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逐倭 >

第336部分

逐倭-第336部分

小说: 逐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忬亲自出营迎接戚继光,握着戚继光的手道:“仗赖戚将军速起本部军马,与本司同去教训一顿倭奴,替本司出口怨气。”
  戚继光受宠若惊道:“王大人,上阵杀倭立功,全赖大家戮力同心,合谋而行。个人力量有限,戚继光不敢居功自恃。上次侥幸克敌,到底还是士兵之功居多。没有孙开明等士兵的自我牺牲的话,当日戚继光深入敌后就无法全身而退。请王大人不必把戚继光太当回事。至于与王大人同去教训倭奴,尚须缓商。王大人千金之躯,不坐垂堂?天下安有大元戎披坚执锐,与士卒拼命行阵间的道理。杀倭奴的事就交给我们吧!”
  王忬呵呵大笑道:“英雄!英雄!英雄就是谦逊下士,尊重士兵。你身上有古名将之风!他日诸兵建功,皆戚将军领导有方,朝廷将来论功行赏,戚将军自应首推!”
  戚继光听了这几句话,连连摇头道:“王大人过誉了,末将愧不敢当!”戚继光得王忬这样敬重并寄以深切期望,他不用王忬催促,随时回营调兵遣将:着各营此刻俱起,并请同卢镗和唐为明诸路官兵协助会剿倭寇。
  金尼在台州城挫败王忬攻城,也想乘胜追击,再给王忬一点教训。金尼点起山童、江头羽根、龙白神奈、河内千里等几个倭酋,每个倭酋各带二百郎党,加上金尼二百个心腹,共是一千人兵力,出城巡行打击官兵。
  巡城的倭寇正在田野上行走,早有细作暗报戚继光道:“适才某在路上看见金尼领兵一千,沿台州城四下巡逻。”
  戚继光心想道:“我听人说返这尼姑悍勇过人,王大人属下诸将差不多都是她的手下败将,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悍妇?难道说比我家那头母老虎更厉害?”戚继光的老婆很厉害,是个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出于对有主见的女人尊重,戚继光也很想籍此契机,会会金尼。忙向他的马锋道:“你速带五百枪兵,五百弓弩手,同我追逐金尼。”
  马锋知道金尼是头喜怒无常的母狮,并不好惹,忙问原委?
  戚继光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试探性跟金尼打个遭遇战,弄清楚,搞明白她的实力和用兵之道,也看看这贼婆娘是性格长得怎么样?”
  马锋闻言非常郁闷,心中暗觉好笑:贼婆娘性格长得怎么样关你屁事呀?人家又不是老婆,你管人家是温柔还是泼辣?这小戚也真会生事!便回复道:“大人只管先行一步,我点齐人马随后起程。”说罢,即同传令兵,吹响集结号角,点兵出阵。
  戚继光信口开河说看看金尼性格长得怎么样,在一般人耳中听来确实是有点惊世骇俗,好象戚继光好色如命,看上金尼一样。其实事情并不是一些人想像那样不堪,两军交锋对垒,了解对方主将性格有百利而无一弊。比如说三国时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决,对袁绍性格了如指掌的曹操事实上也稳操胜券。曹操嘲笑袁绍贪生怕死的性格,指出他“贪小利忘大义”、“干大事而惜身”,是个不称职的领导;相反与曹操相处多年的袁绍居然忘了曹操是个亡命之徒,也太大意了。而作为亡命之徒的曹操亲身涉险带小部队突袭袁绍的粮仓乌巢,从而取得官渡之战决定性的胜利。曹操就吃准袁绍优柔寡断的性格,敢于涉险。
  戚继光带着五百名精兵沿城走有二十余里,见一队人马在前。戚继光大喝道:“叛贼那里走?戚继光在此,命令尔等回话。”
