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巨浪 >

第102部分

巨浪-第102部分

小说: 巨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白佑彬属于最先看到好处的那批年轻军官。
  通过这次改革,不但两大派系的高级将领被剥夺了很大一部分权力,还让几乎所有年轻军官看到了希望。
  虽然门系出身的影响并没有从海军中立即消失,但是在新的体制下,决定军官晋升与前程的决定因素不再是关系网,不再是家族背景,不再是出身豪门,而是其在战斗中的实际表现,是其个人素质。
  大概也正是如此,在这场海军内部的无声风暴中,几乎所有有才能的年轻军官都站到了陈锦宽的一边,并且用实际行动支持了陈锦宽推行的改革。
  正是年轻军官几乎集体“倒戈”,那些反对改革的高级将领才不得不忍气吞声。
  大概正是看到了这一点,陈锦宽才敢于在这个敏感时期,特殊时期推行如此大规模,如此彻底的体制改革!
  第四卷 四龙闹海 第三十九章 … 实验田地
  二月十日,白佑彬才见到了康复“复出”的陈锦宽。
  虽然时间才过去不到三个月,但是陈锦宽像一下子老了五岁一样,而且精神憔悴,仿佛面临着解决不了的难题。在白佑彬的印象中,陈锦宽就是军人的典范,在他的身上能够找到所有军人应该具有的优点。只是现在看来,陈锦宽也只是个军人,只是比其他人更优秀一点,而不是完美的军人。
  “听卫延年说,严国荣提交的那份评估报告是你写的?”
  “啊?”白佑彬微微一愣,赶紧说道,“也不完全是,我只是帮严将军处理了一些他不太清楚的问题而已。”
  “是吗?谦虚是好品德,可谦虚过头就不是好事了。”陈锦宽微微一笑,“那份报告我仔细看过,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快速战列舰的战术分析。严国荣没有上过战场,甚至没有上过快速战列舰,以他的能力,他写得出来?”
  白佑彬搓了搓手,知道骗不过陈锦宽。
  “其实,严国荣已经跟我说了,这份报告就是你写的。”陈锦宽也搓了搓手,看了眼茶几上的烟盒后,目光又回到了白佑彬的身上。“另外,听他说,你这段时间一直在忙着写另外一份报告。”
  “对。”迟疑了一下,白佑彬说道,“主要就是海军技术装备上的欠缺,以及我觉得海军应该重视的一些新技术在未来海战中可能发挥的重大作用。”
  “带来了吗?”
  犹豫了一下,白佑彬从公文包里拿出了那份没有完稿的报告。
  戴上老光眼镜后,陈锦宽非常仔细地阅读了起来。
  白佑彬则有点忐忑不安。他知道自己地经验不够丰富,而这份报告就是根据他在战斗中总结的经验。以及发现的问题写成的。也就是说。某些观点肯定存在着缺陷与不足,甚至是完全错误的。
  看到元帅看得那么认真,白佑彬也有点后悔,他觉得自己在班门弄斧。
  “很不错,其中很多观点只有你这种上过战场,并且指挥过战斗的军官才能发现。”陈锦宽摘下了眼镜。“比如。早在十年前,我们就认识到了雷达地重要性,并且提高了相关方面地研究投入。只是。以往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雷达只不过是能够看得更远,而且在夜间也能发现敌舰的了望员。很少有人将雷达与炮战结合起来考虑。按照你的观点,以及实际操作,雷达不但能够发现敌人,还能指挥火炮作战,那么帝国海军地战斗力肯定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当然,也如同你在这份报告中提到的,要将雷达地这一功能发挥出来,不但需要探测精度更高的雷达,还需要相应的火力指挥系统。”
  听到陈锦宽的评论。白佑彬暗暗松了口气。
  同时。白佑彬也意识到,虽然陈锦宽是六十多岁的老头。但是其思想并不保守,接纳新事物的能力并不比年轻军官差。
  “当然,不仅仅只有你一个人想到了这问题。你等一等。”说着,陈锦宽就起身到办公桌上翻出了一份文件,“这份文件在我这里放了快半年了,撰写人就是南京电子一所的杜齐蜚,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你肯定认识他。”
  白佑彬立即点了点头,他怎么可能不认识当年的“大哥哥”呢。
  这份由杜齐蜚亲笔撰写地报告提到地观点与白佑彬的观点很类似,即普通雷达难以指挥炮战,海军有必要投资开发一种专门用来指挥炮战地雷达。当然,在很大的程度上,这是一份向海军要科研经费的文件。
