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千夫斩 >

第348部分

千夫斩-第348部分

小说: 千夫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旁边的那位笑道:“那是肯定的,我听我老弟说过,这种铁家伙,一次就能背负着一两百万斤的铁或者是煤,而且跑起来根本就不会歇气。一天就能从咱们这里直接跑到海边。”
  “哇,这么厉害,那岂不是比那些神鬼还要厉害?”另外几位山民也不由得惊叹道。
  “那是,他们造出来的这家伙就是为了拿来送货的,看到那边没,据说是还要再铺上这么一条铁轨,再过两年,咱们就不用自己这么辛苦的背着山货出山了,直接坐上这样的车子,把手里的货也拿到大城市去卖,赚了钱,也好给孩子们添点东西。”
  这一行山民很快又隐没于那些山路之中,艰辛地继续向着山外行去。火车上,一名一身黑衣的锅炉工正奋力地向着火口里铲煤,观察着火车,他的脸上手上也都被煤灰染成了黑色,除了一双闪亮的眼睛,还有那咧开了嘴的时候能够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
  火车在疾行,那根烟囱里边喷吐着浓浓的烟气,在那火车的上方带起了一条云线。“哥,歇会吧,火力够了。”这个时候,从那机车的补煤车里探出来了一个同样满脸污黑的脑袋,冲那下方那位正在努力铲煤的工人大声喊道。
  这位工人名叫阮平,原本是那阮文惠军里的一名小卒子,在那梁家军盘据渗透安南开始,他们这些降卒大多成为了劳工,开山劈石,修筑道路,而阮平却与自己的堂弟阮正幸运地被招募成为了第一批安南铁路局的职工,更为幸运地是,他们哥俩被分在了同一样车组。
  阮平丢下了铁铲,利索地爬上了煤车,接过了表弟递来的烟,搭上了火之后美滋滋地吸了一大口。“舒服,阿正,该换班了,我先躺会,时间到了再叫我。”
  “我说哥,先别急嘛,我有事跟你说。”那阮正看到阮平一下子就躺在了那垫在煤上的草席上,赶紧说道。
  “什么事?说吧。该不会又是说你那门亲事吧?阿正,不是哥说你,虽然那金童是我们那里十里八乡有名的美人,可是她爹黎槐是什么人?你可别忘记了,前年你上门求亲的那会,她爹是怎么待你的。觉得咱们阮家就是一群穷鬼,他妈的,我真想揍他。”一提到那事,当堂哥的就觉得气不打一出来。
  “哥,我知道我知道,可那都是以前的事了,现在不一样了。”阮正有些不太好意思地挠了挠头皮,向着那阮平道。“黎槐前两天来找我来了。”
  “怎么,那老家伙改了主意了?”那阮平一下子来了兴趣,坐了起来道。
  “是啊,说是只要我能拿得出一百银元的彩礼,他就把金童嫁给我。咱们现在一个月能拿七个银元,扣掉自己用的,我一个月大概能存上五个,现在有了快五十了,可是金童她等不了了。哥,您看……”
  “我说,你小子该不会是……”阮平不由得瞪起了眼睛。看到自己堂弟那有些扭捏的表情不由得放声大笑了起来:“好啊,你小子,阴悄悄的居然都到这地步了,成,没问题,差的哥先借你。”
  “那谢谢哥了。”阮正喜得抓耳挠腮的,眼睛都笑得眯成了细缝。
  “谢什么谢,说来还是我们的命好啊,当年给阮文惠卖命,一年都拿不到三两银子,现如今,咱们在铁路局里,一个月就能拿七个银元,要是干得好点,说不定能拿到八九个呢。”阮平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道。
  阮正点了点头认同地道:“是啊,还是如今好,不打仗了,那些当官的都干实事,不欺负咱们老百姓,上了工,也不会让人克扣,多干还能有奖金,这简直就像是在做梦似的。”
  “好好干,争取来年,让我那还没出世的大侄子能够活得舒舒服服的,等到了年纪,就送学堂,让他也学文化,以后更能耐。”
  “嗯!”阮正用力地点了点头,笑得份外地开心,迎着那吹来的疾风,看着这辆火车顺着那似乎永远尽头的铁轨向着前方疾驰,对于未来,他们满怀希望。
  就在火车路过一个城镇时,那城镇里由政府公办的全免费学堂里,每一个教室里边都坐满了学生,跟着老师,在抑扬顿错地朗诵着课文:“……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多少颗璀璨的人类文明之珠;耀眼夺目?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鬼斧神工的艺术精品,新奇独创的创造智慧;代表了高度的华夏文明。
  ……我们的祖国也有过屈辱的历史和黑暗的岁月;但她始终有一种伟大的凝集力?每当灾难来临;就爆发出冲天的火焰;进行着不屈的斗争?无数的英雄儿女成为民族的脊梁;为祖国的新生进行浴血奋斗;终于迎来了属于华夏民族重生的时刻……”
  第557章 让世界震惊的科技中心
  蟹王岛通讯研究实验室,五名优秀的科学家和十多名研究员正在为今天的试验作最后的检查,一根闪闪发光的金属铜线从一个房间接到了距离三十米之外的另一个房间里,这里边,既有华人,也有西方人。
  每一个人的表情都显得激动而又忐忑,但是手上的动作都显得那样地稳定与精准,而这个时候,有几名研究员小心翼翼地将一个硫酸电池抬进了另外一间房间里。
  而那几名科学家却不停地在这两个相距三十多米的房间之间进进出出,身后边各自跟随着两名研究人员,不停地在作出记录,不大一会的所有人的额头上已经布满了汗水,但是却没有人面上露出一丝疲惫。
