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212部分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212部分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听到曹颙出事的消息,初瑜去蒙阴,原想带着天佑的,被叶嬷嬷给拦下。天佑才两个多月,这又是天寒地冻的时节,小孩子家家哪里禁得住这般折腾?
  初瑜晓得叶嬷嬷说得在理,就将儿子托给紫晶与叶嬷嬷,自己往蒙阴去。
  府里有奶子,还有母牛,开始大家都以为只要好好看护天佑,便会无大碍。谁会想到,对于奶子哺乳,天佑是喝了就吐;对于牛乳,喝是喝了,昨日还开始拉起稀来。
  除了请大夫来瞧外,紫晶与叶嬷嬷又同田氏说了,将她那边的奶子换一个,来奶天佑。
  天佑倒是肯吃奶了,但是今天仍是拉肚子。小孩子,才两个多月,折腾了两日,小脸都瘦了下去。
  紫晶急得不行,眼泪都要出来。两位主子不在,小主子又这般,就是她素日再淡定,如今也是手足无措。
  叶嬷嬷到底是经年的,岁数大些,比紫晶显得镇静些,除了请大夫再来瞧之外,又打发人往蒙阴送信,又请曹方出去四下寻奶子。寻了两个有奶子的妇人,但天佑却是喝了就吐的。
  紫晶一边哄着天佑,一边对叶嬷嬷说道:“嬷嬷,要不往西院去,请田奶奶帮帮忙吧!”
  叶嬷嬷这方想起,府里才生产完的田氏亦是能喂奶的,连拍了几下大腿。道:“哎呦,瞧我这老糊涂,压根没想起太太奶奶们也是能奶孩子的,巴巴的尽指望在奶子身上!”
  田氏还在坐月子,不能出屋,叶嬷嬷与紫晶就将天佑给围着严严实实,抱到西院去。
  虽没出屋子,但是有小核桃在,田氏也晓得府上有些个变故。知道正院那边正为天佑不喝奶的事急着。现下见叶嬷嬷与紫晶亲自抱着天佑过来,她也省得两人的意思,自然是无二话。
  天佑或许是哭累了,在田氏怀里嘎巴嘎巴小嘴,看着甚是可怜。田氏刚做了母亲,见了他这小模样,也心疼得紧,解开衣襟,给小天佑喂奶。
  叶嬷嬷与紫晶都巴巴的看着,期盼着有转机。小天佑却不给面子,小脑袋一歪,“哇”的一声,又哭出声来。
  这下子,连叶嬷嬷也没主意了,带着哭腔,道:“这可怎么说的,额驸那边还不晓得如何,小主子又是这个样子,到底要上哪里寻个合适奶子去?”
  田氏还低头哄着小天佑,天佑却哑着嗓子,哭得越发厉害。
  最后,还是紫晶拿主意,说道:“不能再这么着,还是叫人套车,将小爷送到郡主与大爷身边!”
  叶嬷嬷这边也想不出其他的,正要开口答应,就听杨嫂子旁边的小核桃小声说道:“东街的许嫂子没了孩子,不是正好给小爷当奶子!”
  杨嫂子见小核桃多嘴,正要低声喝斥,就听紫晶问道:“哪个许嫂子?可是前几日你同乌恩带人往她家送米粮的那个?”
  “嗯!就是那个!”小核桃点点头,说道:“怪可怜的,前几日还好好的,昨儿瞧见她出来,方晓得她孩子没了!”
  紫晶与叶嬷嬷彼此看了一眼,这往蒙阴去,一百余里不说,现下又是天将黑了,就是赶着出了城,这夜路终究是不安全。
  这样想着,两人商议后,便唤了两个管事媳妇,让她们跟着小核桃去请那位许氏过来。
  嘱咐完后,紫晶有些不放心,对叶嬷嬷说道:“嬷嬷,还是我走一遭!若是对方不爱来,看看能不能好生劝劝!”
