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巨浪 >

第430部分

巨浪-第430部分

小说: 巨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留给美军主力编队的时间不到五分钟了。
  此时,战场的北面,另外一场战斗也打响了。
  第十四卷 双管齐下 第五十七章 … 骁勇战将
  所谓“困兽犹斗”,即便在局势极端不利的情况下,米切尔也没有放弃努力。
  在主力编队转向的时候,他就命令从北面南下的巡洋舰编队与驱逐舰编队攻击第四舰队的主力编队,阻止第四舰队的主力编队南下。
  这道命令立即得到了执行,只是美军首先遭遇的不是第四舰队的主力编队。
  当四艘“湖”级巡洋舰突然杀出来的时候,正在准备攻击第四舰队主力编队的美军巡洋舰编队与驱逐舰编队立即乱了阵脚。显然,美军官兵的素质确实有问题,当时美军巡洋舰有八艘,驱逐舰有十艘,而袭击他们的只是四艘巡洋舰。如果换成帝国海军,恐怕遭殃的就是那四艘巡洋舰了。
  也不得不佩服白佑彬的先见之明,因为那四艘巡洋舰就是他派出去的。
  在发现了从北面赶来的美军巡洋舰编队与驱逐舰编队的时候,白佑彬立即意识到,美军主力编队很有可能趁此机会逃离战场,而杨定方为了干掉美军主力编队,肯定会派出巡洋舰与驱逐舰,而当时第四舰队的辅助战舰并没有全部赶回来。在此情况下,保护好第四舰队的主力编队是当务之急。结果,在参谋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白佑彬就让掩护旗舰编队的四艘“湖”级巡洋舰杀了上去。
  当时,白佑彬给这四艘巡洋舰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对付美军驱逐舰。
  很明确,却又很残酷的命令。
  四艘巡洋舰的舰长都知道,第四舰队已经派出了掩护主力编队的辅助战舰,而在美军巡洋舰与驱逐舰的威胁之下,第四舰队的八艘战列舰岌岌可危。
  战场上,除了旗舰“胜利”号之外,能够改变局势的就只有他们指挥的四艘巡洋舰了。
  当然,这四名舰长也是沙场老将了。
  他们很清楚司令官这道命令地含义。在对付敌人地鱼雷攻击时。干掉敌人地驱逐舰要比干掉敌人地巡洋舰重要得多。换句话说。为了干掉敌人地驱逐舰。负责掩护地巡洋舰都可以成为牺牲品。
  当然。实战中。这类情况很少出现。
  一般情况下。都是主力编队负责炮击敌人地巡洋舰。而掩护地巡洋舰编队则负责对付敌人地驱逐舰。
  只是。现在地情况有点特殊。
  第四舰队地主力编队正在全速追赶美军主力编队。不可能转变成炮击编队。与美军地巡洋舰炮战。
  也就是说。四艘“湖”级巡洋舰必须顶着美军巡洋舰地炮火。对付美军驱逐舰。
  毫无疑问,四艘巡洋舰在冲出队列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有去无回的准备。
  炮战从一点二十分左右开始,在以三十三节的速度挺进的同时,四艘巡洋舰位于舰首方向上的六门主炮,以及可以向舰首方向上开火的四门速射炮全都瞄准了美军最前列的四艘驱逐舰,并且以最快的射速倾洒炮弹。
  仅仅用了五分钟,首先遭到攻击的四艘美军驱逐舰就被打着起火了。
  相对而言,这个战果根本不值得骄傲。
  当时,交战距离从一万七千米到一万五千米,而一百七十五毫米舰炮的最快射速能够达到每分钟八枚(理论射速可以达到每分钟十二枚,只是最多只能坚持五分钟,就会因为炮管过热而导致炮弹炸膛),而一百三十毫米速射炮的射速达到了每分钟二十四枚。也就是说,在五分钟内,一艘巡洋舰向一艘美军驱逐舰投掷了二百四十枚一百七十五毫米炮弹,与四百八十枚一百三十毫米炮弹。
  按照帝国海军的估计,只需要三枚一百七十五毫米炮弹,或者十二枚一百三十毫米炮弹,就可以使一艘“弗莱彻”级驱逐舰丧失战斗力。
  由此可以算出,在这五分钟内,四艘巡洋舰的炮击命中率仅有百分之一左右!
  显然,这绝对是不一个值得骄傲的战绩。按照以往的实战战例来看,巡洋舰在对付一万七千米到一万五千米之间的敌驱逐舰时,炮击命中率至少都有百分之三,最高的时候达到过百分之五。
  当然,能够在五分钟内干掉四艘美军驱逐舰,已经很不错了。
  直到这个时候,美军才回过神来。
  之前在驱逐舰编队后方提供火力掩护的八艘美军轻巡洋舰立即加速,并且将炮火从第四舰队的八艘战列舰身上转移到了四艘巡洋舰身上。
  一点二十七分,四艘“湖”级巡洋舰全部向东南方向转向。
  此时,第四舰队的主力编队就在其右侧大概五千五百米处,并且以三十节的速度向东南方向前进。
  显然,四艘“湖”级巡洋舰采用的是非常标准,也最有效的掩护战术。
  只要它们还在主力编队的左侧,并且还在作战,美军的驱逐舰编队就别想靠近,更别想攻击主力编队。
  此时,美军巡洋舰编队也逼近到了一万三千米以内。
  问题是,四艘“湖”级巡洋舰能够抵挡住对手的八艘轻巡洋舰,与六艘驱逐舰吗?
