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巨浪 >

第46部分

巨浪-第46部分

小说: 巨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题是,帝国的反应太明显的话,日本,还有幕后的美国会有什么举动?
  此时此刻,海军元帅陈锦宽的办公室内,帝国海军几名主要将领就正在讨论这个重要话题。
  对帝国海军来说,日本根本算不上对手。问题是,帝国不得不考虑美国的影响。
  除了尽量隐藏战争意图,达到突然袭击的目的之外,陈锦宽还面临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确定各大舰队的主次。
  按理说,东洋舰队将是主角中的主角。
  说白了,东洋舰队的任务就是确保帝国在西太平洋上的“最后防线”,并且对付该方向上的敌人。确切的说,就是对付日本联合舰队与美国太平洋舰队。
  如果帝国向日本宣战的话,东洋舰队将是帝国海军的“急先锋”。
  可是,要想在美国做出反应之前战胜日本,至少夺取制海权,彻底封锁日本,仅凭东洋舰队的实力肯定办不到。
  此时,东洋舰队只有九艘主力舰,算上还没有完成训练的“太宗”号,也只有十艘。
  日本联合舰队也拥有九艘战列舰,如果算上主要执行训练任务的“比睿”号,总共也有十艘主力舰。
  考虑到东洋舰队绝大多数战舰都在一战前后建造,即便都进行过全面改进,除了“黄河”号与“太宗”号之外,性能都显落后,最多只能与日本联合舰队打个平手。要想取得绝对优势,并且彻底击败日本联合舰队的话,必须增强东洋舰队的实力。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北洋舰队并入东洋舰队。
  这样一来,东洋舰队就将拥有十三艘主力舰。只是,这仍然不足以保证在一场决定性的海战中彻底击败日本联合舰队。
  大西洋舰队是不用考虑了,唯一能够出力的就是南洋舰队。
  问题也出在南洋舰队的身上。
  暂且不考虑江洪波与李玉民的关系,南洋舰队的任务是确保帝国海军在印度洋地区的霸权地位,并且援助大西洋舰队,遏制大洋洲方向上的美国与英国海军。也就是说,南洋舰队不可能全力支援东洋舰队。
  按照最保守的估计,为了确保印度洋的制海权,并且在苏伊士运河方向上保持足够的威慑力,南洋舰队至少需要留下六艘战列舰在红海活动。算上“太祖”号的话,南洋舰队一共只有九艘主力舰。也就是说,南洋舰队只能派遣三艘主力舰参加对日作战。
  这样,帝国海军能够集中十六艘主力舰,对日本联合舰队形成一定的兵力优势。
  对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江洪波,李玉民等海军将领来说,拥有十六比十的优势,足以保证胜利。只不过,这绝不是不流血的胜利。
  “三艘五岳级战列舰还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形成战斗力?”
  听到陈锦宽的话,卫延年翻开了手上的文件,看了一会,说道:“最快也要到年底,现在只有‘华山’号的改进工作比较顺利,另外两艘的改进工作都出了麻烦。主要是封存时间太久,舰体需要全面检查,还要更换动力系统与主炮炮塔,这些都需要足够的时间。”
  陈锦宽微微点了点头。
  三艘五岳级战列舰在战后保存了下来,这算是帝国海军一笔不小的财富。随着《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作废,帝国海军立即为这三艘战舰解封,并且按照“恒山”号的标准,换装燃油锅炉,蒸汽轮机,以及主炮炮塔,并且对全舰进行大修,换装更厚的装甲板等等。只是,几家主要的造船厂都在忙着建造新式战列舰,所以这三艘战列舰的改装工作一直没有达到海军的进度要求。
  “其实,十六艘主力舰足以对付日本联合舰队了。”李玉民开口了,“以帝国海军官兵的素质,加上新增加的装备,我们拥有绝对的优势。问题是,怎么组织这次行动,特别是指挥权怎么安排?如果得不到统一指挥,即便有再多的主力舰也难以发挥效能。”
  这话不轻不重,不急不缓,却正好说到了重点上。
  陈锦宽心里暗自一阵苦笑,同时朝郭怀安与江洪波看了过去。
  郭怀安的问题不大,毕竟北洋舰队这些年已经大不如前,迟早都会被降级,甚至被并入东洋舰队。问题是,江洪波肯交出指挥权吗?要知道,这次从南洋舰队抽调的三艘主力舰是南洋舰队最强大的三艘主力舰!
