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巨浪 >

第377部分

巨浪-第377部分

小说: 巨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一来,斯普鲁恩斯会将剩下的所有兵力全都投入到一个方向上吗?
  按照傅守义的判断,在引开了第三舰队之后,美军肯定会从中途岛西面,也就是登陆场的北面发动突然袭击,而此时出现在登陆场东南面的那支美军舰队,也是用来引开第一舰队的。
  收到第一舰队发来的消息之后,傅守义才稍微松了口气。
  第33舰队将再次返回登陆场,为登陆舰队提供近距离掩可是,这并不表明登陆场绝对安全。
  第33舰队只能在西南方向上掩护登陆场,最多只能对付舰队。为了加强对登陆舰队的保护,之前在外围活动的二支破交舰队都撤了回来。如此一来,如果有一支美军舰队从登陆场的北面或者东面杀入,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换句话说,如果此时有一支美军舰队埋伏在中途岛东北方向上,该怎么办?
  毫无疑问,随着第三舰队离开战场,第一舰队南下截击,第33舰队返回登陆场的西南海域,二支破交舰队也赶去会合,到时候没有任何一支舰队能够阻挡突然杀出来的美军作战舰队,登陆场将遭到突然袭击。
  也正是如此,在九点四十五分的时候,傅守义就分别给郑恩博与白佑彬发去了电报。
  郑恩博没有立即回电,当时第31舰队正在全速追击,而且在郑恩博看来,美军的另外八艘战列舰都在战场东南方向上,能够突击的只有大型巡洋舰。而在第32舰队返回了掩护海域,二支破交舰队也已撤回的情况下,美军的大型巡洋舰很难突击登陆场。
  可是,白佑彬并没有忽视这种可能。
  当时,白佑彬就命令傅守义尽量靠近登陆场,并且在出现突袭的时候,有权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做出决策。
  由此就可以看出白佑彬与郑恩博在战术指挥上的区别。
  作为与付勋杰一样,先后跟白佑彬与郑恩博搭档合作的将领,在傅守义看来,白佑彬才是真正的帝国头号舰队司令官,郑恩博在很多时候靠的就是运气。
  至于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傅守义也不会与别人争论。
  收到命令之后,傅守义就下令舰队加快了航行速度,同时与呆在登陆舰队的余辉宏取得了联系,要求登陆舰队随时做好逃跑的准备工作。
  相对而言,登陆舰比运输船更加重要。
  另外,登陆舰的速度相对较慢,在遭到作战舰艇的攻击之后很难逃脱。伴随登陆舰队行动的一般是快速运输船,容易疏散。
  与此同时,白佑彬也在调整战场布局。
  确定第32舰队已经在返回登陆场的途中之后,白佑彬让火力支援舰队暂时停止炮击中途岛,撤回登陆场。虽然火力支援舰并不是正规战舰,在遭到攻击后很容易战沉,但是比起那些没有武装的登陆舰与运输船来说,配备有重炮的火力支援舰多多少少都能够对敌人构成威胁。
  只是,火力支援舰队由余辉宏指挥,所以并不直接听从白佑彬的调遣。
  另外第一舰队也遇到了一点麻烦。
  九点五十三分,第一舰队的八艘战列舰错开了队列,纷纷向最近的那首美军战列舰打出了第一轮齐射。此时,双方的距离超过了二万八千米!
  第十三卷 海上决战 第二十一章 … 交错编队
  在第一舰队到达的时候,“黄海”号也快要被击溃了。
  十多分钟的时间内,美军的八艘战舰都在向“黄海”号开火。显然,美军已经判断出了“黄海”号的身份。
  在第33舰队中,只有“南海”号与“黄海”号配备了四百毫米舰炮,另外六艘老式战列舰的主炮口径都是三百五十毫米。
  因为所有快速战列舰都使用的是四百毫米舰炮,而老式战列舰只在战争初期参加过舰队决战,所以在战争期间,帝国海军并没有为注定要被淘汰的三百五十毫米舰炮开发重型穿甲弹。
  另外,三百五十毫米舰炮的威力确实偏低。
  不说别的,在使用穿甲弹的情况下,任何一种在上次世界大战期间研制生产的三百五十毫米舰炮的威力都比不上帝国海军刚刚为大型巡洋舰装备的七十五年型三百毫米舰炮。在没有任何一艘新建战舰使用的情况下,帝国海军自然不会花费重金,去改进三百五十毫米舰炮的性能。
  如此一来,能够威胁到美军战舰的,就只有“南海”号与“黄海”号。
  万幸的是,战斗开始的时候,“南海”号吸引了美军的火力。
  等到美军战舰开始炮击“黄海”号的时候,该舰的速度已经提高到了二十二节,且还在继续加速。另外,付勋杰让各舰进行战术转向,所以“黄海”号有足够多的机动空间,不用担心与并排航行的其他战舰相撞。
