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1908大军阀 >

第630部分

1908大军阀-第630部分

小说: 1908大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界大战倒向了同盟国一边。
  英国政府最先震动,随即白厅和外交部受到一系列达官显贵的指责,很多人都认为白厅错在战略预测,外交部则错在效率不够全面。
  正如一些不入流的军事家所言,亚洲的战略一开始就是失策,在中国南北战争的时候纵容吴绍霆政权,又在庆元会议事件时没能及时压制中国,导致中国瞬间崛起,直至威胁大英帝国海外利益的根本。
  而这次意大利突然杀出,几乎可以认为是外交部的耻辱。原本意大利已经打算倒戈站在协约国这边,却没想到因为外交部的忽视,以及事后未能及时做出安抚,竟然导致意大利做出如此突然的举动。
  八月一日,在各界指责的压力之下,英国外交部大臣爱德华格雷被迫辞职。
  同样是在当天下午,英国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也引咎辞职。阿斯奎斯的任期原本就只剩下了四个月而已,若不是因为压力太大,他是绝不会在这个时候选择辞职,毕竟只要能咬牙坚持下去,自己的任期就是圆满的,名声也不会因此而败坏。
  在很多年后,由后人撰写的阿斯奎斯传里却另有记载,阿斯奎斯的引咎辞职并不是为某些政客和重要军事官员背黑锅,相反是英国政府为了缓解国内基层矛盾。这也是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能够继续拖延到一九一七年才结束的原因之一。
  就是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之下,中日双方的外交代表团从接洽转向了正式谈判。
  对于日本议和代表团而言,无论是意大利参战还是英国政局波动,都为这次谈判徒增了许多压力。然而他们也隐隐约约感到很庆幸,看来协约国迟早是要以失败而告终,自己先一步选择投降,总比等到欧洲大战结束之后遭受同盟国全体剥削得要好。
  中日议和谈判的会场是位于黄浦江北岸和平大饭店内。如今上海早已收回了所有租界,再也没有什么法租界、公共租界的称谓,之前一些用外国名人命名的街道全部改名。虽然从政治上来说,上海确实有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但并没有因为如此而丧失它原有的繁华。
  吴绍霆将上海划为直辖市之后,在这座国际性的大都市上投入不小资源,力图保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时也要在中国树立一座现代化城市的典范。
  和平大饭店原来是由法国人经营,但是在中国参加世界大战之后,这里已经被强行转交到民族企业来接管。类似的事情南京中央政府做了不少,列强这些年在中国掠夺了那么多资源,如今中国人强行侵占外国人的资产,只不过是收回一些利息而已。
  上海警察局在和平饭店门口驻扎了许多警力,因为自从日本议和代表团下船之后,许多热血的中国百姓都跑来向日本议和代表团示威。当然,名义上说是示威,实际上则是一种羞辱,让日本知道出尔反尔的后果,更让日本知道企图侵占中国的下场。
  这七、八天来,几乎每天都有成群结队的示威人群围堵在和平大饭店门口的广场上,而且人群时时刻刻都保持着激动情绪,要不是考虑到和平大饭店是中国自己的财产,只怕早就向窗户上投掷石头了。
  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只能派遣警察以及便衣特工在附近驻扎巡逻,维持秩序。不管怎么说上海都是国际化大都市,总不能因为战争胜利就忽略素质问题。
  中日议和代表团在八月四日举行了第一次交涉会议,这次交涉会议日本方面没有太多发言权,中方代表顾维钧一上台就开始发表长篇大论。这番长篇大论并不是废话,主要内容是再次痛斥日本之前出尔反尔的恶举,随即又直接抛出议和的前提条件。
  “所谓前提条件,不是正式和约内容,但却是进入正式和约内容必经之步骤。若此步骤无法履行,我们中方将不会再有任何继续谈判下去的打算,战争也绝不会就此结束。这是鉴于你们日本出尔反尔的预防措施,你们没有权力也没有理由反驳此事。”顾维钧声色举起的说道,说话时甚至还激动的伸出手指摇晃了一下。
  会场没有声音,日本议和代表团一个个脸色难看,却都耐着性子不做任何反应。
  “我南京总统府所提出的前提条件仅有一条,无他,只是台湾问题。台湾的渊源与归属问题我不想多作废话。七天之内,日方所有官方机构和军队全部撤离台湾,不必再搞什么一个月的交接时期,你们的人直接给我撤离,我方直接派人去接收,就这么简单!”顾维钧郑重其事的接着说道。
  听到这里,日本议和代表团忍不住开始交头接耳议论起来,他们当然知道台湾必须归还给中国,但是像顾维钧这么草率的办法实在有太多纰漏。日本在台湾投入了那么多人力物力,还有许多日本产业在这里,既然不能从台湾继续榨取利益,总得把自己带过去的东西都带回来才是!