  第二卷 滚滚洪流 第十六章 … 歪打正着
  让江洪波单独留下的时候,陈锦宽就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说服”他。
  虽然江洪波是陈锦宽的“嫡系”,李玉民则是陈锦宽老对手,前任海军元帅高仁杰的得意“弟子”,但是陈锦宽不是不知是非轻重,不明厉害得失的人,更不是将个人利益摆在帝国与海军利益之前的人。
  毫无疑问,这次江洪波唱不了主角。
  至少在李玉民犯错误之前,江洪波只能在台上当观众。
  “元帅,我明白你的意思。”江洪波首先开口,在开始的会议上,他一直没有发言。“抽调‘果敢’号,‘长江’号与‘太祖’号支援东洋舰队的作战行动,我没有任何反对意见。我也知道,要想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三支舰队必须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我更清楚,海军利益与帝国利益高于一切。只是……”
  “只是问题没有这么简单,是不是?”
  江洪波有点不情愿的点了点头,返回舟山的时候,他就有种不好的预感。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肯定在担心基层官兵的反应。”陈锦宽揉了揉有点酸痛的太阳穴。“这个问题,我也考虑了很长一段时间。除此之外,指挥上的问题更加严重。按照我所了解的,南洋舰队的指挥体系与东洋舰队有所不同,如果混编作战的话,难免会出现误解命令的情况。‘马罗基海战’中,就是混编舰队误解了命令,结果导致数艘主力舰错误转向,失去了获胜的机会。我们不可能在同一个问题上犯两次相同的错误,所以,这段时间我与卫延年也在考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江洪波微微点了点头,作为“马罗基海战”的参与者,他很清楚当时的情况。
  “大巴山”号战列舰错误的理解了旗舰发来的命令,结果错误转向,不但自己被数艘敌舰围攻,还导致紧随其后的“武夷山”号、“岷山”号与“唐古拉山”号战列舰错误转向,并且先后战沉!结果,帝国远征舰队失去了获胜的最佳机会!
  “你有什么想法,尽可说出来。”陈锦宽拿起了香烟,“毕竟,作为舰队司令官,你最清楚舰队的情况,比我们更有发言权。”
  沉思了好一阵,江洪波才开口说道:“元帅,我觉得问题不在舰队,而在海军的体制。”
  陈锦宽微微点了点头,示意江洪波继续说下去。
  “现在,帝国海军采用的仍然是上次大战时的大舰队编制体系。”江洪波也点上了香烟,似乎想让情绪平静下来。“按照大舰队编制,任何一支主力舰队都能独当一面,并且具有强大的独立作战能力。在帝国海军足够强大的时候,或者在和平年代,这套编制体系相当有效,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帝国海军的威慑力,并且确保帝国的海外利益。问题是,现在帝国海军对几个主要对手没有绝对的实力优势,而且随着战争迫近,大舰队编制的问题也就暴露了出来。最明显的,在任何一个方向上,帝国海军都没有绝对的优势。”
  江洪波上番话说到了帝国海军的结症上。
  实际上,大舰队编制是从风帆时代遗留下来的。当时,帝国海军独步全球,别说几个主要对手,就算是其他国家的海军加起来,也不一定是帝国海军的敌手。因此,帝国海军的任何一支大舰队在任何一个方向上都拥有绝对的实力优势。
  当然,大舰队编制的问题也极为突出。
  一是各舰队的指挥体系不完全一样,如果联合行动,指挥很麻烦,甚至会在关键时刻出现问题。“马罗基海战”中,“大巴山”号战列舰暴露出的只是这个问题的冰山一角。如果没有高素质的官兵队伍,恐怕这个问题已经让帝国海军倒下了。
  二是在各个舰队里形成了“小社团”,即舰队内部的“利益集团”。不说别的,李玉民与江洪波的矛盾就是两支舰队小社团的矛盾。和平时期,这还能推动舰队之间的竞争。可是在战争时期,这往往会成为帝国海军前进的绊脚石。
  三是编制过于庞大。不说别的,南洋舰队司令部就有数百名军官,东洋舰队司令部的规模只会大,不会小。大量重复设置的机构不但分散了资源,还让越来越多的年轻军官忘记了海军吃苦耐劳的传统,贪图安逸,乐于享受,败坏了帝国海军的风气。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帝国海军的大舰队编制就出了问题。
  当时,远征舰队在“马罗基海战”中的溃败已经让帝国海军认识到,旧有的编制体系难以适应大规模战争。随后,帝国海军对舰队编制做了修改,并且在“与论岛海战”中教训了日本联合舰队,又在“爪哇海战”中让协约国联合舰队尝到了苦头,最终迫使协约国集团坐下来与帝国进行停战谈判。
  只是,战后帝国“暂时性功能休克”,改革编制的计划也被迫搁置了起来。
  陈锦宽不是没有想过推进改革,问题是,对有着几百年历史,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帝国海军来说,任何触及到根本的改革都有巨大的阻力。
  编制改革,就是改变帝国海军最根本的指挥体系。
  即便所有高级将领都认为应该改变这种体制,可是有那么容易吗?
