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巨浪 >

第279部分

巨浪-第279部分

小说: 巨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站在帝国的角度,只要能够打赢太平洋战争,帝国海军就能分兵大西洋,夺取大西洋的制海权,然后迫使南美国家倒向同盟国集团,完成对美国的包围,在迫使英西俄等国投降之后,美国要么战败,要么也主动投降。如此一来,战争结束之后,帝国将再次建立起独霸全球的势力范围,并且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霸主。更重要的是,只要美国战败,帝国可以通过肢解美国,或者在美洲地区扶植一个强大的国家来制衡美国,从而消除隐患,保证在未来五十年,甚至一百年之内无人能与帝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目的。
  最重要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德国仍然是战胜国,也最多只是欧洲的霸主。
  从帝国本身的利益出发,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容忍在战争结束之后,德国成为能够与之争夺世界霸权的强国,至少不能让德国成为全球性的强国。
  可是,德国绝不甘心永远只是欧洲霸主,只是帝国的“随从”。
  如果按照德国的战略方针,在战争结束之前,德国就要与帝国瓜分欧亚大陆,从而达到其控制欧亚大陆的目的。战胜英国之后,德国有望获得欧洲最强大的海军,从而成为大西洋上的海军强国,并且担负其大西洋上的主要作战任务,将帝国海军排斥在大西洋,至少是北大西洋之外。另外,德国还可以借助战胜英国的机会,控制英国在非洲北部、西部,以及南美洲北部与加勒比海地区的殖民地,成为殖民大国,从而为成为全球大国奠定基础。
  最重要的是,如果德国参与了进攻美国的作战行动,就能控制美国的部分地区。
  从战后的世界格局来看,只要德国能够在北美大陆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能阻止帝国独霸美洲大陆,在制约帝国的同时,获得与帝国进行全球争霸的实力。
  可以说,同盟国集团在战略方针上的矛盾,就是帝国与德国的根本矛盾!
  第十卷 浴血鏖战 第四十七章 … 危机并存
  三月十八日,也就是白佑彬回到舟山的第三天,他就跟随陈锦宽出发了。
  虽然心里有点不满,毕竟才回家三天,但是白佑彬也不得不知足,在这三天中,除了正常的工作时间之外,卫延年没有给他安排其他事情,让他能够回家陪陪老婆孩子,享受家庭的温馨。相对于那些还在前线作战的将士来说,能够在战事如此紧张的时候回到家里,跟老婆孩子睡在同一张床上,这绝对是超级奢华的享受了。
  搭乘游艇离开舟山之后,白佑彬才知道,他这次是随同陈锦宽去开罗。
  次日,在他登上了“安海”号重巡洋舰之后,才发现前往开罗的不仅仅有他与陈锦宽,以及随行的海军官兵,还有几十名陆军官兵。率领这支队伍的也不是陈锦宽,更不是陆军元帅肖万青,而是帝国首辅萧鼎昆。
  显然,白佑彬将随同萧鼎昆去参加第二次同盟国首脑会议。
  进入南洋之后,随行的二艘驱逐舰脱离了编队,前来接应的是隶属于第三舰队的,由四艘轻巡洋舰组成的护航舰队。从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之后,护航队伍里增添了二艘隶属于第四舰队的老式战列舰,以及十多艘其他舰艇。随后,舰队在尼科巴群岛海域与一支由上百艘商船组成的船队会合,一同踏上了前往苏伊士运河的航程。
  虽然白佑彬不清楚此次行程的安排,但是从这阵状上来看,同盟国第二次首脑会议肯定非常重要,而且严格保密。
  一路上,白佑彬除了跟几个熟悉的海军司令部的军官呆在一起之外,主要就是应酬那些陆军将领。让他略微有点意外的是,在比海军还要保守的陆军中,也有几个年纪不到三十岁的少将,甚至还有一个刚刚三十岁出头的中将。显然,这些年轻将领都是在战争时期得到了火速提拔。并且成为了陆军的顶梁柱。
  船队经过亚丁湾,进入红海之前,白佑彬都没有见到陈锦宽。
  从陈锦宽的副官那里,白佑彬大概了解到,这十多天里,陈锦宽与肖万青一直同首辅呆在一起。而且在商量一些关键事情。
  直到船队到达苏伊士地前一天,陈锦宽才派人把白佑彬叫了过去。
  “随便坐吧。想喝点什么?”没等白佑彬开口。陈锦宽又说道。“这次首辅送了我一盒铁观音。虽然喝茶不是海军地习惯。但是我们也可以偶尔换下口味。”
  泡好茶之后。陈锦宽走了过来。
  味道确实很不错。即便白佑彬平时并不喝茶。他也嗅得出来。那是极品铁观音。
  “知道这次去开罗干什么吗?”放下茶杯后。白佑彬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不知道也没有什么奇怪地。”陈锦宽呵呵一笑。说道。“其实。在我登上安海号之前。我都不清楚去开罗干什么呢。”
  “元帅。为什么……”
  陈锦宽压了压手,示意白佑彬不要急着提问。“这几天,我跟首辅,还有肖万青元帅详细讨论了一下。从首辅的意思来看。第二次同盟国首脑会议将重点解决同盟国集团的战略方针,也就是下一步战略进攻的重点方向。按照肖万青地意思,如果德国肯出人出力,我们可以集中兵力打垮俄罗斯,然后再解决太平洋对面的美国。”
  白佑彬微微皱了下眉头,从陈锦宽这番话的意思来看,这只是肖万青的意见。
  “只是,我跟首辅都觉得这个战略决策不太理想。”稍微停顿了一下,陈锦宽突然问道。“知道首辅为什么认为不应该首先击败俄罗斯吗?”
