手带大的,刘协对董卓有好感,倒也正常。况且刘协的生母王美人,以及抚养他长大的董太后都被何太后给鸩杀了,若说他心中不恨,恐怕也不可能。因此恐怕这件事是两个人的一拍即合。一个小孩子,就是再聪明,也想不到董卓会视他如无物,毕竟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啊。

    他想借董卓的手当上皇帝,替王美人和董太后报仇。而董卓也想借他的上位,达到自己权倾朝野的目的。在高夜知道了刘协亲自去拜访了董卓之后,这样的念头就彻底在他的脑海里生根发芽了。董卓的上位根本就不是因为朝臣害怕他的军队,只怕是刘协和他的一拍即合罢了。

    而且董卓自从见过了刘协之后,就开始对何进兄弟的部下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招降模式,本来何进身死,大部分人马就已经处于无人统领的阶段,袁绍虽然名头够大,可是官职去不过一个校尉罢了。其他人都是校尉,谁服的了谁呢?现在董卓又是大笔的钱财,又是封官许愿的,这些人马居然都投靠了董卓,甚至连曹操和袁绍手下的兵马,也不再听他们的指挥。因为刘辩下旨,让他们入朝为官,再和西园八校再没有任何的关系。

    高夜每日住在曹操这里,自然对朝廷动向有着很好的了解,比如后军校尉鲍信,在去求见了袁绍和王允,要他们想办法杀了董卓无果之后,就灰溜溜的逃走了。因为他再不走,董卓就要对他动手了。每天这样的事情,多如牛毛,不是这个跑了,就是那个被董卓给抓了,不过这些高夜都是不在乎的,毕竟还威胁不到自己的身上。不过今日董卓要大开酒宴,还给高夜送来了帖子,高夜就不得不小心了,因为依照高夜的想法来看,只怕董卓已经开始了另立新帝的谋划了吧。

    董卓宴请各公卿大臣的地方,正是他的府邸。是前不久皇帝送给他的,用以表彰他的功劳。公卿大臣现在对董卓有着一种莫名的畏惧,或许这就是士人阶层,永远选择臣服于强大的势力。因此在高夜来到此处的时候,各公卿大臣居然都在这里,不光如此,就连蔡邕也在这里。

    那董卓更是带剑入席,一副老好人的模样。不但频频举杯,劝大家饮酒,更是一个个的赞颂着他们的功绩。只是酒过三巡,董卓的小算盘也就露了出来。其实也不能叫露了出来,因为他根本就没准备隐藏,而是举着酒大声说道:“我现在有一言,不得不发,还请各位听仔细了。”

    百官闻言,无不侧耳倾听,想听听这个最近越发的横行无忌的新晋司空董卓想要说些什么。

    “天子乃天下万民之主,汉室江山皆系于他身上。可是如今圣上懦弱不堪,才智不敏,远远不如陈留王。前日宫中大乱,圣上语无伦次,举止失仪,反倒是陈留王应对得体。身为天子,无威仪不可奉宗庙社稷!我大汉天子,历来都是雄才伟略之人,岂有如当今圣上一般懦弱无能之辈?陈留王聪颖好学,颇有胆识,因此我提议,废当今圣上,改立陈留王为帝,众位以为如何啊?”

    董卓话音刚落,下面顿时嘈杂一片,只见一人拍案而起,戟指董卓,大声喝道:“万万不可!”
………………………………

第三十四章 宴无好宴

    董卓本来信心满满,现在的自己,位列三公,手下兵马雄壮,女婿牛辅也正在赶来的路上。只要李傕、郭汜等人的兵马一到,自己就再没有什么可顾及的事情。没看自己最近一直招摇过市,也没再有谁敢来指责自己了么?

    况且陈留王前日的表现,所有人都是有目共睹的,他确确实实比那个刘辩强上百倍。况且刘宏驾崩前,本就想要刘协登基,只是被何进坏了事情。现在何进何苗都已身死,除了城外的丁原和高夜之外,洛阳附近的军权基本上都落到了自己的手里,依自己现在的威势,居然还有人敢跟自己唱反调?

