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1908远东狂人 >

第212部分

1908远东狂人-第212部分

小说: 1908远东狂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党干事长赵振华,自从革命以来,身先士卒,甘为革命前驱,为革命共和事业立下汗马功劳,实为同志楷模,宪政先锋。念其功勋卓著,众望所归,陶某特举荐赵振华为党务总理继任人选!”
  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的望着主席台上的宋教仁,少数人还下意识的摸了摸耳朵。
  陶成章举荐赵北继任党务总理?没听错吧?
  赵北多大年纪?二十六,还是二十七?以如此轻的年纪出任“中华第一大党”的领袖,这确实让人有些难以置信,何况,这个联合政党的领袖还要去参加正式大总统的竞选,如果当选的话,他就是民国的第一任正式大总统了!
  二十多岁的正式大总统……这让那些须发皆白的议员、委员们情何以堪啊。
  虽说民国大总统的选举并未规定候选人年龄,可是二十多岁的总统,确实有些夸张。
  翻翻世界近代史,如此年轻的共和制国家领袖还真是罕见,尤其是这个位置还是通过选举而来的,也难怪众人都怀疑自己听错了呢。
  为了帮助众人确认他们的听力没有出问题,宋教仁又将陶成章的那份政治遗嘱念了一遍。
  片刻的鸦雀无声,然后礼堂里又是一阵喧嚣,虽然众人都在底下窃窃私语,不过并无一人公开对此发表意见。
  光复会出身的人对陶成章的这份政治遗嘱完全赞成,毕竟赵北也是光复会干部,而且又在陶成章出任党魁一事上出力甚多,由他继任党魁,无论从法理上还是从人情上,都说得过去。
  但是同盟会出身的人中,有一部分人却对这份陶成章的政治遗嘱非常不满,他们曾以为陶氏一去,自然应由同盟会领袖孙先生继任党务总理一职,就算孙先生不愿接任,那么光复会和同盟会还有不少合适的人选,比如说同盟会的黄兴、宋教仁,以及光复会的章太炎、李燮和,论资历、人望,他们都有资格继任党魁,而且更关键的是,他们的年纪足够!
  按照传统观点,年纪越大越持重,作为一党领袖,自然应该由年长之人担任,让一个二十多岁的愣头青来领导一帮乌合之众,无论如何看都觉得怪异,哪怕这个愣头青是革命先锋、宪政楷模。
  “愣头青”,这个比喻赵北当之无愧,至少在部分持重之人看来,赵总司令横挑英国、日本的举动确实太过莽撞,虽然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但是现在的中国确实经不起太多折腾,这一次总司令冒险成功了,那么他肯定还会继续冒险,谁又能保证他每一次的赌注都押对了地方呢?
  这部分同盟会出身的干部认为,陶成章之所以留下这样一份政治遗嘱,恐怕更多的原因还是出于对同盟会的蔑视和打压,两个革命组织之间的多年畛域不是短时间就可以消除的,陶成章对同盟会有偏见,同盟会里的部分人对他同样存在偏见!
  不过这些人现在也不敢公开反对这份政治遗嘱,毕竟陶成章是本党领袖,而且是为本党利益而死,慷慨壮烈,现在确实不是揭短的时候,更不是内讧的时候!
  至于那些加入这个联合政党的小党派,就更没有主见了,当初加入联合政党,他们就是奔着国会议员的席位而来的,只要有个人能带领他们“占领国会”,他们就心满意足了,至于这个党魁姓陶还是姓赵,姓孙还是姓黄,他们根本不在意,而且有了陶成章的这份政治遗嘱,这个继任党魁就能迅速确定下来,将涣散的党员团结起来,所以,他们对于赵北接任党魁的意见持观望态度或支持态度,并无反对意见。
  各方有各方的考虑,但是最终的看法却是一致的,那就是请宋教仁速拍电报,向赵北通报陶成章遇刺身亡的消息,并请赵总司令迅速决定是否参与党魁竞选。
  当然,作为必要的公正,在场的政党代表团成员也另外举荐了几位党魁候选人,同盟会推举的是黄兴和宋教仁,光复会推举的是章太炎,其它小党派则联合推举了状元实业家张謇继任党魁。
  不过,他们的当选希望远不如赵北,因为赵北不仅有威望,更重要的是,他有军事实力。
  就在国民党政党代表团成员讨论党务总理候选人的时候,在遥远的北京城里,一封绝密电报已拍到了外务部电报房,但由于使用的是专用密码,电报房无法译码,只能送到内务部,由代理总长赵秉钧亲译。
  内务部就是原来的民政部,虽是深夜,但赵秉钧却一反常态,仍在部里办公,所以,这封密码电报在第一时间送到了他的面前。
  赵秉钧不敢耽搁,迅速从保险箱里拿出密码本,仔细的将电报译了出来,看着那译出的内容,他冷笑着将电报稿撕碎,扔进了痰盂,拿起办公桌上的电话,但略一迟疑,又将电话压下,然后站起身,离开办公室,出了内务部,上了一辆打着总统府标记的四轮马车,直奔西苑南海而去。
  西苑是总统府所在地,到了总统府,赵秉钧在岗哨上接通秘书处电话,片刻之后,袁世凯长子袁克定乘着一辆轻便马车赶到门口,亲自将赵秉钧接进总统府。
  袁世凯身穿丝质睡袍,在总统府小会议室接见了赵秉钧。
  “洪述祖的枪手在法租界工部局伏击成功,两枪均中要害。陶氏已去,大总统可以高枕无忧了。”
  一见袁世凯的面,赵秉钧就眉飞色舞的将陶成章遇刺身亡的消息告之。
  “消息属实?那个枪手的话可信?”袁世凯有些不放心。
  “陶氏身中两枪,当时未死,后来死在了法租界医院里,尸体已移到南市,国民党已开始布置灵堂,洪述祖安敢欺瞒大总统?”
