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巨浪 >

第142部分

巨浪-第142部分

小说: 巨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他脑子有问题吗?
  这就是菲利普斯收到“反击”号电报之后的第一想法。
  炮击鲸湾港本来就是一个“诱敌”任务,是Z舰队释放地烟幕弹,是要诱使敌人留在开普敦。需要“火急火燎”的将炮击结果报告给舰队司令官吗?
  要知道,南部非洲是大明帝国的传统势力范围,部署在那边的监听电台不会少于五十部。
  只要有任何两部电台接收到了“反击”号发出的电报,就能测出“反击”号的位置,从而推断出“反击”号的航线,最终判断Z舰队的目的地!
  如果敌人地拦截舰队行动果断,且燃料充足,就完全有可能在Z舰队离开福克兰群岛之前赶过来,并且将Z舰队堵在海湾内,用其“无坚不摧”地巨炮将Z舰队彻底的留在南大西洋地海底。
  这次行动的关键就是隐秘,要避开敌人,就必须确保行踪隐秘。
  Z舰队进入南大西洋的风暴区之后,几乎不用考虑袭击舰的“威胁”,因为没有几艘袭击舰能够在如此恶劣的海况下活动,而且袭击舰在这边也找不到“猎物”,更不会到南大西洋活动。
  结果,坦南特的这封电报却暴露了Z舰队的行踪。让菲利普斯地“心血”付之东流。
  菲利普斯因此而发怒也就不足为奇了。
  只是,现在菲利普斯不但要考虑敌人拦截舰队的威胁,还得考虑南大西洋上的风暴对Z舰队造成的影响。
  他也没有料到,南大西洋八月份时的天气比他的愤怒还要“狂暴”。
  昨天进入风暴区之后,舰队的速度就从十六节跌到了十四节。现在,风暴变得更加猛烈,即便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开足了马力,其两具螺旋桨输出的四万五千轴马力的推进功率也仅仅只能让这两艘排水量达到了四万吨的战舰以十五节地速度航行。为了避免推进系统出故障,毕竟“纳尔逊”级只有两根推进轴,只要有一根推进轴出了问题。其速度就将掉到八节以下,在收到“反击”号发来的电报之前,菲利普斯不得不让舰队将速度降低到了十二节,随即又命令把速度降低到了十一节。
  也就是说。即便天气在三日之后好转,Z舰队到达福克兰群岛的时间都将延迟一天。
  更严重的是,如果天气在三日之后没有好转,或者是变得更恶劣。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将面临没有足够燃料驶往福克兰群岛地窘境。到时候,菲利普斯只能发出电报,让油船前来与Z舰队会合,并且在极端恶劣的海况下为战舰补充燃料。
  显然,不管是那一种结果,Z舰队的处境都极为艰难。
  一天的时间,足够敌人地拦截舰队追上Z舰队了。如果在补充燃料的时候遭到敌人的打击,Z舰队“全军覆没”的可能性高达九成。更要命的是,菲利普斯没有选择的余地。如果不去福克兰群岛,Z舰队就只能北上返回弗里敦,而且必须在里奥格兰德海丘,或者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与油船会合。而这两处海域都在敌人拦截舰队的打击范围之内,Z舰队将无力逃出敌人拦截舰队的活动范围!
  当然,菲利普斯也不是没有办法让Z舰队避开危险。
  如果能够在恰当的时机转向。并且变更与油船地会合海域,敌人的拦截舰队很有可能扑向福克兰群岛,而不会前往里奥格兰德海丘,或者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找Z舰队的“麻烦”。只是,这个转向的时机一定要把握好。
  另外,还得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知道敌人拦截舰队的行踪。
  也许,英国海军在南大西洋上活动的袭击舰会与敌人地拦截舰队遭遇,或者敌人的拦截舰队遇到了麻烦。发出了电报。并且被设在福克兰群岛与圣赫勒拿岛上的英国监听电台截获,从而暴露了行踪。
  大概正是抱着这一点点希望。在收到“反击”号的电报后,菲利普斯没有让舰队转向。
  十八日中午,仿佛上帝听到了Z舰队司令官的祈祷,并且决定帮一帮这个快要绝望的英国海军中将,一份电报送到了菲利普斯的手中。
  英国监听电台确实截获了敌人战舰发出的电报,而且判断出是“果敢”号战列巡洋舰发出的电报,并且准确地计算出了发报海域!