  一点三十四分,航行在最前面的“鄱阳湖”号巡洋舰首先战毁。在不到十分钟之内,该舰就被近二十枚六英寸炮弹,以及超过四十枚的五英寸炮弹击中。如果换成战争初期的轻巡洋舰,恐怕早就爆炸沉没了。
  不得不说,“湖”级巡洋舰确实强大,其综合防护与综合生存能力绝对是顶尖级别的。
  更重要的是,在丧失了所有火力,速度降低到三十节以下之前,“鄱阳湖”号还击沉了与之交战的那艘美军轻巡洋舰,并且让另外一艘美军轻巡洋舰遭到重创。
  因为要避开“鄱阳湖”号,所以排在第二位的“洞庭湖”号在机动的时候躲过了美军的二轮齐射,结果排在第三位的“太湖”号第二个战损。
  一点三十八分,“太湖”号在露天甲板几乎快要被海水淹没的情况下撤退了。
  与“鄱阳湖”号一样,在撤退之前,“太湖”号干掉了一艘美军巡洋舰,重创了另外一艘美军巡洋舰。另外,该舰还用朝向舰尾方向上的四门速射炮把一艘准备绕到主力编队西南面的美军驱逐舰打成了重伤,并且迫使美军驱逐舰编队不得不放弃了绕过巡洋舰编队,从西南方向上攻击主力编队的想法。
  第三个遭殃的就是“洞庭湖”号。
  比起二艘姊妹舰,“洞庭湖”号的表现最为神勇。在离开编队,跟随“太湖”号一同撤退的时候,“洞庭湖”号在十七分钟之内打爆了二艘美军轻巡洋舰的弹药库,并且重创了另外二艘美军巡洋舰,还与“太湖”号一道,把试图偷袭主力编队的美军驱逐舰编队赶了回去,出色的完成了其使命。
  同样的,“洞庭湖”号的损伤也最为惨重。
  撤退的时候,其前后舰桥几乎被五英寸炮弹彻底炸飞,舰体左侧更是面目全非。如果不是舰长果断下令进行反向注水,恐怕“洞庭湖”号会翻覆沉没。离开战场的时候,该舰的露天甲板完全被海水淹没,舰首与舰尾都在海面之下,只有部分上层建筑还在水面之上。战舰上的官兵没有放弃自己的战舰,仍然在为拯救“洞庭湖”号做最后的努力。
  在二点前,“洞庭湖”号的二副(舰长与大副都已阵亡)下达了弃舰令。最终,在二点过十分的时候,“洞庭湖”号“安静”的沉入了大海,结束了其短暂,可同样辉煌的战斗生涯。
  打到一点四十五分的时候,就只剩下“巢湖”号还在战斗了。
  比起前面三艘姊妹舰,“巢湖”号不但神勇,还非常幸运,因为它排在了编队的最后面,机动范围最大,战术也最为灵活。
  到一点四十七分,最后一艘还在战斗的美军轻巡洋舰被“巢湖”号送入了大海。
  而此时,“巢湖”号只挨了不到二十枚炮弹,其中大概有七枚是威力较大的六英寸穿甲弹。因为损伤主要集中在舰体的左侧,所以“巢湖”号已经左倾十度左右。舰长在一点五十分的时候下令向右侧隔舱注水,恢复横向平衡。
  只是,“巢湖”号没有立即退出战斗,因为美军的驱逐舰还没有离开。
  到二点的时候,“巢湖”号又打掉了二艘美军驱逐舰,并且迫使剩下的三艘美军驱逐舰不敢轻易逼近。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打到这时候,“巢湖”号还能保持住接近二十九节的速度。
  二点过五分,在攻击主力编队无望的情况下,三艘美军驱逐舰向“巢湖”号发动了突击,最终有二艘驱逐舰在距离“巢湖”号大概七千五百米的地方发射了鱼雷。
  坚持到这一步,“巢湖”号已经“超额”完成了任务。
  因为舰体严重受损,且左侧的推进轴被炸断,所以“巢湖”号在面对射来的鱼雷时,竟然无法立即机动规避。
  最后关头,“巢湖”号的舰长做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将舰尾对准鱼雷来袭的方向。
  这个决定,最终拯救了“巢湖”号。
  二点过十分,一条重型鱼雷击中了“巢湖”号的舰尾。
  虽然四具螺旋桨,包括舵机全部被炸飞,舵舱也被彻底摧毁,舰尾的大部分舱室受损,但是损管队员及时的关闭了通往前方舱室的水密门,没有让海水涌入更多的舱室,也就控制住了进水量。
  最终“巢湖”号在丧失了所有动力之后,却坚持着漂浮在了海面上。
  直到这场海战快结束的时候,才有二艘驱逐舰赶了过来,为其提供了援助。而“巢湖”号也没有辜负战舰上七百多名官兵的努力,坚持着浮在了海面上,并且最终被驳船运回了朴茨茅斯。
  只是,这艘战舰的受损程度太严重了,结果直到战争结束都没有完全修复!