  “如此,我放心了。听说那个枪手是浙江人?叫什么?”
  袁世凯向后一仰,靠在了沙发上,闭上眼睛长嘘口气。
  “那枪手名叫张啸林,浙江慈溪人氏,借居杭州,曾参加过杭州光复战,后来因为光复会整顿会党的行动不得不离开杭州,他对光复会很是不满,所以此次毁陶之行动,既是为了公义,也是为了私怨。”
  “告诉洪述祖,给这张啸林一笔钱,叫他先去东三省躲躲,等避过了风头,就去天津,你找人给他安排个海关的职位。有功的人,还是要赏的。”
  见袁世凯心情不错,赵秉钧说道:“张啸林好说,不过就是一个江湖人而已,所为的不过是心中一口气,手中一笔钱,安排不安排职位却不重要,而且此人根本没见过洪述祖。关键是那个中间人应桂馨,他不要钱,只想做官。”
  “应桂馨也去东三省躲躲,等风头过去了,你安排具体事宜。”
  说到这里,袁世凯站起身,背着手来回踱了几步,说道:“陶氏既去,国民党就算是推举党魁也要等一阵子,恐怕是赶不上国会选举了。对了,智庵,你马上拍一封电报,以总统府名义慰问陶氏遗眷,顺便再探探国民党方面的口风。”
  赵秉钧小声说道:“大总统钧鉴,现在报界尚未得知陶氏遇刺消息,南方也未拍电报过来,此时不宜妄动。”
  “对,对!我差点糊涂了,还是等他们拍电报过来再说吧。”
  袁世凯连连苦笑,若是没有赵秉钧的提醒,恐怕他袁大总统就不打自招了。
  就在袁世凯庆幸手下有一班能干的亲信的时候,在上海公共租界的太古洋行码头上,几个青年手提马灯,正站在夜幕中向黄浦江中一艘正在远去的小渔船挥手示意,那艘小渔船的后甲板上也站着一个青年,短衣打扮,手提马灯,也向岸上几人挥手示意。
  那艘小渔船渐渐远去,很快消失在夜幕中。
  陈其美将手里的马灯交给一名同伴,对这几个青年说道:“蒋兄此去,短期内是不会回国了,好在川资足够,在香港住个半年是没问题的。蒋兄枪法真好,只两枪就取了陶贼性命,他是我同盟会的第一功臣,是他拯救了咱们同盟会。另外,诸位记住,此事关系重大,千万守口如瓶,万一走漏风声,天下虽大,但恐怕就没有我们容身之地了。”
  几人点头,没有在码头多作逗留,匆匆离开码头,赶去码头边的一间小旅馆。
  进了旅馆房间,早有一人等候,那人一见陈其美,就慌里慌张的说道:“英士兄,大事不好!陶贼没有当场毙命,咽气之前留下一份政治遗嘱,推举共和军总司令赵北继任党务总理。现在,国民党政党代表团已委托宋钝初、黄克强联名拍发电报去武汉,请赵北赵振华出山接任党魁之职,带领本党参加国会选举,并角逐正式大总统之位!”
  “什么?”
  听了这人的讲述,陈其美顿时大惊失色。
  “同盟会为何不推举自己人?”陈其美问道。
  “推举了,一共两个候选人,一位宋钝初,一位黄克强。不过,依我之见,他们竞争不过赵振华。”
  “为何不推举孙先生?若论威望、资历,还有何人能胜过孙先生?难道孙先生不在国内,他们就把孙先生忘了么?”
  陈其美心有不甘,恨恨说道:“本以为除去陶贼,党魁就轮到同盟会的人,可是谁曾想,陶贼竟如此狡狯,宁可让一个外人来担任党魁,也不肯让同盟会上位。早知是这个局面,我们又何必甘做小人呢?”
