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千夫斩 >

第258部分

千夫斩-第258部分

小说: 千夫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老夫也甚是有理,如今,朝庭中人,还有这等二品大员,愿意对我等放浪形骇之辈礼貌甚恭的,怕是少之又少啊。”袁枚抚了抚颔下长须笑言道。
  听到了那袁枚之言,赵翼下意识地撇了撇嘴。“今此请子才兄南下,所为筹建女子书院一事,不知子才兄以为如何?”
  “老朽如今七十有余,都是入了黄土大半截的人了,能够让天下有才识的女子习得四艺,这倒是件幸事。”袁枚抚着长须笑道:“不过贤弟,你为何不答袁某之言?你在那安定书院做的好好的,却又为何突然消失了大半年,之后,居然在两广现身,然后使人央袁某南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还望贤弟莫要隐瞒才好。”
  “子才兄做文章圆滑,做人也圆滑事故,为人所称道,怎么今日如此咄咄逼人?”赵翼听到了那袁枚此言,不由得放声大笑了起来。
  袁枚打量着跟前的赵翼,抚着那花白的长须:“袁某记得那次你我兄弟在安定书院见面之事,云崧贤弟可谓是愤世嫉俗,忧民忧国,引劲相谈,必是诉那民之疾,官之贪腐,以至忧思过甚,面容枯槁,今日一见,却觉得云崧贤弟仿佛年轻了十年,莫非,两广之治,清平至斯?”
  这老家伙,眼忒毒。赵翼心中暗道,脸上倒是不动声色:“清平?如今天下之纷乱,更甚于昔日,前有英夷挠我大清,让天下震动,世人警醒,后又有那白莲逆贼祸乱天下,民不聊生。这要称得上清平的话,哼,那昔日就是圣治喽?”
  “哈哈哈,云崧的嘴还是一如往日一般刁毒,此言若是让旁人得知,怕是云崧你的好日子就到头喽。”袁枚翘起了二郎腿,脚尖一点一点,份外悠闲。“既然如此,那云崧兄居然能够过得如此自在逍遥,莫非是已心如止水,一心著书立学,不再理会那世间之俗事?”
  “子才兄,非是小弟不愿相告,只是……实有难言之隐。”赵翼考虑了一番之后,终究觉得还是暂时不要把梁鹏飞的事迹透露给袁枚为好,毕竟袁枚与自己不一样。
  想想自己孤身一人,弟子如今也成为了梁鹏飞的小弟,再加上对于朝庭已经完全绝望,所以,掺和这事也无所谓,大不了脑袋一掉碗大个疤,嗯,很有点泼皮、滚刀肉的狠劲。
  而袁枚家大业大,牵挂甚多,光是挂名的女弟子就足有千人之众,并且交游广阔,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走卒贩夫,可以说,他袁枚二字,在那长江中下游数省之名,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再加上这位老先生又风流多金,实为天下大半士子的偶像。比之赵翼那闷头鸡一样的架势而言,实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算了,既然云崧有难言之隐,那袁某便不再逼问便是,不过,袁某仍有一惑,还望贤弟解之。”
  “哦,请子才兄明言便是。”赵翼暗松了一口气,当下笑道。
  “那艘接袁某南来的客船,可是那梁总兵大人家中产业?”袁枚笑眯眯地挠了挠头问道。
  “正是,梁总兵世为海商,有一两艘海船无甚稀奇。”赵翼砸巴砸巴嘴答道。可心里边一想到自己曾经见识过的梁鹏飞的那只战舰舰队,想到了那些巨大坚固,火力凶狠到令人发指的战列舰舰队,赵翼的心里边颇有一种有荣共焉之感。
  “这倒也是,不过,云崧兄可知,这一两个月,我大清国的沿海可一直都不太平哪,上至胶东,下至福建,时时有海盗作乱,水师疲弱无力,偶有与寇相争,居然皆尽败亡而走,就算是商船,也多恐受其害,泊埠而不愿行商。袁某乘舟而下,心中惶惶,而那位船掌柜却胆气非常,不听袁某相劝之言,沿海岸仔细而行。而是直渡而下,不避不让,就算是偶遇海寇,居然皆尽避让,皆不相挠,实在是让袁某心中难解。”
