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大宋权相 >

第302部分

大宋权相-第302部分

小说: 大宋权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年仿佛天生就会打仗一样。到了赵葵帐下后。不到半年时间,就因为在与金军做战中的表现出色。被赵葵亲自提拔为部将。到了第二年,大宋军队攻克蔡州,带回金国皇帝的尸体祭祖,一雪百年国耻,举国欢腾,少年也笑得合不拢嘴。少年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什么都不知道的懵懂砍柴少年,在赵葵麾下,他已经学到了夷夏之别,也知道了大宋军队的神圣使命——保家卫国,北伐中原。
  还是在第二年,少年参加了全子才和赵葵主持地端平北伐行动,并势如破竹的打进了大宋旧都汴梁,事隔一百零七年后,大宋军队的旗帜又一次汴梁的城头飘荡。入城那一刻,无数宋军跪下,将脸贴到土地上大哭,少年虽然是第二批入城的部队,可也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在城头摇展着宋军军旗号啕大哭。
  蒙古鞑子反击了,他们无耻撕毁了宋蒙灭金地和议,更加无耻的掘开黄河大堤,中原大地化为一片泽国,大宋内部也出现了问题,京湖制置使史嵩之拒绝为北伐宋军提供粮草,四川制置使赵彦拒绝出兵接应,北伐的宋军只能空着肚子和鞑子的铁骑血战。虽然少年和他的战友们都英勇作战,没在战场上让鞑子占去一点便宜,可是在断粮半月后,宋军还是被饥饿击垮,杀入洛阳的宋军几乎全军覆没,少年侥幸逃回汴梁,随着赵葵撤往南方。
  离开汴梁的那天,素来威严的赵葵在少年面前大哭,对少年说,“这一次撤离汴梁,我这辈子怕是再没有机会回到这里,你还年轻,如果你有机会再回到这里,一定要到我的坟头烧一扎黄纸,把这个消息告诉我。”
  少年也是大哭,答道:“老师,我记住了,以后我再打回来的时候,一定到你坟前告诉你。”
  北伐失败,宋军损失惨重,大量中层和基层将领阵亡,空出许多职位,在赵葵地极力推荐下,少年被越级提拔为池州统制,几乎摸到高级将领地边缘。少年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赵葵的眼光独到,安丰之战,少年一马当先杀入蒙古军重围,协助守军保护家乡不被鞑子荼毒。庐州之战,少年与聂斌在杜庶率领下,与蒙古军会战于朱皋、白冢,鞑子虽然号称八十万大军。却始终不能前进一步,伤亡惨重下之好撤军。寿春之战,首次独自率军地少年杀得鞑子丢盔卸甲,狼狈逃出两淮。五河隘口、壕州、洪泽湖,都留下了少年与鞑子血战地身影,在少年与大宋将士的同心协力下,纵横欧亚无敌手的蒙古军在两淮碰得灰头土脸。摸走头上的无数大包,鞑子被迫改变了战略主攻方向。
  两淮战事的结束。并不代表少年就可以解甲归田,京湖战场,已经官居安抚之职的少年亲自身入不毛之地,团结少数民族,修筑京湖、长江和西南防线,鞑子畏而不越雷池一步。四川战场,鞑子攻占涪州。夹江数十里连营,断绝了大宋与四川的联系,少年受命与危难际之,率军深入四川,七战七捷大破鞑虏连营,重新打通与四川地联系。钓鱼城之战,少年力战中原第一将史天泽,从侧面减轻了钓鱼城承受的压力。协助钓鱼城成就了击毙蒙古大汗地千秋伟业!少年却连欢呼的时间都没有,马上又掉头东下,重回鄂州,参加了决定宋蒙国运的鄂州决战。
  数十年的戎马生涯,少年渐渐变成了中年,渐渐迟暮。白发和皱纹过早的爬上了他的额头,战场旧伤的折磨更是让他感觉生不如死。可时间如果能倒流,少年又回到十七岁那个阳光明媚地下午,少年一定还会再回答赵葵,“我愿意。”
  ……
  “那天的阳光,和今天一模一样啊。”看着樊城上空的蓝天白云,想起往事的吕文德,嘴角边露出笑意。这时候,所剩不多的亲兵又叫起来,“大帅。鞑子又上来了。”
  “起来了。想睡觉回去搂着婆娘睡去。鞑子又上来了,都给老子起来迎敌!”吕文德向着城墙怒吼。伴随着吕文德嘶哑的叫喊。樊城城头层层叠叠的尸首堆中,慢慢爬起一名名满身血污的宋军战士,拖着疲倦不堪又伤痕累累地身体站回岗位,有说有笑的摆弄断折的长枪和砍卷刃的钢刀,准备迎敌。牛富也从两个蒙古士兵的尸体上慢慢爬起,扯去缠在腿上的死尸肠子,蹒跚着走到吕文德面前,关心地问道:“大帅,你的病没问题吧?要不你先撤到水门去休息,这里交给我?”