  随后,另外一封由海军部发来地电报证实了之前的情报。
  一艘在南大西洋上“迷路”地英国袭击舰遭遇了敌人的拦截舰队,并且判断出敌拦截舰队正在朝福克兰群岛方向前进。
  菲利普斯立即让通信军官发出了电报。
  只是,他没有立即让舰队转向,因为Z舰队还没有到达转向的最佳时机,而且他也不敢确定,敌人的监听电台截获了Z舰队发出的这封电报。他还在等待机会,一个更好的转向机会。
  第六卷 跨洋远征 第七章 … 将计就计
  了望员发现那艘在滔天巨浪中若隐若现的船只时,已经来不及阻止其发出电报了。
  随后,“汉江”号等三艘巡洋舰以追快的速度追了上去,很快就确认那是一艘伪装成在阿根廷注册的“快乐之星”号散装货轮的英国袭击舰。与“乌鸦”号一样,速度只有二十多节的英国袭击舰没能逃过巡洋舰的追击,而且在南大西洋的风暴中,该舰三百多名英国海军官兵(其中大部分为临时征召的海员)无一幸免。
  收到这一消息的时候,第6舰队仍然在风浪中向东前进。
  白佑彬也有点哭笑不得的感觉,他觉得自己被运气捉弄了。即便没有抓住袭击舰上的英国海军官兵审问个究竟,他也能猜测出,那艘英国袭击舰肯定是出了故障,甚至有可能是被风暴刮到这边来的,结果凑巧碰上了第6舰队。
  不说别的,负责追踪英国远征舰队的帝国袭击舰绝不会到南纬五十度附近海域活动。
  袭击舰不是正规的军舰,抗风浪能力远不如军舰。第62舰队的三艘主力舰在暴风雨中都航行得这么艰难,袭击舰根本不可能在如此恶劣的海域活动,甚至有可能被风浪掀翻。即便不在风暴中沉没,因为西风带的风暴往往持续几个月,特别是冬季,几乎不会停止,所以一般舰船进入西风带之后,将很难迅速离开。
  风帆时代,西风带海域又被称为“魔鬼海域”。
  事实也确实如此,发现第6舰队的“马格利特”号袭击舰是在导航设备出了故障之后误入西风带,并且误打误撞的碰上了第62舰队。
  整个下午,白佑彬都趴在海图桌上。不停的思考着。
  似乎感受到了指挥官的紧张情绪,于右任不但主动担当起了舰队地指挥工作,还没有让肖定邦等人去打扰白佑彬。
  对白佑彬来说,此时的情况已经比较明显了。
  一切从坏的角度考虑。那艘英国袭击舰在被发现之前。肯定“跟踪”了第62舰队一段时间。并且基本上掌握了第62舰队地确切航向。另外,在其被击沉之前,已经发出了电报。从“果敢”号的电台截获的长波通信来看。英国袭击舰至少发出了三封电报。
  当然。白佑彬并没有什么好后悔地。
  在如此恶劣地海况下。不但不可能启动雷达。还要将雷达天线固定好。避免被疯狂刮坏。如果为了避免被敌人发现。而导致雷达在风暴中损坏。那就完全得不偿失了。另外。按照海军地雷达操作守则。在没有进入交战海域之前。舰队不能随意使用雷达。这也主要是当时地雷达性能差。故障率高导致地。
  了望员也没有责任。毕竟在高纬度地区。即便是白天。光线都极为昏暗。而且风浪太大。严重影响到了了望员地视线。更重要地是。在如此情况下。了望员还能坚守在岗位上。并且发现了敌人地袭击舰。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地了。
  要怪。就只能怪运气不好。
  问题是。现在舰队地行踪已经暴露了。下一步该怎么办?
  准确的说,当英国远征舰队指挥官知道了第62舰队的行踪之后。他会采取什么样地举措,会不会改变前往福克兰群岛的计划?
  这是最重要,也最让白佑彬头痛的问题。
  在确定英国远征舰队没有打算进入印度洋,准备从马弘伦海峡,或者合恩角南面进入太平洋之后,白佑彬不但猜出了英国远征舰队指挥官的意图,还想到了英国远征舰队次行的战略目的。
  随后,在于右任与肖定邦的帮助下,白佑彬肯定了一点。即英国远征舰队进入太平洋之前。必须进行一次燃料补给。如果其过早的进入了风暴海域。甚至得以最短的航线前往福克兰群岛,等待运送燃料地补给船。
  为了便于思考。白佑彬还让于右任按照英国远征舰队的实际情况,也就是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的巡航能力,在海图上画出了一条英国远征舰队在与“大洋幽灵”号袭击舰遭遇之后,立即改道前往福克兰群岛的最友航线。
  当然,这条“航线”绝不仅仅只是海图上的一条线。
  结合“反击”号炮击鲸湾港的时间,返航时地速度,“纳尔逊”级战列舰的实际巡航速度等数据,在按照与“反击”号在福克兰群岛会合,就可以大致计算出英国远征舰队在转向之后的平均巡航速度,然后再在航线上标出具体时间,英国远征舰队的具体位置。因为不清楚北面海域的情况,所以这些数据不会太精确,只能用来参考。
  通过这条“航线”,白佑彬就能实时掌握英国远征舰队的情况。
  此时,英国远征舰队应该在阿根廷海盆东北海域,距离福克兰群岛还有大概八百海里,需要三天半到四天的航行时间。另外,英国远征舰队距离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大概有一千一百海里,距离里奥格兰海丘大概有六百海里。
  第62舰队距离福克兰群岛还有一千五百海里,舰队的速度勉强能够达到十八节。也就是说,至少还需要三天半才能到达福克兰群岛。
  这与白佑彬之前计算的结果一样,只有“全速前进”,才有可能及时到达福克兰群岛。现在地问题是,第62舰队地行踪已经暴露了,英国远征舰队指挥官肯定掌握了这一情况,他还会不会去福克兰群岛补充燃料呢?