  “好了,一号房间已经准备就绪。”其中一位科学家从一号房间里探出了头来大声地叫道,相隔不久,对面的二号房里也传来了同样的叫喊声。
  “很好,先生们,我想我们可以开始了。”作为这间研究实验室的主任西班牙人萨瓦接过了旁边的研究人员递来的纸张和笔,想了想之后,在那张纸条上写下了世界上第一封电报的电文。
  不过由于他的内心份外地激动与紧张,以至于写完之后才发现自己拼错了一个词,赶紧沫抹掉之后又重新写了一遍,这才交给了那位研究人员。“可以发报了。”
  那位电报收发员接过了那张将要发出的电文,看清了内容之后,不由得在脸上露出了一丝古怪的笑意,但还是将那张纸条摆在了桌上,开始计算起了代码。
  对于利用电流来进行通信,在这之前,在欧洲,已经有人曾经试验过,不过当时对于电的研究还只停留在静电上,最早试验的是一位叫摩尔逊的科学家。
  在半个世纪之前,摩尔逊利用静电感应的原理,用代表二十六个字母的二十六根导线通电后进行信息传输,但是这种机械需要的导线太多,设置庞杂,并且静电传感的距离有限,所以,他的这一项发明没有获得推广。
  而萨瓦对于这种研究十分地感兴趣,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投资这一项看起来显得份外可笑的试验,经受了无数打击的他最终看到了一丝机会,那就是传闻东方的君主对于各种新鲜的事情都极感兴趣,并且,愿意给每一位愿意前往东方来进行研究课题的那些欧洲科学家们足够的资金和人力。
  迸然心动的萨瓦很快就下定了决心,随着一批怀着同样梦想的西方学者登上了那艘被命名为知识之舟的巨舰前往东方,这些人之中,有着许许多多偏门甚至可以称之为怪异的研究课题,却都豪无例外地被那些东方代表慷慨地接纳。
  而在这里,令萨瓦没有想到的是,刚一来到了这里,他就无比惊喜地发现,这里简直就是世界上所有科学家们的乐园。不论是哪一个学科,哪一种研究,似乎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知音。
  更让他惊诧的是,这里,居然已经有实验室开始在使用电,甚至有些实验室在研究起了电,他才知道,是在那位东方君王的指引之下,科学家伙研究出了电池,可以源源不断地释放出各种实验所需要的电流。
  这让萨瓦觉得自己那原本还处在探索期的实验课题仿佛一下子找到了新的方向,当他抵达了蟹王岛五天之后,就把自己关于建立一个利用电流来进行通讯的实验室的设想报告递交了上次的第二天,就获得了回复,而还没等实验室建成投入工作,他收到了一封来信,这封信是由岛上的主管亲自送来的,而写信的那位,居然是那位传闻已久的东方君王,信中的内容,让萨瓦终于明白,为什么蟹王岛上的那些高傲的科学家们会在提到那位君主的时候,显得那样地敬畏,甚至是崇拜。
  那封信里,那位东方君王亲切地对于萨瓦所研究的课题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之后,展开了设想和推论,很快,萨瓦觉得自己就像是让人给打开了一扇门窗,是的,就像是有一位殿堂级的达人,站在那科学大殿的门内,指引着自己该怎么进入这一扇大门,又像是一盏刺破了黑夜的灯塔,让他可以避开那无数的暗礁,回归那平静的港湾。
  萨瓦与几位志同道合者一起,在那些机灵而又关于学习的华人研究员的共同专研之下,对于课题的研究可谓是一日千里,在短短的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利用电磁学原理,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地难关。
  而更重要的是,在萨瓦头疼如何通过单独的一根线来传输信息的时候,另外一封出自那位东方君王的信再次摆到了他的案头上。于是,这个被称之为梁氏电码的信号代码成为了日后一百多年间在电报传输系统里唯一的公用信号代码。
  这个时候,滴滴滴滴滴的那敲击声打断了那萨瓦的回忆。几乎在场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看着那位电报收发员那有节奏地发报声。
  电文不长,一共也就是十二个字,很快,就将那电文发完,之后,却没有一个人离开发报的一号房间,所有的人都沉默地等待着,萨瓦手指有些颤抖地从口袋里边抽出了一根烟叨在了嘴边,心里边却不停地向着上帝祈祷着。
  时间一点一滴地缓缓地移动着,对于这些等待的人们,哪怕是一分钟,都像是一个世纪那么遥远与难熬。
  脚步声,飞快的脚步声突然由远及近,几乎所有人瞬间都站了起来,齐齐地把目光落向了门口。进来的是研究院的一名科学家,这位年近五旬的法国人在门口顿了顿,然后,步入了室内,表情严肃的他望着室内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睛,最终落在了萨瓦的脸上,他走到了萨瓦的跟前,伸出了自己的大手。“我想,我确实需要一根香烟。”
  “你说什么?”紧张过度的萨瓦不由得一愣,下意识地反问道。
  这个时候,这位法国佬的嘴角坏坏地翘了起来,把手伸进了口袋掏出了一张电报纸。“刚才你不是在电报里边问我是否想来一根香烟吗?亲爱的院长,莫非您只是在跟我开玩笑?”
