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巨浪 >

第416部分

巨浪-第416部分

小说: 巨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此期间。斯佩还以同盟国联合舰队协调员的身份观摩了帝国海军第四舰队的几次作战行动。从中总结出了很多的战术。当然。以斯佩的能力。他也吸收了帝国海军的很多先进战术思想。这为他后来出任舰队司令官奠定了基础。
  在斯佩看来。“德意志”级战列舰的性能远远超过了“俾斯麦”级战列舰。
  火力方面。“德意志”级配备了九门六十七年型四百毫米舰炮。十六门一百五十毫米副炮。以及十二门一百三十毫米速射炮(其中副炮与速射炮为德国海军的标准。而没有采用帝国海军的标准);而“俾斯麦”级只有八门三百八十二毫米主炮。十二门一百五十毫米副炮与十六门一百零五毫米速射炮。
  防护方面。“德意志”级完全达到了快速战列舰的标准。且采用了重点防护设计。“俾斯麦”级战列舰仍然只有“条约型战列舰”的标准。且采用的是全面防护设计。其重点区域的防护强度远远不够。
  速度方面。“德意志”级的最高航速达到了三十节。在轻载试航的时候甚至达到了三十一节。俾斯麦级的最高航速只有二十九节。且其适航能力较差。在遇到恶劣海况的时候。其最高航速甚至难以超过二十七节。
  当然。德国海军对内宣传中。全面强调了“德意志”级战列舰的性能。而没有提到“德意志”级战列舰的“出身”。
  即便不看各项性能参数。仅从战舰的外形上就能看出。“德意志”级几乎就是“皇帝”级乙型战列舰的翻版。结果。这也成为了“德意志”级战列舰仅建造了二艘的根本原因。因为在“德意志”级开工的时候。帝国海军的“省”级战列舰也开工了。毫无疑问。“德意志”级的战斗力比“省”级差了很多。
  后来。在斯佩的努力下。德国海军再次向帝国海军购买了设计图纸与建造技术。
  这就正在建造的“柏林”级战列舰。而其设计蓝图正是帝国海军的“省”级战列舰。当然。在出售“省”级战列舰的建造技术时。帝国海军已经开始建造“省”级乙型战列舰。“海军元帅”级战列舰的设计工作也接近尾声了。
  无论如何。斯佩对“德意志”级战列舰的性能还是相当满意的。
  就算在那次不太成功的突围战斗中。“德意志”号与“日耳曼”号遭到了英国战列舰的围攻。都受了重伤。但是二艘战列舰的生存能力经受住了考验。并且在返回意大利港口之后。利用维修的机会再次加强了防护。
  最重要的是。在“柏林”级服役前。“德意志”级是德国海军最先进的战列舰。
  相对而言。斯佩对意大利海军的四艘“维内托”级战列舰就不是很看重了。虽然“维内托”级战列舰的设计指标非常高。按照意大利海军的宣传。“维内托”级是最强大的条约型战列舰。且性能不比第一代快速战舰差。但是在实战中。“维内托”级的表现相当糟糕。即便没有多少证据。斯佩也不得不相信。“维内托”级的设计指标几乎都没有达到。其实际性能肯定远不如宣传的性能。
  当然。从内心来讲。斯佩最佩服的还是帝国海军。
  虽然绝大部分德国海军将领都认为。如果没有德国海军成功牵制住了英国海军一半以上的兵力。帝国海军不可能如此迅速的在北大西洋上打开局面。更不可能迫使英国投降。但是斯佩看的很清楚。在击败英国。特别是对付英国海军的战斗中。德国海军确实只起到了牵制作用。其他方面几乎没有任何表现。
  不说别的。几年下来。德国海军取的的最佳战果就是击沉了“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而在这几年之中。帝国海军不但打垮了英国海军。还在海战中击沉了二十多艘英国战列舰。
  从客观的角度看。支撑其北大西洋战区的不是德国海军。而是帝国海军第四舰队。
  正是如此。斯佩做梦都想获的一次建功立业。证明德国海军战斗力的机会。也正是在他的推动下。雷德做出了出兵加勒比海。与帝国海军一同对付美国舰队的决定。至于意利海军为什么要来插一腿。斯佩就不太理解了。
  因为德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欧洲霸主。而意大利要想维护其国家利益。就必须搭上德国战车。所以在组建联合舰队的时候。意大利海军并没有与德国海军争夺指挥权。斯佩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联合舰队司令官。
  得知第四舰队已经北上之后。斯佩对此次作战行动更是信心满满。
  在他看来。第四舰队就足以打垮美军的第23舰队与第24舰队。到时候德舰队只需要去打扫战场。并且趁机捞几个战果。
  当然。斯佩最想得到的。就是在实战中击沉一艘战列舰。
  对任何一名海军将领来说。能够亲自指挥舰队击沉一艘敌人的战列舰。这都是无上的荣誉!