  可以说,“黄海”号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
  幸运的是,在挨的十三枚穿甲弹中,竟然有四枚没有爆炸,而且其中二枚都击中了关键部位。另外还有四枚提前发生了爆炸,没有能够打穿其关键部位的装甲,只有五枚穿甲弹在舰体内爆炸,且没有对关键舱室构成威胁。
  不幸的是,“黄海”号遭遇到的是极为强大的对手。
  在遭到五次重创之后,“黄海”号左舷的三道防鱼雷隔舱中,有三分之二被海水淹没,另外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左侧舱室进水。如果不是舰长及时下令向右舷防鱼雷隔舱注水,恐怕该舰的横倾角度早就超过了能够使之倾覆的二十八度。
  当“台湾”号的主炮率先开火的时候,“黄海”号已经左倾十二度,且干舷高度降低到了一米以下。在此情况下,最佳的选择是就近搁浅。如果找不到搁浅场所,舰长可以下令弃舰。
  也就是说,“黄海”号已经失去了拯救的价值。
  作为一艘老式战列舰,在关键部位没受创的情况下战沉,这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战争期间,很多老式战列舰都因为严重进水,最终沉没。
  相反,绝大部分战沉的快速战列舰都是因为关键部位,比如弹药舱,或者动力舱被摧毁,结果发生大爆炸,或者丧失了航行能力而沉没。
  导致老式战列舰“不经打”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其综合生存能力本来就不怎么样,经过现代化改造之后排水量增加,储备浮力减少,以及没有配备足够多的损管设施,特别是大型抽水机与大型发电机。
  当然,“黄海”号上的官兵并没有立即放弃拯救自己的战舰。
  随着第一舰队到达,第33舰队的六艘战列舰立即按照白令,右转向撤出了战斗,返回登陆场。随即,一艘快速战斗支援舰从登陆场赶了过来,负责为“黄海”号提供支援。
  此时,白佑彬正在忙着收拾美军主力编队最后面的那艘战列舰。
  因为美军战舰在“台湾”号的三百三十度方向上,所以“台湾”号仅能用舰首方向上的六门主炮向其开火。跟在“台湾”号后面的七艘战列舰也一样,其舰尾方向上的三门主炮都暂时派不上用场。
  前五轮齐射既猛烈,又急促。
  只是,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距离太远了,而且第一舰队的航行速度高达三十节。
  选择提前开火,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在“黄海”号遭到重创,即将战沉的情况下,白佑彬不可能袖手旁观。另外,即便在二万八千米的距离上,复合穿甲弹仍然能够对“罗得岛”级战列舰构成威胁,能够击穿某些次要部位的装甲,并且可以摧毁其上层建筑。
  问题是,在打不中对手的情况下,炮弹威力再大也没有多少意义。
  从第三轮齐射开始,美军战舰就做起了战术规避机动。
  此时,美军舰队的编队非常密集。
  从雷达测试出的数据来看,美军战舰相互间的距离不超过一千米,大概在九百米左右,也就是相当于一千码。
  这是主力舰编队所能采用的最小间隔距离了。
  对于舰长二百多米的战列舰来说,四个舰身长度的间隔距离,不但危险,还很容易导致相邻战舰被“误伤”。要知道,在二万五千米的交战距离上,炮弹的散布范围肯定超过了五百米,偶尔能够达到一千米。
  也就是说,炮弹很有可能砸中与目标相邻的战舰。
  一般情况下,战列舰编队的间隔距离都应该保持在二千五百米以上,如果舰队航行速度较快,则应该进一步扩大间隔距离,以便每艘战舰都有足够的机动空间与反应时间。只有在极为特殊,比如占据了绝对优势,且处于战术有利态势的情况下,才能够缩短间隔距离,以密集编队来提高炮击命中率。
  此时,美军舰队明显不具备密集编队的条件。
  其航行速度高达二十二节,且并没不拥有有利的战术态势,密集编队不但不能提高命中率,还很有可能提高“中弹率”。
  那么,美军舰队为什么要采用密集编队呢?
  白佑彬想不通,其他参谋也想不通。
  战斗打到十点的时候,“台湾”号与美军八好主力舰的距离已经缩短到了二万五千米。而此时,美军舰队的速度已经提高到了二十七节,且还在继续加速。只不过,其战舰之间的相互距离并没有增加,仍然在一千米之内。
  八艘主力舰中,除了最后面那艘在进行战术机动之外,其他七艘都在直线航行。
  显然,情况很不对劲!
  即便斯普鲁恩斯不想与第一舰队决战,准备放弃偷袭登陆场的行动,决定离开战场,也不应该继续保持密集编队。
  斯普鲁恩斯到底想干什么?