  “没事,死不了,贾太师给我捎来那瓶药真不错,背上一点都不疼了。”吕文德活动活动肩膀,示意自己无碍,又转目去看城墙上残余的樊城军民,暗暗清点数目。直到蒙古军的步兵即将冲到弓箭射程之内,吕文德才笑笑说道:“还好,还剩一千来人,有希望还能再顶住一次。”
  “顶住三次都没问题。”牛富抽出斧头,摇晃着尽是自信。吕文德又笑了笑,转头命令道:“我身边留两个亲兵就行了,其他的,全随牛富下去。”只剩下十几人的亲兵们点点头,留下两个身手最好的陪在吕文德旁边,其他的全部随着牛富匆匆跑下城楼。
  “咚咚咚咚咚!”蒙古军那熟悉的战鼓声又在天空回荡起来,数以万计的蒙古怪叫怪吼着冲得飞快,蒙古士兵没有抬一架云梯,因为他们前任留下地尸体,已经在城下堆成了与城墙齐平地尸山,他们踏着尸体就可以直接冲上城去。可他们和他们的前任一样,刚冲上城头就遭到宋军将士地迎头痛击,难进寸步,一个个被断柄长枪洞穿胸膛、被卷刃钢刀砍断脖子的蒙古士兵至死都不敢相信——蒙古军几乎没有间歇的狂攻了两天两夜还多的时间,宋军将士怎么还有如此龙精虎猛的精神?还有这么力可开山的力气?
  “大宋!”“阿拉!”宋蒙两军士兵的怒吼在城头回荡不休,与刀枪金铁的碰撞声汇为一股,血水顺着早已染红的城墙流淌,流入城内汇成小溪,慢慢流进烈火熊熊的内城街道,火是吕文德今天上午下令放的,吕文德不愿把一座街道完整的樊城内城留给忽必烈充当军营。城中也看不到一个军民百姓,所有人的已经上到城墙,绝大部分人又变成一具具尸体,尸体又被抛入内城以免防碍战斗。在内城那一座座血淋淋的尸山中,有宋军将士,有青壮男女,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不满三尺地稚龄幼童,也有花容月貌的妙龄少女,甚至还有被父母亲手扼死的婴孩——亲手掐死自己的孩子虽然残忍,但也好过让孩子被蒙古士兵活生生丢进沸腾的人油锅……
  虽然已是满身血污,虽然又饥又渴,虽然已经是疲惫不堪,但残余的一千多名宋军将士还是接连打退了蒙古军的两次冲锋。可蒙古兵实在太多了。在没有了高度阻碍地情况下,越来越多的蒙古士兵狞笑着登上城墙。甚至杀到吕文德所在那座残破不堪地城楼前。而筋疲力竭的宋军士兵倒下牺牲的人越来越多,东西两面城墙先后宣告失守,蒙古士兵蜂拥入城,只有北门的宋军还在城楼一带坚守,死死守住城楼,不让蒙古士兵上楼伤害他们的大帅。牛富不只一次的冲上楼向吕文德大吼,“大帅。现在退到水门还来得及,让弟兄们背你泅水过河!”