  叶嬷嬷虽然觉得雇个奶子不必这般,但是毕竟如今情况不同,实在是不好再拖下去,便带着天佑回正院等着。
  外头乌蒙蒙的,天上洒起雪花来,紫晶披着件披风,带着小核桃与两个媳妇子往前院来,已经叫人前往二门说了,让前院套车。
  刚到前院,紫晶便见曹方大踏步走了过来,身边还跟着个长随。曹方满脸喜色对紫晶说道:“正要去寻姑娘呢,大爷来信儿了,身子并无大碍,再过几日便回来!”
  “阿弥陀佛!”紫晶听了,不禁双手合十,说道:“真是太好了,老天有眼!”
  曹方只听说内宅要准备马车,并不晓得是紫晶用,见紫晶外出装扮,略带诧异,问道:“紫晶姑娘,这是?”
  “东街有个妇人,或许可以请来给小爷做奶子,我这就去问问看!”紫晶回道。
  曹方只听说这两日小主子有些不爽利,没有眼见,并不晓得天佑吃奶费劲,还劝着,说道:“雪下了,打发人过去请就是,何苦劳烦姑娘亲去?”
  紫晶说道:“又不远,片刻就回来了!”其实,她是担心许氏不肯入织造府为奶子,虽然穷些,但毕竟是良家妇人,又刚夭折了孩子,未必会愿意进府为下人。
  这些话,却是与曹方说不通的。曹方虽是曹家家生子,但是自幼亦是锦衣玉食,对外头的民生百姓是瞧不上眼的。在他心中,怕是能进曹家为下人,还是福气呢。
  过了仪门,上了马车,紫晶问小核桃道:“许氏家中还有什么人?她年岁多大了?除了这个儿子,还有其他的孩儿没有?”
  小核桃前几日曾跟着乌恩带人往许氏家送过些米粮,对许氏家的情形亦知晓些,说道:“她家除了死去的孩儿,还有个病男人,年岁嘛,却是说不好,看着面皮像十八、九,瞧着说话又像不比我们奶奶大!她那男人,本是米店的伙计。上个月不晓得惹了哪里的泼皮,被打狠了,至今还在家里养着。”
  紫晶心下踌躇着,这两日,跟着叶嬷嬷雇奶子,也多了些学问,晓得最好的奶子,是生过两个或者三个的。若是给男娃雇奶子,则要挑生女儿的;给女娃雇,则挑生儿子的。
  这许氏的年岁小,奶子的经验未必妥当。不过现下一直寻不到合适的人,这边还是仔细瞧瞧才妥当。只要让小爷平平安安的,也就顾不上那些繁琐的规矩。
  许氏的家,在东街一个小胡同里,不过是个小小的院子,半人高的土坯墙,两间略显低矮的土房里,传出豆大的灯光。
  小核桃跳下马车,扶着木大门唤道:“许嫂子!许嫂子可在?”
  就听推门声,有人打屋子里出来。
  朦朦胧胧中,见门口有人影,那人看不真切,迟疑着问道:“敢问……”
  小核桃在门外垫起脚尖,笑着说:“许嫂子,是我呀,道台府的小核桃!我们府里的紫晶姐姐来瞧嫂子了,快开门!”
  许氏在道台府的粥棚领了几日粥,后来又得了那边给送的米粮,心下甚是感激,对热心的小核桃也是记得的。因此,虽不晓得她们寻自己因何事,但仍上前两步,将大门门闩抽出,请她们进院子来,让到屋子里。
  屋子是小小的两间,中间有隔断,看来是卧房了,外边是个大炕。
  虽然紫晶与那两个媳妇子都是素服,但是落在许氏眼中,已经是不寻常的装扮。许氏寻了杯子,想要给几人倒水,又怕她们嫌弃屋子腌臜,握着围裙,说不出话来。
  紫晶不经意的打量了下四周,屋子虽然小,但是看着却洁净;再看许氏身上亦是,虽是粗布衣裳,但是收拾得还算妥当,若不是委实太瘦些,算是个齐整妇人。
  紫晶没说话,那两个媳妇子自然都垂手立着,也是不说的。
  小核桃见两下都不应声,不由有些着急。小姑娘心肠软,见这许氏可怜,想着若是能在道台府当差,也是有了活路。别人不晓得,她在田氏身边侍候,却是知道的,曹府的几个奶子,每月的鸡鱼供应,就算比不上几个主子,但是比外头的人自然强过太多。
  这时,就听里屋传来男子的声音,道:“青娘,什么客?”
