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1908大军阀 >

第543部分

1908大军阀-第543部分

小说: 1908大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经常教导我们,战场上是没有道德的,尤其是明天打响的这一仗,它的意义比起使用毒气弹更加非同小可。”吴佩孚不动声色的说道。
  “你说的对。所以我才决定先接受这批毒气弹,但具体使用的情况还要看战场的进度。如果我们的大军能顺利的完成战斗任务,那就没必要节外生枝了。”吴绍霆很冷静的说道。
  “我明白了。”吴佩孚微微的点了点头说道。虽然他表面这么说,可是在内心里仍然觉得吴绍霆似乎缺乏了当初那种杀伐果断的霸气。
  ————————————
  这一晚丹东看上去异常安静,前几天还能看到新驻进此地的军队在街头巷尾乱窜,可是进入六月之后一切彷佛都成了幻觉,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看上去都没有什么与往常不同的地方,只可惜正是因为如此,才让丹东的老百姓感到一种不自在。对于三十四师、三十七师的任何行动,简直就像是一下子遁入了地底之下似的,根本看不到人影了。
  唯一能够证实有军队开进这里的痕迹,那就是贴在丹东各个人流密集地方的告示:即日起禁止所有船只出入鸭绿江流域。这份告示还是六天前张贴的,丹东的老百姓们虽然对此有所不满,因为六月的季节正是船运、渔业旺盛的时候,可没有人敢违抗这份命令,因为谁都知道鸭绿江河对岸可是有日本军队驻扎。
  位于丹东东郊山林里的三十四师驻扎地,一个临时的集团军司令部前沿指挥所设置在此处的山脊上,隐藏在绿茵茵的树林后面,用高倍望远镜能清楚的看到鸭绿江对面的情况。
  蔡锷是在一个钟点前刚刚抵达丹东,顾不上休息片刻,他直接来到了前沿指挥所。集团军司令部派来了好几位军官坐镇此处,处理一些前线备战的事宜,同时也肩负着与后方集团军司令本部的联络工作。此时,蔡锷站在瞭望掩体后面,用炮兵的三脚架望远镜观察着对面日军的阵地情况,天色混蒙蒙的,除了一些明显突兀的地形之外,其他事物很难看得清楚。
  “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过了一会儿之后,蔡锷没有回过头来,直接向站在自己身后的副官陈芳问道。
  “司令,已经是四点三刻了。”陈芳回答道。
  “西南两路的快艇部队都准备的怎么样了?”蔡锷仍然盯着三脚架望远镜,但是语气丝毫不差的问道。
  “全部整装待命,正面主攻的第二十二混成旅调集了三十六艘海军炮艇和六十艘改装的渔船,所有船只都已经到位了。第七十三团的十一艘海军炮艇和二十九艘改装的渔船也都没有问题。这些都是在下在四点钟时确认过的。”陈芳干净利落的说道。
  “北边的冲锋队准备好了吗?用来搭建浮桥的舟船都送到下面去了吗?”蔡锷离开了三脚架望远镜,回过身来继续严肃的问道。这支冲锋队虽然是三路强渡部队中人数最少的,但却肩负着最重要的任务,另外两路强渡部队依靠武装快艇吸引日军火力,而冲锋队则趁机快速的搭建浮桥,将战斗部队输送到南岸前线。
  “是的,由三十七师挑选先锋队员组成特别舟艇队,一共一千三百艘小船,五点整正式开始行动。”陈芳郑重其事的说道。
  “特别舟艇队?很好,如果这次作战成功,这支部队可以保留下来,以后必然还会有其他的用途。”蔡锷若有所思的说道。
  “明白。另外,南方第一集团军那边已经紧急所来了一些陆军新式装备,陈总司令是把他们部队现役的装备撤下来优先交给我们的。”陈芳补充的说道。
  “哦?就是你上次提到的防弹盾墙?”蔡锷好奇的问道,这件事之前陈芳有过汇报,只不过当时自己仅仅是简单的过目了一遍,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正是防弹盾墙。陈总司令说,这种盾墙就是为了抢渡作战而设计的装备,据说是广东兵工厂成立陆军装甲系统之后的第二件量产的军用产品。”陈芳说道。
  “这很好,只有能对我们作战有利就行。”蔡锷缓缓的点了点头说道。
  就在这时,三十四师师长田文烈带着几名随员走进了前沿指挥所。
  田文烈虽然早年跟随过吴长庆的部队驻扎朝鲜,经历过在朝鲜发生的好几次军事行动,但他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军事将领。吴长庆在的时候,他是担任庆字营的幕僚,袁世凯接任庆字营时,其又成为了袁世凯的书记官兼翻译。即便袁世凯筹建新式陆军时,田文烈仅仅因为有雄厚的资历才被委任将领之职,从清末到民国建立这二十多年里,几乎没有参与任何实战。
  不过田文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在军事上半斤八两,所以才要求蔡锷把集团军司令部前沿指挥所设在三十四师这边,方便由集团军司令部的军官或者蔡锷亲自领导三十四师。
  他来到蔡锷面前,客气的敬了一礼,然后说道:“蔡司令,奉天刚刚来过电话,空军部队已经启程了,半个钟头之后就能对南岸发动轰炸。”
  蔡锷点了点头,说道:“很好,搭建浮桥需要半个钟头的时间,之后由空军压制对岸的火力,掩护我们的部队开始发动强渡进攻。田师长,我刚才做了一些调整,稍后由三十七师担任第一轮主攻,你的部队暂时按兵不动。”
  田文烈怔了怔,马上说道:“蔡司令,这不合适吧!”
