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大宋权相 >

第80部分

大宋权相-第80部分

小说: 大宋权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贾老贼展开血诏,大声念道:“朕闻忠义诚信,纲常之先;化外蛮夷,不读孔孟之书,不识伦理纲常,宋蒙和议,前途实为难测;为防蛮夷毁约,战事重开,朕令右丞相贾似道在必要之时重掌帅印,统率全军迎战,保我大宋疆土!全军各级官兵之生杀与夺,全由贾似道代朕行使!原主帅忠王赵禥,见诏转任监军,听凭贾似道调遣。钦此!”
  “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帅台下响起宋军将士山崩海啸一般的欢呼声,惊天动地,声震云霄,个个喜笑颜开,庆幸贾似道重掌帅印。而帅台上功败垂成的全玖美目喷火,瞪着贾老贼咬牙切齿,恨不得扑上去把贾老贼剥皮抽筋,剁成狗肉之酱……
  “王妃,你还没谢恩呢。”贾似道笑眯眯的向全玖提醒道。全玖恨恨磕头谢恩,手脚颤抖着搀扶赵禥站起,咬着银牙,在心底一字一句说道:“贾老贼,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本妃的敌人!”
  注1:宋朝采取募兵制,为防止士兵逃跑,有在士兵脸上刺字标明身份的传统,民间罪犯被发配时也必需刺字。这一点在《水浒传》中有很详细的描写,宋江、林冲和武松等人都有被刺字。相传北宋大将狄青脸上也有刺字,所以狄青在战场上需要佩戴面具遮掩。所以贾似道故意在俘虏脸上刺字,并不为过。
  第一卷 鄂州鏖战 第八十八章 调兵遣将
  其实让全玖恨得牙齿直痒痒的事情不只贾老贼背着她从宋理宗那里讨到一道圣旨一桩,还有就是宋军将士的士气和精神面貌——刚从长江南岸渡江过来的时候,全玖通过赵禥命令宋军士兵搭建中军大帐,花了一个多晚上都没有搭好,贾似道重掌帅印后下达同样的命令,宋军士兵只用了半个时辰就把中军大帐建了起来。还有就是宋军将领集结的速度,赵禥召集统领以上的军官训话,没有一个时辰时间休想点卯,而贾似道让士兵吹响集结号后就在桌案上点燃一支香,香还没烧完一半,统领以上级别的宋军将领就已经在大帐里站得满满当当——气得全玖直想揪着这些将领的耳朵问,“前几天你们没吃饱饭?都没力气走路吗?”
  “各位将军,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仿佛是故意气全玖一样,贾似道召集众将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宣布宋军在武器开发上取得进展,“还记得我军在战船是使用的床子弩雷箭吗?我军天才工匠陈广昊(七指工匠)将床子弩进行了改进,使床子弩不仅可以靠人力推动前进后退,而且在行进过程中可以借助齿轮转换力量自动上弦,从今以后,我军不仅可以在水面上使用雷箭,在陆地上也可以发挥雷箭的威力了。”
  “好啊!”宋军将领中掌声雷动,老实说宋军在陆地上面对蒙古铁骑还是十分忌惮的。但有了陆地上也可以使用地雷箭,宋军众将的畏惧情绪虽没有全部消除,却也多了几分必胜信心——全玖自然是在肚子里把那个七指工匠给骂得狗血淋头。贾似道双手平抬向下虚按几下,示意众将停止住喧哗,然后才命令道:“各位将军,本相现在就要下令了,请你们一定要听好听清。按令行事,否则本相决不轻饶。”
  “谨遵丞相号令。”宋军一起单膝跪下。抱拳整齐回答。贾似道点头,命令道:“众将听令,散帐之后立即整肃士兵,组织队伍,下午申时拔营起军,追击蒙古军队。曹世雄领骑兵一万为第一队,邛应领步兵两万为第二队。韩震令军四万为后应,接应粮草辎重,为第四队。其余将领各领本部人马充做中军,由本相率领,依次追击敌军,不得有误。”
  “末将遵命!”宋军众将又是朗声答应。贾似道又补充命令道:“曹世雄,邛应,你们率领的前锋军追击蒙古鞑子。只可紧咬不放,在蒙古中军抵达九谡山之前,不得与其任何一支部队交战,可听明白?”对贾似道这个莫名其妙的命令,素来以稳重见长的曹世雄倒还好些,默默点头遵命。邛应却是个火暴脾气,立即问道:“丞相,追击又不准交战,这是为什么?”
  “军机大事,不得多问!”贾似道抬高声音,厉声喝道:“总之一句话,蒙古鞑子中军第二队抵达九谡山之前,你率领的军队一旦与蒙古鞑子交战,不管胜负如何,本相都算你违抗军令。定斩不饶!”邛应见贾似道脸色严厉。再不敢说什么,只得也是抱拳接令。喝退了邛应之后。贾似道又拿起一支令箭,大声问道:“凌震何在?”
