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兵甲三国 >

第428部分

兵甲三国-第428部分

小说: 兵甲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终于,孙尚香打破沉寂问道:“嫂嫂找我有事?”

  这少妇正是孙策的妻子大乔。

  大乔点了点头,盯着孙尚香道:“吴王意欲撤军到夷洲,除了随行两万精兵之外,另要卷携五万百姓和工匠等共往,不知你是否知之?”

  孙尚香吓了一大跳:“嫂嫂何来如此无稽之言?”

  大乔摇头苦笑道:“看来连你都瞒过了,我若非妹妹透露,也不知情。如今战事已不可为,燕军势如破竹,兵民纷纷倒戈,若不撤退就只有落得和袁氏一样的下场了。”

  孙尚香全身如遭电击,呆立不动许久。

  大乔望着她,突然跪拜下去:“嫂子求你一件事,请你务必答应。”

  孙尚香大惊,急忙扶起她道:“嫂嫂有事尽管说,只要尚香能力之内,万死不辞!”

  大乔盯着她的眼睛,缓缓的说道:“听闻燕帝与妹妹颇有渊源,数次擒获妹妹却毫发无损的放回,足见情意。自古美女配英雄,这是当女人的一辈子的梦想,当年我愿意嫁给你大哥,就是喜欢他是个英雄,所以嫂嫂支持你。”

  孙尚香神色一怔,脑海里不禁浮现公孙白那风华绝代的身影,心头不禁砰砰乱跳,脸色一红,忸怩的说道:“嫂嫂听人乱说……”

  大乔笑了笑,脸色一凝,继续说道:“你不用辩驳,嫂嫂心里有数。嫂嫂只求你一件事,那就是带着绍儿走,投奔燕帝。燕帝看在妹妹的份上,想来也不至于追究他的罪责,嫂子只希望你能将这孩子带大,教他读书习字,将来谋个一官半职,嫂子就是死也瞑目了。”

  孙尚香呆呆的望着大乔,半天说不出话来。

  大乔眼神变得凌厉起来:“我不愿绍儿长于那蛮荒之地,而且自你大哥过世之后,绍儿迟早会成为吴王的眼中钉,你嫂嫂自幼读书,也读过不少史书,这类家族兄弟相残的事情看得太多了。如果你还记得你那死去的大哥,就请你答应我。”

  孙尚香含着眼泪点了点头,姑嫂两人抱头大哭。

  多日后,一个红衣女子骑着白马,身后跟着一辆马车,缓缓的驰出西门。守门的卫兵原本要阻拦,但是见到那红衣女子的模样,吓得立即退了回去。

  马蹄声动,车轮辘辘,很快就奔出离城十几里之外。

  “五小姐且慢,吴王有请!”

  背后突然马蹄声大起,近百骑呼啸奔腾而来。

  红衣女子闻言大怒,呛啷一声拔出宝剑,纵马向前拦住来骑。

  一个身穿金龙王袍的青年策马排众而出。

  两人四目相对。

  孙尚香冷冷的望着他,满脸的倔强和凌厉之色。

  孙权望着她摇了摇头,苦笑道:“五妹,你一向就这么倔强,兄长们都怕你,我这个做二哥的自然也不例外。你既然已做出决定,兄长自然不会为难你,江东孙家,开枝散叶,在中土留下一脉也是好事。兄长今天来,第一为你送行,第二是想告诉你,大嫂适才已服毒去了……”

  孙尚香全身剧震,眼泪奔涌而出,许久才稳住情绪,冷声道:“还有什么要说的,没有的话我就走了。”

  孙权又一次摇头苦笑,刚要说什么,背后已经传来一声撕心裂肺的喊声:“香儿!”

  孙尚香再也忍不住了,立即翻身下马,狂奔了过去:“娘!”

  ……

  江东孙权率部将数百,驱大小船只数千,载士兵五万,百姓五万,粮食数百万斛,钱财无数,沿长江出口,跨海奔往夷洲,建立夷洲吴国。

  一年之后,夷洲吴国再次派战舰数百登岸洲,占领洲三岛。

  此乃后话。

  ******************

  吴城。

  旌旗漫卷,三十万大军铺天盖地而来,站在吴城的西门城楼朝下往,只见的黑压压的一片燕军挤满了整个天地之间,一眼望不到边际。

  “燕”字大旗之下,公孙白高高的端坐在一丈高的汗血宝马之上,意气风发,再加上身后千乘如云,万骑如雨,更是倍显其英姿。

  一路的探马层层来报,早已将吴城之内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事情很显然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孙权居然跑往台湾了,据密报说孙权还意图染指倭岛,倒是令他五味杂陈。

  对他来说,斩草除根自然是上上之策,但是若是孙权能凭借江东人先进的造船技术、娴熟的行船水平,杀上倭岛,倒也不算是件坏事。毕竟倭岛那个地方,并不是他想去就能去的,千百年后的横扫欧亚大陆的忽必烈,连续两次出征倭岛,船只都被大风大浪打翻,恐怕想要征服倭岛四周的风浪,只有江东水军才能做到。