  “专业词汇太多,我根本搞不懂,但是杜齐蜚的观点与你的观点一样。”陈锦宽揉了揉额头,“当然,作为帝国数一数二的无线电电子学专家,而且还是南京电子一所的总工程师,我们非常重视这份报告,并且在半年前就拨了一笔专项研究经费。听严国荣说,杜齐蜚的研究进展比预料的还要快。如果不出所料的话,最迟今年年底,最快今年年中,我们就能拿到专门的火控雷达了。”
  “这么快?”白佑彬合上了文件。里面那些专业素语他也看不懂。
  “也不算很快,如果不是要南京电子一所尽快拿出替换电眼乙型的探测雷达,恐怕还能提前几个月。”
  白佑彬微微皱了下眉头,听陈锦宽的话,海军在雷达方面的投入相当巨大。
  事实也正是如此,就在白佑彬与陈锦宽谈话的时候,那些返回造船厂的战舰都在维修的时候换装了电眼丙型雷达。与电眼乙型雷达相比,丙型不但大大提高了工作可靠性,其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提高到了十八小时(在当时,这绝对算是非常优秀的了),另外还简化了设计,主要就是便于海军在使用过程中自行维护与保养,比如将一些重要的,容易坏的部件都设计成标准接口,坏了之后可以非常方便的更换。另外就是增强了在恶劣天气下的探测能力,这对实战的意义更重大。
  遗憾的是,电眼丙型雷达并没有提高在复杂背景杂波情况下的探测能力。
  “另外就是,你提到的一些新战术也很有创意,只是……”陈锦宽微微一笑,“战术不比技术,如果某种新的技术产品不符合实战需要,我们最多竟起当作摆设,不会对战舰的作战产生多大的负面影响。相反,战术推广之后,就不能抛弃,所以任何新战术在推广之前,都需要进行检验,而且最好是实战检验。”
  白佑彬点了点头,他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比如,雷达如果坏了,还有了望员。相反,如果由雷达引导炮战不符合实战要求,就很难在战斗中改变官兵的作战习惯,从而严重削弱了战舰的战斗力。
  “因此,我打算给你一个机会。”陈锦宽将一直拿在手上的文件递给了白佑彬。“果敢号战列巡洋舰在四月份就能重新服役,现在修复工作已经进行到了最后阶段。如果你想证明你提出的新战术能够提高战舰与海军的战斗力,那么你就在果敢号上做出点名堂来,证明你的观点与能力。”
  接过文件后,白佑彬暗暗一惊。
  “当然,需要什么设备,尽管去找严国荣,他要是不批的话,就去找卫延年,卫延年不理你的话,再来找我。”陈锦宽微微一笑,“另外,正式任命书要到四月份果敢号重新服役的时候才会下达。作为果敢号未来的舰长,你可以挑选需要的手下,提前组建战舰的指挥团队。”
  “元帅,你是说现在就开始?”
  “当然,难道你准备到接舰的时候才组建团队?”陈锦宽笑着摇了摇头,“另外,按照你的设想,肯定要对果敢号的指挥系统做很大的修改,到时候需要采购新的设备,甚至需要研制一些新的设备。果敢号的维修工作即将结束,你不会希望到时候再割开舰体,将你要的设备安装进去吧?”
  听到这,白佑彬立即站了起来。“那我立即去江南造船厂,先搞清楚维修进度,然后尽快安排新的维修计划。”
  “船我已经帮你安排好了,今天晚上出发,你可以带上谢昶伦一起去,听说,他是你的同室同学?”
  白佑彬老实的点了点头,他可不敢有半点隐瞒。
  “现在回去收拾行李还太早了。”陈锦宽看了眼手表,“再坐会。你对这次海军体制改革有什么看法?”
  这下,白佑彬有点头大了。
  当时,他还是有点不明白陈锦宽为什么要急于改革,而且对体制改革也不是太了解,所以与其他军官一样,认为陈锦宽的这次改革存在私心。
  “其实,不能理解也没有什么。”陈锦宽似乎看出了白佑彬的心思,“我相信,要不了多久你就会明白的。作为帝国海军军官,特别是年轻军官,这次改革不但没有让你受到损失,还给了你更多的机会。当然,今后你会明白的。”
  “元帅,其实……”迟疑了一下,白佑彬说道,“其实我们这些年轻军官明白不明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元帅肯定是在为帝国海军,为帝国着想,不然不会在这个时候推行改革,特别是这么大规模的改革。”
  陈锦宽微微一笑,并没有多说什么。
  其实,白佑彬这番话也没有多少意义。作为一名普通军官,陈锦宽是否为海军着想,是否为帝国着想,他能管得着,能影响到陈锦宽吗?
