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我成为崇祯以后 >

第20部分

我成为崇祯以后-第20部分

小说: 我成为崇祯以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桂所带领的新军完全的度过了磨合期,他们的苦日子也就到头了,最后不得不灰头土脸的撤退回老家。
  明朝方面,困难仍旧众多,大自然仍然感冒,不是高烧就是流鼻涕,造成陕西山西大旱灾,黄河泛滥,给大明帝国持续走低的抵抗力来了一个雪上加霜;孙承宗剿匪的工作进展极其不顺利,今天消灭了张三,明天李四又因为活不下去铤而走险,聚众造反了,等消灭了李四,王二麻子又起了刺。致使孙承宗按下葫芦起了瓢,没一刻安闲的时候……。
  在这个背景下,我开始试探着跟后金接触,当然了,这首先是一个心理游戏,既不能太热情也不能一下子就把谈判事宜堵死,要在讨价还价中取得对自己有利的条件才行。
  经过一番接触,皇太极对和谈生出浓厚兴趣,毕竟他的日子也不好过,讨价还价后,我答应正式册封他为天聪汗,给他一枚汗印,这一点对他来说极具诱惑力,其他方面,诸如互换礼物,开市等等不必细说,使臣来往递交书信后,大明和后金暂时结束了敌对关系,各自都赢得了修养生息的宝贵时间,当然了,边关之上仍然陈设重兵,免得吃大亏。
  跟后金和谈这件事在“大明公司”内部造成轩然大波,别人不说,卢象升就第一个反对,甚至要跟我说“白白”,后来在我苦口婆心的解释下,才说服了他。至于其他人,我却管不了那么多,凡是反对的意见一概不听,要是闹的太凶了,则将闹腾的人降级外调,几个月之后,面对既成的事实,脑袋有些发霉的大臣们终于闭嘴了。
  1630年八月,当“季度财务报表”放到我眼前的时候,我才清醒的认识到危机有多么严重,严重到“大明帝国公司”就快破产了。
  钱!钱!钱!权!权!权!说到底还是钱和权的问题,围绕钱权衍生出了军队的问题,剿匪的问题,赈灾的问题,官员腐败的问题,国计民生的问题等等等。
  经济,如何才能恢复并且发展经济呢?经济好了才会有钱,有了钱才能搞建设,这是一个关乎良性循环的问题,至于权,也是让人头疼的问题呀!
  脑袋里装着这些混呛呛的负担,我仍然得按部就班的干自己的工作,作为总裁的我终于明白,过劳死真的不是唬弄人,因为我都快累的吐血了。
  忠烈祠在这年九月落成,祠堂内供奉着戚继光和张居正,以及那些战死沙场的士兵们,说是忠烈祠,是为了老百姓和官员便于理解,其实这玩意更应该叫烈士纪念堂或者英雄纪念碑,正如我以前所想,兵权是我的生命线,有了自己的部队,才能谈改革,否则谁听你的呀!
  戚继光是抗倭名将,同时也是抗击后金的先驱,在朝廷军方乃至民间有很高的威望;张居正是明朝末年最为杰出的政治家,有了他才有大明在万历初期的中兴,才有了老百姓比较安定的生活,借着忠烈祠的落成我也给他彻底平反了,把他的后人找出来大加抚恤。
  向天下宣传这一文一武两个人和那些战死的士兵的事迹,除了让旁人以这榜样之外,就是建立一个新的道德标准,这也算洗脑的新形式吧!
  死去的人都得到了这么隆重的对待,那些活着的人就更加滋润了,主要还是军队方面,我之前的承诺一句没有落空,我的嫡系部队在福利和生活保障方面堪称全球第一,人人都以自己是新军的一员而自豪,而骄傲,惹的其他部队的士兵们都得了“红眼病”人人都想挤进新军部队,而我也适时的加以疏导,让其他部队的士兵以加入新军为目标而奋斗,并且也真的扩充了一万人的新军,可千万别因为“红眼病”闹兵变啊!
  “生了……生了……是一位皇子呀!”
