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巨浪 >

第455部分

巨浪-第455部分

小说: 巨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这种炮弹只能用四百五十毫米舰炮发射。
  主要是很多设备的小型化问题没有解决,使弹体直径无法缩小,也就无法由其他口径的舰炮使用。
  拿到这批炮弹之后,白佑彬才率领舰队出发。
  十三日上午,舰队到达了科珀斯克里斯蒂东部海域。
  这次,舰队没有遭遇到美军小型舰艇的骚扰。大概是原本部署在这边的小型舰艇都已转移到了更重要的地点,比如新奥尔良,彭萨拉科等地方去了吧。
  十点过,十二艘“海军元帅”级战列舰开始向城区,主要是墨西哥裔聚居区发射传单炮弹。
  此时,居住在这里的美国人已经知道了东部沿海城市遭到的毁灭性打击。
  当舰队出现在港口外的海面上的时候,很多居民就开始逃离城区,前往郊区避难。而当十二艘战列舰开始齐射的时候,更是引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恐慌。
  只是,这次打来的炮弹并没有爆炸,而是在空中炸开,撒下了一张张的纸片。
  半个小时后,在打光了所有传弹之后,主力编队迅速撤了下来。
  警告已经发出去了,要收到作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白佑彬把正式炮击的时间确定在了十五日凌晨,给了城内居民大概四十个小时的撤离时间。
  当时,撒布的传单上,明确标注了重点炮击区域。
  另外,在传单的背面还清楚的印着化学品污染警告,并且用英语与汉语(墨西哥官方语言)明确提醒了所有居民,应该在四十个小时之内撤离城市,不然不但会遭到炮击,还会受到有毒化学品的危害。
  结果可想而知,恐慌情绪立即在城内蔓延开来。
  当时,白佑彬还想仿照赵赙礼的做法,派一批侦察兵上岸为舰队提供弹道校正信息,但是在考虑到化工厂内可能储存有剧毒化学物品,而且在遭到炮击之后很有可能导致化学品泄露之后,白佑彬打消了这个想法。
  在接下来的二天中,前进侦察的驱逐舰一直在监视着科珀斯克里斯蒂况。
  十四日夜,该城居民开始大规模的向外逃亡。
  从战后获得的文件来看,当时驻扎在该地的美军本来想阻止居民外逃,并且在十三日与十四日的白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当时该地驻军只有不到一个团的兵力,根本不可能完全挡住汹涌而来的平民,结果在十四日夜间,逃亡人群冲破了美军的封锁线,并且与前来阻挡的美军发生了冲突,导致数百平民,以及近百名美军士兵伤亡。
  其实,到最后,连驻军都开始撤离了。
  在正式炮击开始前大该三个小时,白佑彬收到了姜瑞麟发来的电报,要求他将炮击时间延迟四个小时,好让更多的平民离开城市。
  权衡考虑之后,白佑彬给杨定方下达了命令,将开火时间延迟到凌晨四点。
  这四个小时,至少挽救了上万名墨西哥人的性命!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几乎没有什么值得阐述的。在猛烈的炮击中,科珀斯克里斯蒂的所有工厂都变成了废墟。
  值得一提的,这次炮击所消耗的弹药是历次类似行动中最少的!
  因为化工厂有大量易燃化学物品,所以不需要舰队使用太多的弹药,就能够彻底摧毁化工厂!