  “末将在!”由贾似道直接率领的虎锐军统领凌震出列,准备接受贾似道地命令。但贾似道并没有直接下令,而是先问道:“凌震,本相要交给你一个十分光荣但也十分危险的任务,执行这个命令——说老实话,去地人将九死一生,你可敢去?”
  “回丞相,末将敢!”凌震毫不犹豫的答应道。贾似道却还不肯松口,摇头道:“就算你敢,你率领的虎锐军士兵也未必敢,你还是不要答应得太干脆。”说罢,贾似道向凌震招手道:“附耳过来,待本相告诉你命令的内容,你再回答本相。”凌震依言上前,凑到贾似道嘴边聆听命令,待贾似道说完之后,凌震脸上果然露出难色,再没有刚才的豪气。
  “算了,这个命令确实很强人所难,本相估计你和虎锐军都不敢接。”贾老贼瞟了凌震一眼,叹气道:“不过也没关系,本相把这个命令交给邛应吧,江西军吃苦耐劳,打仗悍不畏死,他们应该敢接。”说罢,贾似道抬头看向邛应,“邛将军……”
  “丞相,且慢。”凌震涨红了脸,向贾似道高声说道:“凌震不是不敢接这个命令,只是担心弟兄们有顾虑!请丞相给凌震半个时辰时间,再借给凌震两样东西,凌震就有把握说服弟兄们执行命令!”
  “借你那两样东西?”贾似道淡淡的问道。凌震高声说道:“十名会写字的人,还有丞相那面精忠报国大旗!”贾似道点头,高声道:“来人啊,速去把本相那面精忠报国旗取来,再给本相找十个会写字地人来。”不一刻,贾似道那面精忠报国旗被郭靖来,另有十个专门给士兵写信的塾师和落第秀才也被传进帐中,到贾似道面前侯命。经贾似道点头同意后,凌震领着那十名塾师和落第秀才就往外走。“丞相,请给末将半个时辰时间。”
  凌震出帐其实也没用满半个时辰便即回帐——只是那十个塾师和落第秀才并没有回来,凌震将一把书信放在贾似道面前,拱手道:“回丞相,末将已经将你的命令转达虎锐军,虎锐军两千将士,无一临阵退缩,全都愿意执行丞相命令!”贾似道点头,又指着那些书信说道:“那这些书信,又是怎么回事?”
  “回丞相,这些书信都是弟兄们留给家里的人遗书,如果我们回不来。请丞相人人转交给弟兄们地家属。”凌震朗声答道:“弟兄们人多,那些识字的先生一时写不完,他们一致同意随我们军队开拔,边走边替弟兄们书写家信,在临战前将其他书信带回丞相这里!”
  “凌震,本相没看错你。”贾似道欣赏的夸奖凌震一句,又喝令道:“去执行命令吧。本相那面精忠报国大旗以前就是虎锐军的军旗,你一起带去。不过在战斗胜利之后,本相要你把那面军旗带回来!”
  ……
  下午申时,宋军刚刚组建地骑兵在曹世雄率领下第一波出击,沿着信阳路追击蒙古主力,邛应率领的两万擅长山岭行军的江西军第二波出发,然后是贾似道亲自率领地八万宋军主力,象三头猛虎一般。紧咬着蒙古军队尾巴直追过去。而凌震率领的两千虎锐军早在主力军队开拔之前就已经出发,走淮西路至黄陂,避开蒙古斥候监视,从黄陂抄小道转入大别山山脉,就象一记漂亮地右钩拳一样,狠狠打向九谡山之北……
  因为已经向北撤退走了一天一夜地缘故,蒙古军接到宋军开始北上的消息已经上腊月二十的下午,而蒙古军走得最远的张弘范部队已经走出了淮南西路。踏入了京湖路的德安府地界。接到消息后,解诚不敢怠慢,连忙找来黄药师,向他请教对策,“义父请看,斥候刚才送来消息。宋人刚刚组建的骑兵已经在北上,后面还跟有大量步兵,我们刚撤军宋人就追上来,这会不会是宋人反悔了,想要追击我军?”
  “不太可能吧?”黄药师皱着眉头说道:“这一次地和约可是宋人皇帝亲自和四王子缔结,赵禥想当太子,借他一百个胆子,他也应该不敢违抗宋人皇帝圣旨。”
  因为距离遥远,加上宋军之中的蒙古军细作已经被子聪全部送给了高达、韩震砍头,所以贾似道重掌帅印的消息还没有被蒙古军掌握。导致解诚对敌情了解严重不足。对黄药师的话也将信将疑。“既然如此,那宋人为什么要追上来呢?他们有什么目地?”
  “傻孩子。你忘了四王子和宋人皇帝缔结地和约中约定,我们蒙古军队要退回战前边界,就连信阳城都要最终交还给宋人?”黄药师策马缓行,很轻松的说道:“这样军队大概就是去接管信阳地吧,只要他们不向我们发动进攻,我们就不用管他们,按计划先撤回信阳过年,然后再撤回确山,就可以把信阳城还给宋人了。”
  解诚仔细一想,觉得南宋派出大量军队接管军事重镇信阳确实是理所当然,道理上说得过去。不过解诚还是十分地担心,咬牙道:“不行,为了预防万一,这件事不能等闲视之,我们得采取一些对策才行。”黄药师点点头,附和解诚的意见道:“不错,为父觉得应该采取三个步骤预防万一,第一就是让军队严加戒备,第二是通知前面的张柔和张弘范,让他们放慢些速度,三波队伍之间的距离一定要三十里左右,出了事情方便援救。”
  “好主意。”黄药师提出这两个建议十分稳妥谨慎,解诚当然接受。解诚又问道:“义父,那第三个步骤呢?该怎么办?”
