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盗宋 >

第461部分

盗宋-第461部分

小说: 盗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崛起,于是郑清之又开始开动了脑筋,琢磨起来如何对付高怀远这件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真高怀远还是让他抓住了毛病,而且这件事还真就不小,本来高怀远原定北伐只是剿灭李全,安抚京东各个军阀势力,并无计划会和蒙古人放手一搏,在高怀远身在徐州之时,高怀远便上书朝廷,请命兵冀州,帮彭义斌军解围,顺路收复京东大部失地,这件事在所有人看来,都没有什么错。
  但是正是这件事,让郑清之一帮人找到了毛病,同时他们还派出不少人,前往了高怀远的迹处也就是当年高怀远所在的大冶县,暗中搜罗了很长时间,也终于抓住了高怀远的一些痛脚,在经过了两三个月时间的准备之后,此时听闻高怀远已经平定了京东,这才开始向高怀远难。
  大宋权奸 第638章 赵范
  经过一番精心准备之后,郑清之一派买通了赵昀身边的一个贴身内侍,此人名叫谢木林,通过他暗中开始在赵昀身边说了不少高怀远的坏话,然后一帮朝臣突然难,二十多人联名弹劾高怀远,列举了高怀远数条罪状,要求赵昀惩处高怀远,以正法度。
  这件事纪先成和贾奇也都没有事先预料到,被郑清之等人打了个措手不及,于是立即放飞鸽,将消息以最快的度传递给了高怀远得知,让高怀远回京处理此事,以免让郑清之等人利用高怀远不在朝中,而中了他们的暗算。
  其实郑清之他们罗列的高怀远的罪证很简单,但是一旦被咬上,可是重罪!第一条就是僭越之罪,起因就是高怀远尚未得到圣旨准许他兵冀州之前,便调集大军北上,此乃大宋的一个大忌!
  第二还是僭越之罪,就是高怀远这次北伐京东行程之中,多次擅自任命官员,调动非他直系管辖的兵马,出职权范围调用扬州、镇江府等地的府库军械粮秣,以资军用,又是一条重罪,顺便连高怀远的老爹高建也一起弹劾了!
  第三就是告高怀远在大冶的时候,私铸兵器,豢养私兵,为祸地方!这件事起因是他们在大冶搜罗到了一个消息,说高怀远当年在这里购置矿坑,设置冶炉炼取铜铁,还雇请了一批人私铸兵器,甚至还搜罗到了一个因为劣迹而被赶出卧虎庄的一个人为证,想要通过这件事来给高怀远定罪。
  其它的便是受贿,他们搜罗了不少以前给高怀远送过礼的人的罪证,说高怀远自从当上了殿前司都指挥使之后,便大肆在军中收受贿赂,排除异己,任用亲信,意图不轨。
  再有就是高怀远凭借圣上的信任,骄横无度,欺压良善,强征土地充作军用,起因就是高怀远在临安郊外,设置操演校场,曾经以低价强征过几户为富不仁的地主的土地,现在找到了这几个大地主,联名一起状告高怀远。
  总之罗列出来了总共八条高怀远的罪证,将高怀远说成了一个十恶不赦之徒,根本不足以在朝中担任要职,他们倒是也没有想将高怀远这就赶尽杀绝,只是要求赵昀将高怀远革职贬黜出京,削去他的兵权然后赶他到地方为官拉倒。
  郑清之倒也不贪心,他虽然搜罗了高怀远这么多罪证,但是他也知道赵昀和高怀远的感情,心知不管他们如何陷害高怀远,让赵昀杀了高怀远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也不贪多,只要求赵昀秉公处置,削去高怀远的兵权,革去他的枢密使之职足矣。
  高怀远正是闻听了这个消息之后,才不得不立即轻车简从离开了济南府,朝着临安方向赶去。
  像这样的情况,高怀远确实是有点出乎了预料,本来他这次北伐大获全胜,应该是他功成名就之时,没想到这边他的事情刚刚结束,郑清之便领着人朝他难了。
  不过同时他也不太感到意外,因为朝廷之中的政治、斗争从来都不会缺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政治上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当一个共同的敌人被放倒之后,很快许多人便会选择一个新的敌人竖立起来,当作他们的斗争对象,而他就成了史弥远之后,被人觊觎的一个敌人。
  郑清之他们这么做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从韩侂胄开始,继而便是史弥远,南宋朝廷数十年之中始终是权相当权,虽然高怀远并非参知政事,不算是宰相,但是他更危险,因为他执掌着京畿之地的兵权,甚至可以说执掌了南宋大部分军队的调度权,而且他又和当今圣上赵昀的关系匪浅,郑清之他们不愿看着干倒一个史弥远之后,再站起来一个高怀远当权。
  所以他们处心积虑的对高怀远攻讦,其实也并没有什么不对之处,而郑清之也是有这种能力的人,毕竟朝野之中现在要仰他鼻息的官员很多,他又是帝师,正好可以充当这个急先锋来对付高怀远。
