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锦衣夜行 >

第431部分

锦衣夜行-第431部分

小说: 锦衣夜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凡察讪讪地道:“问题是……杨总督并不知道我们的处境已然如此凶险……”
  蒙哥一窒,半晌不语。
  敏敏特穆尔双眼微微一转,对凡察道:“我父亲怎么说?”
  凡察双手一摊道:“还能怎么说?总督大人不是商量,而是命令,特穆尔大人也只好遵从,他还对我说,前几番厮杀,双方部落都有伤亡,如今……如今虽然成了亲家,以后相处起来,两部落之间难免有些嫌隙,若并肩打这一仗,也不无好处,起码以后就是真正的一家人了。”
  敏敏特穆尔吁了口气,对蒙哥柔声道:“要不然……叫凡察再走一趟,把实情对杨总督和盘托出吧,那样,杨总督或会改变主意。”
  蒙哥隐瞒事情真相,用什么钦慕天朝、敬畏国公的堂皇话儿搪塞夏浔,本意是想为自己将来在辽东多占好处打个埋伏。不过在他想来,这个理由恰恰也是汉人大官们最喜欢听的,怀诸侯,柔远人,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些功名正是汉官们乐此不疲的追求,自己也算是投其所好。
  到时候大明皇帝觉得脸上有光,杨总督镇抚辽东的政绩上涂抹了浓重的一笔,大家皆大欢喜,自己向大明皇帝讨的封赏,包括官职、领地、特权,索要的财帛,都会成倍地增加,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杨总督竟然是个睁眼瞎子,明明可以让他更显光彩的功名他不要,非得……
  蒙哥思来想去,半晌才长长叹了口气,没精打彩地对凡察道:“别隐瞒了,你再去见见这位杨总督,实话实说吧,把咱们现在的窘况和他说清楚,要快!晚了,我怕土哈的黑状已经告到阿鲁台太师面前去了,虽然我也派了人去见太师,可他们都是蒙古人,咱们说的话……”
  凡察抓起面前的大碗,把剩下的马奶酒一饮而尽,抹抹嘴巴道:“成,我马上就走!”
  