  第十四卷 双管齐下 第三十六章 … 乌合舰队
  与斯佩的信心完全不相匹配的是德意舰队的实际战斗力。
  不可否认。德意舰队的阵容相当强大。战舰数量众多。可是决定作战能力的不仅仅是舰队的规模与战舰的数量。
  从实力上看。德意舰队确实存在很多问题。
  相对而言。二艘“德意志”战列舰并不算落后。虽然在主炮数量。防护能力等方面不如“蒙大拿”级。综合生存能力也差了很远。但是具有与“蒙大拿”级拼命的资本。不会完全被动挨打。只是。德国海军不是帝国海军。其二艘“德意志”级战列舰配备的仅仅只是由帝国海军提供设计与相关技术。德国兵工厂生产的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弹与四百毫米标准穿甲弹。并没有配备复合穿甲弹。
  可以说。这是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
  按照帝国海军的评估结果。别说“皇帝”级乙型战列舰。就算是“省”级战列舰。也只有在配备了复合穿甲弹之后。才有可能在海战中战胜“蒙大拿”级战列舰。另外。“省”级乙型战列舰在使用复合穿甲弹的情况下。对“蒙大拿”级战列舰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显然。没有配备复合穿甲弹的“德意志”级战列舰只能与“蒙大拿”级拼刺刀。
  在少了三门主炮。装甲厚度严重不如对手。综合能力严重欠缺的情况下。“德意志”级战列舰的综合战斗力恐怕还不到“蒙大拿”级的一半。而综合战斗力相差百分之十五。足以决定胜负了。更何况差了百分之五十?
  “俾斯麦”级战列舰的问题就更加严重了。
  在设计的时候。“俾斯麦”级并没有考虑到远距离交战的问题。虽然其观瞄设备相当先进。而且后来还获得了帝国海军提供的雷达。其远战能力一直比英国海军的同期战列舰强。但是“俾斯麦”级在远战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根本不可能通过后期改进进行弥补。
  比如。其主炮的结构就没有太大的改进余地。
  虽然德国海军也根据远战的需要。开发出了三百八十二毫米口径的重型穿甲弹。但是因为主炮的结构问题。其远程穿甲能力仅比标准穿甲弹提高了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根本没有多大的改善。另外。“俾斯麦”级战列舰没有配备弹道计算机。在使用远程穿甲弹的时候需要重新计算炮击参数。对炮手素质的要求非常高。而德国海军的训练强度一直提不上去。战斗伤亡率也不是很低。导致在使用重型穿甲弹的时候炮击命中率降低了至少一半以上。结果。很多时候炮手宁愿使用标准穿甲弹。也不用重型穿甲弹。
  当然。德国的火炮技术是非常先进的。
  实战证明。“俾斯麦”级战列舰配备的舰炮在近距离炮战中。对任何一种战列舰都有致命的威胁。而“蒙大拿”级如同所有的快速战列舰一样。强调了水平防护。而不太重视垂直防护。如此一来。只要交战距离足够近。“俾斯麦”级战列舰的主炮仍然能够轰穿“蒙大拿”级的主装甲带。
  相对而言。“俾斯麦”级的防护问题更加严重。
  因为采用了老旧的设计观念。要求次要部位都具有抵抗中等口径穿甲弹的能力。所以导致“俾斯麦”级在拥有超过四万吨标准排水量的情况下。其防护性能反而不如差了好几千吨的“皇帝”级乙型战列舰。如果考虑到德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装甲钢冶炼生产技术。那么“俾斯麦”级的防护问题就更加突出了。
  另外。“俾斯麦”级的综合生存能力也非常糟糕。
  在几年间。“俾斯麦”号与“提尔皮茨”号数次遭到重创。都是因为综合生存能力。或者说舰体设计的问题过于突出。导致关键设备极易遭受损伤。从而导致整艘战舰都失去作战能力。相比而言。帝国海军的“皇帝”级战列舰的综合生存能力都超过了“俾斯麦”级。在实战中往往挨了很多炮都能够继续作战。
  可以说。德国海军这四艘战列舰确实没有什么好骄傲的。
  另外。德国海军的二所战列巡洋舰也没有多少战斗力。
  虽然“沙恩霍斯特”号与“格奈森瑙”号在进行了大规模改造之后。换装了大口径舰炮。拥有了战列巡洋舰中出类拔萃的火力。但是二艘战都过于老旧。且设计思想非常落后。舰体老化问题也相当严重。
  最重要的是。战列巡洋舰不再是海洋战场上的主角。
  帝国海军早在二年前就让“果敢”号从一线战场上退了下来。顶替战列巡洋舰的大型巡洋舰也主要执行破交作战任务。很少参加舰队决战。即便在太平洋战场上。破交舰队往被临时抽调去伴随主力作战舰队执行作战任务。舰队指挥官也会想方设法的让大型巡洋舰避开敌人的战列舰。特别是快速战列舰。
  从综合战斗力上看。德国海军的二艘战列巡洋舰连帝国海军的“海龙”都比不上。
  如果说德国海军的六艘主力舰只是性能上差了一点之外。那么意大利海军的四艘战列舰差的就不仅仅是性能了。
  作为“条约型战列舰”中排水量仅次于“俾斯麦”级的“维内托”级。在很大的程度上。甚至不能称其为战列舰。完全可以将其当作“内河炮舰”。主要原因就是。“维内托”级并不是针对大洋作战而设计的。其最初要求就是在地中海执行作战任务。
  这一设计思路。直接造成了“维内托”级最致命的缺陷。
  其续航力只有可怜的四千五百海里。而且还是在理想条件之下的续航能力。如果在恶劣条件之下。再考到任何一个海军都有的战时守则。战舰必须保有一定的余油。“维内托”级战列舰的续航力甚至难以超过三千海里。
  这是个什么概念?帝国海军最差的驱逐舰的续航力都在三千海里之上!