  第十四卷 双管齐下 第五十八章 … 优柔寡断
  虽然双方的主力舰还没有面对面的决斗,但是从双方辅助战舰的表现就可以看到这场海战的最终结果。
  当然,除了官兵的素质与斗志之外,战舰的性能也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战争打到这个时候,帝国海军已经用通用巡洋舰替换了所有的轻巡洋舰,而美国海军则仍然以轻巡洋舰为主力,并没有大批量建造通用巡洋舰。
  相对而言,通用巡洋舰与轻巡洋舰根本就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作为《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的附属产物,轻巡洋舰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存在着基础缺陷。比如,其主炮口径太小,威力难以满足作战需要,排水量受到限制,导致其防护等各项性能难以大幅度提高。最关键的是,轻巡洋舰的设计思想就有问题。随着战争推进,特别是驱逐舰越造越大,驱逐舰的战斗力越来越强,轻巡洋舰也就逐渐丧失了原本应该具有的优势。
  其实,到了战争后期,很多驱逐舰的战斗力都超过了战前的轻巡洋舰。
  问题是,打到此时,美国根本没有多余的能力来建造通用巡洋舰了。为了确保战列舰与大型巡洋舰的产量,美国只能压缩巡洋舰与驱逐舰的吨位,从而减少钢材的消耗量另外,美国还得建造足够多的运输船只,这些都需要消耗掉大量的钢材。
  制约巡洋舰战斗力的主要因素就是排水量。
  即便帝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造舰技术,也难以在不增加排水量的情况下提高巡洋舰的作战能力。
  显然,美国海军控制巡洋舰的排水量,就不可能提高巡洋舰的战斗力。
  也许很多人认为,巡洋舰不是主力舰,在海战战场上处于次要地位,为了保证主力舰的数量,牺牲巡洋舰是值得的。
  不用多说,此时地二场小规模海战就已经证明了巡洋舰地重要性。
  其实,在太平洋战场上巡洋舰地重要性就已经得到了证明。即便是在舰队决战中,巡洋舰发挥地作用都不在战列舰之下。另外在很多不需要战列舰地战场上,巡洋舰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从这次海战来看,帝国海军地巡洋舰就发挥了决定性地作用。
  当双方地辅助战舰全部投入战斗之后,局势已经明显倒向了第四舰队。
  当时第四舰队地八艘“省”级乙型战列舰全都安然无恙,没有任何损失。相反在遭到驱逐舰地鱼雷攻击之后,美军主力编队里地八艘“蒙大拿”级战列舰中“康涅狄格”号、“肯塔基”号与“纽约”号被鱼雷击中,其中“纽约”号挨了三条鱼雷,速度降低到了二十七节,损伤最为严重。
  不得不承认“蒙大拿”级战列舰地水下防御确实做得不错。
  其超过六万吨的排水量(标准)中,除了因为要延长舰体,以安装第四座炮塔之外,其他的重量几乎都用来加强了防护,特别是水下防护。另外,其舰体宽度接近三十七米,而“罗得岛”级与“衣阿华”级仅仅只有三十三米,多出来的四米,也为增强水下防护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帝国海军为驱逐舰配备的鱼雷已经严重落后了。
  当时,第四舰队的驱逐舰都是第五批次的“花”级,而其配备的是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而不是之前的五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
  与美国海军一样,帝国海军的六百五十毫米鱼雷也借用了日本氧气鱼雷的很多技术。
  只是,帝国海军的六百五十毫米鱼雷更注重安全性(日本氧气鱼雷的安全性一直是个大问题,而且也正是为了解决安全问题,帝国海军知道战争后期才为驱逐舰配备了新式重型鱼雷),为此整体设计与日本的氧气鱼雷有本质上的区别。比如,为了避免过氧化氢泄露,采用了更多的安全设备,导致动力与燃料装置占用了更多的空间与重量,从而直接影响到了鱼雷的装药量。
  当然,按照帝国海军的估计,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对付“罗得岛”级战列舰还是绰绰有余的,只是在对付“蒙大拿”级战列舰的时候,却显得有点疲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装药量偏少,还不到四百公斤,而美军的氧气鱼雷的装药量达到了一千二百磅(接近五百四十五公斤)。
  万幸的是,帝国海军并不是那种需要用鱼雷来获得胜利的海军。
  在三艘战列舰被鱼雷击中之后,米切尔只有二个选择。
  一是与第四舰队决战,二是抛弃速度受损的三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