  第十五卷 最后总攻 第二十五章 … 打打谈谈
  科珀斯克里斯蒂遭到炮击的第三天,第二轮停战谈判结束。
  这次,是美国方面主动退出了谈判,理由是帝国破坏了谈判的基础,在谈判期间炮击美国本土。
  论道理,这次帝国确实做得有点过分。
  按照之前达成的谈判基础协议,在谈判期间,帝国要停止一切针对美国本土的军事行动。
  只是,谈判本身就是战争的延续,战场上没有公平,谈判桌上也就没有公平可言。
  在第一轮谈判终结的时候,帝国战时内阁首辅萧鼎昆就直接照会了谈判团首席代表,帝国有名的外交家薛祖辉,要求在谈判中加码,直接提出让美国无条件投降,而帝国的唯一保证就是在战后不肢解美国。
  毫无疑问,萧鼎昆已经对谈判失去了耐心。
  要怪,也只能怪美国狮子大开口。
  在第一轮谈判中,美国提出多的无理要求,比如帝国必须从美洲地区撤军,最多保持战前状态,即帝国只在巴拿马运河地区驻扎一支象征性的军队,与美国共管巴拿马运河区,并且共同经营巴拿马运河。
  暂且不其他条件,仅此一点,就让帝国无法接受。
  当时,帝国的战略划中,战后需要提防的敌只有二个,一个是欧洲的德国,另外一个就是美国。
  最初,萧鼎昆曾经考虑过在战后肢解美国。
  为此,萧鼎昆甚至让陆军部、海军部、外交部与内务部共同成立了一个临时机构,专门负责拟定肢解美国的方案。
  按照现在比较认可的说法,当时萧鼎昆准备将美国肢解成七大部分,即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东部与东南部的滨海地区,以芝加哥与底特律为中心的五大湖地区,中南部地密西西比河地区,西南部的泛墨西哥地区,西北部的荒原地区,以及以加利福尼亚州与俄勒冈州为主地西部沿海地区。
  问题是,肢解美国的关键问题是无法解决的。
  假由帝国单独占领美国,就没有肢解美国的政治基础。即便按照七大区的方式肢解了美国,在战争结束之后,这些地区会再度谋求统一。谁能料得到几十年之后地事情?如果帝国的影响力逐渐降低,将无法阻止这些地区重新统一成新地美国。
  因此,要想肢解美国,就不能由帝国单独占领美国。
  如果将德国、意大利、土耳其这些势力引入到美国,那后果将更加难以设想。说白了,德国也一直向将势力范围扩大到美洲地区,做梦都想在美洲地区获得一块立足之地。如果让德国控制了美国的部分地区,那么德国的影响力很快就会遍布整个美洲地区,这与帝国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
  也正是如此,萧鼎昆最终放弃了肢解美国的想法。
  当然,要想打击美国,使美国难再次成为可以与帝国直接抗衡的世界性强国,并不一定要肢解美国。
  当时,萧鼎昆想到的办法就是利用美国国内的民主矛盾,改变美国社会的主体结构。
  美国之所以成为了帝国地头号敌人,是因为其政权掌握在并不占多数,却占据着大部分社会财富,霸占着美国社会高层的白人种群的手中。如果能够改变这一现状,让亚裔、墨西哥人、拉美人、以及黑人进入美国高层社会,成为美国社会的主导力量,那么美国就不大可能与帝国敌对,反而很有可能成为帝国的盟国。
  因此,在第二轮谈判的时候,萧鼎昆完全放弃了肢解美国的想法。
  当时,萧鼎昆甚至让谈判代表暗示美国的谈判代表,帝国可以保证美国的统一与领土完整性,并且不会过分的干涉美国内政。当然,作为战败地一方,美国总统,以及政府必须立即下台,并且解散国会,按照帝国的要求重新设置政治体系,并且重新进行民主大选,建立新地民主政府。
  结果,也正是这一点导致谈判再次破裂。
  显然,借用帝国海军炮击美国本土城市,宣布谈判终止,只是美国的口头理由。实质上,美国已经认清了帝国地根本企图,即利用受到操控的大选来彻底推翻美国地政治体制,甚至彻底修改美国宪法,用设立新宪法,确定新的政治体制的方式来彻底改变美国的社会结构,从而达到完全控制美国的目的。
  即便再笨的人也能想到,在新的政治体制中,原先占据着社会顶层的白人种群将沦落到社会最底层,而亚裔,特别是帝国后裔,以及与帝国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墨西哥人,还有那些一直对白人不满的黑人,社会待遇极端恶劣的拉美人都将凌驾于白人种群之上,成为美国社会的实际统治者。
  作为白人的代表,美国政府自然不会在这个问题上让步。
  既然谈不拢,那只有再次开打。
  十七日,第四舰队开始炮击休斯顿。与科珀斯克里斯蒂一样,休斯顿也是一座以化工业为主的城市,而且还拥有美国墨西哥湾地区第四大的造船厂。与科珀斯克里斯蒂不同的是,休斯顿的主要居民是白人,而不是墨西哥人。
  结果,这场炮击就没有那么“仁慈”了。
  炮击突然开始,在持续了五天五夜之后,不但休斯顿的工业区被夷为平地,就连居民区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休斯顿也成为了墨西哥湾地区自新奥尔良之后,第二座居民区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死伤平民超过了十万的大中型城市。
  在这次的炮击,第四舰队也首次派出了侦察分队。