    董卓怒目而视,只见站起来的那个人,不是丁原还能是谁?

    只听丁原大怒道:“当今天子,乃是陛下的嫡子,登基以来更无什么过失。你是何等人,竟然敢妄议废立之事!莫不是要谋反么!”

    那董卓听了丁原的话,顿时大怒,自己这些天顺风顺水的,猛然间撞到一个敢忤逆自己的人,自然是控制不住怒火,也起身大怒道:“丁建阳!我来问你,这宫中大乱,和陛下岂无干系,若非他懦弱无能,不能控制手下,又岂会有今日之乱!你且言我是反贼,我反倒要问问你,不为这大汉江山着想么!”

    只见台下臣子,都噤若寒蝉,袁隗不由得当起了和事佬,劝道:“二位何必这么大的火气,此事容后再议,容后再议啊。”

    高夜不由得打量起了在做和事佬的袁隗,看起来这个人水很深啊。董卓现在在大怒,他却敢充当和事佬,这是为何?一来可能是仰仗他自己家四世三公的威望,二来,恐怕也是和董卓达成了某些共识吧。不然他又何必一副战战兢兢的模样,一边又劝双方消气呢?若他不同意董卓之见,和丁原一样大怒反对也就是了,史书上记载,袁绍大骂了董卓之后,董卓都害怕他袁家的威名,给他封了一个渤海太守,现在堂堂袁隗,若不是心中同意,又何必当这个和事佬呢?

    袁隗这话不说还好,刚说完丁原更是愤怒,指着袁隗骂道:“袁隗!你身为当朝太傅,居然也要行此废立之事么!先帝之恩,大将军之德,你心中可有一丝半点的敬意!”

    “你,执金吾你是喝多了,喝多了,咱们不谈此事,不谈此事啊。”袁隗满脸黑线的劝道。要不是他发现高夜正在死死的盯着自己,他都想要骂回去了。一想到高夜的武艺和战功,再加上他和丁原的关系,他就知道,丁原现在绝对是有恃无恐。不说他自己本就是战场上撕杀出来的猛将,身边的高夜,身后的吕布哪一个不是威名赫赫?或许这就是他现在破口大骂的依仗吧。

    可董卓却不管这么多,丁原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驳了自己的颜面,这还能忍?想当年我连司空张温都不放在眼里,你一个小小的执金吾,又能怎样。董卓猛然起身,拔剑而出,大声喝道:“丁建阳!顺我者生,逆我者亡,你当真不同意?”

    丁原冷笑一声,喝道:“董仲颖,废立之事岂是你区区一个西凉武人可以做的!你既无声望,又无威势,况且陛下更无过错,你又有什么依靠,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你!”董卓大怒道,提剑就要上去砍了丁原,哪知道丁原身后一人,直接挡在了二人中间,只见此人气宇轩昂,威风凛凛,更是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董卓不由得一愣,就站在了原地。

    想那吕布之名,董卓又如何不知?他久在边疆,又曾在并州一带驻扎过,还当过河东太守,哪一个地方不是整日里和匈奴等异族人作战之地?吕布的赫赫威名早就被这些异族人传的神乎其神了。尤其是那一杆方天画戟,董卓不用想,也知道面前之人必是吕布。

    他自己虽然有些武勇,可却不高,在他西凉军中,甚至不如李傕、郭汜。因此他眼见吕布在前,想上又怕被吕布一戟给收了,想退却又丢不起这个面子,不由得愣了一下。

    身旁李儒更是大惊,不过做为一个合格的谋士,这样的大惊并没有持续多久,尤其在看到董卓进退两难的时候,急忙开口道:“今日本是宴饮,何必因为这些事闹个不愉快呢?今日只谈风月,这些国事还是留到改日,到了朝堂上再言不迟啊。”

    “哼,丁建阳,今日便先放过你。你且回去好好考虑考虑!”

    董卓说罢,便径直返回了自己的座位,收剑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