  “耶!”电报收发员首先跳了起来,高高地举起了双手。“万岁!”
  所有的人此刻争相传看着方才的那张纸条,才发现那张纸条上所写的内容,居然是一句让人有些哭笑不得的内容:你好,想来根香烟吗?
  不过,那样的情绪瞬间就已经被成功的喜悦与兴奋与淹没。室内所有的人都沸腾了起来,大声地叫喊着。而萨瓦却一把就夺过了那张电报纸,呆呆地,仔细地分辨着那张电报纸上的电码,最终,他把这张电报纸握在了胸口,无比满足地笑了,就像是握住一封心爱的情人寄来的情书一般。
  “我亲爱的院长阁下,我想,您是不是还欠我一根香烟。”那位法国佬仍旧是一副坏笑的模样,但是谁都可以看得出来,他的心情是那样的飞扬。
  “当然,你这该死的法国佬,知道不知道你刚才可把我吓坏我,我甚至还以为你们根本就没有收到我们发过去的信号。”萨瓦兴奋地把怀中的那包刚刚折开的香烟掏了出来,拍到了那位法国人伸过来的大手里边,然后狠狠地给了对方一个拥抱。“谢谢,我的老伙计。”
  “好了,亲爱的院长,首先我要祝贺您,您真的成功了。真没有想到,我们居然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获得真正的成功。上帝保佑,保佑我们创造了伟大的奇迹。距离,将不会成为限制我们人类交流的障碍。”那位法国佬亨利在自己的胸口画下了十字,一脸的虔诚。
  “不,亲爱的老伙计。”萨瓦有些兴奋得忘乎所以来抬起手来不停地比划着说道:“这是我们共同的成功,还有那位元首阁下,如果没有他,我们早已经走入了歧途之中。”
  “这一点,我不得不承认,走,让这些孩子们去宣扬我们的胜利吧,我们先去喝一杯。”亨利大笑着拍了拍萨瓦的肩膀,耗费了无数的日日夜夜,成功的喜悦实在是需要一个发泄的途径。
  “那当然,亲爱的亨利,今天,我一定要把你藏在你家里的那瓶波尔多葡萄酒给喝个尽光……啊哈。”呆板而又缺乏幽默感的科技工作者们此刻却表现得像是一群孩子。
  而他们的这个成果,却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加地紧密,是地,在不久的将来,世界被一根根的通讯缆线牵联起来。
  而在另一个研究所里,一群人正在激烈地讨论着在珠江上建设钢铁大桥的可行性。这其中有两位著名的桥梁专家来自英国,托马斯?特尔福德是一位著名,极具学者风范的桥梁专家,三年之前在蒙特福德建造他的第一座跨越塞文河的铁桥。
  而他的英国同胞詹姆斯?道格拉斯才华横溢但性格怪僻,但是,两人都坚定地认为,在珠江这样宽阔的江面上建永久性的大桥的建设中应该大量地应用铸铁,以增加桥身的耐用性和自身的抗拉力……
  另外一个研究所里正在研究着如何让这电池变成可以重复使用的蓄电池,以及蒸汽机发电的实用性。
  可以说,就算是梁鹏飞自己,怕是一时也数不过来这蟹王岛上到底有多少研究所,有多少名被他重金利诱而来的西方学者。
  蟹王岛上几乎已经变成了一个世界上的科学家伙聚合的大本营,而且丰厚的报酬,之后的利益共享,还有那种丰衣足食,总之,让这些科学家们觉得自己仿佛生活在天堂。
  而原本在这里的军事学院,也已经迁到了香港,而把那些空出来的地盘,让给了另外一所综合大学,在这座岛上的那些学者专家们,就是现成的,脑袋里边拥有着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