  效果非常明显,在得到了效的炮火引导之后,炮击的效率比以往提高了数倍。比如,在对付与休斯顿情况差不多的费城时,第四舰队消耗了近十万吨弹药,而这次只用掉了不到四万吨炮弹就达到了几乎相同的效果。
  二十四日,第四舰队再次炮击奥尔良。
  因为新奥尔良在上次炮击后的重建工作还没有进行,甚至连搜索救援工作都没有完成,所以这次炮击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在二天之内,舰队消耗掉了近万吨炮弹,结果也仅仅只造成了不到三千人伤亡。
  到二十日的时候,美国终于坐不住了。
  谈判在二十七日重新开始,而第四舰队此时已经到达了佛罗里达州西北的彭萨科拉外海,正在为炮击这座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所在地,以及美国海军陆战队最大的军事基地进行准备。
  当,第四舰队与美国小型舰艇集群爆发一场规模不是很大的战斗。
  打到这时,美国的小型舰艇数量也不是很多了,根本无法对第四舰队构成威胁。
  当然,要想对付一座防御严密的军事基地,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就得铲除掉外围的炮台。
  也在这个时候,白佑彬接到了命令,让舰队暂时撤了下来。
  第三轮谈判的焦点仍然在美国政府的去留问题是,帝国仍然坚持美国政府必须自动解散,国会也得重新进行选举,而美国则希望能够保留国会。
  也是说,美国已经做出了让步,答应在投降之后解散政府。
  问题是,美国政治体制的关键不在政府,而是在其国会。
  虽然在战争时期,美国总统获得了宪法授予的权力,以三军统帅的身份指挥美军作战,从而掌握了至高无上的权力。
  但是,在美国的政治体系中,总统要受到来自国会与最高法院的直接限制,且国会是美国民主制度的基础,只要保留了美国国会,也就保留了美国的政治体系。
  更重要的是,此时的美国国会也掌握在白人种群的手里。
  如果国会在战后继续履行宪法赋予的权利,那么就很难通过法律的手段来瓦解美国的政治体制,即不可能用正规手段修改美国宪法。加上国会由白人种群掌握,也就无法剥夺白人在美国的特权。
  谈判很快就陷入了僵局之中。
  二月三日,谈判休会。
  同日,已经得到了加强,编有三支作战舰队的第一舰队再次炮击了洛杉矶,并且在二天之后,到达了圣迭戈外海,开始炮击美国本土西海岸最大,也是最的海军基地。
  五日,第四舰队也开始炮击彭萨科拉,并且在一天之内就干掉了上百座炮台。
  七日,美国代表主动提出重新谈判。
  结果,美国代表仍然坚持应该保持美国的民主制度,也就是美国现有的政治体制,以维护美国人民的利益。
  第三轮谈判的最后一次会谈只持续了三个小时。
  当天中午,帝国谈判代表团就返回了帝国大使馆,并且宣布终止第三轮谈判。
  随后,白佑彬就收到了由海军总参谋部发来的命令:争取尽快在美国本土登陆,攻占美国本土南部地区的某座重要城市。
  这肯定是早就已经制订好的战略计划,而且正是由萧鼎昆亲自下达的命令。
  既然美国政府不肯在谈判桌上做出实质性的让步,就只能通过血与火的方式迫使美国服软。
  到此,陆少丰与余辉宏之间的争论也偃旗息鼓。
  不再需要夺取前进基地,下一个目标就是美国本土的港口。
  从各方面来看,最理想的选择肯定是密西西比河口处的新奥尔良。
  因此,在七日夜间,第四舰队再次向西前进,准备为陆战队提供前期炮火准备。
  第十五卷 最后总攻 第二十六章 … 以战促和
  攻打新奥尔良的行动顺利得让人难以置信。
  在为期七天的炮火准备中,第四舰队只花了不到二天的时间,就按照陆战队的要求,将三类需要打击的目标全部摧毁了。到第五天的时候,白佑彬甚至让杨定方把一批侦察兵送上岸,去现场探查情况,搜寻可以打击的目标。结果,到第六天的时候,舰队已经找不到需要用舰炮来摧毁的军事设施了。
  陆战队的行动速度也超乎想像。
  在海军总参谋部下达命令之前,陆少丰与余辉宏就下一步进攻行动一直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只是二人都没有忘记让所辖的作战部队做好战斗准备。当时,陆战第八军甚至有三个陆战师的官兵一直住在登陆舰上,随时都可以出发。陆战第十军(此时余辉宏已经是陆战第十军的军长)也有三个陆战师一直呆在登陆舰上,就等司令官下达出发命令。
  作战物资的运送问题也随着巴拿马运河通航而迎刃而解。
  在二月上旬的候,一支由一百五十艘大型运输船(五万吨以上)组成的超大型船队就通过了巴拿马运河,进入了加勒比海,并且在十一日到达了太子港。因为当时太子港的容纳能力还非常有限,所以很多船只不得不停靠在海湾内,等待靠岸卸下货物。结果,到海军总参谋部下达命令的时候,还有近百艘商船在等待卸货。最后,这些装载着弹药,食物,衣被,药品等等物资的船只根本就没有进入太子港,而是在收到命令之后,立即跟随第61舰队出发,前往墨西哥湾与第四舰队会合,准备直接将货物运送到新奥尔良去。
  火力支援舰队也在二月的时候得到了强。
  之前跟随陆战第五军在太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