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巨浪 >

第403部分

巨浪-第403部分

小说: 巨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证明,一艘快速战列舰能够同时对付三到四艘大型巡洋舰,并且在战斗中获得压倒性的优势。
  可是,英国有能力建造足够多的快速战列舰吗?
  在完成了五艘“乔治五世”级的建造工作之后,“狮”级的建造工作一拖再拖,导致英国海军不得不以拆旧换新的方式,建造了二艘“前卫”级。虽然英国海军将“狮”级的建造数量增加到了八艘,且开工建造了“狮”II级,但是比起帝国海军一口气建造了十二艘“皇帝”级乙型,十二艘“省”级,以及十二艘“省”级乙型,并且在七十五年(43年)就开工建造“海军元帅”级;比起美国海军一口气建造了八艘“南达科他”级,十二艘“衣阿华”级,十二艘“罗得岛”级,并且43底开工建造“蒙大拿”级,英国海军的造船能力确实差得太远了。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英国海军的快速战列舰连完成制海任务都很勉强,又怎么可能担负起护航作战的重任呢?
  毫无疑问,英国面对的是一个死局。
  建造快速战列舰,就无法建造更多的护航战舰。如果选择建造护航战舰,就无法建造足够多的快速战列舰。
  对英国这样以海权为生的国家来说,快速战列舰肯定比护航战舰更重要。
  可护航不力却会导致所获得的战略物资急剧减少,从而限制了快速战列舰的建造数量。不说别的,如果七十五年(43年)在北大西洋上损失的物资与船只减少一半,英国海军就能多造出至少四艘快速战列舰。
  换一个角度看,英国所面临的死局,与其脆弱的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和平时期,英国尚且可以集中全国的力量,利用其在东部非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区的殖民地,外加美国与部分南美洲国家提供的援助,支撑起一支欧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强大海军,从而确保英国在北大西洋上的制海权,并且压制住最具威胁的德国。
  显然,英国并不具备强大的战争潜力。
  如此一来,在战争时期,英国能够发挥的能量是非常有限的,其海军的建设自然会被帝国与美国远远的抛在后面。
  从英国就能看出,决定战争胜负的绝不是和平时期有多么厉害,而是一个国家在战争时期能够发挥出多大的潜能,及其综合国力,特别是工业、资源与科技的绝对实力。战争本身就是一个国家间的优胜劣汰,只有实力最强,爆发力最强,且毅力最顽强的国家才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
  对穷途末路的英国来说,第四舰队的再次出击,无疑是一次致命的打击。
  当然,这一切,当时白佑彬肯定没有想到,他也不会去想这些问题。
  在决定放弃拦截美国作战舰队,转而对付前往英国的船队之后,白佑彬所能想到的,需要想到的,就是怎么出其不意的出现在船队附近,然后以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彻底消灭那些商船,从而迫使英国尽快做出理性的选择。
  二十二日下午,白佑彬收到了姜瑞麟直接发来的一份电报。
  刚刚抵达诺福克海军基地的美国舰队已经在天亮前出港,目的地很有可能是古巴的关塔那摩,或者圣地亚哥。按照惯例,这支作战舰队将在加勒比海,或者墨西哥湾进行为期二到三个月的常规训练。
  很快,海军总参谋部发来的一封电报就证实了姜瑞麟获得的情报。
  圣地亚哥已经做好了迎接美军舰队的准备工作,另外驻扎在背风群岛的美军舰艇也在二十一日夜间出港,大概准备在加勒比海与即将到达的作战舰队会合,然后陪同其进行高强度的训练。
  同一天晚上,二支破交舰队炮击了奥克尼群岛与设得兰群岛的英军雷达站。
  此时,43舰队正在外赫不里底群岛西面海域,以二十多节的速度前往与秦孝东、莫怀成等人指挥的破交舰队会合的海域。
  二十三日下午,进入北海的二支破交舰队遭遇了由一艘大型战舰为主力的英国舰队。
  显然,那正是之前逃如北海“避难”的“大胆”号战列舰,及其随行战舰。
  按照白佑彬的要求,二支破交舰队没有与英国舰队纠缠,迅速与之脱离接触,并且在夜间向爱丁堡投掷了上千枚大口径炮弹。
  同一天晚上,姜瑞麟发来了最重要的情报。
  分别聚集在波特兰、波士顿、新贝德福德、纽约与卡姆登的美军船队在夜间离开了港口,并且很有可能先在近岸海域会合,然后与赶来掩护的护航舰队重新组编成三到五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前往英国。
  猎物终于出现了!
