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恐怖悬拟电子书 > 死亡拼图 >

第17部分

死亡拼图-第17部分

小说: 死亡拼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一先扣下扳机的呢?还是说,他也是听命行事呢?又是一个疑问——在拼图板上,一块不成形状的拼板。
  哈洛克转身背靠石墙,又累又怕,又开始体会到往日的那种危机重重、随时可能会置他于死地的悲凉感,那些早年可怕的日子。
  他低头遥望红头欧吉维。几分钟以前,他还是个垂死的人,而现在,他已经一命呜呼了,竟然是为了救他,而把自己牺牲了。“阿帕契”并没有要来宰掉“拿伐卓”,送他归阴,他是来救他的。然而,在华府的那群谋略家中,他却绝对找不到安全,因为那伙人们是被另一群骗子所左右的。举世滔滔,骗子当道。
  为什么呢?到底有有什么用意呢?
  没时间了。他必须马上逃出罗马、逃出意大利。直奔“莫里涅山口”,假如那里有问题的话,就再转奔巴黎。
  奔向珍娜。奔向永恒的珍娜,尤其是现在——现在!
  第十章
  两通电话,分别从罗马最繁忙、最拥挤的“达文西国际机场”航站大厦,两个不同角落上的电话亭打了出去,足足花掉他四十七分钟。
  第一通,是打到罗马的“安全局”——专司扫荡意大利境内非法及秘密组织的机构。他只简洁明快的,有根有据的,大略提到意大利国内,于数年前所发生过的几桩秘密活动悬案,哈洛克马上未经代验身分手续的被接听电话的职员,立刻转接给局长的执行助理了。他一等到对方接听,立刻叽哩呱啦的说了一大堆话,说完就将电话挂断了。
  第二通电话,他奔到机场山坡大厅的另一个角落,拨给了罗马一家最大的、最具舆论权威性的,而且也是最反美的大报——“进步日报”的总编辑。等电话东转西转,终于转到对方的手中之后,才讲了没两句话,那个老奸巨滑的报纸编辑就企图打听他的身分,哈洛克心里早有准备 马上就说有两个办法可以印证一下:第一,他可以打电话到“安全局”去问一下,第二,他可以马上派人去盯住美国大使馆,连续盯个三天,专盯他所提到的那个人。
  “请等一等!”编辑吼了一句。
  “再见。”哈洛克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好啦,这下子——我们的贝勒上校,美国驻罗马武官——可就要砸掉饭碗了。整个意大利的工作网、情报网、线路、来源、收发站——美国花了好久才辛苦建立起来的秘密情报单位——就此完全泡汤了。而且不管这个黑鬼枪伤有多重,再过个几个钟头,他就要负伤登机飞返华府,去解释红头欧吉维在巴拉丁山上,是如何丢命的了。
  既然第一个“泄洪闸门”已经开启。其他的就会一一跟上。
  我每天都要让你们损失不小!他说到做到。
  “很高兴两位能赶来,”国务院“秘密行动员”局长史登,对两位已经坐到会议桌旁的人这么说道。
  光头的那位,是精神病学权威米勒博士,他正在翻着手边的笔记。
  那位俨然一副律师模样的人,是国际法学权威道森,他用手支颈,靠在一叠黄色的法律用纸上,两眼茫然的瞪着会议室的白墙。
  “我刚从‘华特里德医院’听完贝勒的简报后,才一路赶回来的。都问清楚,也都确定了。我亲自问,亲耳听到。他整个的人已经崩溃——无论情绪方面,或是肉体方面——十足是个支离破碎的军人了。可是他还是撑得住,真不简单。”
  “跟当初的报告有没有出入?”律师问。
  “没什么多大出入,他当初就报告得很仔细。欧吉维的秘密武器是藏在他的香烟里,用稀释过的‘二苯胺’混合液,透过—个装有‘二氧化碳’的小玻璃管,用力一捏碎,就可以射出这种神经瓦斯了。”
  “难怪当初老红拍胸脯说,只要他能接近对方伸手的距离内,就绝对可以把哈洛克逮回来。”
  “他差一点就办到了,”史登说着,就踱过会议室,找了张椅子坐下来。“听贝勒当面亲口叙述当时的情形,远比看报料要生动些。可是贝勒脸上却难免不显出内疚自责和悲痛的神色。”
  道森向前凑过去问,“你问过他没有?到底哈洛克当时是怎么发觉欧吉维想使诈的啊?报告中没有提到这点。”
  “是没有,因为他并不清楚。好象是一直到最后一刹那,哈洛克才突然领悟出有不对劲的地方。然后就是报告中讲的那样——一团乱——紧跟着,哈洛克已经持枪在手,威风凛凛的站在欧吉维面前了。然后,又是一阵阴错阳差,贝勒决定开枪的时候,竟然看到欧吉维扑向哈洛克,贝勒射出去的子弹刚好打中了欧吉维。这些都与在罗马进行的解剖报告符合。”
  “这么一迟疑的当儿,就白白丢掉老红一条命。”道森很不以为然的说。
  “那倒不一定,只不过是提早结束了他的生命罢了。”医学博士说,“而且老实讲,他也活不了几天了。”
  “这倒也是,解剖报告上也证明了。”
  “听起来——我的这种讲法可能会很冷酷。”律师说。“可是也许正是出问题的地方——是否我们过份高估了欧吉维,才因此失败呢?”
