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巨浪 >

第96部分

巨浪-第96部分

小说: 巨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副炮开火五分钟后,也就是二十二日凌晨零点过三分,“宣宗”号战列舰加入了战斗。
  那条中型鱼雷击中了“宣宗”号舰艏左侧,几乎炸掉了整个舰艏!万幸的是,“宣宗”号的装甲隔舱减轻了鱼雷爆炸后产生的破坏,并且阻止了海水进一步蔓延到后面地舱室。虽然速度掉到了十二节。但是“宣宗”号并没有失去战斗力,不但九门主炮都能作战,连副炮都没有失效。
  在此情况下,“宣宗”号左转给后面地三艘战列舰让开航道之后,按照祖寿清地命令,转到了一百八十度航向上,并且以接近十二节地速度跟上了快速战斗群,投入战斗的时间大概只晚了十五分钟。
  紧接着,“黑龙江”号巡洋舰率领四艘驱逐舰赶了过来,投入了战斗。
  似乎要为“鄂嫩河”号巡洋舰报仇。面对日本驱逐舰,“黑龙江”号巡洋舰打得异常的勇猛,甚至一度遮挡住了“太宗”号副炮炮手的视线。另外四艘驱逐舰也非常积极,甚至还用鱼雷攻击了日本驱逐舰!
  当然,四艘战列舰的主炮仍然在集中轰击掉队的日本战列舰。
  第九轮齐射之后,炮手正在忙着为火炮装填新的炮弹与发射药,白佑彬也正在迅速解算射击参数,一团火球在东方的海面上升了起来。接着就是一团更大的火球窜入了夜空,几乎照亮了方圆数海里地海面!
  在白佑彬等人惊讶的目光中,那团翻滚着上升的蘑菇状火球渐渐暗淡了下来。
  事后查实,发生爆炸的是日本海军当时服役年限最短,最强大的“陆奥”号战列舰。在之前的战斗中,“陆奥”号被鱼雷摧毁了右侧的两根推进轴,导致航速跌落到了十节以下。在沉没之前,“陆奥”号还被至少十八枚穿甲弹击中,最终其舰尾方向上的“呜”炮塔被穿甲弹击穿,导致炮塔内还没有装进药室地发射药发生爆炸。随即。另外一枚穿甲弹打穿了该炮塔的炮座,并且进入了该炮塔的弹药库,引发了大爆炸。
  最终,“陆奥”号在萨科尔以南大概十公里处沉没,全舰一千三百六十八名官兵。仅二百七十七人幸免。
  “补”了一轮齐射之后,从第十一轮齐射开始,四艘战列舰全都瞄准了另外一艘日舰。
  零点四十七分。该舰在遭到了八轮齐射之后,也在连续不断的猛烈爆炸中走完了最后一段航程事后查实,该舰为日本海军“日向”号战列舰。在遭到鱼雷攻击的时候,“日向”号右舷的两个轮机舱与邻近的数个舱室进水,倒是该舰损失了一半的动力。迅速涌入的数千吨海水使该舰出现了严重右倾,为了避免翻覆,舰长只能下令向左舷的四个水兵舱注水,以恢复横向平衡。如此一来,“日向”号在撤退时地速度降低到了不足八节。沉没前。“日向”号至少被十七枚穿甲弹击中。并且彻底丧失动力。
  天亮后,彻底瘫痪在海面上的“日向”号被快速战斗群的两艘驱逐舰用鱼雷击沉。
  最终。该舰沉没在了“陆奥”号以东大概三公里处。
  这时,发动鱼雷攻击的八艘日本驱逐舰被打残了五艘,另外三艘在密集的炮火下,匆匆转向发射了鱼雷,然后以快速战斗群可望不可及地速度向东脱离了战斗。
  “妈的,还是跑了两艘!”祖寿清这时候才长出了口气,“向海军司令部汇报战斗结果。另外,告诉李玉民,两艘日本战列舰向他那边逃跑,能不能全歼联合舰队,就要看主力战斗群的表现了!”
  通信参谋微微一愣,真有点又想苦又想笑。
  “怎么,电台坏了吗?”祖寿清还是那副德行。“快去发报吧,不然总参谋长得急了,可要拿我们开刀。再说了,李玉民不是很喜欢抢功劳吗?现在机会来了,就看他有没有那个本事了!”