  “这个啊……”赵翼真让袁枚给问得一愣,咧了咧嘴干笑了两声:“这很正常,梁总兵大人威名赫赫,震海疆之贼寇不敢相扰,而其家之船舶,皆挂有他的旗号,那些贼寇若要动手,怕也得好好思量思量,惹恼梁总兵的后果。”
  赵翼自然知道,如今大陆沿海,除了梁鹏飞这个超级祸害之外,哪里还有什么海盗在这里跳骚。除了一些懒得看在眼头的小虾小鱼之外,几乎全是梁鹏飞的手下假扮的,目的就是引开那清庭的注意力,从而能够将那一只位于直隶一带的起义部队救往九州岛。
  虽然在嘴里边为那梁鹏飞辩解,可是赵翼的心里边却份外的幽怨,自己跟梁鹏飞那小子很不对盘,却又不得不帮他的忙为他遮掩,实在是让憋气之极。
  “还有多久到最后时限?”一身笔挺的铁黑色军装,穿着一双铮亮的黑色军靴,已经将那长须尽剃,显得精神抖擞而又威严的陈添保放下了那挂在胸口的双筒望远镜,向着身边的参谋询问道。
  “十五分钟,将军。”旁边的那位年轻的参谋看了一眼怀表之后大声地回答道。
  “十五分钟,好,命令炮兵准备,十五分钟之后,命令西门炮兵阵地发起炮击,我要让那位阮福映明白,如果不无条件投降,只有死路一条。”如今的陈添保的面庞更加的黝黑了,但是,精神头却足足的,一言一语,皆带着一股子果决杀伐。
  旁边的传令兵接到了陈添保的军令之后,立即翻身打马下了缓坡,往那远处的西门炮兵阵地赶去。
  而就在那传令兵刚离开不久,一阵急促得犹如闷雷之声的马蹄声由远及近,那陈添保抬起了头来眺望向左侧的平地,一队骑士正飞快地向着这边疾驰而来,很快,陈添保就能够看清那为首的骑士的相貌。正是那位安南黎朝的禁军大都督,如今的安南兵马大都督,进攻阮福映的东路军指挥官李大双。
  而原来的禁军副都督梁涟生已然升任了李大双原来的职务,而那安南黎朝之内的一应工作人员,到目前为止,已经换了好大一茬至于各地官员亦同样如此。
  而经过了近两年时间的军管,以及大力地推行汉化,再加上大量的汉人的涌入,以及对原本阮氏的分划和修订,使得如今那安南族群不论是在军事还是在政治方面的势力都受到了重创和极大的削弱,那些原本安南土著的势力族群,要么被迁往南洋,听话一些的,跟汉人打散混居,使那安南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就让梁鹏飞取得了控制权。
  如今,在安南的汉人,加上原有的复籍的汉人数目,居然高达三百七十余万之众,甚至有些原本安南京族也干脆从自己的祖上追籍,也一体并入汉人,学汉字,识汉文。而在安南,如今所有的学堂,一律只授汉文汉学。
  相信不需要太久,再过二三十年,安南的百姓们,将以自己是华夏民族自居,将为华夏五千年文化而发自内心地骄傲与自豪。
  就在去年年中,李大双将那禁军的军权交予了梁涟生,转任安南兵马大都督的那一刻,安南的兵马,几乎全部都姓了梁,而那位黎朝国主黎维祁已亡故,其子登基为国主,不过这位新国主体弱多病,难以任事,朝中一应大小事务,皆委由新成立的内阁大臣们所把持,这些内阁大臣听命于谁自然是不言而喻。
  “见过陈将军。”那李大双纵马到得那小山坡半坡之处,翻身下马,径直走到了那陈添保的跟前行礼致意。黑红色的脸膛上透着一股子蓬勃的朝气与热情,仿佛那即将到来的最后一战,不过是一场漂亮的烟花表演。
  第414章 北逃
  “回礼,李将军,东面情势如何?”陈添保回了一礼之后向李大双问道。
  “还行,末将已经全部安排妥当,并且在江口附近布下了两个营的兵力,是那阮福映想要向东逃窜,那可是没门。”李大双行礼毕之后,摘下了帽子,露出了那剃成了寸板头的脑袋,伸手抹了一把那额头上的汗水嘿嘿笑道。相比起来,那陈添保因为要经常往来于大陆之间,虽然辫子已经剃掉,但是仍旧暂时没有留发,反正没辫子没关系,回大陆的时候,戴上一顶后边有根假辫子的帽子就是了。
  实际上,在这个时期,别说是汉人,就算是满清的那些旗人也悄悄地流行起了将自己那根发质发色不好的辫子剃掉,然后去弄上一根又粗又黑的假辫子,就跟后世的那些女性和西方男士戴假发是一样的道理,甚至有些亲王贝勒也是如此。
  特别是那些老年人,年纪一大,毛就掉得多,发质又枯又残,堂堂一王爷,身上华丽的锦衣,可脑袋后边的那根辫子跟秋天的草根似的,岂不是太大煞风景?