  蔡锷笑道:“没什么不合适的。另外,我需要田师长你现在马上去炮兵阵地,待会儿三十七师发动强攻时,炮兵的掩护至关重要,一定要把对面小鬼子的重火力都压下去。”
  田文烈不知道蔡锷为什么会放弃让三十四师主攻,或许是为了保全三十四师的实力,毕竟三十四师虽然是北洋军出身,但多多少少比三十七师有战斗经验;又或许是为了表现身先士卒,省的让北洋军的老油子们说中央政府拿他们当炮火。不管怎么说,他心里都有几分钦佩,以前打仗时各路人马巴不得自己放在后面,让别的部分冲锋陷阵,自己坐享其成就行。可见蔡锷的目光永远都是放在国家大义层次上。
  他连忙点了点头,感叹的说道:“蔡司令放心,我这就去炮兵阵地,绝不会出半点差池。”
  蔡锷颔首说道:“很好,大战之前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信心。”
  第937章,三路渡江部队
  十五分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在位于鸭绿江北岸的山林里,早已潜伏已久的三十七师冲锋队士兵一个个摩拳擦掌。三十七师的士兵大部分都是新征募的新兵,这是他们第一次参加实战,也是第一次跨出国门跟日本人作战,五个月前的青岛战争大获全胜给了这些新兵非常大的憧憬,再加上北京大本营训练期间的思想教育,使得这些新兵有了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然而对于经历过战争的军官们来说,他们心里非常清楚这次强渡鸭绿江作战任务的沉重,半渡而击之的道理稍微读一下兵书就知道,对面日军有重机枪、有大炮,这次渡江作战绝对不会轻松。
  只是不管怎么说,“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就应该用在这里,尽管有几分蒙骗意味,可任何一名新兵迟早要经历战场的残酷才能得到历练。
  三十七师一个装备营与三十四师一个工兵营潜伏在冲锋队四周,他们从凌晨三点钟开始就一直忙个不停,将搜集到的舟艇搬运到指定地点,并且在之后冲锋队展开行动时,还会在后方协助掩护和搭建浮桥。尽管他们不必参与冲锋队的正面渡江作战,可是仅仅隔着一条鸭绿江的距离,仍然不是一件安全的事情,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的流失,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
  冲锋队带队长官胡宗南嘴巴里咬着一片草叶子,正拿着望远镜向对岸看去。自从驻德司令部军官团的任务完成之后,国防部原本计划将其调入中央担任文职,但是他强烈要求申请调入国防军任职,只可惜几经折腾最终未能得偿所愿,反而被调到三十七师担任营长。虽然他心里有几分不满,可为了证实自己的能力,所以迫不及待自愿请缨带领冲锋队。
  “营座,营座。”从后面传来了声音,一个连长蹲着身子向胡宗南这边跑来。
  “怎么?”胡宗南没有回头问道。
  “时间到了,五点整,该咱们上了。”连长郑重的说道。
  胡宗南放下了望远镜,摸出怀表看了看时间,然后毫不犹豫的吐出了嘴巴里的草叶子,从一旁的树桩下面拿起自己的钢盔戴在头上。他脸色坚毅的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手下,掷地有声的说道:“兄弟们,今日一战,我等势必扬名立万,咱们可别让小鬼子小瞧了。陈周,去把盾墙拿上,让水鬼们开始行动。”
  先前那连长陈周坚定的说道:“是,这就去。”
  片刻之后,冲锋队派出了二十多名身穿夜行装的士兵,这些士兵没有携带武器,手里都是拿着特制的绳索,足足有一握之粗。这绳索比一般的纤绳还要坚固,正是为了衔接鸭绿江两岸,为搭建浮桥而提供牵引之用。夜行装士兵把纤绳在北岸这边固定好,然后一个个纵身跳井江水里,一手抱着绳索,另外一手抱着充气的皮囊,无声无息的向南岸游了过去。
  三十七师选择的进攻地点并不是迎着日军主要阵地,相反是几经考察的适合发动突然袭击的偏远地区,整个渡江作战也不仅仅是冲锋队这边一处,在丹东西南方向和鸭绿江入海口附近,三十七师同样部署了两支渡江部队,只不过后两处将会通过船只直接强渡,此处则是利用突击搭建浮桥的方式进攻。
