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汉风1276 >

第375部分

汉风1276-第375部分

小说: 汉风127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妙、此计甚妙!”楚风抚掌大笑,心头块垒消去,贼心就生了出来,趁着赵筠不防备,抱着她柔软的腰肢,狼吻就在香喷喷嫩生生的脸蛋上一顿猛啃:“奖励我的聪明老婆,再奖励,来,嘴一个!”
    波*波一阵狂轰滥炸,饶是内书房中并无第三人,方才还端庄清丽的第一皇后,白嫩如玉的脸庞登时一片绯红,两汪秋波也蒙上了一层氤氲的水雾。
    身体越来越软,心跳越来越快,赵筠知道再不出手就又要被这呆子霸王硬上弓了。赶紧硬着心肠在他腰间软肉上狠狠一掐。
    哦咔咔咔!楚风一阵怪叫,“不得了,谋杀亲夫啊……”
    正闹得不可开交,就听得门外女兵高声通传:“民政部长郑思肖郑大人觐见!”
    楚风和赵筠这两位立马从纠缠不休变成了正襟危坐,面部表情也迅速调整到位,好像神龛上供着的两尊神像。
    惟有赵筠嫩脸上的红晕还未曾消去,眼波中的柔媚也依稀残存,楚风在一旁直乐,赵筠刚挥了挥小拳头以示威胁,这家伙反而一本正经的道:“形象,注意形象啊!”直把母仪天下、同时也是无数青年梦中情人的赵筠气了个半死。
    民政部长郑思肖捧着奏折,几乎是一步三跳的走进了内书房,说话的声音都好像飘在云端:“太、太好了,根据汇总出来的统计数字,去年江南、闽广、荆湖各地,以及南洋的三佛齐、占城,粮食都取得了大丰收,如今粮食在仓库里堆得满满的。这已是连续三年丰收了,要是再这么下去,只怕开元年间的盛况就要出现!”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是诗圣杜甫笔下的开元盛世,如今年年丰收。不是盛世到来的象征么?
    郑思肖作为传统文人,最关心民间疾苦,当年蒙元铁骑南侵,江南士民涂炭,纷纷出海避难,他曾以八罐茶叶从三佛齐土王手中换了一块土地,安置出海的故宋难民,此地便称为八罐茶,位于后世印尼首都雅加达附近。
    正因为郑思肖关心民间疾苦,品行又非常高尚,楚风才任命他为民政部长。如今得到粮食大丰收的统计数据,意味着百姓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他自然高兴得手舞足蹈。
    楚风点点头,这个时代的信息传递速度非常之慢,毕竟粮食产量不是紧急军情,不可能使用宝贵的信鸽传递,帝国的疆域又前所未有的广阔,民政部能在春耕前统计出前一年的粮食产量,已是非常不错了。
    “皇上洪福齐天,炎黄初祖保佑,我华夏刚从战乱中走出,不,战争还没有结束,就能有这般丰产,真正天佑吾民啊!”郑思肖难得的拍了拍马屁。
    楚风也是一乐,其实哪儿是什么天佑啊,就拿这个时代普遍种植的粮食作物占城稻来说,黄河以北不能种植,河南江北之间一年一熟,长江以南一年两熟,而琼州也即是海南岛南部,还有南洋群岛和中南半岛上的占城、三佛齐、新柯沙里等地,地理位置在北回归线以南的赤道区域,终年阳光普照,水稻可以达到惊人的一年三熟!
    大汉的统治区包括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江南地区,包括了鱼米之乡的荆湖,包括了盛产水稻的闽广,更史无前例的占据了占城、三佛齐、新柯沙里这些全世界水稻最高产的地区,要是粮食还不丰收,那还有天理吗?
    “多余的粮食,要是不尽快消化,会烂在仓库里呢!”郑思肖说完就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觉,仅仅十年前,因为战争消耗和交子贬值,南宋的统治区已经出现了“人家如破寺,十室九空。太守若头陀,两粥一饭”的情形。孰能想到,短短十年之后,大汉帝国的民政部长,会因为粮食过多而发愁?
    楚风哈哈一笑,缺粮是个大问题,粮食多了还不容易解决?“除了兴建仓库存储一部分,以应不时之需——当然,有南洋这座大粮仓,咱们不必存太多。其他的粮食,可以用来酿酒嘛,我可是听说吐蕃、蒙古、南洋还有西域人都非常喜欢饮酒,咱们大汉的酒决不会愁销路的。”
    郑思肖闻言就笑了,吐蕃、蒙古这些民族的百姓,不是非常喜欢饮酒,而是嗜酒如命!酿酒又是利润十分高的行业,故宋就施行榨卖制度,也就是朝廷专营,并收取了很多酒税,作为年年征战的军费。
    郑思肖的养眼睛滴溜溜一转,试探着问道:“那么,是朝廷按照故宋办法施行榨卖,还是由皇上和商人们合股开办?”