  第十四卷 双管齐下 第十六章 … 时机成熟
  虽然这并不是白佑彬第一次率领作战舰队执行拦截运输船队的作战任务,但这却是他第一次在“专业旗舰”上指挥作战行动,所以他非常重视此次的作战行动,并且想通过这次行动来检验新指挥方式的效能。
  新的指挥方式不但使舰队最高指挥官远离战场,远离危险,同时还降低了舰队指挥官的压力,算得上是解放了舰队指挥官。按照新的指挥方式,白佑彬只需要制订作战计划,然后由各作战舰队的指挥官执行作战计划。行动中,白佑彬则根据战局的变化调整各作战舰队的行动,并不直接参与战术指挥工作。
  显然,作为舰队最高指挥官的白佑彬的工作量降低了很多,可以用更多的精力来掌握战局变化,判断战局走向,从而做出更加准确的战术决策。同样的,像杨定方这类“作战舰队指挥官”,则可以集中精力进行战术指挥,而不必担心舰队配合与协同的问题,从而能够更迅速,更高效的战胜敌人。
  当然,关键是杨定方等人必须明白白佑彬的意图,并且准确无误的执行命令。
  因为参加了将官培训班,并且在培训期间以模仿实战的方式进行了几次“彩排”,所以白佑彬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在他的率领下,“黄岩岛”号上的舰队司令部(实质为战区司令部)参谋也都迅速的熟悉了新的角色。在这些人中,于右任的表现是最优秀,也最让白佑彬满意的。
  “我们还得考虑美军作战舰队的威胁,如果该舰队没有去加勒比海,也没有去墨西哥湾,就很有可能出现在护航舰队里面。”
  面对于右任的担心,白佑彬也不是完全没有料到。
  其实,早在几年前,白佑彬就觉得于右任是一位非常出色,且非常优秀的参谋。虽然于右任缺乏作为指挥官应有的决断能力,但是他的细致往往能够弥补舰队指挥官的缺陷,并且帮助舰队指挥官解决很多问题。
  也正是如此,白佑彬才设法将于右任从第四舰队“借调”了过来。
  同样的,因为白佑彬是他的“老上级”了,所以于右任也心甘情愿的以第四舰队参谋长的身份担任了战区司令官的首席参谋。当时,白佑彬还没有急着设战区参谋长,所以于右任扮演的也是战区参谋长的角色。
  “这个问题,我们确实得考虑……”白佑彬放下了托着下巴的右手。“不过,我们也有办法确认美军作战舰队是否参与了护航作战。它们是在二十二日凌晨离开诺福克的,如果以巡航速度前进在二十四日夜间就应该到达圣地亚哥。而美军运输船队是在二十三日夜间出发的,按照我们现在的前进速度,最快也要在二十五日夜间到二十六日凌晨之前与之遭遇。如果到二十五日上午,美军作战舰队仍然没有到达圣地亚哥,我们就要做好与美军决战的准备了。”
  “这样地话。我们就不应该提前分散兵力。”
  “联系杨定方。让他安排第四舰队地巡洋舰执行侦察搜索任务。其他战舰都集中在一起。”白佑彬在海图上点了一下。“船队在到达大浅滩东部海域以前是不会分散地。而且这次地运输行动规模庞大。很难做到保密。以美军现在地实力。最多出动一批刚刚服役地大型巡洋舰执行护航任务。在此情况下。集中行动比分散行动更加安全。如果我地判断没有错。美军地几支船队会尽量靠近。不会轻易散开。这样一来。对我们地侦察行动更加有利。只要能够发现美军船队。我们就能将其歼灭。”
  见到白佑彬胸有成竹地样子。于右任也不好多说什么了。
  当时。配备给第四舰队地巡洋舰中。大部分都是最新式地“湖”级。虽然其刚刚一万海里出头地续航力在太平洋战场上显得有点短。但是在相对小得多地北大西洋上。已经足以满足绝大部分作战任务地需求了。另外。第四舰队在离开爱尔兰海之后。还进行了一次燃油补给。所有巡洋舰都加满了燃油。根本不存在续航力不足地问题。
  与“岛”级巡洋舰相比。“湖”级巡洋舰最大地改进之处就是增强了防护能力。
  在“功臣”级巡洋舰服役之后。美国海军开始建造装备了七英寸(一百七十八毫米)舰炮地巡洋舰。而当时已经开工建造地“岛”级通用巡洋舰仍然是按照抵抗六英寸穿甲弹地标准进行设计地。因此。在面对美军新式巡洋舰地时候。“岛”级地防护能力明显偏弱。难以适应新地战斗。
  “湖”级就是在此情况下诞生的。
  严格的说,“湖”级并不是通用巡洋舰,而是缩小版的大型巡洋舰,其设计基础来自于“海外领地”级大型巡洋舰。也正是如此,“湖”级拥有相当出色的性能。在一万八千多吨的排水量下,配备了十二门一百七十五毫米舰炮与十六门一百三十毫米速射炮,其输出功率超过了十八万轴马力的动力系统,使这种采用了宽舰体的战舰仍然能够达到三十三节的最快速度。而其防护能力,甚至超过了一些大战之前建造的战列巡洋舰!
