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搅乱三国 >

第398部分

搅乱三国-第398部分

小说: 搅乱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七百二十六章 度日如年
  刘协这会儿只知道,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突然闪现在刘协的脑海里,“要是曹大夫不知道自己已经回转洛阳,就算再次派人前来,也会走岔方向,去了安邑!那不就耽搁救自己出火坑的时间了吗?”
  于是,刘协连夜召见了钟繇,要他再次南下,去找曹智,让他尽快领兵来洛阳勤王!
  刚交代完钟繇任务的刘协刚想从新入睡,侍从禀报有一位议郎要求面圣。刘协心想:“这是那位议郎啊,深更半夜的还要来面圣。现在这群身边的议郎里,他能信任、倚重的人也不多。虽说不情愿,刘协抱着随便见一见的心情,就宣了。
  不一会儿就来的这位瘦瘦高高的议郎,刘协对这位议郎有些印象,好像是那个第一次来供奉时跟随张扬的而来的董昭。自从董昭被招入朝廷做议郎后,一直没什么特殊表现,为人也很是低调,不像他的身高,能提点出类拔萃的意见。“他怎么没跟张扬去城外呢?”满是疑惑的刘协看着深夜造访董昭,打着哈希,不紧不慢道:“哦,公仁(董昭字)啊,有什么事啊?”
  刘协误以为董昭还是张扬的人,所以对他的态度有些不冷不热。不过很快刘协就另眼相待董昭了,在董昭七七搓搓说了一番话后,只听刘协惊呼而起,“什么?这事我怎么不知道?哼!他们真是越来越胆大了!”
  董昭深更半夜来对刘协汇报的其实就是两三个月前,曹操派曹洪来勤王的队伍被董承拦住不让过关的事。这事也是董昭私底下听一些士兵谈论时,才得知的。
  这一消息对于信息闭塞的刘协来说简直如晴天霹雳,董承你不是我的老丈人吗?曹操那是曹智的兄长,人家好心好意带着牛羊,米粟来向我进奉,你却拦住人家不让人家过关,董承你难道不想我好吗?我好不也就代表了你好吗?我可是已经封你女儿为贵人的了!
  刘协又是一阵深深被刺痛的感觉,他一直认为杨奉等人不是忠臣,是因为私心作祟,但董承应该和他们有所区别,他和刘协现在是一家人。一家人之间在这国家危难的关头,应该同心协力,共度难关,但
  自家人都如此,更别说外人了,刘协一下子陷入悲痛和茫然之中,他只觉得天地间已经无人能再有人值得他信任。
  董昭却在此时适时的呈上一扎纸,跪着托给了刘协。
  刘协疑问:“这是什么?”刘协因为光线太暗,一时看不清,就叫来近侍,拿着烛台,帮其照亮,好让他看清纸上的字迹:
  我愿于天穹,琅邪倾侧左。
  虽欲竭忠诚,欣公归其楚。
  快人由为叹,抱情不得叙。
  显行天数人,谁知莫不绪。
  我愿何时遂?此叹亦难处。
  今我将何照于光曜?释衔不如雨。
  刘协就着灯光,字是看清了,但不明白意思,就让董昭解释。
  董昭解释说,写这首诗的人前段时间在琅邪,死了好些战友,诗人怀念战友的同时,又想到了陛下您,诗人引用典故“襄公归楚”,来表达了亟欲朝歌,以诉衷肠,竭尽忠诚之志的意思。但诗人的忠诚现在却得不到表达,只能对着飘洒的雨丝哀叹!
  “喔?”刘协不知道董昭要举荐何人,但这诗倒是做的不错,“朕的疆域之中还有何人如此忠贞、忧国啊?”
  “曹操!”董昭谨慎地抬头对刘协道。
  “曹操?曹智的兄长?”
  “对,就是曹乡侯之兄”
  说实话,今天刘协听到曹操的名字已经好几次,但对这个人具体的形象,还不能想起一个大概的轮廓。因为刘协只在九岁那年曹智、曹操救到他和少帝刘辨时见过一面,这么多年早已淡忘了。但从曹操诗篇的字里行间中,刘协又看到忠诚、报国的字样,这让刘协顿生好感。
  “听说这个兖州牧最近州内正发生叛乱,已经丢了大半个治地?”刘协问董昭。
  董昭赶紧接言道:“皇上听到那是半年前的事了,最近臣刚收到车骑将军曹智曹将军的来信,说他已经班师入兖州,帮助他兄长一起平叛,估计这会儿叛乱已经平息!”
  “噢!”刘协听到曹智的名字,噌的一下从席案上站了起来,“曹大夫也去了,那他治下的叛乱大概也已平定,哎,这些人好些事都瞒着我”
  刘协气得有些不知所措之时,董昭凑近刘协道:“皇上,现在不是对付那帮人的时候,皇上还是快下旨,让两位曹将军来洛阳勤王”
  “对,对”刘协忙应着董昭的提议,但随即有反应过来,董昭不是张扬的人吗?于是,就谨慎而又紧张地望着他。
  董昭一看刘协的眼神就明白了他所想之事,董昭立时跪地,向刘协表白道:“臣其实在上次到安邑时,就已和曹乡侯表白过心迹,臣认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匡扶正义,匡扶汉室拯救苍生,而张扬之辈皆是自私无能之辈,请皇上相信我!”