  “河面已经被狗汉奸刘整封锁了,要是我被他抓了怎么办?”吕文德淡淡反问道。牛富楞了一下,不知该如何回答。吕文德挥挥手,命令道:“下去吧,多杀一个鞑子,将来大宋主力就少一分压力。”
  “那……,大帅你保重。”牛富一跺脚。提斧冲下城楼。吕文德却又叫住他,“牛富,等一等。”牛富回头,吕文德向他一笑,缓缓说道:“如果有下辈子,咱们再做兄弟。”牛富也笑了。放下战斧向吕文德磕了个头,一言不发的提斧起身,怒吼着冲下城楼。
  “老师,学生不孝,你托付学生地事,学生办不到了,学生还得走你前面。”吕文德颤抖着从怀中掏出一个药瓶,看着西南的临安方向,喃喃道:“不过,学生坚信。我们汉人总有打回汴梁的一天。你和我的心愿,总有一天。有人能够完成。”说罢,吕文德将身边的最后两名亲兵派往前线,深情的看一眼楼下与蒙古军血战的宋军将士,缓缓将药瓶放到唇边……
  公元一二六五年,咸淳二年六月二十四,顽强坚守了一年之后,樊城终于被蒙古军攻破,大宋荆襄安抚制置大使吕文德气节不改,城破之际自尽殉国。虽然,他有很多缺点和毛病,但他仍然是一位智勇双全又功勋累累的名将,一生抗蒙,对大宋忠心不渝。不过,因为一些原因,他在后世不仅被遗忘,甚至被肆意污蔑……
  “为大帅报仇!”吕文德地死讯传开之后,残余的两百余名宋军将士发出阵阵怒吼,在牛富的率领下向蒙古军队发起反扑,蒙古军人数不多,却也被这群杀红了眼的宋军杀得节节后退,狼狈不堪。杀死杀伤多名蒙古士兵后,牛富又率领最后的百余名宋军将士转入城内,在烈火浓烟翻腾中与蒙古军队展开巷战,渴饮血水,饥餐人肉,杀敌不止,用实际行动实现了誓死守城的誓言!
  杀死许多蒙古士兵和将领后,牛富身边地宋军将士也一个个的逐渐倒下,到了第二天黎明的时候,重伤的牛富与最后三名同样重伤的宋军将士被蒙古军包围在一座熊熊燃烧的房屋前。大概因为没有抓到一个俘虏的缘故,率军包围牛富的蒙古千夫长找来通译,用汉语向牛富喊道:“宋国将军,你的勇武我们很佩服,投降吧,我们蒙古人尊重勇士,一定不会亏待你。”
  “狗屎!”牛富艰难的骂了一句,扔去断剑,挣扎着站起,与其他三名宋军士兵手拉着手,踉踉跄跄走进熊熊烈火之中……(注2)
  “向宋国勇士致敬!”蒙古千夫长佩服万分,大吼着向牛富等人单膝跪下,在他地身后,蒙古士兵呼啦啦地跪倒了一大片……
  “一个俘虏都没有?樊城这么多人,包括百姓在内,竟然没有一个投降的?”看着蒙古军报上来地伤亡报告,忽必烈目瞪口呆,一种对前途绝望的感觉也涌上了忽必烈的心头。良久后,忽必烈才嘶哑着嗓子命令道:“传令下去,将吕文德将军的遗体入棺,厚敛。”
  消息传到南宋,贾老贼已经在领军出征的路上,闻知吕文德与樊城军民举城殉国,贾老贼当场哭昏在地,救醒后,哭干了眼泪的贾老贼第一句话就是,“戴孝!全军戴孝!大宋军队每一个人,都要给吕文德将军和樊城军民戴孝!”