  第一批商船,已经满载着货物离开金州口岸了。
  厚厚的报功请赏奏章,也快马驰报京师了。
  升官、发财,辽东将士忽然觉得人生充满了希望。
  从乌古部落解救回来的辽东百姓,也都遣返地方重新安置了。在这个过程中,为了统计、建档、安顿等诸般事宜,莫可莫卫吏手下的人不断增加,原本他只是开原兵备道吏户礼兵刑工六科中的一个小吏,手下也就三五个人,如今他手下已经迅速扩张,达到一百六十多人,这些人又各有统属,各司其职,俨然恢复了一个县衙的规模。
  而在如此繁琐复杂的工作掩护下,没有人觉得奇怪,由于当初被掳走的人涉及辽东各个民放,蒙、汉、女真、朝鲜等等,有的是全家被掳走的,重新安置过程中也要涉及方方面面的关系,部落内部的、部落与部落之间的、不同部族之间的,一个不慎,就有可能产生种种矛盾和冲突。
  所以这样一群居中调和的官员的出现,避免了大量问题的发生,这符合各部落头领们和普通百姓们的利益,因此他们是受到各方一致欢迎的,藉由安置解救难民的契机,夏浔已经把一部分行政权力,不知不觉地就从诸部头人手中攫取过来,各部落的头人们对这些主动帮助他们解决了大麻烦的户科官儿,还要热情欢迎,好酒好菜地招待着。
  对乌古部落一万多人口的安置是个大问题,这件事夏浔亲自来抓,整天忙里忙外,没多久就累得黑瘦了一圈儿。
  他遇到的外部阻力并不大,现在汉人在辽东的人数还拥有绝对优势,投奔大明的部落也还不是很多,有的是空旷无人的土地来安置这些百姓,尤其是他主动发兵,大败斡赤斤土哈,把乌古部落连窝端了的壮举,在辽东各族居民当中,为他树立了极大的威望。
  以前,鞑靼人来了,能够把他们击退,就是大功一件,主动的进攻,骑在这些野蛮人头上暴打一顿,这还不算,还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他们的一个大部落整个掳走,辽东军心民心因此得以振奋鼓舞,同时也一扫归附辽东的各部落百姓既依靠明军、又轻鄙明军的印象。
  沿海一带一些女真部落,本来依附的是朝鲜,其部落头人还接受了朝鲜封赐的官职“豆漫”,在夏浔一仗打出大明威风之后,这些部落陆续向辽东都司表示了友善之意,虽然尚有观望,显然已经有了依附的打算。
  而朝鲜对这些女真部落采用的政策同大明是差不多的,也是羁縻为主,一闻部落投奔,便欣喜若狂,谓之乃“闻风慕义、王化之道”,对其约束力有限,这时他们就像逐水草而居一般趋利而行,攀附更强者,朝鲜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
  居住在鸭绿江以西、婆猪江地区的一些挂靠在朝鲜国名下的女真部落,甚至胆子大起来,反过来去掳夺朝鲜人了。在以骑射著称的女真人看来,朝鲜之妇人、女子、牛、马、财货,夺取易如反掌,以前不敢,是因为比起一个国家,他们的力量终究有限,不得不收起贪婪之心。
  而现在有了背朝投明之心,敬畏之意遂去,贪婪之心复起,等朝鲜农民布散于野,努力耕作之时,闾延等处沿江对岸的女真人便潜登峻岭,乘机渡江,抢女人抢东西。朝鲜中枢府事愤愤不平,致书总督辽东军务的夏浔,向他提出严正抗议。
  夏浔看罢书信哈哈大笑,对朝鲜来使道:“这些部落并不是我大明子民,他们是归附你们朝鲜的嘛,小朋友不听话,你们可以打他屁股,找我告状,我也管不了那么宽啊。你看,这几位都是归附我大明的女真、蒙古部落的头人,他们在我这儿就是奉公守法的良民。”
  正跑到总督府里兴致勃勃地商议准备收购、起运第二批货物的玛固尔浑、阿拉坦仓、乌日更达赖等部落头人们一个个笑眯眯的坐在那儿,好像一群乖宝宝似的,一听夏浔的话,马上跟小鸡啄米似的连连点头,把那朝鲜使节鼻子都气歪了。
  打发了朝鲜使者离开,夏浔又专心投入了乌古部落百姓的安置工作。对鞑靼一战,令得辽东军心民意可用了;诸族联手将辽东特产运出关塞化为财富,使得他们之间结合的更紧密了,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达成一个政治目的:建设辽东、扎根辽东。亲手抓乌古部落百姓的安置,也是为了这一目的。
  这个时候,凡察风尘仆仆地又来了……
  第575章 欲擒故纵
  夏浔对乌古部落的安置异乎寻常的重视,因为他想以此为试点,趟开一条全新的道路。
  要想发展辽东,不管是先从经济、政治还是军事着手,农业都是最重要的基础,不容忽视的基础。如果把辽东辟为一个大牧场,那它根本养活不了那么多人,固然由于天气和降雨量的原因,北方农业发展不如南方,可是一亩地的收成,还是要远远高于一亩地大小的草皮所能饲养的牛羊给人类提供的食物。
  再者,辽东是一片未开发的土地,只要农业发展起来,随着水利设施的建设、对比较适应北方气候的农作物的探索和研究,农业收成比现在还是会提高许多的,那时农业必将成为北方人民主要的粮食来源。
  可是人们对固有的生产模式,是有着强烈的依赖和信赖感的,你想强迫一个自由民放弃他熟悉的、信任的生产模式,去操持一项他全然陌生的工作,其阻力之大都是难以想象的。而这些俘虏则不然,他们是战争的缴获品,原本只有被贬斥为奴隶这条出路,现在夏浔把他们编户为民,叫他们放下牧羊的鞭子套马的杆儿,去扶犁荷锄学习种地,这总比当奴隶要强吧?所以用他们来做试点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一旦对乌古部落的切割分散、编户为民、重新安置,务农耕作获得成功,不仅可以探索出一条加快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融合的道路,而且对那些哪怕守着一块贫瘠的草场,所牧牛羊只能勉强糊口,依旧不肯或者不敢冒险去尝试农耕的牧民,将是促使他们改变的最让人信服的理由。那时不用你去,现成的例子摆在那儿,他们会主动放弃自己落后的生产方式。
  同时,这些乌古部百姓安排好了,也能吸引更多的部落归附,而且这种归附将不再是以政治意义为主,不再是只为帝王将相添光添彩,现成的成功模式摆在那儿,我们在接受他们的同时,还要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文明,让他们彻底的融入我们。
  当那些原本辛苦游牧,却还不能填饱肚皮的牧人可以定居下来,可以不用四处奔波,不用亡命徒般地去打家劫舍,就能吃饱穿暖、过上稳定的生活,他们将成为更多牧民向往、追求的目标。同样都是牧民,你能行,他当然也能行,人们就会自动自发地蜂拥而来了。
  所以夏浔对此异乎寻常的重视,他亲自主持这件事,这一万多人口要以家为单位全部打散,要安置在哪些地方,要提供哪些必要的生产工具,要由哪里的农民协助他们完成垦荒、种植的过程,用什么手段保证这些熟悉农耕的百姓愿意做这些牧人的老师,在农业产出之前如何保障这些牧民的生活……
  如此种种,每遇到一个问题,夏浔都要召集幕僚,群策群议,想出妥善的解决办法,拟定详细的操作章程,每一条政令发出去,都要有人执行、有人监督、都要有专门的款项支度,于是刑科、工科也相继独立出去,开始招兵买马,进行扩充。
  行政衙门的设立,渐渐成为地方上的迫切需要……
  