    楚风倒也罢了,赵筠瞧着郑思肖这位正人君子,此时脸上那幅“贼眉鼠眼”的样子,就觉得十二万分的好笑——他哪儿是问榨卖还是商办啊,分明是问酿酒所得入财税部官库还是皇上家的内库!要是施行榨卖,酒税和专营折子的收入,自然由财税部收取,要是皇上和商人们合办,收入当然就进了内库,除了十分之一的商税,财税部官库所得就不多了嘛!
    毋庸置疑,文官们总是费尽心机想掏空楚风的内库,而大多数时候,他们也达到了目的。
    这次,楚呆子会让他们满意吗?赵筠似乎以局外人的心态,饶有兴致的看夫君如何表态,浑然忘了她自己就是内库的掌舵人。
    楚风摇摇头,郑思肖有些儿失望,赵筠还是无所谓。
    谁知楚风的意思并非两人所想,他提出了第三个办法:“你们儒家门徒,老说不与民争利,如何在酿酒上一心想着搜刮民财呢?炼钢、纺织这些工业,还有东印度公司的海上殖民贸易,这些技术含量和资本投入都太大,普通民商无法承受,我才以内库资金投入,以利于高速发展;酿酒并没有什么高深不可测的东西,民间小作坊就能做,味道还不见得比大厂差,何不放开让民间经营?咱们收十分之一的正常商税就行了嘛。”
    原来皇上有此心!郑思肖不禁为自己的想法脸红了红,赵筠则想到了另外一层:若是放手把商贸交给民间,则必然有无数商贩携带酒、茶、瓷器等货物进入吐蕃、蒙古,互通有无、互相往来,各族人民长期接触,不是利于长治久安的大计吗?
    “臣照办!”郑思肖高高兴兴的鞠了个躬,正准备离开,又转过身,兴奋的道:“对了,方才臣高兴过头,都忘了还有两事。皇上请看这两个折子。”
    哦?楚风翻开第一份奏折,大汉帝国民政部畜牧局发来报告,新大陆北岸三处已经建设完成的居民点,移民已达到七千多人,各派驻一个连的军队戍守,当地零星可见的土人虽然凶悍,却极其原始,根本不可能是汉军的对手,殖民点的兴建一切顺利,开荒、拓殖有条不紊的进行中,有处殖民点还发现了高品位的铁矿,将来要是在附近发现煤矿,就能就地冶炼铁器,为生产服务。
    但更令人高兴的,是畜牧业的大发展,空阔的新大陆草肥水美,极其适合畜牧,以农耕为主的移民们,除了种植自己食用的粮食蔬菜之外,主要干起了畜牧业:放牛、放羊,其中羊的繁殖数量已达到了五万只,并且从辽东招募了擅长放羊的蒙族百姓作为技术指导,发现这里有宽阔的草原、却没有严寒的白灾,牧民们几乎以为到了天堂。
    畜牧局预测到明年,往新大陆方向运送移民、然后驶回的汉船将不再是空船返程,而是装满了羊毛,供给大汉帝国境内雨后春笋般兴建的毛纺厂使用。
    嗯嗯,楚风表示满意,澳洲在后世被称为羊背上的国家,正该发展畜牧!
    马政,第二份奏折也是皇帝必须亲自过目的——在坦克出现之前战马就是最强大的突击武器,即使到了拿破仑时代,骑兵的突击力和机动力,仍然是战场上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民间商贸需要交通工具,马车也是很好的选择。
    故宋时代,人烟稠密、人多地少的江南地区,存在人马争粮食争土地的问题,人都吃不饱,拿什么来养马?加上没有优良马种,因此只能年年茶马互市,将战马来源这一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问题拱手让人。
    帝国民政部畜牧局报告,如今大汉帝国粮食丰产,有多余的精饲料喂马,又有中南半岛北部的滇马、四川的川马、乃颜部的辽东马、大食的阿拉伯马等各具特色的优良马种,这些马匹有的耐力好,有的能走山路,有的爆发力强,有的挽力大,互相杂交之后又得到不少优良品系,大大改善了中国的马种。
    有此,帝国南方各地不但办起了军马场,还有许多民户自愿喂马,大汉以工代赈转移劳力,在各地官道的基础上修建了许多平坦的通衢大道,马车普及对马匹的需求也非常之大,民户养马利润丰厚,于是有条件的家家户户都养起来马儿——故宋马政勒逼“中人破产舍业”,大汉马政却令百姓自愿养马。
    如今,大汉帝国的马儿总体上已超过了草原上马背民族,畜牧局报告,分析北方燕云战役缴获的北元马匹,大汉军马除了耐粗饲料一项上还比不过元军的蒙古马,其他各项,包括爆发力、挽力、短程冲击速度、驮载重量和身高腿长等各方面领先,达到了全面超越!
    “太好了!”楚风击节赞叹,从泉州灭亦思巴奚开始注重军马,八年的努力终于有了丰厚的回报,草原上马背民族,所倚仗的无非骑射两项,射,哲别、射雕儿也无法对抗汉军的火枪火炮,骑,如今大汉军马已全面超越了蒙古马,则骑射两项大汉都有了压倒北元的资本,也有了出塞和他们在莽莽草原上一争雄长的实力!
