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官策 >

第599部分

官策-第599部分

小说: 官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砰!”一声,门被推开。

蒋铭仁夫人卫佳美嚷嚷道:“你们两个大男人躲在书房干什么呢?有什么国家大事要谈?马上客人都要来了,你们倒是当起了老爷,我一个人在厨房忙得过来吗?”

蒋铭仁一向风格廉洁,本来副部级领导家里可以配生活员,但是他考虑到老伴已经退休,身体还硬朗,便没有接受这样的配置。

平常家里吃饭什么的,都是老伴做,他帮着打打下手。

紧张工作之余,回来做做饭,一家人做点家常菜吃顿舒服的晚餐,这才是天伦之乐。

卫佳美这样一嚷,卫华立刻站起来,道:“姐,我去帮你,你让姐夫休息休息嘛!他一天工作很忙!”

蒋铭仁站起身来道:“咱们都去,都去忙活!”

蒋夫人卫佳美抱怨道:“军军这孩子是咋回事?怎么还没回来?”

蒋铭仁笑笑道:“今天他是不会按时回来喽,顶头上司来粤州了,早就屁颠屁颠的去接人了,什么时候咱们老两口能够享受咱儿子这样的热情?”

……

陈京很吃惊。

到了蒋铭仁家里他才发现卫华赫然也在。

卫华在这里见到陈京也似乎很意外,两人握了握手,他道:“陈书记,我心中就纳闷,军军脾气可是了不得,什么人值得他屁颠屁颠的去接,原来是您!还是您有办法啊,我这个当舅舅的在他面前那常常都处于下风!”

无疑,卫华在不经意间就表明了自己和蒋铭仁之间的关系。

陈京才隐约想起蒋铭仁的夫人也姓卫。

说来也有趣,蒋铭仁一家三口,三个姓。

钟军既不跟老爸姓,也不跟老妈姓,这样的情况很少见。

因为是家宴,所以很随意。

钟军今天表现很好,专门搞服务工作,陈京酒杯一空,他就过来斟酒,热情得了不得。

看得一旁的蒋铭仁夫妇还有卫华都有些妒忌。

孩子在家逆反心理重,平常根本就和家人没什么话说。

用卫佳美的话说,今天都沾了陈京的光,也让他养儿几十年,第一次享了儿子的福。

蒋铭仁在家里也没有秘书长的威严,他很小意的劝陈京喝酒,扯上了卫华,三人推杯换盏,喝得挺来劲。

气氛很融洽,似乎官场上那些起起伏伏,那些名利之争在此时都淡去了,唯有酒桌上大家称兄道弟,谈天说地才是真实。

酒过三巡,卫佳美吃完饭下了桌,钟军便加入了战团。

蒋铭仁又和陈京碰了一杯,忽然道:“小陈,卫华在莞城很不懂事,在工作方面缺乏办法,在人际关系方面尤其差强人意,这实在是让人揪心!”

他顿了顿,道:“但是卫华这个人我了解,他本质是好的,思想比较单纯,就是一心想做点实事,干点成绩出来。凭他的能力,也是能出成绩的。就是性格啊……”

他缓缓摇了摇头。

卫华喝了酒,脸色的变化看不清楚。

但是他的尴尬却掩饰不住。

蒋铭仁的话说得很重,他作为堂堂的副厅级干部,市委常委被蒋铭仁如此评价,他脸上挂不住。

陈京也很尴尬,他道:“秘书长,卫书记是很有思想的,我一直都很支持他工作。而且以后还要再继续支持,我一直都认为,咱们莞城的政法工作潜力很大,卫书记发挥的空间有的是,暂时的一点浮动,说明不了问题……”

蒋铭仁指了指卫华道:“华子,你听到了吧!你们陈京书记就比你的眼光看得远得多,我一直都跟你说,不要被一时的成败扰乱了心情,你就是听不进去。一出点事儿,心里就承受不住压力。

这样的心理素质,怎么能够担任党的高级领导?”

卫华惭愧的点头道:“姐夫,您批评得对,我回去一定收拢心思,认真工作!”

钟军忽然插言,道:“舅舅,我爸爸常说我是跟好人学好人,你也可以学学我的经验,多跟陈书记学习,我保证你在莞城官路亨通,霸气四方!”

钟军毕竟年轻,说话不太经过大脑。

他一晚辈这样一说,卫华哭笑不得。

蒋铭仁皱眉道:“你这小子说什么呢!这里轮得到你说话?”

钟军嘀咕道:“我就随便说说嘛!我就觉得莞城的姜市长太不靠谱,舅舅信任这样的人,方向就错了!”

他顿了一下,道:“不是有个成语叫啥?南辕北辙,舅舅的做法就是南辕北辙!”

卫华嘿嘿笑了笑,低头喝了一口闷酒。

陈京道:“钟军,你这个嘴皮子越来越油了,有这样说舅舅的吗?”