  其实说白了,郑清之只是代表了一群文官的想法,不愿意看到高怀远这个武将一系的人太过张扬罢了,他们的冲突只是迟早的事情,不过是比高怀远预料的要早了一些罢了。
  正是因为高怀远没有预料到郑清之他们会这么快难,所以这一次他显得很是被动,虽然有纪先成等人在朝中为他鸣冤,但是他还是必须要尽快返回临安,亲自处理这件事情,否则的话,很可能会造成他和赵昀之间的不和,对于以后他的计划展将会大为不利。
  所以高怀远一行人出了济南府之后,便一路不停的快马加鞭赶往了临安,虽然路上时不时会遇上少量阻扰,但是别看高怀远这百十余人,战斗力却是强,遇上这样的散兵游勇的阻扰,他们只需一个冲锋,不管敌军是几十人,还是几百人,迅的便被他们击溃,总之没人能挡得住他们的步伐,所以高怀远返回临安的度非常快,一行人几乎是昼夜兼程的朝着临安方向急赶。
  如此几天之后,高怀远便抵达了楚州城外,和前几天不同的是,高怀远这次没有选择绕城而过,而是带着亲卫入城休息了一天时间,在这里,高怀远见到了新任的京东制置使赵范。
  此时赵范早已到了楚州,接管了楚州的地方事务,对于他来说,刚刚收复的楚州实在是一个大烂摊子,但是赵范却丝毫不感到这是块烫手的芋头,因为他深知,假如此生他想要有所作为的话,留在江南随便一个地方为官,都不可能再越他的父亲赵方了,唯有治理好楚州乃至京东,才能使他彪炳于世。
  而高怀远却恰恰给他提供了这么一个机会,赵范从小便跟着其父赵方在军中做事,内心十分想有一番越父亲的作为,而且他因为身处官家,熟知为官之道,更是熟悉各种军民事务的处置,加上他这些年在各地为官的经验积累,到了楚州之后,处理起来地方事务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别看他到楚州时日尚且不长,但是这里的秩序和高怀远刚刚离开的时候,已经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本来因为战火而凋敝的商业,在大批商贾涌入之后,街道两侧的铺面大多已经恢复了营业,而且城中居民也大批返回,使楚州城变得热闹了许多,就连因战火被损毁的那些城墙,在赵范的调度下,大批工匠日夜赶工,也已经渐渐的恢复了起来,使久经战火的楚州城,再一次焕出了勃勃生机。
  走在楚州城的大街上,高怀远对于眼前的景象颇为满意,连连点头给予称赞,陪同在他身边的赵范,不由得微微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
  看来举荐赵兄当是明智之举,也唯有赵兄到这里,才能使得京东之地尽快恢复繁荣了!能看到楚州城如此快的再次繁华起来,赵兄可谓是功不可没呀!高怀远骑在马上,对赵范说道。
  赵范倒是也没有太过自傲,而是谦恭的答道:“高大人谬赞了,假如不是你率军夺回此地,并且先期安抚地方的话,赵某此行到这里,恐怕就是有三头六臂,也难如此快的恢复楚州的繁华!假如说有功的话,也只能说是高大人居功至伟,赵某不过只是帮衬罢了!”
  “下官另外还要多谢高大人的提拔,假如不是高大人和纪大人的举荐的话,下官恐怕现在还在黄州为官呢!又岂有机会到此做事呢?”
  高怀远连忙推辞道:“赵兄不必谢我,我也乃是为国举才,以赵兄的本事,出我高某不止百倍,假如只在黄州做一个小小的知州的话,岂不是实在太让赵兄屈才了吗?这也是众望所归,同时也是圣上的恩典才是!”
  “想想假如当年不是恩府大人(赵方)对我多有照顾的话,我高怀远又何有今日呢?保不准早就被流放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现如今能和赵兄同殿称臣,高某也要谢谢恩府大人呀!”
  因为赵方的关系,高怀远和赵范很是谈得来,而且赵范在有关京东的事情上的看法,多和高怀远如出一辙,所以两个人说话倒也不需要遮掩什么。
  而这次赵范来这里为官,也确实秉承了高怀远的初衷,按照高怀远最初的设计,在淮东乃至京东各地,大力推行高怀远的既定政策,这让高怀远很是欣慰,觉得没有选错人。
  二人携手进入了赵范的府邸之后,赵范在府中设宴款待高怀远,而高怀远也不再遵守戒酒令,敞开了和赵范痛饮了一场。
  席间二人再一次交流了对于今后治理京东的诸多想法,赵范对于高怀远最初的设想可以说是赞口不绝,保证会将这些政策推行下去,并且加快运河的疏浚工作,尽快打通运河,使南方物资得以更加方便的北运。
  最终二人还是将话题说到了当前朝廷上面,赵范于是便问高怀远为何如此急匆匆的要赶回朝中,毕竟京东刚刚稳定,许多事情高怀远现在离手有些仓促了一些。
  大宋权奸 第639章 有事相托
  高怀远端起酒碗,仰头喝了一口之后苦笑道:“虽然我一心为大宋着想,但是有些人却并不这么看我呀!不瞒赵兄,现在朝中有一批人罗列了高某数条大罪,誓要将我置于死地,我不得不立即赶回临安,否则的话,保不准这次就栽到他们手中了!”