  这口音却是有些奇怪,虽然带着几分南腔,但是却是地道的官话,隐隐的带着些京味儿。紫晶有些诧异,这么偏僻的地方,难道是京城人士?
  青娘听了里头的问话,先对紫晶等人道:“是俺家相公问呢!”说完,方隔着墙回道:“相公,是道台府的姑娘过来,就是前几日给咱家送米粮的道台府!”
  里面的人沉默了一会儿,方道:“道台府?可是曹颙曹大人家的?”
  紫晶闻言,越发惊疑,若是寻常百姓,哪里会晓得自己大人的名讳?这里面的,到底是哪位?难道是大爷的故交不成?
  她面上却是从容,微微抬高音量回道:“尊驾说得正是,敢问尊驾是否与我家大人有旧?”
  就听悉悉索索的声音,而后是略显沉重的脚步声,青娘听了,忙进了屋子,半搀半扶的架着一个男人出来。
  方才听声音明明是年轻人,但是现下大家瞧见的却似个拘着身子的“小老头”。花白的头发,左脸覆满疤痕,右脸却是好好的。
  一半极俊,一半极丑,整张脸十分怪异。
  “啊!”小核桃到底年岁小,唬得讶然出声,退了一步,躲到那两个媳妇子身后。
  那人托着青娘的胳膊,到椅子上坐了,见了紫晶的打扮,亦看着些不俗来,问道:“先谢过贵府对内子的照拂,敢问这位姑娘与曹爷怎么称呼……”
  紫晶见他谈吐间斯文有礼,这“曹爷”的称呼又是京城中众人称呼自己大爷的,心下有些拿不定主意,回道:“不过是曹府婢子罢了,请问这位爷高姓大名、怎么称呼?看这位爷的意思,是识得我家大爷?”
  “高姓大名!”那男人苦笑道:“在下姓柳名衡,早年在京城混生活,曾与曹爷有过数面之缘,说起来,亦算是曹爷的旧相识吧!”
  第267章 “匪祸”
  十一月十六开始下雪,直下到十九日方歇,蒙阴路上的积雪将近尺深。虽然天冷费柴禾,不过农户百姓却是欢喜不已。
  这两年的年景都偏旱,地里收成减了不少。偏生租子半分也少不得,使得百姓生计甚是艰难。如今这场大雪下来,对明春的庄稼地却是大有裨益,又赶上万岁爷甲子圣寿,山东百姓是减免钱粮的,看来能够攒些余粮。
  曹颙这边案子的情形算不上好,谁会想到由杜家兄弟身上,审来审去,纠葛越来越广。杜雄确实识得沂蒙山匪里的一个姓秦的当家的,而且早年还有些往来。
  据他交代,这姓秦的当家人十来年前来的蒙阴,当初刚到沂蒙山落脚时,因米粮的缘故,曾与杜雄之父有过往来。那个扳指,虽然是往来的信物,但却不是秦八甲的,而是杜雄之父的遗物。
  杜雄之父早年曾在南边经营丝绸布匹生意,攒下银钱后,便让儿子们回老家置办产业。据杜雄交代,对于秦八甲,其父只提过是故人之子。秦八甲除了占据沂蒙山为匪首之外,像是与海匪郑尽心还有所勾结,三月间曾在蒙阴收过粮食。
  不过,杜奎之事,并不是秦八甲等人作为。当初事发后,杜雄曾打发人往山里送信儿,晓得是有人冒名。因这些年打着“沂蒙山匪”为恶的人不少,所以最后也没查出个究竟来。
  不止是庄先生,就是曹颙晓得这般说辞,也是将这山匪与早年隐遁的洪门骨干联系到一块儿去。只是相对于庄先生的兴奋,他心里多少还有些迟疑。
  传说中的“侠义”人物,若是真有恶行,那也不无辜,若是没有恶行的呢?