  周皇后听到婴儿的啼哭声,产婆又说生的是一位皇子,她心头一松,昏睡了过去。
  我看着襁褓之内的男婴,他就是我“造人计划”的第一个成品,小模样还真是不错,看着他让我纷乱的心绪安宁不少。我就这么当爹了,貌似“我”还二十周岁不到啊!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产后护理很重要,叫御医多用点心。”我说着见周皇后醒了,忙俯身帮她梳理了一下凌乱的头发,“辛苦你了,生孩子很苦的。”貌似这位皇后大人也是未成年生产,真是难为她了。
  周皇后的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低声道:“臣妾怎么会觉得苦,高兴还来不及呢!能为陛下生一位皇子,臣妾心安多了。”一举得男让她的心情确实不错,最起码她这个正宫娘娘做的心安理得。
  对周皇后一番抚慰后,我心情舒畅的出了坤宁宫,迎面看见王承恩,看他的神情就知道有事了。
  “启禀陛下,周延儒回来了。”王承恩来到近前说道。
  周延儒在江南搞拍卖会,一直干的不错,赚来的逾千万两的银子确实帮了我不少忙,之所以召他回来是因为江南那些财主们已经理智了许多,倒卖文物的速度大大下降,收益减少的很厉害。
  “臣周延儒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周延儒见到崇祯皇帝,很快来了一个重礼,三拜九叩,丝毫不含糊。
  我发现周延儒发福了,最少比离开北京的时候胖了一圈,双下巴都出来了,“爱卿免礼平身,赐座。”
  “谢皇上。”周延儒坐下后从怀里拿出一个本子,“这是微臣记下的账本,请皇上过目。”
  其实账目上我一直都清楚,太监曹化淳每个月都会给我汇报一下拍卖销售的情况,锦衣卫也都把买主的情况详细的记录下来了,周延儒虽然也贪污了一些,但是绝对不多,相比拍卖所得那都是小钱。那些辛苦钱就是他不私自截留我也会给他的,不过性质不同,我必须得敲打敲打他,免得他把我当二愣子唬弄。
  “王羲之的《兰亭序》实在是糟踏了,那个满嘴流油的胖子懂得什么书法呀!不过爱卿就不同了……”
  周延儒一愣,心中有鬼的他脑门子冷汗当时就下来了,王羲之的《兰亭序》其实他并没有卖出去,而是找高手匠人临摹了一副赝品,真品他自己留下了,因为他太喜欢了,这件事他自认做的天衣无缝,而且赝品也卖出了真品的价格,没想到现在被崇祯皇帝一句话点破,他能不害怕嘛!
  “皇上饶命,微臣……微臣……。”周延儒当即跪倒磕头,饶是他伶牙俐齿,此时也变的结巴起来,舌头愣是打卷,不听指挥。
  我见周延儒一把鼻涕一把泪,也不太忍心责备他,毕竟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敲打敲打也就是了,只要他能记住就好,下次再范那我可就不客气了,“起来吧!读书人偷书,那不算贼,《兰亭序》就当是朕给你的奖励,同时也是你的警示牌,没事的时候拿出来看看,记得别再范错误。”打了一巴掌再给一个甜枣,恩威并举我就不信他不继续卖力干活。
  第四十五章 江南特别行政区
  刚刚被揭穿谎言的时候,周延儒给自己的人生做了全方位的预测,什么推出午门斩首啦!凌迟处死啦!五马分尸啊!绝对是凄凄惨惨,鲜血淋漓。
  周延儒不知道什么叫蹦极运动,但是他实实在在的经历了一回心理蹦极,当他听到崇祯皇帝说不会惩罚他,他都没敢相信,等明白崇祯皇帝真的把《兰亭序》给他了,不会处罚他,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
  我让周延儒起来后,问道:“朕在爱卿离开京城的时候交给爱卿一项秘密任务,不知爱卿完成的如何呀?”
  周延儒一拍大腿道:“微臣这臭记性,把重要的事情给忘记了。”他说着在怀里一掏,将一个本子呈出来,“微臣到了江南,除了处理那些古玩字画和往来账目之外,大部分的时间都按照皇上的吩咐,进行调查研究,这是微臣记下的笔记,请皇上过目。”
  我接过本子,连连点头,一边看一边道:“爱卿干的不错,有了爱卿这第一手资料,朕心里也就有数了。”
  我在周延儒离开北京的时候,曾经让他在江南考察一下商业和社会运转情况,也就是调查研究一下明朝末年的资本主义萌芽,究竟生出的是什么样的芽,有了这翔实的资料,我才能准确的制定改革方案。
  周延儒没想到崇祯皇帝说了几句话就开始看他的笔记了,一刻钟……两刻钟……一个时辰……两个时辰……,周延儒被尿憋的都快动不了了,崇祯皇帝仍然看的来劲,等他看见崇祯皇帝终于合上了本子,险些尿崩而出。
  我合上周延儒的调研笔记,一抬头发现天色已然暗淡下来,又见周延儒脸色不对劲,问道:“爱卿脸色似乎不太好?”
  “皇上……微臣……微臣去趟茅房……。”周延儒实在憋不住了,也顾不得什么礼节,捂着肚子一溜小跑出去方便。
  我笑着放下调研笔记。从周延儒的调研来看,明朝此时的资本主义萌芽已经略微成型,在江南地区出现了庞大的工商阶层,据说世界上最早的资本主义出现在意大利,我看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比意大利还早呢!明朝这个时候的经济,科技,文化在世界上相对处于领先,假设一下历史的发展,如果没有李自成起义和满清入关,相信明朝一定能顺利进入资本主义,和其他强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历史上,那小小的嫩芽已经被无情的历史所摧残,现在我面对这嫩芽,能做点什么呢?是否能呵护它健康成长,让它为我面对的困局服务呢?