  “这个……”白佑彬有点措手不及。
  “别担心,这里就我们两个人,而且我不会把你的话告诉其他人的。”
  听到元帅这句半开玩笑的话,白佑彬也笑了起来,说道:“元帅,虽然我是军人,但是在我看来,这恐怕与战后的世界秩序有关吧?”
  “完全正确!”陈锦宽很欣慰的点了点头,“开始。你是不是想问。为什么要叫上你,而不是叫上卫延年?”
  白佑彬愣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
  “卫延年要留在舟山主持大局,没有他,海军玩不转。”陈锦宽地目光在白佑彬的身上停留了几秒钟之后,又说道,“另外,就是让你获得更多的机会。上次,你给首辅做地私下报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你能够抓住这次的机会,今后的发展就将更加顺利。”
  虽然陈锦宽没有明说,但是白佑彬知道陈锦宽的意思。
  “这次去开罗,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与其他国家的将领商讨大西洋上的作战行动。”陈锦宽转移了话题,“我已经与钟长生联系上了,如果与德国、意大利谈妥了,他将调回海军总参谋部,担任副总参谋长,协助卫延年主持海军事务。”
  听到这,白佑彬立即皱起了眉头。
  “当然,按照我们的理解,德国与意大利没有理由拒绝我们地提议。”
  “什么提议?”白佑彬长吸了口气,让心情稳定了下来。
  从陈锦宽开始的那句话来看,在钟长生调回海军总参谋部之后,陈锦宽将把他留在直布罗陀,并且由他出任第四舰队司令官,甚至还要兼任北大西洋战区司令官的职务。
  这件事情来得有点突然,让白佑彬有种天旋地转的感觉。
  从根本上,白佑彬不太情愿去大西洋,毕竟他的根基在太平洋,而在他离开太平洋战场之后,即便郑恩博仍然留在第三舰队,不会顶替他在第一舰队的位置,郑恩博也将成为帝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最有实力的将领与舰队指挥官。
  更重要的是,大西洋上的战斗一时半会结束不了,如果拖上几年,白佑彬还有机会返回第一舰队吗?
  可是,白佑彬有选择地权利吗?
  “知道我为什么要让你去大西洋吗?”陈锦宽似乎看出了白佑彬的心思,“在很多人看来,现在去第四舰队,就是个苦差事。当然,这只是一些没有眼光的人的看法。如果换个角度,你就能发现,现在去大西洋,将获得一次极为宝贵的机会。”
  白佑彬抬起了头来,有点半信半疑的看着陈锦宽。
  “不要认为我在开玩笑,你开始不是在问,我们的提议是什么吗?”陈锦宽微微一笑,说道,“从根本上,我们不会转移战略重点,至少在太平洋战场上获得决定性的胜利之前,我们不会在大陆战场上投入过多的力量。下一阶段,我们地战略重点仍然是攻打澳洲大陆,这一点,不但萧鼎昆首辅确认了,肖万青元帅也答应在我们完成了登陆作战之后,向澳洲大陆派遣至少五十个作战师地兵力。现在,陆军的第一批作战部队已经到达了达沃港,预计将在月底参加莫尔兹比港地战斗。只是,我们也不能让同盟国集团因为内部矛盾而分崩离析,至少不能在战争结束之前瓦解。”
  “也就是说……”白佑彬微微皱了下眉头,心有有点数了。
  “也就是说,我们将答应德国与意大利的部分要求,协助德国与意大利夺取大西洋上的制海权,至少削弱英国海军的实力,确保协约国集团无力在短期内进入地中海,或者登陆欧洲大陆。”
  “登陆?”