  十点过五分,双方的速度都达到了三十节。
  这是“罗得岛”级战列舰能够跑出来的最快速度了。
  “要不要继续加速?”
  看了眼蓝凌波之后,白佑彬微微摇了摇头。
  距离已经缩短到了二万四千米,并且在五分钟前就击中了对手一次。只是穿甲弹没有能够击穿敌舰的装甲,也没有使敌舰损失速度。
  再提高速度,炮击命中率将继续降低。
  即便第一舰队能把速度提高到三十二点五节,以二点五节的速度缩短距离,也至少需要花二到三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将交战距离缩短到相对理想的程度。而二到三个小时之后,第一舰队距离登陆场将超过一百二十海里。
  难道,这也是调虎离山之计?
  想到这,白佑彬猛的颤抖了一下。
  “重新瞄准目标,向七号目标舰开火……不,按照编队秩序交战。”
  “顺序交战?这太远了,我们距离一号目标舰超过了三万米,即便能够打中……”
  “去传达命令。”白佑彬看了蓝凌波一眼,“现在不是能不能击沉美军战舰的问题,我们必须首先搞清楚美军战舰的身份。”
  “身份?”蓝凌波猛的一惊,接着就明白了过来。
  因为美军战舰靠得太近,而且其航向与第一舰队平行,所以显示在雷达屏幕上的只是一群战舰,而不是几艘战舰。虽然电子军官能够根据不同战舰反射信号的时间差计算处不同战舰的距离,甚至能够通过反射信号的最大强度判断出其中有“罗得岛”级战列舰,但是却无法从繁杂的反射信号中判断出每一艘战舰的具体型号。
  也就是说,根本无法确定前方的美军舰队是否全是战列舰,或者仅仅只有部分战列舰。
  九点四十八分,第一舰队的八艘战列舰在重新标定了目标之后,再次开火。
  炮击一共持续了十多轮,直到十点十五分,情况才出现了变化。
  在二号目标舰中弹起火之后,美军舰队终于放弃了密集编队,开始拉大各舰之间的间隔距离。
  十点二十分,庞晋元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不用问,白佑彬就猜到了庞晋元要报告的事情。
  美军舰队里面只有四艘“罗得岛”级战列舰!
  “另外四艘应该是‘古巴’级,或者‘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采用的是交错队列,一号,四号,七号与八号主力舰为战列舰,另外四艘为大型巡洋舰。”
  “妈的!”蓝凌波低声咒骂了一句。
  “现在怎么办?”肖定邦的神色也阴沉了下来。
  “联系第33舰队,让他们提高警惕。另外,联系傅守义,让他也要加强戒备。”稍微停顿了一下,白佑彬长长的出了口气,说道,“转向返回登陆场,另外联系最近的侦察舰,密切监视美军舰队的动向。”
  参谋军官立即忙碌了起来,白佑彬则显得比之前更加沉着冷静了。
  毫无疑问,他与郑恩博都被斯普鲁恩斯摆了一道,只是战斗还没有结束,究竟鹿死谁手,现在还难以断定。
  第十三卷 海上决战 第二十二章 … 西拆东补
  海洋战场就如同一个大的舞台,既需要主角,也需要配角。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刚刚升任“海虎”号破交舰队指挥官的童少飞上校都是这个舞台上的配角。
  与秦孝东、莫怀成这些王牌破交舰队指挥官不同,战争爆发的时候,童少飞已经三十一岁了,并且以海军预备役军人的身份在一艘油船上工作(当时,一半以上的商船船员都是海军预备役军人,或者海军退役军人)。随后,他就被征召入伍,在一艘“扬子江”级轻巡洋舰上担任航海部门的士官。
  在第一批“省会”级轻巡洋舰服役的时候,因为童少飞有在商船上工作的经验,对世界各处海洋的情况比较熟悉,所以得到了破格提拔,以航海长的身份在“极东”号轻巡洋舰上服役,从此开始了他的破交舰队的战斗生涯。
  在顶替魏明德出任“海虎”号破交舰队指挥官之前,童少飞先后担任了“极东”号的大副,“冰湾”号的舰长,以及大型巡洋舰的大副,其在升任为指挥官之前的最后一任职务是“科伦坡”号大型巡洋舰的舰长。
  如果不是秦孝东主动“让贤”,由魏明德出任战区远洋作战司令官,恐怕童少飞现在还在“科伦坡”号上服役。
  当然,作为一名已经三十六岁的上校,童少飞并没有多少野心。
  在被任命为舰队指挥官的前一天,他才知道自己已经高升了。
  也正因为他没有太大的野心,所以在这几年之中的表现只能用中规中矩来形容,并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比如,其破交战绩只排在了帝国海军所有破交舰舰长的第一百零四位,或者说是倒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