  白佑彬也在暗暗发笑,到最后,祖寿清还不忘摆李玉民一道。
  第四卷 四龙闹海 第三十章 … 落荒而逃
  巨大的火球从夜空中消失的时候,站在“长门”号司令舰桥外面的高野五十六悄悄的摸掉了嘴唇上的一丝血迹。那不是从伤口流出的鲜血,而是从齿印里流出的鲜血。
  “将军,外面风大,还是进去吧。”
  高野只是摇了摇头,仍然目不转睛的看着西方的夜空。随着一股阵风刮过,他摘下了海军军帽,向着西面的大海深深的鞠了一躬。
  随即,站在他身后的日本海军军官也都摘下军帽,向着西面的大海深深的鞠了一躬。
  不知道他们是在悼念逝去的战友,还是在向击败他们的对手致敬。
  也许,高野料到可能在巴西兰海峡遭到拦截,可是他怎么也没有料到,最终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可以说,高野在战斗开始后下达的一系列果断命令并没有错。
  也许,他差的就是那么一点点运气。
  让第5战队尽量缠住敌人的时候,高野就预料到,第5战队将为联合舰队做出牺牲,结果确实如此。除了“妙高”号幸运的逃脱劫难(被打成重伤,直到日本战败都没有修复)之外,另外三艘重巡洋舰全部战沉。
  接着,高野命令第1水雷战队发动鱼雷攻击。
  毫无疑问,这也是为了拖住西面的强敌,为陷在海峡内的舰队转向争取机会。与第5战队一样,第1水雷战队的行动注定是为整支联合舰队做出牺牲。结果也确实如此,十二艘驱逐舰。仅仅只有第17驱逐队的四艘“风”字号驱逐舰逃脱了劫难,其中“谷风”号还因为损伤严重,在返航地途中沉没。
  按照高野的判断,即便第1水雷战队的鱼雷攻击不能消灭敌人的主力舰,也至少能够迫使敌人的主力舰转向,甚至能够击伤敌人的主力舰。
  紧接着,高野又命令西面的第3水雷战队发动鱼雷攻击。
  与第1水雷战队一样,高野并没有对第3水雷战队的攻击抱多大地希望。说白了。大明帝国战列舰上专门安装了一百毫米速射炮,就是为了对付日本海军的驱逐舰。不然早就换成了更大口径地副炮。
  如果第3水雷战队能够立下战功,在迫使敌舰队转向的同时,击伤几艘敌人的主力舰,那自然再好不过了。
  高野的期望很快得到了回报,祖寿清不但被迫转向。而且“宣宗”号被鱼雷击伤。
  问题是,高野并没料到,他也会遭到对手的鱼雷攻击!
  在几乎所有日本海军军官地印象中。大明帝国海军都不是一支擅长鱼雷战,也不重视鱼雷的海军。
  鱼雷诞生之后,并没有得到传统海上强国的重视。
  当时。大明帝国与英国甚至认为鱼雷是“非道德”地海战武器,还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了“禁雷”活动,希望通过国际条约禁止海军使用鱼雷。
  当然,就如同《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不可能完全禁止海军扩军备战一样,任何国际条约都不可能禁止鱼雷成为海战的利器。
  相反,如同日本海军这类二流海军(当时日本海军只算得上是三流),不但不反对使用鱼雷,还非常重视鱼雷在海战中的作用。毕竟,拼主力舰。拼炮战。二流海军绝不是一流海军地对手。
  直到上次世界大战爆发,大明帝国海军的鱼雷技术才算有所进步。
  战后。大明帝国海军一如既往的重视火炮与炮战,对鱼雷技术以及鱼雷战术仍然不太重视。不说别的,大明帝国的驱逐舰在鱼雷作战能力方面就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差的,比已经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氧气鱼雷技术的日本差了很大一截。
  可以说,鱼雷技术与鱼雷战术是日本海军能够引以为傲的少数优势之一。
  问题是,联合舰队就在自己地优势力量面前栽了跟头。
  当时,第二舰队已经在向海峡外撤退,而且第三舰队与第四舰队正在对付那艘从屁股后面冒出来地,不知死活的轻巡洋舰。
  这时候,高野已经知道,向西突围没有可能,只能向东突围。
  为了缩短航行距离,高野命令四艘主力舰单独左转向,然后以原本留在最后面地“陆奥”号为首,向东返回。也就是说,四艘战列舰各自在海上转半圈,然后再恢复到编队航行状态,由“陆奥”号领队航行。
  这道命令本身并没有错误。在狭窄的海峡内,集体转向不但转弯半径更大,而且消耗时间更多。另外,敌人就在不远处,随时有可能杀过来,因此采用更便捷的单舰转向,不但能够更迅速的转到新的航向上,而且在完成转向后,速度更快的两艘“长门”级战列舰将位于前方,速度稍微慢的两艘“伊势”级将留在后面。
  问题就出在了这里。
  单舰转向,属于战术规避动作,一般情况下,只有舰队以战斗队列与敌舰队交战的时候,为了规避敌人的炮击,或者是鱼雷攻击,或者是战舰受损退出战斗,才会进行战术机动。一般情况下,舰队都是集体转向。
  这些在海军推行了几百年的战术规则肯定有其存在的道理。
  单舰转向的最大问题是,各舰的转向半径不一样,因此在完成转向后,很难再保持整齐的队列,对舰队作战极为不利。另外,在单舰转向时,舰队指挥官将无法指挥每一艘战舰,只有在转向完成之后才能重新指挥。
  如果在交战中,高野绝不会下达这样的命令。
  结果,四艘战列舰只转过了九十度。也就是舰首向南,右舷朝西的时候,危险来了。
  四艘驱逐舰突然从南面巴西兰岛地海岸线附近杀出,然后在距离四艘日本战列舰大概八千米(当时帝国海军重型鱼雷的最大射程)完成了鱼雷齐射,随即又迅速向西脱离了战斗。最要命的是,四艘战列舰上的日本了望员都在观察西面的炮战,以及日本驱逐舰的鱼雷攻击,根本没有注意到近在咫尺的危险!