  如果会,那一切都好办。
  如果不会,英国远征舰队指挥官肯定会派一两艘辅助战舰去福克兰群岛,如果发现第62舰队到达了福克兰群岛。远征舰队就立即改变航向,赶在第62舰队返回之前进入印度洋。或者在北面某处海域等着第62舰队离开福克兰群岛海域,然后再南下进入太平洋。
  也就是说,第62舰队去福克兰群岛不会有任何收获。
  问题是,要到哪里才会有收获?
  当时,白佑彬唯一能够肯定的是,不管英国远征舰队向东,还是向西,都要在四天后补充一次燃料,而且补充燃料地时间很有可能不少于一天。原因很简单。英国海军没有几艘专业的综合补给舰,而且那几艘补给舰都在北大西洋上活动,没有伴随远征舰队南下。用普通油船为战舰补充燃料不但费事,还费时。
  也就是说。白佑彬没有丧失所有机会。
  海上补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得选择相对较安全地海域,因为除了帝国海军的快速战斗支援舰,大部分补给舰与油船的速度都不快,如果与敌人的舰队遭遇。结果将非常悲惨。其次还得选择一块风浪相对较弱的海域,不然补给工作将变得非常危险,甚至无法完成补给作业。最后,还得将补给海域选择在舰队剩余燃料所能到达的海域,不然战舰燃料烧光了,就只能就地等待,风险太大。
  想到这,白佑彬拿起了圆规,在海图上做出了一个圆圈。
  圆圈的中点就在英国远征舰队现在的位置上。半径则是于右任描绘的那条航线的剩余部分。当然,考虑到北面海域地海况要好得多,所以这个圆圈上半圈的半径要大一些,下半圈的半径则要小一些。
  也就是说,圆圈内的海域是英国远征舰队在燃料用尽之前能够到达地海域。
  当然,这也只是大致推测。
  “于右任。我们还有多少燃料?”
  “燃料?”于右任走了过来,“还有一半左右,足够我们返回开普敦了。”
  “一半?”白佑彬微微皱了下眉头,说道,“也就是说,在现在的海况下,我们大概还能航行三千五百海里?”
  “应该能够航行四千海里,如果天气好点,跑上四千海里肯定没问题。”
  白佑彬微微点了点头。“为我们补给燃料的那几艘补给舰是不是还在开普敦?”
  “应当在吧。”于右任有点不明白。白佑彬问这些做什么。难道准备打“退堂鼓”了?
  似乎想到了什么,白佑彬又爬在海图桌上。用圆规丈量了起来。
  这时,谢昶伦与肖定邦走了过来,他们都很想知道白佑彬下一步会怎么办。
  “看来,我们得赌上一把了。”过了好一阵,白佑彬才抬起了头来。“立即联系开普敦,安排护航战舰,护送补给船去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海域,必须在……我们现在转向北上,多久能够到达那边?”
  “现在?”于右任迅速心算了一番,“大概需要六十个小时,也就是二十一日上午就能赶过去。”
  “那就让他们务必在二十一日中午到达。”
  “发送电报?”
  白佑彬看了于右任一眼。“不发送电报,还能用什么办法把消息送出去?”
  “可是……”
  “快去做吧。”白佑彬挥了挥手,“我们距离福克兰群岛还有一千五百海里,而且这鬼天气,英国的监听电台肯定无法截获我们地通信信号。另外,我们十分钟之后转向,去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
  于右任没再多问,因为毕长胜轮班休息,所以大副直接让通信军官发了电报。
  十分钟不到,“果敢”号就率先转向了。
  白佑彬没有向参谋解释他的新策略,几个参谋也没有主动问出来,大概他们都不再怀疑白佑彬的预测能力了吧。
  第六卷 跨洋远征 第八章 … 分秒必争
  越向北航行,海面上的风浪越小。到了第三天,也就是二十日上午,舰队基本上离开了风暴区,海面浪高已经不足二米了。
  舰队没有加速,仍然保持着十八节的速度,这样可以让满负荷运转了好几天的主机与推进系统“放松放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