  金尼见有官兵赶来,拔剑虚向地下一指,大声道:“临兵斗者皆列阵前!各司职守,布天罡阵!”山童、江头羽根、龙白神奈、河内千里等几个倭酋闻言,顷刻竟成几个方阵,阵形呈一“个”字,象箭头一样指向戚家军。
  戚家军的士兵惊喊起来。对手应变太快了,杀气腾腾的攻击型阵法眨眼间生成,确是令人佩服和惊叹。戚继光看见金尼性格飞扬勇决,办事绝不拖泥带水。这种御姐型性格正象他老婆的性格,看来金尼也是他最怵的一种女性。戚继光也不甘示弱,用剑向天上一指,叫声:“布铁桶阵。”五百戚家军立即内外三重,拢成一圈。
  金尼见戚继光的阵法也迅速生成,暗暗惊诧。瞧见领兵的将领只有二十几岁,身高体壮,貌若灵官,提镔铁银枪,骑乌血汗宝马,威风杀气,冠绝一时。金尼看见戚继光容貌不凡,眼神如鹰,不免有些心怯,大声问道:“来将何名?你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尾随我而来?小心我放一屁闷死你。”
  “呵呵。”戚继光也被金尼诙谐调笑的洒脱态度搞笑了,自我介绍道:“山东都指挥佥事戚继光,今改佥浙江都司佥事,特到江南备倭,拿你们这些刁贼归案!”
  “什么山东都指挥佥事戚继光呀?愿谅我眼界小,识人未多。你这无名之辈我未听说过。”金尼冷笑道。戚继光成名江南抗倭战场乃是十年之后的事,此时他尚是默默无名之辈,金尼不认识戚继光很正常。
  戚继光藉此机会打量金尼,只见此尼姑面如满月,眉目如画,微带少女稚气;目聚江山秀气,心藏天地元机;春霞灿烂,真乃天之娇女;神雄气烈,不减男子魁梧。虽作尼山打扮,难掩其风姿聪惠。众倭寇请她做台州主持,她必有过人之处。双方虽然只是打了一个照面,戚继光也感觉到金尼是个有主见不易说服的雄主,独立特行,倔强固执,信仰坚定。当时他笑道:“你不认识我,不要紧。我却想认识你,今日拜识尊颜,金菩萨果然名不虚传。性格刚烈,不让须眉。”
  金尼大笑道:“你这居心叵测的家伙,满口胡说!不用假惺惺说迷惑人心的鬼话了。大道朝天,你我各站一边,大家难免一战。”言讫用剑一挥,回头问身后众倭酋道:“谁与我拿下这朝廷鹰犬。”山童应声出战,只两个回合,便被戚继光一枪逼退。山童败回后念念有词:“强,他的枪法好强,能一招取人性命!我不想多试了。”山童也是剑道高手,他觉得戚继光枪法超群,那其他人也就不用多试了。有些话也不用多说,象山童这样的剑道高手认为戚继光枪法强悍出众,那戚继光就是顶尖高手了。
  对付顶尖高手,一对一比武毫无意义,只能用人海战术对付,也就是说金尼军全员压上。学万人敌的人都知道个人力量有限,一个人是一滴水,众人是大海。群众的力量无穷大,一个人的武功再强,也不可能力敌万人。传统所说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一个对多数优胜,其实要满足许多条件才能实现,地型窄长,山势险要,弹药充足等等。在平原地带,一个人对付两三个人也感到力不从心,更别说千军万马了。
  金尼看见山童干脆利落认输,大为惊异,道:“如此看来,这青年人是人中龙!何人与我挽回一局?”
  江头羽根抽出六尺倭刀,虚劈两下。随即越众而出,向金尼鞠躬请战。
  金尼打稽首道:“先生请了!适才敌将枪法,足下想必见了,小心应付,不可大意。我可不想为出一口怨气而失一员大将。”
  江头羽根闻言大为感动,连连俯身还礼道“感谢英主关照,江头羽根尽力施为!”转身疾冲,拖刀向戚继光扑来。
  戚继光感到对手人未至,恶风先到。忽觉双眼一花,江头羽根已飞到他头顶上丈许的高空,一刀劈打下来。
  江头羽根身法快,刀势沉。人一闪就不见踪影,刀一亮的就到了面前,确是个不可等闲视之的神出鬼没的剑豪级高手!