  除了较强的防护能力之外,其出色的适航能力也是其一大特点。
  因为采用了宽舰体,所以其最大速度仅仅只有三十三节,而在同等排水量,同样动力设备的情况下,如果拉长舰体,其航速很有可能超过三十七节,成为帝国海军最快的巡洋舰。只是,“湖”级是不折不扣的舰队巡洋舰,而不是用于执行破交任务的大型巡洋舰,所以速度不是其头号指标。
  按照舰队作战的标准,巡洋舰的速度只要比战列舰快百分之十左右,就能完成几乎所有作战任务了。
  相对而言,适航能力,特别是稳定性比速度更加重要。
  也正是如此,工程师选择了宽舰体,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巡洋舰欠缺稳定性的弊病。这不但使其火炮的命中率更高,还使其能够在更广泛的海域内执行作战任务。
  大概正是因为“湖”级的出色适航性能,才会被首先派到海况更加恶劣的北大西洋吧。
  因为指挥体系发生了变化,所以白佑彬只负责下达命令,具体的实施,以及战术安排都由杨定方直接负责。
  其实,白佑彬所在的“黄岩岛”号巡洋舰就一直呆在后方,根本没有伴随主力行动。
  转眼就到了二十五日,吃过早饭之后,白佑彬就来到了宽大舒适的司令舰桥内。很多参谋军官都在换班,于右任按照往常的习惯,在白佑彬上岗前半个小时就赶了过来,负责处理好细节事务。
  “有消息吗?”
  “暂时还没有。”于右任一边说着,一边走了过来,“不过,凌晨的时候收到了谢昶伦发来的电报,昨天晚上的时候,一艘从南大西洋赶来的袭击舰在背风群岛北部海域发现了集结的美军舰队,只是没有发现有大型战舰。谢昶伦已经调派了其他的袭击舰,如果顺利的话,中午之前就会有新的消息了。”
  白佑彬点了点头,就在司令官的位置上坐了下来。
  新旗舰上什么都好,就是在等待消息的时候让人非常不舒服。以往,白佑彬还可以到旗舰上的各个部门走走,询问一下情况,了解一下官兵的事情。现在,他根本不需要做这些工作,只能留在司令舰桥内等待消息。
  快到十一点的时候,通信参谋送来了刚收到的电报。
  “这下,我们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看完之后,白佑彬把电文给了于右任,“美军作战舰队已经到达了圣地亚哥,而且暂时没有出港的迹象。”
  “也许,敌人已经上当了。”
  白佑彬微微点了点头。“现在,我们只需要考虑怎么对付那些护航的美军大型巡洋舰。给杨定方与秦孝东他们下达命令,按照原计划行动。”
  此时,舰队已经深入北大西洋,距离最近的岛屿都有三百多海里。
  另外,帝国海军采用了灵敏度更高的短波电台,可以降低电磁波的信号强度,从而缩小敌人的探测范围。一般情况下,美英使用的无线电监听电台只能在一百五十海里范围内接收到帝国海军新式短波电台发出的信号,而该电台的实际作用距离却长达二百五十海里。如果加强信号,通信距离还可以增加到四百海里。只是,在舰队没有暴露行踪,或者需要隐蔽航行的时候,是不能加强信号强度的。
  下达了命令之后,留给白佑彬的还是等待。
  此时,第四舰队就在“黄岩岛”号所在的后勤保障舰队前方大概八十海里处,而四支破交舰队则在附近一百二十海里范围之内活动。按照之前确定的作战计划,在收到命令之后,第四舰队与四支破交舰队要重新编组。
  白佑彬最担心的不是找不找得到美军船队,而是杨定方能不能适应新的指挥体系。
  在炮击英国的行动中,杨定方就犯了几个小错误,归根结底都是他没有参加将官培训的原因。按照新的指挥体系,杨定方所在的位置相当关键,如果他不能及时的适应,难免不会犯更多的错误。
  也许,这正是检验帝国海军新的指挥体系,考验帝国海军将领的机会吧!
  第十四卷 双管齐下 第十七章 … 重拳出击
  正如白佑彬所担心的一样,杨定方遇到的最大麻烦就是新的指挥体系。
  作为一名按照“传统渠道”晋升上来的海军中将(在正式升任第四舰队司令官的时候,杨定方就晋升为海军中将),杨定方算得上是白佑彬手下为数不多的几个“传统型将领”之一了。当然,这并不表示杨定方的能力很平庸。
  自从与白佑彬合作之后,杨定方的能力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加上他的年纪并不大,且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