  “我不认为,”史登局长反对。“是我们低估了哈洛克。难道不是吗?巴拉丁山事件到现在为止,才不过三天而已,他已经把我们全意大利的工作网整个弄瘫痪掉了。这还不够,他后来又从瑞士拍了个专电给荷兰国会领袖,把中情局在阿姆斯特丹的秘密活动资料全抖了出来。好啦!还有下文呢,今天早上,白宫安全小组的组长,打了个电话给我,他简直可以说又惊又怒。语无伦次。因为他竟然收到一份借用‘一六○○密码机’中所传过来的密电,说什么苏联方面已经栽了个卧底的间谍,安插到我们总统的身边好久了。”
  “这一定就是哈洛克上次说过的,他从罗斯托夫上次到雅典去找他谈话中,所套到的情报。”道森说时眼睛望着手中的那叠黄纸。“贝勒曾报告过。”
  “可是米勒却不相信。”史登转眼望医学博士。
  “根本就是鬼扯!狂想与现实分不清!”精神病学家先迸出两句话。“好吧,就算他的资料全对——把罗马和荷兰的暗桩全给拆了——表示他神智很清楚。可是再怎么说,我也不相信总统身边会有个苏联的卧底奸细,有哪个俄国人能爬得那么高,可以钻到总统身边的小圈子里去混?!这绝对是不可能的!”
  “话可不能说得这么满,这么的肯定,很可能大错就出在这里喔!他所说的总统圈,也包括了国务院——我们这儿,”史登说,“还有国防部五角大厦,老天,还可能包括了中情局!虽然我不敢说绝对有,可是却也不敢说绝对没有。我不是指有没有发生这种事过。对,所有接近总统身边的人,我们全都是随时、随地、每天、每周、每年的不断在加以考核调查,那些聘请来的高级顾问们,我们也从来没有不一个个的仔细查过,免得中间会有几个斯大林的后裔。这是自从一九四七年以来,一直是很秘密的工作。”他顿了顿,眼睛溜向律师面前的那叠黄纸,傻望了半天,才继续很费神的说下去。“哈洛克晓得该按哪些钮,找哪些人,用哪种密码拍发,甚至用最古老的、传统的电码。由于他的情报深具权威性,所以一定会造成惊恐……他到底会胡作非为到什么地步,米勒博士?”
  “难讲呢——局长,”精神病学权威摇头唏嘘道。“我说的,也只能算得上是瞎猜。不过有一点我却能肯定,就是——假如我们有任何可能,面对的并不是一名精神错乱的病患,而是的的确确了解真相,看到真相,并且是在提供我们真相的一名正常人的话,那么,我们所需要面对的问题,老实说——我连想都不敢想……”
  三个人谈到这里,不由得坠入一片死寂,彼此都在玩味着自己说过的,或是刚刚才听到的这—番话。
  最后,道森才开口,“这点我们必须要仔细考虑考虑。”
  “老天,即使稍微考虑一下,都会让我眼皮直跳,”史登局长说。“马肯齐所提的目击报告与证物,全部证明是确实的,东西都是她的——衣服碎片;上衣的、裙子的,根本是她穿的。还有血型,A型——是阴性反应。也是她的。”
  “而马肯齐三个礼拜之后,突然暴死在在游艇上的事,我们也彻底查过,是自然死亡——心脏动脉栓塞。”米勒博士说。
  “而且我还要告诉你——特别再强调一次——马肯齐在中情局的考绩,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毫无瑕疵的。”
  “我只能抓准哈洛克他不会做的事。他不会回来的,而且我们也耍不到他,因为他对所有的伎俩全—清二楚——这表示他相当理智一—这点我们不能忽略。只要有任何针对他发动的攻势,只会使他更加厉害的运用他干行动员十六年中,所获得的真才实学,加倍反击我们。他现在之所以如此狠毒,可能是因为他自认为是被人出卖了的关系。”医学博士说。“而假如他确实是有狂想症的话,那他在奔过每一条街上的时候,可能会因为幻想到有敌人随时冒出来,而变得更加小心了。”
  这时,放在会议空中的一只红色电话,突然响了起来,史登立刻一把抓起话筒听,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偶尔“唔,嗯,好,对,嗯。”的边听边点头。然后他突然说一句。“等一下,不要挂断。”
  就把按键按到“保留”,转头看另外两位参加讨论的人士,说道,“是罗马打过来的。他们已经在‘西港’那边找到了一个人,问出了一条船名。很可能是那名女子。要不然就是苏联耍的一记诡计;很可能是。贝勒还是坚持他的论调,而且仍然支持他的说法……原先的命令不变。逮住哈洛克,但并不宰掉他;截至目前为止,他还算不上是‘无可救药’……因为我们还是很希望能籍由他,来证实一下到底总统身边是不是潜伏有苏联奸细。你们看呢?”
