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网游竞技电子书 > 大清拆迁工 >

第187部分

大清拆迁工-第187部分

小说: 大清拆迁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竟然有这么多的船厂和船坞,倒是令张云飞大吃一惊。在他看来清末的中国应该是船舶技术严重落后、跟不上潮流的年代,现在看来中国不愧是造船大国,只要有足够的技术和设备,中国人民的智慧还是无穷尽的!
  张云飞的心情从未有过的高兴,连他自己都不清楚是什么原因。或许是为自己的庞大驱逐舰建造计划可以实行而高兴,亦或是因为自己的国家有着如此雄厚的家底儿而自豪吧!
  第254章 京师大学堂
   公元一八九八年一月,就在全世界都沉浸在庆祝新年的喜庆气氛中的时候,北京紫禁城中的光绪帝却闷闷不乐。
  此时的维新变法进行了还不到一个月,可是问题却一个个的接踵而至。最主要的是光绪帝的政令还没有传出皇宫的时候,就遇到了强有力的争议。
  最突出的便是在科举和八股文上的分歧。原本康有为在听取了李鸿章的劝告后,对于废除科举的念头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废除八股文。因为李鸿章告诉他,若是废除科举的话,那么他的变法是决计出不了北京的,因为大批的科举出身的官僚和学子都会群起而攻之。
  康有为自然也不是傻子,于是在科举问题上做了妥协,不废除科举,但是变法还要进行下去,改革考试制度是必须的。于是便来了个折中的办法,废除八股文,增加工学学科的考试,这样一来,阻力明显减小。
  不过,帝党中的成员支持康有为变法,可不是小打小闹就完事的,是要对付和打压后党的势力的。废除科举制度,无疑将沉重的打击后党势力,同时在加上工学上的学子都是站在维新派立场的人,就等于是间接的扩大了帝党的势力。
  于是便闹出了一出新戏来,1。月7日,御史宋鲁伯上书朝廷废科举制度和八股文取士制度;光绪皇帝准奏。但是却遭到了礼部尚书许应骙的迂腐荒谬和顽固的反对。此举立刻惹怒了宋鲁伯、杨深秀等帝党成员;他们立刻联合上书弹劾许应骙阻挠变法;要求罢黜他。
  光绪帝刚刚开始变法,不希望连政令还没有出北京城就搞的先起了内讧,于是诏令许应骙对他们的弹劾给予回复,希望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惜光绪帝实在是低估了许应骙的顽固程度,许应骙这个老封建立刻针锋相对的回应;写了《明白回》奏折;不但没有放过宋鲁伯、杨深秀等人,更将矛头指向了康有为推行的变法改革。
  光绪帝十分的恼火,不管大臣怎么反对,光绪帝都能接受,可是就是不能质疑他的维新改革!要知道,光绪帝把他的未来可是都压在了这个改革上,若是失败的话,他在慈禧的后党面前就再无话语权了,而且还会得罪大批的人,同时失去民心。
  于是光绪帝不理许应骙的反对,执意推行废除科举的改革。
  许应骙胳膊拧不过大腿,没有慈禧太后的明确指示,自然不敢忤逆光绪帝的意思。宋鲁伯、杨深秀等帝党成员见后党没有反应,于是便更加嚣张的向后党反击。随后几人上书光绪皇帝设立专门人员负责臣民上书言事,果然许应骙再次阻挠,不过光绪帝直接无视了他的存在,同样准许了臣民直接上书言事的奏折。
  宋鲁伯、杨深秀等帝党成员不打算放过整倒任何一个后党成员的任何机会,于是便借机再次弹劾许应骙,不过光绪帝显然不敢正面同慈禧翻脸,光绪帝只在回奏中批谕“嗣后遇事务当益加勉励,与各堂官和衷商榷,用副委任”,结果许应骙安然无事,帝党的气焰遇到的一个小挫折,因为光绪帝太软弱了。
  光绪帝的软弱,让帝党成员顿时失去了主心骨,不过这些老家伙们的狡猾和忍耐却不是一般人能有的,皇帝软弱,那么大臣们自然要让皇帝挺起腰杆来,于是再次计划着利用维新变法来设计针对后党成员的圈套。
  一月十二日,礼部主事王照奏请光绪帝游历考察日本、德国等国;以准备改革维新变法的相关法案。结果立刻便遭到礼部尚书许应骙的强烈反对,拒绝为王照代送奏折;王照于是直接上朝堂上递交;在帝党成员的鼓动下,弹劾礼部尚书许应骙。怒火中烧的许应骙终于忍不住上奏反击;再次批驳维新变法不妥,结果激怒了光绪皇帝;罢免了许应骙。
  可以说,光绪帝的行为虽然成功的打压了后党成员,但是却暴露出一个严重的问题出来,光绪帝自己的帝党成员根本不是真心想着帮光绪帝维新改革,他们之所以支持维新改革,是因为他们要跟后党成员争权夺利而已。在帝党成员的眼里,维新变法只不过是他们利用的工具而已,能不能成功,他们根本就没有兴趣。
  面对帝党成员的频频攻击后党成员,后党的首领慈禧天后却出奇的平静,任后党们如何再她面前哭哭啼啼,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慈禧太后就是稳如泰山,似乎已经放弃跟光绪帝夺权了。
  不过老奸巨猾的恭亲王奕欣却看出了他这个老嫂子的心态和策略,不外乎就是让后党们多攒攒火气,等到一定程度了,她在振臂一呼,定然将光绪帝和帝党成员连同康有为的维新成员一网打尽。
  在奕欣看来,这个老嫂子是准备一下子拿下光绪帝了,或许她的心中已经开始思考着废掉光绪帝,另立新君了。
  既然慈禧还在积攒反击实力,那么奕欣这个时候自然不会跟光绪帝唱反调了,否则引来无妄之灾后,慈禧又不给自己差屁股怎么办?