  “喔,原来你”
  对于董昭早已暗地里投诚曹智之事,刘协不但不认为有什么不妥,还认为这是一件极好之事。这一夜刘协和董昭这对类似有点“狼狈为奸”意味的君臣,整整密谋了一夜,两人一直到天际破晓,才恍然天色已经大亮。于是,董昭才惶惶地向刘协拜别,离开“皇宫”,消失在晨雾的阴影里。
  董昭其实对张扬那边还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他其实是偷跑出来面圣的。在一路赶回城外军营的路上,董昭回想着“朕心里有数朕已经派钟繇去了扬州原来朕的天下还有这么多忠臣”等等词语和讲到情动之处,刘协热泪盈眶的场景,让董昭心里热乎乎地,边走边对着初升的太阳低呼:“曹将军你可要快点来啊!”
  历史上对于董昭这时称呼的“曹将军”是曹操,还是曹智,一直存在异议,但无论如何这两人谁这时来到洛阳勤王都是董昭、刘协所期盼的。
  但历史上“说曹操到,曹操就到”的场景是不可能出现了,因为曹操连卧房都走不出,还怎么可能来洛阳。曹智也不可能像曹操那样神奇,像传说的那般,说到他,他就能到出现在那些人面前。此时,曹智刚离开鄄城,携带着浩浩大军,兖、豫边界赶去。
  这次曹智带的阵容比之攻打濮阳时的还要强大,此行他既要保证带回天子圣驾,还要保证打掉豫州颍川、汝南的黄巾贼,保证能在许昌顺利建都。所以这次曹智不但齐集了兖、杨两州的十几名优秀将领,谋士一方更是阵容强大,几乎把两州的最高级智囊都带在了身边。
  曹智行军到许昌后,先于荀彧、贾诩、荀谌、郭嘉、毛玠、程昱、李儒等人把新皇宫的地址先选定,并有贾诩、毛玠、程昱等开始督建,而郭嘉则以军队第一监军的身份,开始随几位将领向汝南开拔。
  而领兵主将,则有曹操推荐的车胄率领。曹智知此人从陈留起兵时就跟随曹操的老部下,也是当年在洛阳禁军中小有名气的军将。车胄倒是能文能武,对于攻打汝南、颍川两郡颇有心得,这也让曹智大为放心。
  而此军中的军师则有荀谌担任,荀谌很是高兴,终于能像他大哥一样踏上事业的辉煌了。他甚至遇见到了,他会比他大哥荀彧走的更为远,更为好!原因很简单,他是曹智的旧臣,而他大哥是那个听说即将不久人事的曹操的旧臣。谁能爬的更高,走的更远,在很多人心目中已经是很明显的事了。不过荀还是心底很好的准备在兄长事业没落时,拉他一把。
  曹智在汝南、颍川战事开始后,就带着曹仁、荀彧、李儒、许褚、赵云、任峻及三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向洛阳进发,奉迎天子而去。
  而曹智这一路又是建皇宫,又是发动侵略战,等他到洛阳时,已经又是一个月过去了。
  在这一个月里,献帝刘协已经到了度日如年的程度。张扬、杨奉等都率部撤出了洛阳地域,张扬干脆河内的治所怀县也不回了,直接率领着大军,驻扎到了野王,那里离这洛阳近些。杨奉率部驻扎到了梁县,只留了董承率着一支禁卫军在洛阳。他们大都看着刘协这个半大的孩子每天派人来要粮,要这要那的就心烦。初时张扬等人还看在新官上任的份上,拨给刘协一些粮草和应用之物,后来干脆理得不理他派来的人了,把他扔在段硅的那所宅子里,不闻不问了。因为这帮人虽然驻扎在野王、梁县等地还算能挣到一些粮草,但他们考虑到自己军队的需要都不够,就让刘协自己想办法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了。
  刘协只是一个十六岁大的孩子,那有本事养活一两百号臣子,还有一部分军卫。
  第七百二十七章 迁都
  臣子们大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论起谋生能力还不如一个满口脏话的大头兵。但实在饿的没办法,臣子们只能在洛阳周围挖野菜充饥度日。那野菜有没有毒,他们也不识,这个月里,刘协身边一下子就死了两个臣子,一个是饿死的,一个是误事有毒野菜,无药医治毒发身亡而死的。
  一群由长安带出来了的军卫还好点,孔武有力的他们还能靠杀个野兽度日,但很快也发生了恐怖的一幕,一位禁军军尉因为想依仗官职强行收取几个兵卫手上的猎物,但被几个发了急的普通士兵群殴致死,还因为不解恨,干脆把那倒霉蛋给煮熟了,当正餐给分吃了。
  这是要多恶心,就有多恶心的事,但当时被张扬、杨奉等人围圈在洛阳城废墟中的人,的确饿到人吃人的地步。