  ……
  注1:吕文德身世和年龄的历史记载都比较模糊,出身在《宋季三朝政要》中有两种说法,原文为:‘文德,安丰(今安徽寿县西南)人,魁悟勇悍,尝鬻薪城中。赵葵道旁见其遗屡(履),长尺有呎,讶之。或云,安丰鬻薪人也。遣吏诣其家,值文德出猎,暮负虎、鹿各一而归。留吏一宿,偕见赵,留之帐前,在边立功,遂至显宦。’本书中采纳第一种说法。
  注2:樊城城破之时,范天顺首先殉国,牛富在城破后率残兵百余人与蒙古军巷战,身负重伤后牛富投火自杀殉国,皆为史实。
  第三卷 襄阳血 第八十六章 争分夺秒
  蒙古军连续猛攻二十余日后,樊城之战终于结束。虽然如愿拔掉了樊城这颗拦住蒙古大军达一年之久的硬钉子,也击毙了荆襄安抚制置使吕文德这样的宋军高级将领,取得自鄂州之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忽必烈却一点都笑不出来。原因也很简单,忽必烈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不算军需物资和军粮的消耗,忽必烈出征时的四十万大军,现在所剩已经不到三十六万,加上忽必烈后期从各路抽调来的二线部队,忽必烈足足把七万以上的部队扔进了樊城那架绞肉机里!而忽必烈所获得的呢,除了一座被烧成废墟的樊城空城,就只有一堆被烧成焦炭的粮食和军用物资。如果硬要说什么收获的话,那就是蒙古军在宋军将士的尸山中翻出了两架没有被损毁的双筒望远镜,除此之外一无所获。
  “当初如果没有选择襄阳做突破口,没碰上吕文德,我军目前的情况也许要好得多,取得的进展也许也更大。”这是忽必烈内心的想法,也是很多蒙古将领对樊城之战的总结。面对这样的指责,当初力主选择襄樊为主战场的刘整勃然大怒,反过来质问道:“如果你们认为打襄樊是打错了,那么请你们说说,选择那个战场为主攻方向正确?两淮?还是四川?”
  “末将赞成刘将军的看法,除了襄樊之外,我军实无可乘之机。”伤势已经基本痊愈的张弘范站出来,替刘整说了一通公道话。张弘范大声说道:“如果当初不选择攻打襄樊。改打其他地方,那么四川我们根本碰不到;打两淮,我们地粮道拉长就不用说了,碰上的第一个对手还是贾似道老贼的得意门生李庭芝,后面还有建康的杜庶,这两个都是不亚于吕文德的狠角色,不会比吕文德容易对付半分。而且两淮距离临安、江西和山东极近。贾似道老贼和江西的高达随时都可以忽然北上,李璮也随时可能在我们背后插上一刀。我军连做出反应的时间都没有!所以说,选择纵深防御薄弱地荆襄为突破口,是我军最正确的战略选择!”
  张弘范地话有理有据,掷地有声,驳得那些抱怨刘整的蒙古将领哑口无言。平时里极为针对刘整的子聪也站出来说了一句公道话,“张将军说得对,但只说到了表面。没说到根子。宋人朝廷素来轻武重文,对武将百般打压,武人在朝中几乎没有发言权,但贾似道老贼当政以后,宋人武将地位大为提高,基本上只要能打仗的,贾老贼就能容忍他的一切缺点并加以重用,武将自然愿意为他卖命。而且贾似道老贼用人谨慎得当。各大战区委派的主帅,不是经验丰富的老将,就是文武双全地门生死党,再没有出现范文虎一类的酒囊饭袋,主帅知兵,将士用命。这才是我军越打越吃力的根本原因。”
  “不用说了,攻打襄樊也是朕做的选择,朕也认为并没有错。”虽说在心里认同子聪的分析,忽必烈却不愿听到关于贾老贼的半句好话,武断的挥手制止这段讨论。忽必烈又将目光转向怒火稍平的刘整,沉声问道:“刘爱卿,当初你曾经说过,一旦攻破樊城杀死吕文德,就有希望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