  “当然,美国与英国一直在计划反攻法国。”陈锦宽笑着摇了摇头,“别认为西班牙会有多大的作为,比利牛斯山区的地形条件极为恶劣,对双方来说都是有利于防守,而不利于进攻,不然德军早就打到西班牙去了。另外,美国在西班牙的驻军也仅仅只有二十个师的兵力,即便算上西班牙陆军,协约国集团也很难从西班牙发动战略反攻。如果美英准备拿德国开刀,最有可能在法国北部地区,或者比利时来一次大规模的登陆作战行动。如果协约国能够控制地中海的制海权,则有可能首先向意大利开
  听到这,白佑彬猛然明白了过来。
  “现在知道我为什么要你去大西洋了吧?”
  “元帅,你的意思是,让我去对付英国海军?”
  陈锦宽点了点头。“按照首辅的意思,为了稳住德国与意大利,我们必须在近期内发动一场海战,主要目的就是打击英国本土舰队与大西洋舰队。在这方面,意大利与德国都没有发言权,毕竟他们的海军还不够强大,根本不是英国海军的对手。同样的,如果我们能够取得胜利,就能确保德国与意大利,特别是德国在东欧战场上的投入,从而让我们能够在太平洋战场上投入更多的兵力。”
  “可是,现在的第四舰队……”
  “舰队兵力不是问题,这方面我会设法解决。”陈锦宽突然叹了口气,“你需要考虑的是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的威胁。在我们出兵大西洋的情况下,战略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了,而美国绝不会容忍英国海军战败,必然会支援英国。如此一来,你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英国海军,还有美国海军!”
  这些话,不用陈锦宽说,白佑彬心里都很清楚。
  显然,陈锦宽说得没错,这是一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可同时也是一个危机四伏,充满了困难与挑战的机会!
  第十一卷 战略转折 第一章 … 未雨绸缪
  如果说同盟国第一次首脑会议是确定集团内各成员国在战争中的义务,协调各国间的战略行动,为全面提升同盟国集团的战争实力而打下基础,那么第二次首脑会议就是各成员国争夺利益的一次会议,并且为战后的世界格局奠定了基础。
  与第一次首脑会议不同的是,这次参加会议的还是各国主要的军事将领。
  会议前三天,各成员国首脑召开了三次会议,并且利用晚上的时间,进行了多轮双边磋商。当时,白佑彬只知道萧鼎昆必须在这几天之内说服其他成员国的首脑,特别是德国元首,让其接受帝国提出的新的战略方针。
  在这三天中,白佑彬以帝国海军少将的身份,同德国、意大利的同行进行了交流。
  让白佑彬有点意外的是,几乎每一个德国与意大利的海军将领都知道他的来历,而且对他非常了解。
  在这短暂的三天之内,白佑彬难以获得太多的信息,却对几个国家的同行有了更多的了解。比较而言,意大利海军将领显得很高傲,给人一种目中无人的感觉,仿佛意大利海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一样。土耳其海军将领则显得有点自卑,大概是因为土耳其海军是同盟国四个主要成员国中最弱,而且在土耳其本国都不太受重视的原因吧。德国海军将领则要谦和得多,还非常喜欢在交谈中探听消息,这让白佑彬感到很头痛。
  当然,给白佑彬最深刻的感受是:这些国家的海军都靠不住。
  第三天晚上,陈锦宽在次找到了白佑彬。
  经过萧鼎昆的努力,加上帝国做出的承诺,德国基本上同意了帝国的新战略方针,只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帝国必须在今年之内使英国丧失进攻欧洲大陆的能力,不然德国将无法保证在东线战场上的投入。
  另外。按照陈锦宽的意思,德国与意大利承诺配合帝国海军第四舰队。
  “元帅,你觉得这个承诺有意义吗?”
  稍稍呆了一下。陈锦宽就笑了起来。“连你都觉得德国与意大利地承诺没有任何价值。我会把希望寄托在别人地身上吗?”
  白佑彬也笑着摇了摇头。
  “首辅地意思很明确。即便没有德国与意大利地配合。我们也要稳住大西洋上地局势。让德国能够在东线战场上投入更多地兵力。从而为我们在太平洋战场上取得胜利打下基础。现在。这个任务只能交给你来完成。我也只信任你。”陈锦宽地神色变得很郑重了。“之前。我已经跟你说过。这是一个难得地机会。可同时也是一个巨大地挑战。我会让卫延年尽快做好相关地部署工作。你有什么特别地要求吗?”
  白佑彬迟疑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说道:“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只是我对这边地情况不太了解。所以……”
  “这个问题好办。我让钟长生多呆二个月。你与他多交流交流。”
  白佑彬微微点了点头。又说道:“最关键地还是情报。如果没有准确地情报。即便有再强大地舰队。我们也很难获得胜利。另外。就是美国方面地动静。既然我们摆出了对付英国地架势。美国就不会袖手旁观。再加上西班牙海军地威胁。情报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