  当了望员看到海面上的“雷迹”(用高压空气做氧化剂地鱼雷在航行时会产生很多气泡。形成明显的尾迹),大声喊出“鱼雷袭击”地时候。做任何机动都来不及了。
  虽然四艘驱逐舰齐射的三十二条鱼雷只有两条命中(后来证实,命中了至少五条,其中有三条没有爆炸),但是这也足够了,而且两条分别命中了“日向”号与“陆奥”号。最要命的是。两艘战列舰的动力系统或者推进系统都受到了损伤。
  可以说,帝国海军驱逐舰在“萨兰加尼海战”与“巴西兰海战”中,对日本战列舰发动的唯一一次鱼雷攻击不但隐蔽、迅速、果断。而且运气好得惊人。如果这两条鱼雷没有破坏“日向”号与“陆奥”号地动力与推进系统,哪怕是震死了两艘战舰的舰长,这两艘战列舰也不会因为掉队而葬身大海。
  反过来。对高野来说,就是运气差得惊人了。
  危机关头,几乎所有的参谋军官都惊呆了。当时如果不是“长门”号舰长果断下令加快了转向速度与航行速度(实际上是躲到了“陆奥”号地后面),不然连旗舰都要遭殃。至少有两条鱼雷与“长门”号擦肩而过。
  对高野来说,这个结果是他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
  询问了“陆奥”号与“日向”号的情况后,高野命令第二舰队地第2水雷战队立即折返,掩护“陆奥”号与“日向”号撤退。
  显然,这个决定有点多余。第2水雷战队的那些驱逐舰是敌人战列舰的对手吗?
  只是,高野不想这么快放弃两艘战列舰。可同时。他也没有想过要让另外两艘战列舰留下了一同等死。
  随着第2水雷战队迅速返回。高野命令“长门”号与“伊势”号加速航行。
  也就是说,这时候“陆奥”号与“日向”号已经被抛弃了。能否回到本土,就得看这两艘战舰的运气了。
  当然,按照日本海军传统,临别时,高野没有忘记发去“为天皇效忠”的勉励电报。
  “陆奥”号与“日向”号的舰长也没有忘记发出“武运长久”的“临终遗言”。
  这也是两艘战列舰发出的最后电报。
  随后,“陆奥”号与“日向”号战列舰,还有第2水雷战队的十二艘驱逐舰为了掩护高野所在地联合舰队“撤退”,阻挡了快速战斗群近一个小时,并且用数千名官兵地生命证明了他们效忠天皇的决心。
  “陆奥”号发生大爆炸时,高野所在地“长门”号战列舰已经在东面二十海里之外了。
  那团巨大的火球,连一百多公里外,奥卢丹牙岛上的日本陆军了望员都看到了。
  直到这个时候,高野才认识到,他彻底的输掉了这场海战。
  历史上,一般称其为“萨兰加尼海战”与“巴兰西海战”。
  因为双方都是同一支舰队参战(名义上,快速战斗群与主力战斗群都属于帝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所以这两场海战又被称为“萨兰加尼与巴西兰海战”。
  按照帝国海军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定义,“萨兰加尼与巴西兰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西太平洋战争(也被称为明日战争)的关键转折点。
  第四卷 四龙闹海 第三十一章 … 歌颂军魂
  港湾内,上千名穿着破烂的土黄色军装,精神萎靡不振、诚惶诚恐,看上去营养不良,好像饿了好几天的日本军人排列成了一条长龙,陆续到棚子里,坐在桌子后面,佩带着帝国海军陆战队宪兵袖章的军官那里登记造册,然后被塞进了旁边的大卡车里面。等待着他们的,将是战俘收容营。
  见此情形,站在司令舰桥外的白佑彬朝旁边的祖寿清看了过去。
  从巴西兰海峡到达沃港,仅仅只有三百七十余海里,结果祖寿清硬是让舰队花了两天两夜的时间才跑完了这段航线。结果,二十三日下午,也就是昨天下午,守卫达沃港的日军司令官在援军无望的情况下向帝国海军陆战队前线司令官交出了指挥
  只是,棉兰老岛上的战斗还没有完全结束。
  按照投降的日本军官交代,至少有两万日军逃到了岛屿腹地的丛林里面。这些日军都是狂热的战争份子,都不会轻易向帝国陆战队投降。
  “妈的,李玉民就知道把烂摊子丢给我们!”祖寿清微微一笑,“他回去享清福,却把我们留在这里吃苦受累!”
  “将军,李玉民恐怕不是回去享福吧!”孙弘明在旁边附和了一句。
  祖寿清笑得更大声了,显然孙弘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