  于是奕欣便揽了一件既不得罪慈禧,又不忤逆光绪帝变法的事情,筹建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是原本是由许应骙和奕䜣一起办理,可是许应骙中途被罢免,这个活自然就让奕欣自己干了。大冬天的让奕欣这个老头子为京师大学堂选址,实在有些为难他了。
  不过奕欣却以这个借口找上了张云飞,理由是,张云飞在海外几年,深知海外学校之统筹事宜。其实奕欣这么做完全是为了能跟张云飞多说说话,套套近乎而已,顺便对张云飞摸摸底,也好为自己的女儿探探路不是?
  其实奕欣哪里知道张云飞早就不是以前的那个满人云飞了,而是来自后世的人,对于之前和奕欣的女儿凝香郡主的事情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哪里还记得仇?
  听说奕欣找自己为京师大学堂选址,这下可让张云飞高兴坏了,要知道这个京师大学堂可就是后世中国鼎鼎大名的北京大学啊!
  对于维新变法,张云飞一直都小心翼翼的,尽量不参与到政治权利斗争之中去,他唯一要做的就是让光绪帝认为他是支持维新的,而又要让慈禧认为他是个乖乖的听话的好孩子。这个典型的墙头草角色,让京师的老油条们都大跌眼镜,佩服不已。
  之所以参加京师大学堂的选址任务,是因为张云飞知道这个京师大学堂是唯一在戊戌政变中幸存下来的,也就是说,慈禧并不反感这个大学堂,因此张云飞也就敢参与了。
  历史上,戊戌变法100天后;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黜了光绪帝颁布的所有新政,但唯独保留下了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之所以能成为“戊戌政变”后唯一幸存者,关键在于慈禧太后的态度。清朝末年,内忧外患,慈禧太后要维护她的封建政权,只能依靠顽固守旧派。但是,这些顽固派却缺乏实际的办事能力,领导权之外的各项具体事务,只能依靠新人去办理。而新人的培养需要用新的办法,京师大学堂就将承担这一项重任。
  所以,慈禧太后不仅对京师大学堂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而且对全国各省省会与各州府县在变法风气影响下兴办的大量学校,基本上也采取了默认的态度,允许其继续存在与发展。当“戊戌政变”后的第五天(1898年9月26日);京师大学堂正心惊胆战地等待噩运降临;不料慈禧太后在谕旨中却说道:‘大学堂为培植人才之地‘;应予以继续兴办,就凭她这一句话;京师大学堂化险为夷;得以幸免于难;成了“戊戌变法”诸多新政的唯一的幸存者。
  如今让张云飞来为后世的北京大学选址,当然兴奋了。原本张云飞还想搞搞怪,让这个京师大学堂建在故宫的对面,方便后世学子参观来着。
  不过想到会招来满朝大臣的咒骂之后,张云飞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在他心里面当然知道这个京师大学堂的位置所在。不过为了装装样子 ,和奕欣两人全北京城里外跑遍才选中了地方,上报光绪皇帝批准。
  京师大学堂本是戊戌维新时光绪帝在1898年筹办的我国最早的国立大学;校舍在北京地安门内马神庙。吏部尚书孙家鼐为管学大臣;管理大学堂事务。大学堂的办学方针为“中西并用”,宗旨是“广育人才;讲求时务”,课程分普通学和专门学两类。
  在忙碌京师大学堂的时间里,奕欣没少跟张云飞谈论些关于维新变法和张云飞在海外的事情。不过张云飞本着不管要紧的事情跟奕欣说说,重要的敏感问题是一笑而过,尤其是奕欣问起关于维新变法的事情时,张云飞更是嘻嘻哈哈的换成了别的话题。
  在张云飞看来,康有为的维新变法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没有赶上好时候,成为了帝党对付后党所利用的工具,而且面临的又是庞大的后党势力,不失败就是怪事了!
  斗吧,斗得两败俱伤才好呢!斗得全天下人都对你们失望那就更好了!张云飞对于帝后两党的相互拆台是乐于其间!