  赵范这段时间忙于处理楚州以及京东事务,倒是没有怎么关注朝局,猛然听高怀远如此一说,立即吃了一惊,赶忙问道:“此话又是何讲?高大人你劳苦功高,代圣上收回了京东之地,此功可谓是足以名垂青史,何人又会弹劾于你呢?”
  高怀远于是便将郑清之一众搞出的事情告诉了赵范,临了说道:“我也不知为何会得罪郑大人如此深,居然让他如此处心积虑的处处与我作对,但是既然他们弹劾于我,假如我不尽快回朝的话,岂不等于怕了他们吗?故此我这才如此着急赶回临安,倒是要看看,他们如何对付于我!”
  赵范闻听之后更是大吃一惊,郑清之他们这些大臣罗列出来的高怀远的这些罪名,条条都是重罪,看来郑清之他们确实是要对高怀远下手了,誓要将高怀远掀下马才甘心了。
  于是他沉吟了一下之后对高怀远说道:“原来如此!高大人,下官到底年长您几岁,也因我自幼便随父在官场之中混迹,倒也有些心得,不妨说与大人听听如何?”
  高怀远放下酒碗,点头道:“我一直视赵兄为兄长,赵兄有话不妨直言便是!”
  赵范点点头这才接着说道:“其实不瞒高贤弟,以郑大人他们这么做,其实在我看来,也算是理所应当!”
  高怀远不由得一愣,立即问道:“此话何讲?难不成我为国着想,冒死率军征战,也错了吗?”
  “大人且听下官把话说完!下官之所以说他们这么做是理所应当,那是因为他们也是为国着想!”
  “想想我朝自太祖初创以来,何时曾经有过像大人如此这样飞黄腾达的武将?我朝自初创以来,就是奉行的以文抑武,从未有过像大人这样让圣上如此器重的武将,倾兵权于大人一人之手,虽然圣上对大人您放心,但是郑大人他们这些文官也不放心!”
  “假如我所料不错的话,这次恐怕即便是真大人也没有在朝中为大人直言吧!大人其实已经是犯了我朝之大忌了!”
  “所以才会有这么多大臣,在大人功成名就之时,不但没有为大人鼓掌相庆,反倒集体突然像大人难,便是因为如此,只因大人这次太过急于出兵,又打得太过顺利了!所以如此下去,他们定会以为,大人将会擢升太快,以至于将来武将一系太过张扬,文臣无法压制于你才会如此!”
  “故此下官以为,他们倒不一定就像置大人于死地,起码这次他们不想看到大人因此战而再次飞黄腾达,执掌朝中大权罢了!”
  赵范拦住了高怀远的问话,一字一句的对高怀远解释道。
  高怀远听罢之后,当即不再说话,端起酒碗,又仰头猛喝了一口。
  我高某对于朝廷忠心日月可鉴,我麾下将士更是各个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为国征战,以求光复旧土,难道我错了吗?
  当今时局就如同恶虎已经卧于榻侧,可我朝这些人却还各个犹如活在梦中一般,只知道限制我等武将的权利,真是一群祸国殃民的混账东西!我岂能饶过他们!
  赵兄你也乃是文官出身,不知又对高某如何看待呢?高怀远时间长不怎么如此喝酒了,加上今天又是带着气喝的酒,不多时便有点话多了起来。
  赵范苦笑了一声道:“高贤弟看来也怀疑我了!呵呵!虽然你我这些年见面不多,但是你我之间自从家父开始,便相交已久,我岂能不了解贤弟你的心思,但是我了解你不代表所有人就都信任你,圣上信任你不见得所有大臣就都信任你,高贤弟虽然侠肝义胆,虽无害人之心,但是放人之心却还是要有的!”
  “听为兄一言,以你现在朝中的势力,恐怕还不足以斗得过郑清之他们,这次你回去,只管澄清他们的弹劾,但不可太过激烈的反击他们,现如今你确实也风头太盛了一些,倒不妨以退为进,先避让一下他们,眼下你在朝野之中根基尚浅,虽然京东一带军方以及官方都支持你,但是我朝地域还很大,倒不妨到其它地方先暂避一下,多结交一些朋友,待到时机成熟,再回朝和郑清之一斗也不迟!”
  高怀远刚才说罢之后,就有点后悔了,但是听罢了赵范的建议之后,高怀远也清醒了很多,赵范说的不错,郑清之他们确实代表了众多文臣的想法,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