    忽必烈,你在北方草原上还过的好吗?楚风问候这位屠夫、刽子手,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去草原上,和这位华夏的大敌,欺凌屠杀北方无数汉家儿女,将人民分作四等,施行奴役和残酷政策,并且直到今天还躲在草原上,对着中原汉地虎视眈眈的蒙古大汗,报一箭之仇了!
    正义这种人类史上稀缺的东西,并不是永远不会来到人世间,但他到来的时候,一定会让罪恶无处遁形,让光明普照世间!
  第518章 库里台
     早春二月,江南早已莺飞草长。蒙古高原上还是乍暖还寒,不过严冬的冰雪早已消融,在雪水的滋润下,青嫩的牧草破土而出。
    刚刚过去的那一个冬天,是忽必烈一生中感觉最寒冷的冬天,汉军雪夜入大都,把这位蒙古大汗忽必烈赶出了燕云之地,当年成吉思汗铁木真长驱万里,乃是经居庸关入的中原,可谁也没想到,短短半个世纪后,他的孙子忽必烈又从居庸关仓皇北逃,在上都城蛰伏渡过了这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季。
    元上都路,在金代称金莲川,筑有景明宫。是历代金朝皇帝避暑的地方,如今大汗驻陛,又是开春之后的吉日,城中来来往往的商旅、牧民极多,有漠北诸部的牧人,也有西域到此的番商,街道两旁的建筑既有飞檐斗拱的中华传统风格。也有绘着金漆的蒙古大帐,还有带圆顶的清真寺……
    街市虽不如大都汉地的繁华,却融合了融合了蒙古、汉、色目三种文化,也算得塞北胜景了,忽必烈在行宫高台上审视着这座亲手营建的城市,不禁唏嘘万千。
    三十年前年蒙哥即大汗位後,忽必烈曾以皇弟之亲,受任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为了便于管理汉地事务,忽必烈把藩府从蒙古腹地斡难河畔、不儿罕山脚下的哈喇和林,南移至到草原南缘的金莲川,他在负责统治汉地之後,进一步扩大了与汉人士大夫的接触,也受到更多的汉文化的影响。
    二十五年前,忽必烈命刘秉忠在金莲川筑开平府,作为藩邸。当时蒙古国的都城在哈刺和林。忽必烈在选择其藩邸地址时,考虑到“会朝展亲,奉贡述职,道里宜均”,因而把它确定在地处蒙古草地的南缘,地势冲要的开平,既便于与和林的大汗相联系,又有利于对华北汉人地区就近控制。
    当然,这在某种意义上,开平府、也即是后来的上都城,代表着他和哈喇和林的大汗分庭抗礼,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都城”,从这个意义上说。究竟是代表着辉煌顶峰的大都城,还是发迹之地的上都城在忽必烈心目中更重要,或许连他自己都难以回答。
    定鼎中原之后,忽必烈在上都与大都之间修筑四条驿道,经古北口、居庸关等雄关要塞联接着蒙古草原和华北平原,从上都往北循帖里干驿道又可交通漠北,这位蒙古大汗把上都作为帝国的第二都城,每年当华北平原烈日当空、大都城暑热难耐的时候,他都会回到凉风习习的上都,在这里处理帝国的各项事务,一直待到深秋才南返。
    可这一次,上都城的牧民们破天荒在严寒的冬天迎接了他们的大汗,破天荒见到了蒙古大汗不是铁骑雄姿气吞万里如虎,反而丢盔弃甲、惶惶如丧家之犬的模样。
    忽必烈不是盛夏到塞北来避暑,而是在严冬里被汉军一路驱赶着逃出了居庸关,又在冬雪中千里跋涉,狼狈不堪的来到这里,从万户千户到普通士兵,一个个宛如活鬼——这还是沿途居庸关、宣德府各大营驻军协助,以囤积的粮草接济呢!否则只怕上都居民眼中的景象,还要凄凉几分!
    “大汗。我大元崛起朔漠、兖有天下,实非幸致、全系天定啊!”左丞相赵复强颜欢笑,指着比大都城小了不止一圈、矮了不止两尺的城垣,故意装作信心百倍的样子:“大汗您请看,此地处桓州以东,滦水以北,正是龙盘虎踞、天子所都,王气冲于霄汉,岂不正是王者之所居?”
    赵复这话说的自己都不相信,在他这位江南才子,或者准确的说是老才子的眼中,上都城不仅胡汉杂处乱哄哄的,空气中还总是弥漫着一股马粪和牛奶混杂的腥膻气味,怎么能和辉煌壮丽的大都,或者精致美丽宛若天堂的临安相比?
    但上了贼船容易,下来就难了,因为一念之差,留梦炎、卢世荣这两个汉奸没高举紧跟眼前这位瘸腿的蒙古大汗,忽必烈一声令下就被抄家灭族,现而今赵复连告老还乡都不敢提出来,因为家乡已是大汉帝国的辖区,告老还乡,岂不正和投降敌国划了等号?
    忽必烈一言不发,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