  另外。横渡北大西洋的最短航程是二千八百海里。也就是说。“维内托”级的续航力只够勉强横渡北大西洋。
  如果选择更长的航线。或者遇到意外情况。“维内托”级战列舰连横渡北大西洋都很困难。
  除了续航力之外。其糟糕的适航能力也是致命的缺陷。
  虽然地中海并不是风平浪静的内海。但是比起北大西洋。地中海绝对是平静的海洋。“维内托”级的干舷很低。且没有任何防止海浪上涌的措施。其采用的普通舰首根本不适合在恶劣海况下高速航行。即便是在平静的海面上。只要航速超过二十二节。就会出现“埋首”的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意大利海军也想过对其进行改造。可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为了提高续航力。意大利海军首先对“维内托”级的防鱼雷隔舱进行改进。使其成为油舱。但是在改造后就发现。增加了侧舷的重量之后。将导致其原本就不好的横向稳定性进一步降低。从而严重威胁到了战舰的生存。结果改造工作被取消。接受了改造的“维内托”号再次被拖进船厂。将侧油舱拆除了。
  为了提高战舰的适航能力。意大利海军准备仿造德国海军在“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上的做法。为“维内托”级安装飞箭艏。可是在对“意大利”号进行了改进之后。发现飞箭艏的效果并不是很好。甚至没有多大的效果。原因很简单。“维托”级不是战列巡洋舰。而是战列舰。
  除了续航力与适航性能之外。“维内托”级的其他问题与“俾斯麦”级很相似。
  其口径为三百八十一毫米的主炮在近距离炮战中拥有同时代战舰中数一数二的威力。其穿甲能力甚至超过了“北卡罗来纳”级与“南达科他”级配备的MK6型十六英寸舰炮。以及帝国海军的六十七年型四百毫米舰炮。但是在远程炮战中。“维内托”级主炮的穿甲威力。乃至命中率就不值一提了。
  其防护性能甚至比“俾斯麦”级都要糟糕的多。最大厚度仅三百五十毫米的垂直主装甲带。同样厚度的炮塔正面装甲。以及二百六十毫米厚的司令塔装甲。在同级别战列舰中算是比较出色的。可是在快速战列舰面前却差了很多。而最大厚度仅有一六十二毫米的水平装甲更是差到了极点。
  同样因为战舰稳定性过差。所以“维内托”级根本无法在改进中提高防御能力。
  很明显。四艘“维内托”级战列舰早已过时。其战斗力非常值的怀疑。
  除了战列舰与战列巡洋舰中。德意舰队里辅助战舰的作战能力也差强人意。
  在帝国海军用通用巡洋舰取代了所有的轻巡洋舰。同时用多用途驱逐舰取代了老式驱逐舰的时候。德意舰队里的巡洋舰与驱逐舰仍然维持着战争初期的水准。用不太客气的话讲。德意舰队里的大部分轻巡洋舰的战斗力甚至不如帝国海军的第五批次“花”级驱逐舰。更比不上“岛”级与“湖”级通用巡洋舰。
  除了战舰性能之外。分别属于二个国家。二支海军的舰队指挥体系也是个严重问题。
  说白了。战争打到这个时候。帝国海军也“独来独往”。情愿以“租借”的方式从同盟国那里获得战舰。也不愿意与同盟国组建联合舰队。就是不想因为指挥权的问题而削弱了舰队的作战能力。
  虽然用“乌合之众”来形容德意舰队有点过分。但是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德意舰队的战斗力确实没有多少可以恭维的地方。如果想依靠德意舰队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