  戚继光脸上始终保持微笑,深吸一口气,用力甩枪一扫,把江头羽根凶狠霸道的劈空斩破解崩坏于无形。三十斤重的镔铁枪在他手里飘飘忽忽,与木杆相似,而且风声飕飕。
  无论是戚家军,还是金尼手下的倭寇。俱一个个神色严峻,提心吊胆看着戚继光与江头羽根两人斗智斗勇。江头羽根又用一分身之法,纵身一跃,身体化作一道黑气,黑气消散,空中地下都没有他的踪影?这是忍遁术的最高境界──无影空降斩!
  戚继光身体带着残像,拖枪掉头便走。正走间,斗然转身,将枪往天上虚晃一枪。只听“锵”的一声,如打一个霹雳,从天而降的江头羽根险些儿撞上戚继光的枪口上,只能把心血凝聚袭敌而劈下的重刀卸开戚继光的枪头,一番阴谋诡计当然化为乌有。
  江头羽根往地下落下,身子左摇右晃,腾身上树,一阵风飘过去了,又在空中失去踪影。两将交锋就这样无疾而终,突然死亡般闭幕了。
  第五十八章 战与不战
  戚继光大笑道:“倭酋计穷,跑回阵中去了!”把枪旋风一般耍了两招,向刚刚赶来驰援的马锋道:“你立即带领弓弩手退一个箭距,听我号令,鼓舞诸军奋勇杀敌。有人敢露怯退一步者,定行斩首!”说罢,从马上一跃,在军士面前回来巡走。鼓舞士兵,激励大家努力杀贼。
  一千五百戚家军在众贼面前齐声怒吼:“愿听戚将军指挥,努力杀贼!”气壮山河,威慑力量十足。
  众倭酋看得目乱神痴,暴跳如雷。龙白神奈向金尼大喝道:“敌人太狂了,你等什么呢?要生要死?下令,冲锋!”众贼兵亦扬刀道:“以武士之名,冲锋!”
  “冲锋!饥饿的饿狼们,用你们的尖锐的牙齿,撕碎这伙软骨头的衣服,啃掉他们的骨肉。武士们,冲锋!”金尼柳眉倒竖,挥剑直指戚继光的圆型铁桶阵。
  千余倭寇势如破竹,象一个箭头一样直取戚家军的圆型铁桶阵。戚家军兵分两路,一路是长枪兵,一路是弓弩手;长枪兵站在前头,掩护弓弩手实施攻击。两路军马一守一攻,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彼此缺一不可。
  倭寇直扑戚家军的长枪兵,吃掉长枪兵后,到时弓弩手就可以任由他们宰割了。一旦长枪兵被歼灭,戚家军的有生力量就会遭遇到沉重打击,倭寇可一举歼灭弓弩手。戚家军两路军马共同进退,彼此照应,生死抱在一起。
  戚继光站在山坡上。凝目一望,再看金尼的所谓天罡阵,竟黑压压混集近千人冲过来。戚继光暗道坏了,单个倭寇象条猪,三个倭寇象条龙。抱团的倭寇战斗力非常强悍,见谁灭谁。谁跟这股力量硬碰,谁就吃亏。戚继光急忙杀进战场,慢慢靠近马锋等将佐,传令道:“叫大家稍退,暂避敌人锋芒。”
  马锋等叫苦连天,回复戚继光道:“不能后退,一退就可能全军溃败,只能硬撑,跟敌人拼消耗了。”
  倭寇看到戚家军的圆型铁桶阵微微动摇,斗志大增。山童一路率佯攻人马,很快杀入戚家军的圆型铁桶阵中间。这些生力倭子一旦杀入戚家军,很快撕开一个小口子,让戚家军尽处劣势。戚继光与马锋会合到一处,眼见士兵陷入绝境苦战,心中甚是窝火。马锋愁眉苦脸道:“戚大哥,我们需速战速决,一旦台州城里的倭寇发现我们,很快便会发现这里的战事。得在台州城里的倭寇出兵之前,迅速解决战斗?”