  庄先生已经叫人送上纸笔,请曹颙往布政司衙门上条陈,另外还要给康熙上请安折子提及此事。
  往布政司衙门还好说,毕竟是直属上司,往康熙处,却是有越级邀功的嫌疑。曹颙有些不解庄先生的用意,不晓得为何要这般郑重其事。
  庄先生瞧着曹颙所惑,面上带了几分凝重,说道:“万岁爷最是忌惮的,就是与前朝相关之事,否则春日里的‘《南山集》案’也不会牵连那么广。山东挨着直隶,若是真让叛逆在这里生根。闹出点事来,朝廷颜面何在?再说还与海匪有所相连,谁晓得有没有其他势力在北边盘踞。这事情捅出来,动静指定不小。到时候,除了想要捞功劳的,怕是也有想要推卸责任的,保不齐就有人打主意到你的身上来。这般未雨绸缪,减了责任,还能或多或少的捞些功劳,也不枉你外放一遭!”
  曹颙思量了一回,微微皱起眉来,问道:“早听说军中有恶习,在这等剿匪事务上,为了升官钱财。有冒杀良民祈功的,这事情闹腾大了,于蒙阴百姓会不会有碍?”
  庄先生听了曹颙的话,不赞同的摇了摇头,说道:“孚若想要学张伯行?要晓得,‘爱民如子’四个字,心里想得;只是要这口碑,却不好要。其中需要掌握分寸,否则过犹不及。像张伯行那般,是受百姓爱戴,但是却有些过了!”说到这里。迟疑了一下,道:“汉官这般美誉,只能衬得满臣越发不堪。此消彼长,连带着朝廷都要失民心,这是为官的忌讳!”
  虽然庄先生说得是实话,但是曹颙心里还是不舒坦,这个世道,好人好官却是做不得,否则怕就要成为帝王眼中的“不忠不孝”、“心怀叵测”之辈。
  只是人命毕竟不是草芥,虽不会有舍己为人那般伟大,但还是想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少些杀戮。曹颙心里犹豫着,迟迟无法落笔。
  庄先生在曹颙身边几年,也晓得他这心慈手软的毛病,不禁皱起眉来,正色道:“孚若不要忘记自身之责,就是替朝廷驻守地方。或许这‘沂蒙山匪’中会裹挟一些无辜百姓,但是孚若想过没有,而今太平盛世,蝼蚁如何能撼动大树?现下想想,就是春日时的民乱,能闹到那个地步,指不定也有他们推波助澜的缘故,否则百姓如何会那般躁动,平白添了不少伤亡。若是让他们准备妥当,趁着年景不好,蒙骗怂恿无辜百姓,只会是百姓与朝廷两败俱伤的下场。百姓丢了性命,朝廷失了脸面,只会让那些心怀叵测之人得意!”
  说到最后,他又补充了一句:“此事既已察觉,就算孚若不上条陈,我这边也会往京里报的!不管打着什么幌子,‘匪’就是‘匪’,掠夺民资、不劳而获之徒,纵然算是条性命,又何须怜惜!?孚若真要是体恤百姓,怕剿匪中官兵有乱来的,那就想法子,到时候兼管这个差事。你是等同于武一品的爵,这山东境内,再没有比你地位高的武官。只要你下令约束,自然无人敢违命!”
  曹颙心中暗暗惭愧。是啊,不管有什么理由,这些“占山为王”的英雄好汉,都称不上良善之辈。“杀富济贫”也好,“仗义疏财”也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