  突击兵顺利的游到了对面,一共拉起了六条绳索,在南岸的石头、大树根等地方找到固定位置,而实在没有合适的固定处,则用携带来的工具在合适的地面上打一个铁环桩子,将绳索系在铁环上面。
  北岸这边的哨兵试了试绳索,确定已经全部打牢固之后,马上把消息通知了胡宗南。
  胡宗南当即下令,全员投入强渡作战。各连连长把命令传达到排长,一个个排长又将命令传达到基层,原本埋伏在北岸山林里一动不动的士兵彷佛苏醒了过来,放眼看去只见一团团黑影快速的开始移动。冲锋队队员们四人一组,扛着小舟、小船冲下山坡,向着距离最近的绳索位置而去。跑在最前面的士兵并没有扛着舟船,而是由四个人合力举着一块特制金属板,这正是广东兵工厂生产的防弹盾墙。
  防弹盾墙属于陆军装甲系统,横切面长度是三面,高度是一点八米,同时边缘呈显凹陷型,可以有效的防御侧面袭击和越射弹。整个盾墙主体厚度是二十五厘米,边缘厚度是十二厘米,在测试时能够抵御七点八九毫米步枪弹,以及五十米外抵御马克沁重机枪。当然,虽然这些都是实战测试的数据,但是在应付马克沁重机枪时还要考虑手持盾牌士兵的承受力。
  当第一艘小船下水之后,手持防弹盾墙的士兵马上提着盾墙上船,将盾墙置于小船面向南岸的船舷边。为了保证船身平衡,除了要扶着盾墙的两士兵之外,其余六名士兵都尽量靠向另外一边。这六名士兵当中靠近绳索的人,马上抓住绳索往后来,推动着小船慢慢的向前移动。随后跟上来的第二艘小船紧贴着前一艘,船上的士兵同样用手抓着绳索移动。
  就这样,一艘接着一艘,四条绳索很快就迁出了四条连接在一起的船队。
  至于防弹盾墙并非每一艘小船都有配置,毕竟这种庞然大物过于沉重,而且制造的数量十分有限,除了放置在每一条绳索下面的领头船之外,剩下的是每个二十艘或者三十艘才会有第二面防弹盾牌。
  整个行动一开始很顺利,四支衔接在一起的船队很快就到达了鸭绿江中央。可是就在这时,鸭绿江南岸的日本哨兵终于发现江面上一团团黑乎乎的物体在移动,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对,立即吹响了警笛。
  尖锐的笛声划破了宁静的黎明,以鸭绿江为界限,无论是北岸还是南岸一下子全部沸腾了起来。不过日本守军还没有来得及打响第一枪,不远处的天空中传来了阵阵引擎的轰鸣声,一大片黑影如同成群结队的蝗虫一般,沿着天际压顶而来。
  日军士兵全部惊慌起来,如果说六月五日开战对于许多中国士兵来说非常突然,那么对于日本士兵来说更是大出意料之外。虽然说从六月四日开始,各师团司令部收到了加强戒备的命令,可谁都没料到,整个外交事态才刚刚经过一天的冲突,连三十个钟点都还没过中国就迫不及待开战了,换做是谁都想不到会来得如此突然!
  短短一分钟时间不到,鸭绿江南岸拉响了空袭警报,所有防空单位全员出动,虽然目前防空机关枪装备的数量非常有限,可比起青岛战争那会儿只能用步枪对着天空乱射要好得多。几架防空机关炮在指定位置架好,日军士兵恨不得自己多长几对眼睛,死死盯着灰蒙蒙的天空,此时此刻的视线非常不好。
  日军阵地原本打算发射照明弹,方便岸防部队阻击鸭绿江上的渡江部队,可是现在出现了中国空军,一旦发射照明弹反而给这些空军提供了良好的视野。再三思索之后,岸防指挥所咬着牙关下令取消发射照明弹,要求各据点对着鸭绿江上可疑目标进行扩散式射击。
  很快,枪火声爆发了出来。日军阵地的步兵据点、机关枪据点以及炮兵阵地开始向鸭绿江上倾吐火点。与此同时,北岸的三十四师阵地和三十七师阵地同样展开火力压制,四个炮兵阵地集中了两个师师部的炮兵部队,以及集团军司令部直辖重炮旅的一个炮兵营,总共六十七门常规大炮与十六门重型大炮疯狂的向对岸送去炮弹。
  由于战前中日双方都有严格的军事戒备措施,双方的炮兵几乎都不能清楚彼此精确目标位置,仅仅只是在向可疑地点或者假象优势地点压制。
  第938章,血染鸭绿江
  只是单纯从实力上来对比的话,日本炮兵部队几乎从日俄战争之后就没有更新过装备,而做为后起之秀的中国炮兵短短两年时间内几乎更换两代大炮,同时非常迅速的成立了具备规模性的重型炮兵部队。不仅如此,做为日军唯一具备先进优势的重炮部队早已经在青岛战争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