  董昭没吃人,也没被人吃,他最近一直呆在刘协身边,董昭好像预感到曹家两兄弟中有一个要来了。他饿得最惨的一次晕倒在过一片荒地里,幸运的是,他没被人或是野兽吃掉。董昭现在把每天期盼曹操或是曹智的出现当成了一件心灵的寄托,他的寄托也的确很快成为了现实。
  八月丙午日上午,献帝刘协坐在榻上,接受着窗户外斜射过来的阳光。一只壁虎贴在绿苔斑驳的墙上,定定地望着他,若有所思。而在刘协身后的院子里,皇后伏氏和贵人董氏,正在与几位老宫女晾晒几件衣物。
  刘协正拿着董昭为他翻找出来的《谢袭费亭侯表》。他轻轻地念着,就想到了曹智,上个月曹智还发过一封密信给董昭,信中言明曹智要董昭好好照顾献帝,他不日既要到达洛阳。为避开张扬、杨奉等人的视线,他将采取秘入洛阳的方式。这也是他给董昭的最后一封信,在曹智到来之前,他将不再与董昭联络。
  信在第一时间,董昭就呈给刘协看了。当时刘协又哭了,但这次的哭声中少了悲哀的味道,多了期待和欣喜的成分。
  “唉!”读过一遍《谢袭费亭侯表》的刘协,就把表放在了榻上。刘协现在只能读到这封和曹智有关的东西,在从安邑出来时,关于曹智的奏章,全都丢了,不知是不是杨奉等人故意的。不过那会儿的确只挑了一些重要的东西运走,谁人会关心几张废纸。还好有心的董昭,还保留有曹操的《谢袭费亭侯表》,让他也好能够睹物思人一番。
  当然,这会儿睹的物是这件物,但思的人却不是物品本身的主人,但好歹有些联系。至于原物本身的主人,是胖,是瘦,是高是矮,刘协到现在也全无影响。而曹智写给董昭的那封密信,在刘协看完的当时,董昭就建议烧掉了。这毫无疑问是为了保密!
  就在刘协哀叹之时,一名近侍慌慌张张的跑进来,便奏道:“车骑将军到了,车骑将军到了!”
  “那个车骑将军?”刘协皱着眉头质问没规矩的近侍,这会儿在洛阳周边的车骑将军多了,杨奉做过车骑将军,董承刚被升任为车骑将军,刘协也不明白这近侍说的是哪一个?
  “是曹车骑将军!”
  “曹车骑……”刘协木讷的重复着近侍的话,猛然间弹跳起来,大呼道:“你说的是曹智,曹车骑将军吗?”
  “对……”
  随着近侍小心的点头,刘协却已经窜出了寝殿。三步并作两步的刘协很快就在“杨安殿”的前厅门前见到也刚一步跨进门楣的曹智。
  “曹大夫!”刘协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伸出着瘦弱的双臂迎向正在东张西望的曹智。
  曹智也是不敢确定的张望着这间破烂的房舍里住着献帝,当刘协先招呼他一声后,他才确定。
  “皇上……”曹智实在没想到刘协的境况如此窘困、凄惨,他一把抱住冲进他怀里的刘协时,泪水已禁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臣有罪,臣救驾来迟,让皇上受了这么多的苦……”
  曹智只是匆匆扫视的一眼,就明白了献帝的凄苦,那房梁上火烧的痕迹还在,窗台上还有当年乱兵交战时留下的箭洞,脚下的砖缝里还有长出的杂草,而壁虎居然可以大胆地窥视天子的起居。献帝身后的一个小月亮门里皇后和董贵人因为听到刘协的惊呼和哭声,而撑着脑袋在张望。而他们手上还拿着未晾晒完的衣物。像个市井之妇般在劳作,这还是“国母”吗?
  刘协看着痛不欲生,伏地痛苦的曹智,自己的那点心酸史也就犯了起来。刘协嘴里念叨着:“曹爱卿请起来说话!”但自己也已哽咽的不能话不成声了。
  久别重逢的君臣两人就这样,在这“杨安殿”的殿堂里,抱头痛哭了半响。
  “臣保证,今后再也不让皇上受一丁点苦。而让皇上受苦之人,臣也要让他得到应有的惩罚!”
  面对曹智的好言,看着他哭肿了的双目,和那满脸的涕泪,就连曹智的袍服前襟也因为泪水濡湿的好大一片。刘协知道此时曹智的话都是出自忠心的,他无比感动的亲手去搀扶曹智,连连道:“罢罢罢,曹大夫,曹爱卿来了就好,来了就好……”
  曹智和刘协君臣二人,来不及多叙什么,曹智马上命令着羽林中郎将许褚率一直兵马接管此时刘协临时行宫的禁卫之职。而原先由董承从张扬和杨奉处借调的一部分羽林军,此时不知为何都不见了踪影。
  曹智此时也顾不了那董承跑哪去了,只是急急的命骑都尉任峻,速速修葺这儿的房屋,并迅速添置一些与皇帝身份相称的衣被和家具。
  说来好笑,离得洛阳最近的杨奉得知曹智率部进京的消息,是从气急败坏跑来向他报信的董承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