  所以,现如今,只要你不满脑袋上全是毛,脑袋后边有根黑事物,一般都不会再有人提着刀在街上看你有没有辫子这类的事情了。而梁鹏飞的那些下属当中,那些长时间留驻于海外之人,全都将那脑后边讨厌的金钱鼠尾给剃掉了。不过军中,头发一律都不允许留长,全都与那李大双一般,剃上那么一个短短的寸板头,看起来既显得精神,又不会影响到佩带作战头盔和军帽,并且,在热带雨林地区,那潮湿而又炎热的环境里,你要真留个长发,怕是没两天就成了酸菜坛子,怕是会比半个月不洗的袜子还臭上三分,甚至梁鹏飞的命令没有受到任何的阻碍,有些人干脆就剃了个光头,省得生些跳蚤之类的东西。
  “现在就只希望这家伙能够机灵一点,从北边逃出去了。”陈添保伸手揉了揉眉心,有些头疼地道:“希望他跟我们想的一样,望北而逃。”
  “谁知道,不过,里边的情报人员现是根本没有办法给我们情报,所以,暂时不知道阮福映的动向,照理来说,阮福映之人颇有毅力,而且心志坚韧,昔日,阮文惠三兄弟几乎占尽安南之后,他败亡而走,却仍旧能不屈不挠,十数年之后,终又据有了南朝的地盘,确实也算是一个人材,可惜,遇上了咱们少爷。”李大双现如今气质可比当年在梁鹏飞的军营伙房里劈柴时沉稳得多,也懂得不光光靠手中的刀枪说话,更懂得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问题。
  “是啊,不过眼下我只希望阮福映能够逃得出城,潜往柬埔寨或者是那暹罗都行,如此一来,日后,大人欲对那暹罗或者是柬埔寨王国用兵之时,就有了充足的理由与借口了。”陈添保下意识地伸手摸往颔下,等手指触到了那光溜溜的下巴之后,才想起自己那飘飘长须已然修去,不由得有些尴尬地收回了手负于身后道。
  看到了那陈添保的动作,李大双暗暗憋笑,不过脸上倒是没有表露,继续询问道:“不过陈将军,咱们的军队是不是对于那些暹罗显得有些软弱了,如今,暹罗留在香澳的那一只偏师,与我军进行了好几次试探性的接触,我军一直在退,如今,都已经退回了香澳,若是再退下去,就算不会引起暹罗的疑心,可是,于我军士气不利,况且,到时候港口国必会人心浮动。”
  “我们的底线,只是放弃香澳的外围,至少让那暹罗国王以为我们不过如此,不然,他如果有胆敢收留那阮福映,况且,只要他收留了此人,凭着阮福映安南南朝之主的名份,暹罗就有了夺取安南旧土的名义,那位拉玛一世本就是擅于行险之辈,否则,昔日又怎敢兵变,篡权夺位?所以老夫料定,那暹罗国王十有八九,必然会被其说动,到时候,岂不正合大人之意?”
  陈添保的这一番解释让那李大双稍稍安心,而此刻,时间一分一秒地正在缓缓流过,嘉定城北门下,一只骑兵队,已然集合完毕,为首者是年近五旬,身形稍显发福的老者,身上披挂的却是普通的士卒衣甲,但是,浑身仍旧散发着一股久在上位,指使颐气的威仪,此人,正是那安南南朝的国主阮福映,此刻,他安坐于马背之上,沉默不言,但是他那双眼里边的阴枭与狠厉,还有那满脸的不甘,透露着他此刻的心情。
  他的身边,有一位大约二十余岁的年轻人,不过此刻他的表情则显得要紧张得多,甚至脸庞上都有大滴大滴的汗水滴落在衣甲上。
  “王儿,不必紧张,只要能随我逃出嘉定,赶到西宁城,那里,还有朕的数万精兵,大量的补给。虽然失了嘉定,又有何惧,昔日朕之情况,比之今日更加凄凉,朕照样能够重夺江山,这一次,若不是那郑连昌老匹夫辜负朕的信任,那港口国居然暗中与那北朝窜通,朕焉有今日之拜,哼,朕一定能东山再起,朕一定会让那些人,付出应有的代价。”淡淡地扫了一眼这位年轻的长子口中如此温言劝道,可是阮福映的心中暗暗叹了一口气,看样子,这孩子过惯了平安福贵的日子,太过娇生惯养了。
  “父王放心,儿臣一定会追随父王,重复我安南昔日之昌盛。”太子阮福晈听得其父之言,不由得精神一振,当下概然答道。
  就在此时,那从城头上跑下来一员大将,跪倒在那假扮成骑兵的阮福映马前:“陛下,已经确认北面的敌军数量远远少于那西面和东面。”
  “看来,那些人还真想来上一场围三厥一的战法,不过,正合朕意,爱卿,嘉定城就拜托于你了,若是眼见事不可为,朕许你开城纳降。”阮福映抚须淡淡一笑,随后跳下了马来,伸手抚起了这员大将温言道。虽然久在高位,身形也已经开始发福,但是,阮福映却仍旧手脚麻利轻快。
  听到了那阮福映的话,那位大将不由得不动容,双目含泪地硬咽着再次拜伏于地,连连叩首道:“陛下,臣不能为陛下抵御强敌,已是该死,岂可再放任那些北朝逆贼取我京师,臣愿死战,方不负陛下之托。”
  阮福映轻叹了一口气,满脸欣慰地再次将这员大将扶起:“卿效死之心,朕心甚慰,然若是将军及这些百战之精锐皆亡于此,朕于心何忍,于心何安。况且,朕此次因那清国逆贼叛变而至国祚危若悬卵,然朕北狩西宁,必有重归之日,若是卿等那时已弃朕而去,朕……”说到了最后,那阮福映一咬牙:“卿若真为忠贞之士,望卿领旨,事不可为之机,当可立断,日后,可为朕继续分忧。”
  那员大将此时总算是明白了自己的主子是什么意思,一句话,先诈降,日后,阮福映领大军重讨嘉定之时,再行叛变新主子,重归旧主的怀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