  “至于你们日本侨民和日商资产,等我们南京中央政府接管台湾之后,会做统一处理。只要这次议和成功,中日再次建立外交关系,到时候会交由双方外交部来处理余下之事。总之,如果不能解决台湾问题,那所有问题都不能解决。”顾维钧补充的说道。
  第1092章,台湾问题
  顾维钧这番安慰的话,却并没有起到任何安慰的作用。
  日本议和代表团的成员们不是傻子,自从中国宣布加入世界大战之后,在国内一系列的整顿耳熟能详。就好比他们现在所在的这座和平大饭店,当饭店门楼上高高悬挂着法国国旗,如今却换成了一面面的小彩旗。
  中国在这场战争当中付出了许多,战争结束之后当然要得到汇报,哪怕换做是日本都会毫不犹豫的如此行事。
  但是面对中国代表团如此强硬的议和前提要求,再加上来之前内阁会议早已确定台湾归属问题,日本议和代表团除了答应这个条件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办法了。
  虽然这些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可在谈判桌上还没开始正式谈判,就已经在对方威逼的气势之下选择妥协,可谓是未战而挫锐气。可想而知接下来的谈判会多么困难,中国方面必然会提出更多超乎想像的条件。
  当天下午三点钟,西园寺公望与中国外交部部长伍廷芳签署《台湾归还确议书》,并且规定从后天凌晨十二点开始计算时间,直到七天之后日本在台湾所有官方机构和军事人员撤离,届时中国即可派遣官员和军队收归台湾主权。
  按照中国代表团的意思,在台湾主权没有正式收归之前,是不会与日本方面再做下一步接触。因此中日双方签署了这份“确议书”之后,双方便结束第一次会议,随即则是聚精会神安排台湾主权移交的相关事宜。
  傍晚时,中国方面在和平大饭店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发布会,公布中国严肃收回台湾主权的结果,并且预先通知关于台湾日后行政和管理问题。
  消息一经传出,哪怕是晚上的时间,中国上上下下都为之振奋不已。
  纵然台湾主权移交还需要几天的等待,但老百姓们在听说中国议和代表团“不拿回台湾不谈议和”决心之后,所有人都认为这件事是盖棺定论,日本人休想再有任何小动作。
  对于任何一个中国人来说,如今不仅仅是贫弱民族大翻身,更是确定中国代替日本成为亚洲新兴列强。而这一切的功劳当之无愧要算在伟大元首吴绍霆身上,先是利用外交和军事双重手段收回青岛主权,又通过战争消除日本在满洲特权,继而就是香港、西藏、蒙古,今天轮到台湾,中国版图可谓是齐全了。
  台湾的收回,不仅仅意味着中国版图恢复齐全,更重要的是让中国做好与世界列强争霸的准备。只有一个完整的主权国家才有资格向世界列强叫板,而随着中国在南亚和朝鲜推行的一系列反殖民侵略措施,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向海外拓展势力圈的新兴大国。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南京总统府没有闲着,在总统府的高官显贵们眼里,这次台湾的事情一定十拿九稳。英国人一去不复返,日本早已穷途末路,第二次议和如果都不珍惜,日本简直就是不自量力。
  因此,关于台湾的行政规划以及地方政权建设问题,自然而然列入首要议程。
  经过几次政府会议,又与昆明元首行营进行了多次联络,一份关于台湾省建制的草案总算浮出水面。国策研究室与总统府其他相关部门连夜赶工,认认真真的甄别草案漏洞之处,甚至连错别字一个都不放过。
  经手此事的官员心知肚明,这将是自己载入史册的大好机会,纵然入不了国家历史,最起码也能在台湾地方历史上留下一记笔墨。
  很快,一份最终草案发到昆明元首行营,只有经过元首吴绍霆签字确认,草案才能将“草”字改为“定”字。
  吴绍霆对台湾问题同样关心入微,东南沿海门户重地,落入日本人之手已有数十年之久,不可不谓是中国第一等心头大患。如今台湾尘埃落定,不仅是解决了这个心头大患,更是使得国土完整,东南沿海有了一面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
  在看到第一任台湾省省长名单人选时,吴绍霆微微皱了皱眉头,很显然南京总统府对这件事很是小心翼翼,生怕有任何越轨的嫌疑,因此没有给出确定的人选,而是让元首来从可选人员当中指派一个。