  江东水军一旦登上了倭岛,那简直就像高三的体育生闯进了幼儿园,倭人要么俯首称臣,要么洗干净脖子等着挨窄,别无它途,倒是省了他的一块心病。

  所以公孙白对孙权的撤逃,并没多少懊恼,毕竟占据江东的目的已经达到,孙权又不是袁绍,与他并无大仇,有仇也是孙权对自己有仇,没必要赶尽杀绝。

  唯一的遗憾,那就是孙权既去,斯人自然也会跟随,大海茫茫,恐怕再无相见之日了,心中不免一阵惆怅。

  前头,江东汉国皇帝刘平率着张昭、张泓、顾雍、虞翻等人,亲迎大燕皇帝公孙白于西门之外。

  公孙白下了马,受了刘平呈上的玉玺,接受了江东汉国皇帝及臣民的请降,然后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之下,浩浩荡荡的向吴城内的皇宫进发。

  一路上,江东百姓人山人海,虽然孙策经营江东多年,江东的百姓对孙氏也算是颇有感情,但是众百姓对传说中仁德无双的大燕皇帝似乎更感兴趣,尤其感兴趣的是燕帝将给他们带来亩产上千斤的粮种,所以人人皆欲一睹燕帝风采为快。

  就在即将行进道皇宫之前时,突然前排的虎贲纷纷停住了脚步,赵云不禁大怒,急忙策马向前,却又突然面带笑意而回。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公孙白正疑惑间,前头的虎贲呼啦啦的突然让出一条道来,然后两人一马,远远的出现在公孙白的面前。

  马背上那名女子,笑靥如花,倾国倾城!

  ps:隆重推荐一本好书,喜欢看杀鞑子的书友,可以去看看。



第598章 山越乱起


  吴城,新月如钩。 更新最快

  月色下的金鸡湖并不是黑寂寂的,金鸡湖周围的林中都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映得一片绚丽,湖边阁楼上也是彩灯高挂,美仑美奂,仿佛天上宫阙,湖中有一叶叶小舟,舟上都挂着数盏极亮的灯,映得那小船儿远远望去仿佛美丽的月牙儿似的。

  夜下的金鸡湖,被这些灯光映照得比当年孙策迎娶大乔时似乎还要美丽。当年孙策携美畅游金鸡湖,到处张灯结彩,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但终究少了几分安静和祥和。

  一艘巨大的画舫在湖中慢悠悠的游荡着,公孙白头戴白玉冠,身着一袭一尘不染的白衫,摇着鹅毛羽扇,一副翩翩浊世佳公子模样,而一身红杉的孙尚香依偎在公孙白的身旁,一起欣赏着金鸡湖的夜景。

  远近的灯光在湖水中交错成一片片金的、银的、红的、绿的鳞光,新奇、浪漫的感觉渐渐渐渐涌上了孙尚香的心头,她不时的抬头望着身旁的这个男人,俊逸绝伦的男人,君临天下的男人,天下所望的男人,心头充满了柔情蜜意。

  天上一弯新月,湖里一弯新月,孙尚香的双眼也如同一弯新月,公孙白回头头来,望着这个武力84的母老虎如同母猫一般依偎在自己身旁,忍不住食指大动,一把将她揽在怀中。

  就在一阵情深意浓之际,突然背后传来郭嘉的声音:“启禀陛下。”

  公孙白瞬间脸都黑了,你他丫的郭奉孝,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没眼色了?

  他愠怒的回过头来,用一双要吃人的目光恶狠狠的盯着郭嘉。

  “庐江山越陈策叛乱,聚众五万人,攻掠城池,荼毒百姓;丹阳山越费栈,聚众三万人,攻袭宛陵;鄱阳的山越彭虎,聚众三万人,攻袭陵阳;豫章的山越张节,聚众万馀人,劫掠百姓;钱塘山越彭式,聚众两万人……”

  公孙白瞬间脸色大变。

  山越这个字眼,头一次清晰的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这山越人传言是古之百越人的后裔,这些人常年生活在吴地山区,除了土著纯种山越人之外,还有许多逃亡的奴婢,破产之后不愿沦为流民的农民,以及一些在当地受豪门大姓打压,逃入山中的次等豪强,这些人逃往三吴的山区中,与越人聚居融合,久而久之,便成了现在的山越人。

  山越人性情刚强,体格强健,战斗力相当强,数量也相当庞大,只是武器比较落后。

  当年袁术为牵制孙策在江东的发展,便煽动山越人和占据江东六郡的孙策对抗。自此之后,山越人就和孙氏结仇,常年为祸江东。

  历史上,东吴有名的将领,几乎都有过讨伐山越的经历,而最后却是诸葛瑾之子诸葛恪才彻底平定了山越。

  山越就像是东吴腹心里的一块肿瘤,牵制了孙氏大部分的精力,使之无法集中精力向外扩张。

  多少年来,江东汉庭一直试图把山越人变成国家的编户,山越人则一直不肯臣服。

  大帐里,公孙白正与群臣商议平定山越之乱。

  不过一个月之间,竟然有十数万人的山越暴民叛乱,岂能不令公孙白重视。

  大帐之内,一班主力谋臣武将又添了两个新人,那便是陆逊和吕蒙。

  孙权往东逃入大海,两人就算想效忠,也失去了效忠的对象,再加上公孙白近半年来在江东的一系列政治举措深得江东百姓的欢迎,江东民心逐渐在向公孙白靠拢,那些世家大族也向公孙白投诚,两人自然也没办法再坚持,在郭嘉、庞统等人的劝说下,终于归降了公孙白。