  “派出一支队伍折头向南,去试探宋人对我们是否敌意。”黄药师建议道:“如果宋人对我们折头南下的军队展开攻击,那证明他们就是反悔了,想要追击我军。如果宋人避免而不战,那就证明宋人北上是为了接管失地,我们就不用太过担心他们了。”
  “义父果然妙计,乘着我军三支队伍现在都还在开阔地带,越早探明宋人动向越好,免得到了狭窄的地方,我军地骑兵威力就很难发挥了。”解诚大喜,向身边的部将朱国宝命令道:“朱国宝,你带两千轻骑依计而行,试探宋人军队对我军的敌意。记住,除非宋人向你发动攻击,否则绝对不许对宋人放第一箭,不能给宋人向我们重新开战的借口。”
  “遵命。”朱国宝抱拳领命,领上两千轻骑立即折头南下,去试探宋军追军的敌意。出乎朱国宝的预料,他地队伍刚离开大队不二十里。前方斥候就传来消息,说是宋军骑兵已经调头撤退,与他这支骑兵队的距离保持在四十里左右。朱国宝心中不由疑惑,“难道宋人北上真是为了接管失地?否则干嘛要无缘无故后退?”
  “将军,还追不追宋人?”朱国宝的副手问道。朱国宝沉吟片刻,命令道:“再往前十里,看宋人还有什么反应。”马匹扬尘。朱国宝部队又向前突进了十里,但是在路上朱国宝就不断接到斥候来报。“宋人骑兵又开始后撤了。”“宋人后队步兵已经停止前进,就地休息。”当十里路走完时,很快又有斥候来报,“宋人骑兵在距离我军四十里处停下,原地休息,大量宋人斥候在向他们的骑兵队伍传递消息,但没有与我们地斥候发生摸哨战。”
  “骑兵队原地休息半个时辰。严格戒备。”朱国宝对宋军地尾随和主动撤退仍然抱有戒心,又命令道:“传令各队斥候,宋人斥候没向你们发动袭击前,严禁主动攻击。如果宋人先动手,坚决反击!”斥候再度领命离去,将朱国宝的命令传递各队。但宋军追击队伍仿佛在和朱国宝比耐心一般,朱国宝地队伍休息,宋军队伍也是原地不动。就是咬死在蒙古军后队四十里的位置。朱国宝被逼无奈,只得命人将消息送到解诚处,请示解诚该如何处理。
  ……
  朱国宝地消息送到解诚面前时,蒙古军第二队统帅张柔也已经闻信返回后队,和解诚一样,张柔也是对宋军北上的意图摸不着头脑。稍做商量后,由黄药师提出建议,解诚、张柔一致决定放慢撤军速度,将蒙古军三队之间的距离保持在三十里左右,做好紧张情况下互相救援的准备,并命令朱国宝部队返回后队,不给宋军分而击之的机会。还好出了淮南西路一直到九谡山这段路程都是以平原为主,正是蒙古铁骑发挥优势的地方,解诚和张柔等人倒不算太过担心。
  就这样,蒙古军三支队伍在前面小心翼翼的开路前进。后面宋军紧追不舍。却始终与蒙古军后队四十里地距离,既能随时威胁到蒙古军后队。又随时可以南下撤退,就象一块牛皮糖一样死死粘住蒙古军。期间解诚和张柔等蒙古军将领是越走越感觉不妙,黄药师却再三安慰蒙古军众将,“宋人军队肯定是接管失地了,否则的话他们早就发动攻击,那还会等到现在?”当然期间也有蒙古军将领提出主动向宋军展开进攻,打退这几路追兵,无奈却被黄药师连哄带吓的压了下去,“主动进攻?别忘了四王子临行前的嘱托,只要宋人没有向我们攻击,就绝对不能挑起战事!你是想被四王子砍脑袋吗?就算你不要脑袋,贫道和解将军还要留着人头吃饭。”
  就这么走了四天时间,到了腊月二十四那天正午,蒙古军先锋张弘范部队已经到达了地势险要的九谡山外围,蒙古军即将失去在平原上铁骑冲锋的优势,张柔又一次从第二队折回后队,与解诚、黄药师商量道:“解将军,黄道长,情况不太妙啊。宋人的骑兵仍然追着我们不放,虽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宋人将要展开进攻,但前面就是九谡山山区,道路狭窄,不利于骑兵和大部队行动。如果宋人在那一带向我们发动突袭,我们只怕就会伤亡惨重,我们得想一个办法,阻止宋人继续追击,解除这个可能的威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