  第255章 拆迁马尾
   老老实实的躲在国公府的张云飞虽然不闻不问变法事宜,但是却没有放松自己的宏图伟业。
  从张二那里得到了关于大清所有的造船厂的情报后,着实让张云飞兴奋了好一阵子。对于目前的张云飞来说,拉不到上流名士,难道还拉不到普通工人吗?于是立刻把刚刚升任海军部长的杜锡圭中将叫了过来,一起商量关于如何将张二罗列出来的船厂名单收为己用,继续挖大清的墙角。
  杜锡圭当上海军部长这是所有人都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原来的部长林建章中将只是负责海军的军事方面,基本上都是跟舰队在一起的。而海军政务上,一向都是由杜锡圭处理。对于这种情况,张云飞为了海军部更便捷和高效,只好将林建章由中将升至上将,调离海军部长职位,全权处理太平洋舰队事务,成为了实打实的单一性的军事干部。
  杜锡圭中将看过张二的船厂名单报告后,皱着眉头说道:“元首,我们若是在这些船厂中造舰,他们当然会很乐意。但是若是想要挖他们的墙角的话,恐怕这些船厂会让我们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张云飞听到杜锡圭这么说,顿时有些不明白,问道:“为何?我们可以多花点儿钱,这些船厂的技师和工人正是我们现在最缺少的!得到了他们,我们的海军工业将会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杜锡圭说道:“话虽如此!但是对于大清的工匠技师来说,他们只不过是普通的老百姓,金钱固然能打动他们,但是他们不怕穷,怕的是当官的!我们想要挖走这些人,首先得先打动他们的上司才行。否则的话,他们这些官员宁可让这些船厂倒闭,技师工匠们都饿死,也不可能放人给我们的!”
  “原来是这样!”张云飞对于大清国内的事情并不十分了解,不过杜锡圭是从江南船政学堂毕业的,对于这些事情自然要懂得很多。于是张云飞说道:“那我们就多破费点儿好了,先打通地方官员!”
  杜锡圭先笑了笑,并没有直接回答张云飞的问题,而是说起了这些船厂的背后势力。
  旅顺的船厂自然不必说了,张云飞夺回来之后,再就没有还给北洋,而北洋大臣王文韶也就默认了,毕竟旅顺的这些家底原来都是李鸿章的。不过剩下的就不好说了,大沽口船坞和威海卫维修船坞都隶属北洋机器局,如今又换了新总督,荣禄可不是那么好打发的主儿。
  江南机械总局就更不用提了,那可是两江总督刘坤一的地盘,连李鸿章权倾朝野的时候,也未能阻止刘坤一入股。如今李鸿章失势,那里更是刘坤一独大,张云飞想要插手其中,怕是有些难度。
  广州黄埔船政厂就更不好对付了,那里是即将上任的两广总督李鸿章的地盘,以李鸿章对张云飞的态度来看,想从他那里挖人的话,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不过福建船政局的马尾造船厂倒是可以研究一下!”杜锡圭中将说道。
  张云飞疑问道:“难道马尾船厂就没有实力盘踞在里面吗?”
  在张云飞看来,既然各大船政局都有许多的势力盘根错节在里面,那么作为大清最早的马尾造船厂一定是少不了的!
  不过这些毕竟都是张云飞的猜测而已,作为在闽浙长大的杜锡圭来说,不但对那里知之甚详,而且江南水师学堂毕业后,担任管带时统领的战舰也大都是马尾造船厂建造的,因此对于马尾船厂十分的了解。
  接着张云飞便听杜锡圭讲起了福建船政局的相关资料。
  马尾造船厂刚成立的时候,曾经是远东第一大船厂,用银535万余两。不过在1878年以后,闽海关不能按照原来规定按期拨款,积欠甚多,以致造成经费短缺,生产困难。自1874年至1895年,生产萎缩,二十多年中共造船约20艘,平均每年不到1艘。又经过中法战争后,很多设备被毁,而船厂的大股东们,也就是上至闽浙地区的总督、巡抚、府台,下至师爷、衙役都有份子在里头,却只知道搂钱,从不掏钱还债务,致使马尾船厂债务累累,已经到了破产的边缘了。
  如果张云飞想要挖马尾船厂的话,倒是不失是一个好地方。马尾船厂除了设备比较落后之外,里面的人才倒是不少。这些都得益于马尾船厂背后的福建船政学堂,学堂建立三十年之久,培育各类船政人才不计其数,而且多为船厂内部子弟。而且闽浙地区的人多数喜欢舰船事业,很多的海外华人也出自这里,檀香山海军系统中的许多高级将领也有不少是闽浙子弟。
  若是将马尾造船厂的这些技师和工人,都搬到檀香山或者正在建造当中的苏比克海军基地造船厂的话,无疑是一笔大赚特赚的买卖。而且搞不好,还能大打亲情牌,顺藤摸瓜将福建船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