钟军连忙抿嘴,吐了吐舌头,乖乖低下头不再说话,刚才的锋芒都收敛了起来。

在陈京面前,他乖得很,陈京一生气,他也怕得很。

这都是在经合办留下的阴影,也是源于他对陈京的崇拜。

他步入政坛,陈京是他的领路人,陈京本身的才华和本事,他都亲眼见过。

年龄上面,陈京比他略大一点,都在一个年龄范围之内,无疑没有代沟的陈京,有理由成为他崇拜的对象。

陈京端起酒杯道:“卫书记,来,我敬你一杯!我还是一句话,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政法工作要以你为主,以前是这样认为,现在也是这样认为,希望你在以后的工作中,真正能够把这个大梁给挑起来!”

卫华举杯和陈京碰了一个,道:“谢谢,谢谢陈书记!”

他就杯中的酒喝干净,心中却苦涩不减。

相比陈京来说,他还是觉得姜少坤影响更大一些。

毕竟陈京是副职,而姜少坤却是正儿八经的市长。

他靠拢姜少坤最后都落下了这个结果,真要是跟着陈京混,那可能还不如现在!

所以,尽管今天姐夫给他创造了这样的条件,他还是不对陈京抱太多希望。

陈京在莞城的底子很薄,工作还没有独立性,在方方面面还得看岳云松的眼色行事。

现在政法系统格局已经成这样了,陈京也是不能做依靠的。

唯一能依靠的恐怕只有自己。

一想到这里,卫华心中有了几分振奋。

当年韩信还受了胯下之辱呢,自己不过是一时的不得志,能算得了什么?

机会总是需要慢慢等待的,自己多用心,多扎根到莞城的一线,终究有机会的。

现任的代局长丁得均不就是个例子吗?

那家伙整整八年没怎么动,他就硬是忍耐八年,把所有的锋芒都收敛了起来,现在这一动,就一鸣惊人,自己为什么就不可以向他学习?

一顿饭吃完,时间已然不早了。

陈京告辞离开蒋铭仁家,蒋铭仁亲自相送。

他摆手让钟军和卫华先回去,然后伸手和陈京握手道:“小陈,对你我一直是看好的,书记也很看好你!而你在莞城表现出来的稳重也让我们对你更有信心,你好好干!”

他另一只手拍了拍陈京的肩膀道:“卫华是个好同志,你用好他工作上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你是有这个能力的!”

陈京点头道:“谢谢秘书长的鼓励,我会努力!”

第963章 老革命,新问题!

去粤州一趟。

陈京趁机拜访了乔正清和周子兵。

周子兵对陈京在莞城履新的表现很满意,他很高兴的对陈京道:“小陈,事实证明当初安排你去莞城是合适的。莞城的工作难度很大,现在看来,以后还会更有难度!但我对你们班子很有信心,觉得你们一定能做好!”

周子兵的高兴是有理由的。

陈京就莞城的工作向他做了汇报,整个汇报涉及到党群人事、经济建设、班子状态以及宏观规划等各个方面。

目前莞城的前进方向还在周子兵设想的范围之内,还没偏离方向太远。

更让他高兴的是,陈京通过这样的汇报,能给他信心。

那就是莞城的局面陈京现在能够把握住,这对他来说是个喜讯。

莞城是岭南政坛必争之地,现在省委层面博弈激烈,周子兵很多时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本来莞城他已经妥协放弃了,是关键时候黄宏远给他支招,让他安排陈京去,现在这个安排有了意外的收获,他怎能不高兴?

两人聊了很久,周子兵叹道:“小陈,粤州和莞城不远,以后你可以常来。不瞒你说,自从你去粤州了,我们的牌局都停了很久了!”

周子兵说这话,陈京心中还是颇为感动。

周子兵的压力他清楚,最近娱乐少肯定不是因为自己去了莞城的原因。

而是现在岭南面临的压力大,作为政府一把手,周子兵现在要忙着出成绩。

但是周子兵能这样说话,这说明了他对陈京的重视,两人的关系自然就近了一层。

陈京告辞的时候,周子兵还亲自送他。

最后他握着陈京的手道:“小陈,在莞城你有想法可以大胆的去干,你是个胆大心细的人,现在咱们的发展缺的就是有开拓精神的人,太过因循守旧,那是绝对不行的!”