  另外两个人彼此互望了一眼,才一一点了个头。史登看他们点过头,又说,“可是我们虽然维持原议,却还是必须告诉追捕他的人,如果看情况不对的话,仍然有格杀权。”
  “然而只要你这么一讲的话,却等了暗示这些追捕单位,他是个叛徒!他们可能只要一看情况略有不对,马上就把他干掉再说,反正你已经交代过他们,打死的话,也不追究。我不同意,这点我不能支持你!”
  局长看着律师,过了一下才皱眉挤眼,非常疲乏的说,“既然我们有这种意见上的分歧,我看——”他平静的,也是很不太情愿的说道。
  “看什么?”米勒问。
  “只有把这个问题转呈给国务卿麦锡的办公室了。他们反正有办法可以将消息间接传给他的。目前——先由我暂时发出下面的行动指示好了。”
  史登将电话筒拿起来,按下那个闪动的键钮。“罗马吗?抱歉让你等这么久,我看问题越来越糟糕了。这样好了——先用空中侦察执行盯住那艘货轮,同时派人赶往‘莫里涅山口’去,所有天线电通讯,均需施以保防干扰作业程序。如果等他们抵达那里时,还未接到命令的话,就叫他们每隔十五分钟与你通话一次。你从现在起,专用这只电话联络,别的线不要打进这条线路——只给你专用。我们会尽快与你联络的,也可能是我上面的人。假如不是我的话,他向你表明身分的代号将是……‘暖昧’两个字,你听清楚了吗?‘暖昧’,是的,好——就这样,罗马。”
  局长把话筒放回去后,用手掌抹脸。
  “你这样安排很高明。假如是由麦锡那个部门中的人来下决定的话,我想没有人会下达‘无可救药’的格杀命令,去除掉米海·赫维里柯的。”米勒博士做结论。
  “我晓得。我也是这么想,才如此告诉罗马方面的。”
  国务院“秘密行动局”的负责人,与医学博士和法律顾问秘密交谈过之后,就乘电梯直上五楼,回到他的办公室里。
  当他把房门关上的,等于就汇刚才的那个恼人问题也一并关在门外了。现在,这个责任已经分摊了出去——他通知“罗马”时所用的代号“暖昧”,就是意指国务卿安东尼·麦锡的副手,助理国务卿亚瑟·皮尔斯。
  皮尔斯这个人并不是常常都在华府,他被国务卿麦锡派往纽约联合国总部,充当美驻联合国大使与国务院之间的联络人。而且等皮尔斯的年资经历够了之后,他迟早就会担任驻联合国大使的。史登局长之所以选上他来做下达最后决定的关键人物,去决定哈洛克今后的生死,不是因为对方的智慧。而是因为他的忠实宽厚。
  当史登把这项决定转达给皮尔斯之后,他打算早点回家休息。没想到他才把办公室门一开,他的秘书趁他尚未走进电梯之前,就喊住他了。
  “史登先生。”
  “什么事?”
  “您这儿有份留言,先生。”
  那上面写着:
  “史登兄:我现仍在办公室内。如有空,可过来喝一杯。我送你回去。”
  是国际法学权威道森律师的笔迹,他并未在纸条上签名;这表示他想跟史登再密谈一下。
  史登一看,立刻决定应邀了。
  由于他上下班都搭计程车,他的安全人员也觉得很头痛。等下回家,如果搭道森的便车,那就只需要道森的安全人员来保护,而可以让他那组的安全人员休息一次了。
  史登看看表,已经是七点二十分了,这么晚道森还不走,就表示他是真想好好跟他谈些事情。
  他们两个人又把“布拉瓦海岸事件”仔细翻来复去的讨论分析了一小时,才下楼去开车。他们事先都打过电话回家,告诉太太会晚点回去。一个钟头的讨论仍然是毫无头绪可言。
  “皮尔斯会先问过麦锡,麦锡听了当然绝对不会考虑‘格杀’的。你早就晓得会这样干了,对吧?”道森说着,方向盘一打,从拥挤的高速公路上转进—条维州的乡间道路。开了没多久,就经过一个‘前面修路“的警告牌。”他在做下任何决定之前,一定会要求我把所有发生事情的报告,呈上去先给他看过一遍的。“
  “我也跟皮尔斯面对面的把话说清楚了,”史登说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