  说白了,当时很多年轻军官都有种束手无策,听天由命的感觉。
  在这场无声的风暴中,年轻军官作为海军中的“弱势群体”,不但没有发言权,还没有选择权。
  当然,如同陈锦宽所说的,当一部分聪明的年轻军官醒悟过来之后,他们不但是陈锦宽的忠诚追随者,还将成为改革最有力的推动者。
  这一切,需要的仅仅只是时间。
  第四卷 四龙闹海 第四十章 … 旧貌新颜
  时隔三年多,当白佑彬再次来到江南造船厂的时候,差点就走错了方向。
  此时的江南造船厂不但比三年前多了三座船台,四座大型船坞,还多出了两间零备件生产加工车间,五座仓库,就连船舶设计中心也搬到了一栋高达七层的大厦里面。造船厂的工人至少增加了三分之一,设计船舶的工程师更是增加了上千人。
  当时,帝国的战时动员还没有完全铺开,造船厂除了采用三班倒,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施工之外,其他方面与平时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作为帝国五家大型造船厂之一,江南造船厂不但承担了万吨级以上大型战舰一半以上的设计工作,还承担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建造与维修工作。此时除了“果敢”号战列巡洋舰之外,江南造船厂还承担了还有“泰山”号的改进工作,“秦岭”号的维修与改进工作,“太祖”号的维护工作(按照帝国海军的惯例,战舰是谁建造,谁维护)。正在建造中的,除了已经命名为“英宗”号的快速战列舰之外,还有一艘大型巡洋舰;空出来的两座大型船台也正在进行建造新战舰的前期准备工作。
  “两位长官,就是这了,只是汪总在不在,我也不知道。”
  “罗师傅,太感谢你了。”说着,谢昶伦递了根香烟给那个带路的工人。
  找到看门的警卫,报名身份之后,两人立即被带到了七楼。
  汪华华正在与几名工程师商讨战舰设计上的问题,见到白佑彬出现在门口,他先是一惊,接着就笑了起来。
  “你们先出去吧,这个问题让我仔细考虑一下。明天再继续讨论。”
  几名工程师立即告辞离开,出门的时候。他们都有意打量了白佑彬这个年轻的海军中校一眼,大概他们还没有见过这么年轻的中校军官吧。
  “昨天就接到电话。说有个白中校要过来。”汪华华笑着迎了上来,“没想到,竟然是你。三年多不见,当年的少尉已经是中校了。”
  “汪师兄,你还是喜欢开我地玩笑。”白佑彬也笑了起来。“这位是谢昶伦上尉,我的同学,同时也是我地助手。”
  “坐吧。想喝点什么?对了……”汪华华到橱柜里找了一番,“上次卫延年托人送了我一罐海军的黄金咖啡,不知道还有没有。找到了。你们运气不错,还剩了一点。”
  见此情形,白佑彬与谢昶伦都偷偷地笑了起来。
  “这东西,我平常都拿来待客,没怎么喝,不知道有没有过保质期。”
  “汪师兄,随便吧,白开水也行。”
  “那怎么行。你现在可是中校了。按级别。我最多只算得上是个少校预备役军官呢。”
  白佑彬笑着摇了摇头,真拿汪华华没有办法。
  很快。两杯热腾腾的咖啡就冲好了,只是里面既没有加糖,也没有加奶粉,一看就知道,汪华华平时根本不喝咖啡。
  “这次,你是来接受果敢号的吧?”
  “不是,没这么快。”白佑彬从谢昶伦手里接过了文件。“听说,果敢号的维修工作还没有结束,我们想对其改进工作做一些变动。”
  “变动?”汪华华微微皱了下眉头,看白佑彬那眼神,就像是看到了一个正在胡闹的孩子一样。
  “不是大范围改动,只是增添一些通信设备,主要是舰内通信设备,另外就是增添刚刚研制成功地仪器。”
  “什么仪器?”汪华华这才翻开了文件,只扫了一眼,他就惊讶的瞪大了眼睛。“你说的是弹道计算机?这东西现在还在弄,最快也要到六月份才能造出样品,根本不可能用在果敢号上。”
  “海军已经下了文件,并且提供了额外研究经费,大概四月初就能造出第一台样品。”
  “这也来不及啊,装舰前需要测试,而且到时候果敢号地改进工作已经完成了,再做改动的话……”
  “前期预留下改进空间,并且调整一下改进工序。”白佑彬放下了咖啡杯,“无论如何,必须给果敢号装上弹道计算机,而且每座炮塔都需要一部。如果不行的话,我会给你们海军元帅地批文。”
  汪华华的眉头跳了几下。“很重要?”
  白佑彬点了点头。“这是最关键的设备。另外,文件里提到的那些设备也需要装上去。”
  汪华华又扫了一眼文件。“好吧,我尽量安排。只是果敢号的具体改进工作不是由我负责,你也知道,我这个总工程师不可能什么都管。这样吧,我先了解一下情况,明天……今天晚上,我给你电话,到时候再详细谈一下。”
  白佑彬也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毕竟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