陈京点头道:“省长,我一定努力去干,大刀阔斧,不辜负您的期望。”

从周子兵那里吸收到了正能量,陈京回到莞城就自信了很多。

现在莞城的局面就这样,问题主要集中在中下层。

上面的意志难以贯彻下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莞城长期以来干部制度有缺陷,据陈京了解,有一些乡镇一把手在原地十几年不挪窝。

这样的做法直接导致官场之中滋生地头蛇。

而区县很多局的一把手也是如此。

这些人长期活跃在莞城一线,可以说是身处改革最前沿,多年的摸爬滚打,早就把自己下面的一片天经营得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了,这样的情况在莞城是常态。

倒处都有保护伞,四面都是地头蛇,这是莞城比较深刻的问题。

而在市一级层面上,无论是岳云松还是姜少坤,抑或是陈京自己,都是初来乍到。

大家可能都能看到问题,但是在高层的决策上面却分歧严重。

尤其是对各自职能的划分方面,都想贯彻自己的意志,这是很让人尴尬的地方。

岳云松在莞城人事问题上面是下了大力气的,从他履新以来,各区县的一把手基本已经完成了调动,但是这样的做法还只是皮毛,并没有触及到根本的东西。

莞城还要大改革,还要更深入的做工作。

莞城市委,秘书长王其华像往常一样走进陈京的办公室。

王其华现在学得乖了,以前他每天只去岳云松的办公室,也不知他从什么时候开始,他有了每天到陈京办公室汇报工作的习惯。

随着接触多了,王其华来得也更勤了,几乎每天都来问寒问暖一番。

今天来他笑容满面,对陈京道:“陈书记,我们马上有个老干部座谈会,岳书记的意思是希望您能参加,您看……”

陈京抬头道:“老王,座谈会很重要啊,书记自己不亲自到场?”

王其华不自然的道:“不瞒陈书记,莞城的老干部不好伺候。书记上任之初搞了一个座谈会,搞得不是很成功,所以这一次他想暂时放一放,有个别老同志啊,思想觉悟问题很严重,尤其希望对党委的工作胡乱指责。

书记认为此事他不宜参会,还是希望您去能够替他挡一挡。”

陈京愣了愣,道:“那好,给书记挡子弹义不容辞,你安排好日程,我去会一会咱们的老同志!”

陈京和莞城日报的几个记者不打不相识,尤其是苏卫华,他是个莞城通。

因为他,陈京了解了很多莞城不为人知的事情。

比如说老干部座谈会的事儿。

岳云松履新开始就想到搞这个座谈会,而且还提出要把座谈会常态化,要多从老干部身上吸取养分。

可是在第一次座谈会上,他就遭到了几个老干部的围攻,简直是下不了台。

那一次他丢了颜面,虽然最终据说他和有几个老同志和解,而且他还登门拜访的几个老干部。

但是这事在他心里总不舒服。

他毕竟是组织任命的市委书记,莞城上下理应要对他有信心!

可是老同志们似乎根本不买他的帐,这是他觉得很恼火的地方。

今天王其华说了实话,估计这个实话也是岳云松有授意的。

王其华走后,陈京就在办公室琢磨。

也难怪岳永松会想到发挥老干部的余热,现在莞城的局面,形象一点比喻就是像刺猬。

刺猬抱成了团,真不知道从哪个地方找突破口。

下层各方利益纠葛,既得利益群体势力强大,牵一发而动全身。

可是不改又不行,火烧得太旺了又会伤及自身,这是很难把握的工作。

如果能够得到老干部的指点……

陈京摇了摇头。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这次去粤州没能拜访贺军可能是个错误。

处理这一类问题,贺军最擅长,向他多取经,保不准就能找到好的路子。

他仔细想了一下,看了看表,还是硬着头皮拨通了省委的电话。

运气还不错,贺军的秘书蔡真一听是陈京的电话,他没怎么为难,只是道:“陈书记,你让我先去看看书记忙不忙,如果忙你就换个时间再打!”

陈京在电话这头等了大约四五分钟。

电话传来“嘟!”“嘟!”的声音。

接着就听到有人抓起了电话,贺军熟悉的声音从话筒中传过来:“是小陈吧?难得你给我一个电话啊!”

陈京连忙从椅子上站起身来,道:“贺书记,实在是打扰您了!我长话短说。我是向您请教的……”

陈京很直接的把自己想组织老干部座谈的想法向他做了汇报,很诚恳的向他请教解决问题的对策。

贺军在电话那头愣了一下,没料到陈京赫然直接就这样请教。

说起来他和陈京关系并不算太深,陈京也不是他的人。

要知道这样的请教,完全牵扯到了为官的一些经验和心得,有些话甚至是不能直接说的。

但是转过来一想,陈京是个晚辈,两人以前有过多次接触。陈京如此“诚恳”的请教老领导,他能不回答?

显然,陈京就是把握到了这一点,可以说是厚着脸皮,硬着头皮打了这个电话。

在电话那头纵然是贺军也不得不感叹。

陈京人虽然年轻,但是成功绝非偶然。

在关键的时候能够拉下脸面,能够不怕拒绝,心中有了目标,就敢于去尽最大努力付诸实施,一般的干部恐怕没这本事。

有些人爱惜面子,把面子看得很重,很矜持,这些人都该和陈京学习。

贺军沉吟了一下,道:“小陈,你的思路没错,在座谈会之前,你可以单独做做工作嘛!我给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