  周延儒回来打断了我的思路,想起以前对于他的承诺,我微笑道:“爱卿,朕曾经说过等你回京后会给你一个前程,那大学士之位……。”
  周延儒方便过后舒坦不少,回来听崇祯皇帝提起这个茬口,马上应道:“皇上,微臣怎么还会计较那些,只要能为皇上办事就行,其他一切都是虚的。”
  周延儒是官迷不假,可那是以前,自从他被派到江南搞文物倒卖之后,彻底掉进了商业实用主义的大染缸,高官显贵当然是他的理想,可跟到手的实惠相比,他实在难以取舍,实用主义告诉他,攥在手里的才最重要。
  我发现周延儒拍马屁的功夫见长,“爱卿能这么想,朕深感欣慰,江南之事朕心中已经有了想法,少不得要爱卿劳累,爱卿先回去休息,过几天朕另有重任交付给你。”
  对江南,我确实有了笼统的想法,是后世那个邓大伟人启迪了我,特区,对,将江南划为特区,北京地区已经可以切实的贯彻我制定的改革方案,江南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掌握了江南则把握了重要的命脉,而我现在也有了为数不少的新军和嫡系部队,手绝对能伸到江南去。
  这个体弱多病的帝国,也只能一点一点的医治,一省一省的改造并抓在手里。
  说干就干,谋划一番后,第三天早朝,我就宣布把南京和浙江组成新的南直隶,由李邦华任江南总督,周延儒为其副手,周延儒在江南呆了那么久,比较熟悉情况,能很快的把我的政策落实下去,李邦华不但人品好还极有才干,让他压着周延儒,可以让周延儒减少犯错误的几率,这套领导班子已经是我所能想到的最佳组合了。
  北京的中央政府现在已经成了“一言堂”,我这个皇帝有绝对的权威,文武百官则是老实肯干的“公务员”,听话的很,因此这个事情很快就定下来了。
  将李邦华和周延儒叫到御书房,我对二人面授机宜,“两位爱卿,朕已经把所能想到的都写在了这个小册子里,两位爱卿在路上仔细研读,一定要理解朕的想法。”我说着把“工作手册”递给他们俩。
  “朕挑几条重要的说说,也算是两位爱卿今后为官的重点,第一就是努力扶持商业,士农工商,这是一个条条框框啊!朕不管两位爱卿心中是怎么想的,一定要落实朕的这个重点,努力的给生意人提供方便,让他们乐于做生意,不害怕做生意,朕说点过头的话,凡是违背这个重点的,一律砍掉。”
  “第二是赋税问题,朕会成立新的税收衙门,江南地区的赋税全部由朝廷直接征收,地方政府不必过问,税收上缴国库之后再按照用度下拨给地方。”
  “江南地区的土地要重新丈量,严禁土地集中和兼并,每户最多可拥有百亩土地,多出来的一律收归国有,重新丈量之后严禁土地买卖。”
  李邦华和周延儒见崇祯皇帝滔滔不觉,满嘴直冒唾沫星子,两个人互相看了看,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不可思议,这也太……。
  “皇上,微臣有话说。”李邦华是耿直之人,此时不得不打断崇祯皇帝的话,“士农工商好比君臣佐使,正所谓各安本分,照皇上之言,那样一来岂不乱套了……。”
  第四十六章 有两种人不是好东西
  李邦华忠君爱国不假,但是他所受的教育让他不得不反对崇祯皇帝的想法,士农工商这个阶层古来有之,人人安其基业也便于管理,倘若今天读书人跑去卖牛肉面,明天耍大刀的改行做教书先生,这不是乱套是什么呀!根基一旦乱了,还怎么治理,这是他担心的根本所在。
  “皇上重新丈量土地不是不可以,张文正公重新丈量土地使百姓得以有地可耕,减少流民的泛滥,但是皇上此重新丈量之法太过严厉苛刻,恐怕激起民变啊!”江南那些大地主哪个是省油灯,再说了,从谁身上割肉不疼啊!这个事情处理不好,后果难以收拾。
  我一声不坑的听李邦华说,等他说完了,我站起身来道:“爱卿说完了?朕再重申一遍,南直隶的事情朕已经决定了,是板上钉钉的事,爱卿只管施行即可。”
  李邦华见崇祯皇帝一意孤行,脸色顿时变的很难看,在他可以预见的不远将来,江南肯定是多事之秋,他这个南直隶总督,恐怕干不长啊!
  “朕会从新军之中调拨两万人马南下,由张庆臻率领,作为政策贯彻的保障,凡是有胆敢违背朕之意愿者,一律就地正法。”任何改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江南那么激烈的变革当然也不例外,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哪怕是用鲜血洗礼,我也好把江南特区打造好,这个帝国的真正大修,就是要从江南开始。
  周延儒从崇祯皇帝的话语中听出雷厉风行之态,因此轻轻的扯了扯还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