  “张人骏,李厚基,朱执信?”他缓缓的念出了这三个名字。
  沉默了一会儿之后,他隐隐约约猜出拟定这份人选名单的人应该是冯国璋。
  冯国璋纵然行将就木,可对方与段祺瑞一样,都是一心一意为了北洋的血脉。只不过两个人的性格截然不同,也因此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和方式。
  不管怎么说,冯国璋肯定是希望北洋的势力能够壮大起来,就算不能壮大也一定要能够延续下去。故而在这几年时间里,冯国璋一直利用副总统和北洋公党党首的身份,尽可能的为北洋后辈们安排合适的位置,以此来保证北洋势力不会消散。
  但冯国璋毕竟是一个有见识的人,他知道中央政府不是北洋当家,理所当然还是要考虑到真正当家人的看法。正所谓古往今来功高盖主者皆不得好死,当初北洋政府正是因为没能及时处理类似的问题,才导致时至今日天下易主。
  从这三个候选人名字里不难看出,张人骏是前清的老官僚,与北洋几乎没有任何关系,仅仅是论资排辈以及政治能力上适合处理台湾问题;李厚基是北洋旧将,当年一直在福建任职,对台海方面或多或少有一些了解,由其担任台湾省长还能加强与福建的联系;至于朱执信显然只是为了顾及吴绍霆的看法,如果元首要安排自己的嫡系来接管台湾,当然不能违背这番意思,更不能因此让人以为冯国璋不把元首放在眼里。
  再者,中央政府教育部原本还有一位教育大鳄蔡元培,朱执信南调台湾之后,这位教育大鳄正后能顺理成章的扶正上位。
  将这份草案文件送到元首办公桌上的邓铿略微等了一会儿,他看到吴绍霆依旧是一副沉默不语的样子,于是试探的问道:“元首,您打算如何安排台湾的事?”
  第1093章,预言
  吴绍霆缓缓的吸了一口气,脸上仍然有几分持重之色,他说道:“台湾是东南沿海重地,也是日后我打算重点发展海军军事事业的地方,能够坐镇台湾之人无论政治背景还是处事能力都决不能差。正因为如此,我才觉得这不是一件容易决断的事。”
  邓铿明白吴绍霆的意思,既然元首要重点发展台湾,那当然是不会让台湾大权落入外人之手。但发展台湾势必要找一个有能力又了解台海状况的人物,否则一味只求用人唯亲,反而还会误了大事。
  “若元首有这样的担心,倒不如还是请张人骏赴台署理公务好了。纵然这位张大人是前清旧臣,可前清已经亡国数年,我南京中央政府大局在握,不必担心会有其他图谋。况且还能借此机会多培养一些可用的老派官僚。”他提议的说道。
  “我之前虽然与张人骏有几分交情,但毕竟并不了解此人。更何况旧派官僚的作派我一向不喜欢,再加上此人自诩前清遗老,实在是难当重任。”吴绍霆缓缓的说道。
  “如此说来,倒真是很难抉择。尽管李厚基是一个难得人才,但对方思想过于顽固,一味效忠于北洋政权,多多少少让人放心不下。朱先生一介文人,经营学问、治理教育还是不在话下的,但台湾……唉,朱先生必然难当此任。”邓铿无奈的说道。
  吴绍霆陷入沉默,一时没有继续说话的打算,不过他在心里却在认认真真盘算着想法。
  “士元,你在我身边已经快有七年之久了,总统府政务厅你打理的井井有条,如今是时候让你前去地方做事了。”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他再次开口说道。
  “元首,您是让我去台湾?”邓铿脸色愕然的问道。
  “没错,如今看来,能值得信任又能担此大任的人不多,你是我最信任的人,台湾交给你来的打理我放心。等台湾政局稳定之后,我还是需要你能兼顾中央这边的事务。总之,能者多劳,你可要辛苦了。”吴绍霆点着头说道。
  邓铿想要开口推辞一番,可是又觉得这样太过见外,毕竟他很清楚吴绍霆十分重视此事,既然元首做出这样的吩咐,那就是对自己的信任。这不仅仅是政治上的信任,也是一种能力上的信任。如果还要推辞的话,显然会辜负元首一番心意,同时也过于显得妄自菲薄。
  “我明白了,一定不负元首所托,稍后我会写一份关于台湾发展的计划书交由元首裁定,随后会尽快准备台湾省府幕僚的组建工作,只要日本方面处理完毕,就能立刻启程前往台湾接管政权。”
  “很好,时间紧迫,在冗余的事情上一定不要多耽误,尽快做好准备。我会安排国防部那边分配驻台军队的事情,可能不会在这几天就有定论,所以你在台湾的时候还是要多加小心一些。一旦国防部这边安排妥当,我会让他们尽快赶赴台湾。”吴绍霆满意的说道。
  当天下午,吴绍霆又与邓铿详细讨论了一些关于台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