  什么叫“为他人做嫁衣裳”?这就是。
  第292章 扭曲的历史
  夜色沉沉,江城武汉闷热难当,虽然已近九点,但街上纳凉的人依然很多,整座城市喧闹着。
  汉阳兵工厂里也同样喧闹,蒸汽发电机发出巨大的轰鸣,与那些各式机器的噪音混杂在一起,将整座工厂掩映在灯火通明中,南北局势紧张,似有开战迹象,这兵工厂的工人、技师都是三班倒,人歇机器不歇,辛勤的劳动变成了成捆的步枪、成箱的子弹,以及那些泛着幽幽蓝光的迫击炮弹,工业实力就这样转化为部队的战斗力。
  共和军的总司令部就设在汉阳兵工厂里,在这喧闹的深夜,总司令部也是同样的灯火通明,一场军事会议正在总司令部小礼堂里举行。
  主持会议的是共和军总司令赵北,参加会议的多半都是武汉周遍各驻军的政宣员代表,以及参谋部、总司令部的一些高级军官,会议的议题主要有两个,其一,总结“时政宣讲员制度”,对这一制度进行完善,其二,讨论“讨逆战争”结束之后共和军的下一步整军目标和方案,进一步整顿部队纪律,加强战斗力。
  列席会议的还有少数军政学院的毕业学员,他们现在正在基层部队充当见习政宣员,积累工作经验,不久之后,他们中的多数人都将作为“农村武装工作队”的队员深入农村,团结农村中的进步力量,加强军政府对农村的控制力度,为建立农村基层政权打基础。
  会议已经进行了两个小时,该总结的都已总结完毕,该强调的也已强调完毕,此次讨逆战争中的立功人员名单也已正式公布,部队里相关的职务调动也向众人简单做了介绍,整场会议虽然冗长,但没有一句废话,气氛严肃而活跃。
  “诸位同志,我再强调一遍。回部队之后,应立即着手,向官兵进行宣讲,要让所有人都明白,此次共和政府对湖南、贵州两省君宪派劣绅、土豪的打击是革命力量对反—革命力量的打击,这不是穷人吃大户,也不是土匪拉肥猪,这是杀鸡儆猴,这是用革命手段和法律程序对那些发动武装叛乱的敌人的打击。我们革命军人通过这场战争,要让所有潜伏的敌人知道,革命的铁拳不会只打满清顽固派,所有阻挡中国走向强大的反动势力都将被革命的铁拳砸得粉碎,所有妄图篡夺权力的土豪、劣绅都将被无情扫荡!
  另一方面,作为地方豪绅,理应以军政府为效忠对象,争当实业救国、造福乡里的良绅,军政府保护他们的产业,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他们理应报之以德,而不是沆瀣一气与军政府为敌,被人利用。劣绅、良绅只在一念之间,是做与军政府合作的良绅,还是做被革命军消灭的劣绅,就看他们自己怎么选择了。”
  会议接近尾声,赵北又强调了一遍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
  讨逆战争爆发以来,讨逆军进军非常顺利,湖南、贵州已先后克复,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对这两省君宪派的清算,但这件事远比军事行动艰难得多,毕竟君宪派里良莠不齐,仅是甄别工作就浩繁复杂,赵北对此的立场很明确,那就是对那些直接参与政变的头面人物坚决“热处理”,杀头抄家毫不含糊,而对于那些没有直接参与政变密谋以及那些听命于大人物的小喽罗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大部不杀大部不抄,争取多数,孤立少数。
  虽然经过整训,共和军的军官里出身豪绅家庭的人已经不多了,但是为了部队的稳定,赵北还是决定对部队里的军官进行一次新的甄别,虽然他现在并不打算立即着手对土地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从长远考虑,共和军的军官背景必须尽快甄别清楚,要避免在“军官”和“大地主”之间划上等号,为将来的土地制度改革保驾护航。
  借着此次平定湘黔政变的机会,赵北决定在湖南、贵州两省普遍设立“锄社”,一方面是建立农村基层控制网络,另一方面也是对两省乡绅势力的一种抗衡与威慑。
  不过赵北的举动引起了一些猜疑,共和军的部队里也出现了一些传言,尤以革命卫队为甚,“总司令要去湖南、贵州吃大户”的说法不径而走,这让一部分家庭背景较为殷实的军官疑虑重重。
  为了消除这些军官的疑虑,同时也是为了消灭谣言,团结缙绅,赵北才特意强调了对湖南、贵州君宪派的处理,现在他还没有掌握全国权力,走出的每一步都必须格外谨慎,避免给政敌攻击的口实。
  结束了这场军事会议,赵北在蓝天蔚、蒋方震等人的陪同下离开了礼堂,前往不远处的总参谋部,策划进军湘南、黔南的事情。
  由于共和军进军迅速,湖南、贵州大部落入共和军掌握,但是两省的南部地区却由从广西、云南过来的共进会控制着,也打着“讨逆军”的幌子。
  怎么解决两省南部的共进会势力,成了摆在共和军高级将领们面前的又一个难题,毕竟都是革命同志,都不好意思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