  吕蒙的眉头微微皱起道:“每年青黄不接之时,山越人便出来劫掠,近年来屡遭镇压,已稍收敛,不知为何今年会突然诸处同时叛乱,恐怕这期间会有人在穿针引线,予以挑拨。”

  庞统冷笑道:“如今天下大敌,只剩西蜀,恐怕是我那孔明师兄的杰作。”

  徐庶等人深以为然。公孙白占据了荆州和扬州,杀得刘备和诸葛亮西逃,退守益州。如今刘备在益州尚未完全站稳脚跟,自然担心公孙白乘胜追击,大举攻袭益州之地,煽动山越人来给公孙白添乱自然是最好的缓兵之计。几乎全江东之地的山越人,甚至包括荆州的山越人也同时在一个月之内叛乱,恐怕就非巧合了。

  “其实山越人叛乱未必是坏事,当年曹操收降了三十万青州黄巾,得以迅速壮大,今山越人亦有二十余万,且多为青壮丁口,倘若主公能收降这二十万人,这对增强主公的实力,可是有着非同寻常的帮助。”

  陆逊久居江东,而且曾率众镇压山越,自然对山越的情况一清二楚。

  一听到那“二十万人”四个字,公孙白就有一种两眼想要冒光的冲动。那可是足足二十万人啊,在人口锐减的汉末,这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公孙白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山越人也是朕的子民,当使之臣服并教化之。不知伯言有何妙策可平山越之乱?”

  根据陆逊的详细分析,山越之所以屡屡反叛,却难以剿灭,就是因为他们每每反叛之后,就逃入深山老林之中,官军因此便无法深入进剿灭。

  而逃往山中的山越人,则养精蓄锐,一旦时机到来,马上又出山复叛,周而复始,才致久患难除。

  正是“山峻高而溪谷深隘,守易攻难;又无之不足为损,得之不足为益”,山越人据山凭险而守,的确大占便宜。但是山越人技术落后,本身不会生产铁器、衣料等物,至于盐这等生活必需品,他们更不能生产,所有的这些,都需要用山中的狩猎之物,来同山外的汉人进行交换。

  这也就是说,山越人其实并不俱备自给自足的能力。

  陆逊道:“山越人缺衣少食,故此出山劫掠,又消息闭塞,不知陛下军马之雄壮。依臣之计,若先武力伐之,再教其种植圣豆、圣薯,使其自给自足,则其必不再铤而走险,出山为贼。”

  陆逊的话刚说完,郭嘉和庞统等人便纷纷赞成。很显然,山越人虽然悍勇,但是武器落后,若想平定叛乱并不难,难的是彻底消除叛乱的根源,否则山越人一旦饿得熬不过了,又会出山干劫掠之事。而山越人多聚居山林,山里的土壤缺水自然是种不出什么庄稼来,只能靠野果和兽肉补充,但是终究是难以养活那么多人,而土豆和红薯却非常适合山地种植,只要亩产数百斤上千斤的土豆和红薯得以在大山里推广种植,山越人填饱了肚子,又畏惧官军的强弓硬弩,自然不会再敢叛乱。

  当下,公孙白立即调兵遣将,征讨山越。

  久居江东的陆逊、吕蒙分别率军征丹阳的费栈和鄱阳湖的彭虎,甘宁则奉命征讨钱塘的彭式,黄忠和文聘率军征豫章,魏延奉命征会稽山越。

  而对于境内最大的一股山越叛众庐江陈策,公孙白则亲自领兵前往征讨。

  ****************

  庐江郡,大别山群山。

  马鸣风萧萧,红日照大旗!

  前方悬崖峭壁上一道关隘,关隘傍山而建,右侧的城墙就是山峰,左侧是悬崖峭壁,遥看惊险莫名,似乎那关隘城楼倾斜着随时都会掉下来,实是一人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地。

  关上刻着两个三个大字“白马关”。

  过了这道关隘,前面便是大别山之最高峰白马尖。

  白马尖形似天马飞腾,一峰独秀,群山俯首。山上清泉激流,交响成韵;古木参天,婆娑多姿,原始生态保存完好。信步山间,看潺潺溪水,听清脆鸟鸣,嗅扑鼻花香,闻阵阵松涛,令人心旷神怡,大有返朴归真之感。

  只是此时的白马尖,却即将成为厮杀的战场。

  兵甲铿锵,旌旗飞扬,公孙白跨骑汗血宝马,身后跟着吴明等一帮虎贲以及黑压压的一片藤甲军,直往关隘奔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