  戚继光道:“我也想呀,我们人数比敌人多,却被敌人压着打,窝囊啊!”一千五百人的戚家军,不是金尼一千真倭的对手。不是戚家军贪生怕死,作战不够勇敢,而是输在武器装备上。大明军队的武器装备不如倭寇!
  倭刀第一次和中国兵器大规模的交手,大概是在明朝的倭寇骚扰中国沿海的时候。虽然入侵明朝的倭寇只有少数武士和海贼,但是他们携带而来的代表冷兵器时代最高兵器铸造技术的倭刀,仍然对当时的明朝地方卫戍部队有了相当的冲击。
  中国自唐朝以后,逐步淘汰了唐直刀。关键在于二点:一是直刀多用在骑兵使用,而宋朝尤其是南宋已经丢掉了北方的战马产地。中国从汉唐以来,优秀的战马主要还是通过在边境大量放牧和购买少数民族马匹来增加的。到了宋朝,这些中国传统出产战马的地域都被契丹女真蒙古这些大宋的敌人占据,所以宋的马匹数量不足,宋兵作战以步战为主。而直刀作为步兵武器,在南方的水乡和山地使用并不适合。
  二是很多直刀采用倭刀的包钢技术,造价和工时都是很高。像日本一个大名不过几十到几百个武士装备一下还差不多。当时宋军最多达到近百万人,如果宋朝国防军一下装备数万到数十万把直刀或者倭刀,怕是国家立马就要破产,也不用外族来打了。
  实际从宋朝开始,汉人军事体制上开始重视少数步兵的灵活阵形和长枪长矛等长武器的使用。所谓一寸长一寸强,对于大规模战争来说,数量众多的步兵如果能够熟练的使用廉价的长枪长矛,在实战中远比装备一把好刀要有用的多。所以宋朝以后,军队多装备长枪一类兵器,短兵器也以价格低廉易于制造的单手朴刀和其他弯刀为主。
  到了蒙古统治的元朝,蒙古人为了防止汉人叛乱,根本不允许汉人制刀和佩刀,连菜刀也要十家用一把,还要用铁链拴在桌子上。中国制刀业和制刀技术在元代受到严重的打击。
  到了明朝中早期,中国制刀业有所恢复,民间各种好刀又开始出现。但是明军的冷兵器的装备始终没有超过宋朝的总体水平。
  到了中后期,由于蒙古威胁逐渐减弱和中央政府的腐败,明朝重视火器的装备,而冷兵器的提高速度缓慢。明朝边境部队尚且算得上精良,但是地方卫戍部队的战斗力低下,装备也非常差劲。
  由于几十年的和平,大明地方部队兵器大多存放在库房,也不作什么保养,大多腐朽不堪,无法用作战时使用。部队还存在大量吃空饷的行为,报上去驻守五百人的部队,实际往往只有二百来人,而且地方部队全部都有自己的副业,吃喝嫖赌,无所不为。平时根本不作操练。
  而敢于跃过重洋,骚扰大明的倭寇,基本都是日本国内多年内战中久经战阵的武士或者海寇,这些经过战争洗礼的犯罪精英们,犯罪决心非常坚决,这样两支部队战斗力比较,强的愈强,弱的愈弱,一正一反,结果就不用多说了。
  在倭寇和明军的交手的初期,明军卫戍部队长兵器主要是木杆长矛。短兵器是单手朴刀。
  其中木杆长矛主要是明军大部队集群战斗使用,也就是水浒中常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