  暗自一阵苦笑,陈锦宽说道:“你提出的问题我们早就意识到了,可是你只提出了问题,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战区制取代大舰队制。”略微停顿了一下,江洪波又说道,“只是,这么做过于激进,一时难以被众多官兵,特别是掌握着实权的高级将领接受。所以,我认为,首先应该削弱舰队的权力范围,采用军政两条线的编制体系,舰队只有行政管理权,没有战时指挥权,由新设立的联合舰队司令部,或者直接由帝国海军总参谋部掌握战时指挥与调配权,从而集中使用海军的力量。”
  陈锦宽又是微微一笑,江洪波这番话,只算得上是老生常谈。
  所谓的“战区制”,即将帝国海军活动的主要区域划分成多个战区,设立战区司令部,由战区司令部负责所负责的战区内的所有海军与海军陆战队的战时指挥工作,其他各项权限由海军司令部与海军总参谋部掌握。
  如此一来,舰队司令部退居次要地位,影响力将大大降低。
  问题是,战区制不但涉及到海军,也涉及到了陆军。说白了,没有陆军的参与,仅凭海军与海军陆战队,很难在一个战区,特别是需要面对陆上作战的战区发挥重大作用。而要让陆军加入这场改革,就不是陈锦宽能够决定的了。
  另外,战区制还触动了几乎所有舰队司令官的利益,在海军中都难以得到支持。
  显然,在此时根本不可能推行战区制。
  江洪波提交的“备用”方案也早就有人提出,问题一样,在触动了舰队司令官的利益之后,也就威胁到了舰队小社团的利益,结果自然会遭到众多将领与军官的反对。更何况,以海军当前的情况,不管是设立联合舰队司令部,还是扩充海军总参谋部,都是可望而不可及,非常不现实的。
  “你的意见,我会好好考虑,只是现在任何伤筋动骨的改革都不现实。”陈锦宽丢掉了烟头,“现在,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击败日本,因此需要南洋舰队做出应有的贡献,尽到应有的职责。”
  “元帅,我已经下达了动员令。”
  陈锦宽微微点了点头。“那就好,这足以证明,我没有看错人。只是,你不会亲自参与这次的作战行动吧?”
  江洪波苦笑了一下,随后摇了摇头。
  他怎么可能亲自参加呢?如果由李玉民指挥,他不成李玉民的部下了吗?
  “你跟祖寿清交代清楚,你们不是为南洋舰队作战,而是为帝国作战。我不希望看到任何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说着,陈锦宽站了起来。“相信,祖寿清也是有轻重的人,应该知道这次作战的重要性。如果有人敢拿这次行动开玩笑的话,就是在拿自己的前程,拿自己的项上人头开玩笑!”
  “元帅,我会亲自跟祖寿清谈的,保证不会出现任何损害帝国海军,损害帝国的事情!”
  陈锦宽点了点头,随即挥了挥手,让江洪波出去了。
  门刚刚关上,卫延年就从侧门走了进来。
  “看来,江洪波这边的问题并不大。”
  “你那边呢?”陈锦宽叹了口气,要说服这些手下,还真不容易。
  “郭怀安那边也没有问题,他与李玉民的关系本来就不错,而且是个老好人,谁都不得罪,自然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当刺头。再说了,要出头的话,还轮不到他。”
  “看来,这个最大的麻烦已经解决了。”
  “元帅,其实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
  陈锦宽微微皱了下眉头,点烟的时候,示意卫延年继续说下去。
  “我跟雷霄霆谈过,要做到绝对保密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要耍些手段来麻痹敌人。”接过香烟后,卫延年又说道,“听雷霄霆的意思,我们必须有一个充足的理由来大规模调动舰队,并且调运物资。不然的话,我们的举动肯定会引起日本方面的怀疑。”
  “他的意思是……”
  “即便我们暂时不推行体制改革,也应该做做样子,让日本情报部门相信,帝国海军正在进行改革,难以在短期内发动战争,从而放松警惕。”
  听到这,陈锦宽露出了一丝笑容。
  这正是他解决第二个关键问题的最佳办法。
  第二卷 滚滚洪流 第十七章 … 各怀鬼胎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国的军事体制都暴露出了或多或少的问题。战后,军事体制改革成为了各国的热点话题。比如,德国改进了“参谋制”,使总参谋部拥有更多的实权。美国海军完善了两洋舰队制,使两洋舰队相互间的调动更为灵活。
  大明帝国也不例外,只是改革的步伐远远跟不上时代的需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