  就在这种忙碌之中,凡察再次出现在夏浔的面前。
  这一次,凡察的傲气荡然无存,他低声下气地把他们的部落所遇到的困难向夏浔合盘托出,再三强调他的兄长目前处境十分危险,如果不能及时离开鞑靼人的势力范围,很有可能就要成为斡赤斤土哈的替罪羊,会被震怒的阿鲁台太师处死。
  夏浔这才明白蒙哥帖木儿迫不及待地要投奔“光明”的真正原因,他仔细思索了很久,对于蒙哥帖木儿的投靠,他是非常欢迎的,但是他想要的,是利益的最大化,只把蒙哥的一个部落拉过来,那就太可惜了。十个明刀明枪的敌人,也不及一个隐藏在你战友中间的敌人危害更大,为什么不让蒙哥发挥更大的作用?
  根据他所掌握的情报,北元分裂以后,北元大将阿鲁台和雄踞蒙古西部的瓦剌部贵族成为分裂后两个国家的真正掌权者,他们都不是黄金家族的人,于是各自拥立了一个黄金家族的后裔做傀儡,继续为了地盘和人口打打杀杀。
  由于瓦剌位处蒙古西部,与大明直接接壤的区域极小,而且接壤地区恰恰也是大明最贫穷落后的地区,荒无人烟的西部,因此在瓦剌征服鞑靼之前,与大明发生大规模冲突的可能不大,所以大明目前的主要敌人、辽东最直接的威胁,仍旧是鞑靼。
  如果辽东能够打垮与自己最接近的斡赤斤土哈所在的万户府,将它的军力大幅度削弱,鞑靼是没有力量从其他地方再调拨足够的人马过来补充的,因为目前对他们威胁最大的不是大明,而是瓦剌,这样辽东就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进入和平时期,把精力放在经营壮大自己上面。
  这段时间,辽东就可以利用瓦剌牵制鞑靼,先行解决自身问题,等到辽东经营得铁板一块,切切实实地掌控在大明手中时,来自于草原的威胁就不成问题了。
  鉴于这一战略目的,已然决意投靠大明、目前又属于鞑靼阵营的蒙哥帖木儿就有大用处了,如果他能充分发挥“反骨仔”的用处,辽军明军就可以相对较小的代价,得到相对更大的利益,将有数万辽东将士,不必为此而埋骨草原。
  想到这里,夏浔的心志再度坚定下来,他对凡察道:“要你们做的事,还是要做下去。做成了,就是大功一件,等你们的部落过来以后,本督是不会亏待有功之人的。至于令兄的处境,我已经了解了,来,我们商议一下,看看如何为你大哥解围!”
  凡察在夏浔的总督府邸足足待了一天时间,黄昏时候才悄然离开,随后几天,凡察反复往来,频繁与夏浔接触,最后在一天傍晚,夏浔悄然离开总督府邸,赶赴八虎道。关外草原上,也有一支数十人的队伍悄然而至,夏浔与蒙哥帖木儿在八虎道关隘秘密会晤了。
  对于这次会晤,知者寥寥,但是当夏浔返回开原城时,他的袖中已经多了一份由蒙哥帖木儿亲笔签名画押的“顺表”,似乎……某个协议已经达成了。
  
  安置乌古部落百姓的战俘营里,人在一天一天地减少,被带走的人都是一户一户被带走的,他们将被分别安置到辽东各地。他们俱已编户造册,成了辽东百姓,目前他们的新身份,已经从乌古部落的牧人,变成了辽东的一家家佃户。
  是的,暂时他们就是佃户。
  夏浔有地方安置他们,也有的是荒地让他们开垦,但是夏浔手里没有人去教这些只会牧马放羊兼杀人放火的游牧人去种地。夏浔需要有庄稼把式把他们侍弄庄稼的手段教给这些对农耕一窍不通的牧民,可是如何发动农民却是个大问题。
  封官?不可能!赏赐?没那个闲钱!何况就算你封了官赏了钱,他也未必肯用心给你做事。于是,夏浔就想出了一个让辽东农民心甘情愿去帮助这些牧民的方法,那就是:让这些乌古部落牧民成为愿意接受他们的那些辽东农民家的佃户,而且这地还是由佃户自己来开荒的。
  当然,这是有期限的佃户,时间从垦荒开始,十年之内,愿意帮助这些牧民完成从牧民到农民的角色转换的农民家庭,双方将签订契约,十年内,这些农民将成为这些新开垦荒地的暂时拥有者,而那些牧民将成为他们的佃户,十年之后,土地所有权才会回到这些乌古部落牧民手中。
  这条政策一颁布,那些乌古部落的牧民马上就成了抢手货,辽东农民打破了头的抢人,他们把这些牧民抢回去,然后主动帮这些牧民盖好房子、开垦荒地,教给他们如何耙地垄地、如何育苗栽种、如何除草施肥……
  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辽东农民们都积极想在了前头,他们使尽了浑身解数,恨不得一天之内,就把他所知道的所有农耕知识都传授给这些只知道抡大刀挥鞭子的牧人,要知道这些牧民越早成为熟手,成为侍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