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搅乱三国 >

第526部分

搅乱三国-第526部分

小说: 搅乱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现在是曹智走到哪,就带到哪,但身份还是很特殊,他既不是曹智的幕僚,也不在朝中担任任何职务,还是一介平民的身份,随行在曹智身侧。但曹智每有重大军政要事,都会叫上此人,让其参与。这个诸葛亮多少有些自知之明,从不在曹智群臣议事的会议上,过多的发表什么真知灼见,好像不求什么表现,通常他只是在听,除了神色会有些变化外,他总是很低调。这样一来倒是没有引起多少曹智属下的反感。
  但曹智过分的器重诸葛亮,还是多少让曹智身边的文臣武将看不懂,不知道曹智为何如此器重此等一无表现,二无特长之人,此人的长处他们也着实没看出来。
  “主公,我们要不要增兵夏口?”曹纯率先进言着,他很担心乐进率一万孤军很难守住夏口。他们得到的情报时,孙策这次会倾巢而出,出兵荆州,与他们虎口夺食。
  曹纯等曹智帐下的将领虽说在曹智一再慎重之下,对孙策这股以年轻将领为主的势力,多少提高了些重视程度。但他们打骨子里看不太起这个才二十五岁年轻人所领导的江东集团势力,但他们知道孙策除了留下必要防守他最主要四郡的防守兵力外,还是可以筹集到五万正规军。要是这么多兵马都围在夏口,乐进肯定守不住那个地方。
  对于曹纯的请命,曹智随口道:“要增援的,夏侯杰在吗?”
  “末将在!”一个同样年岁不超过二十岁的小将应声从一圈武将的最外圈,跑了进来。
  “给你一百个人,去往夏口,增援乐进!”
  “啊!……。”
  曹智轻描淡写的说完,底下一众人已经惊呼的都瞪大了眼珠子。让一个未满二十岁的孩子领一百个人,去增援一个有可能被五万大军围困的夏口城。在场所有人除了郭嘉外,其他人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那个被点名出列的夏侯杰目前是曹智身边的一名裨将,才十八岁。他是夏侯惇、夏侯渊的同族侄子,也就等于是曹智的同族侄子。
  曹操本来应该叫“夏侯操”的,曹智当然应该叫“夏侯智”,他们的父亲曹嵩过房给了曹家在朝中大太监曹腾做儿子后曹操才叫曹操,曹智才叫曹智的。故夏侯氏乃是曹智的本族,曹嵩、曹操现在虽然死了,但白占着原先曹智这具躯体的现在这个曹智,也不能忘本,所以“夏侯”姓氏的七大姑八大姨在曹智控制的目前这个汉朝廷里还是特别吃香的。中国人吗,从开小小的杂货店到打理大大的天下江山,总喜欢以家族生意的形式经营。素知人善任,有着现代管理理念伟大如曹智这样的人,亦不能免俗,所以征战时常常带着如夏侯杰、夏侯恩这些小侄辈的亲戚在身边,对他们进行一些特别的关照,也算对自己宗族里的长辈一个交代。
  其实“夏侯”姓氏,在曹智军中还是要用如雷贯耳,来形容的,也不能一概以裙带关系视之。不了解夏侯一族情况的人通常一听见“夏侯”姓氏的人在军中任职,脑海中自然会出现瞎了一只眼还在征战沙场的夏侯惇。还有就是他的弟弟,善于奇袭,行军神速,并且在曹操、曹智事业起步阶段出力甚多的夏侯渊了。所以,对这些有着“夏侯”姓氏的将门之后,夏侯恩、夏侯杰,人们自不免对他们带有“骁勇善战””的期望。
  但他们宗族里是出了好几位神勇无敌的将领,但这两个夏侯小子却还没资格担当大将之才。不肖说这两人年纪还小,夏侯杰十八岁,夏侯恩十七岁。而且是纯属老一辈打天下,他们享受天下,没什么特长或是特殊本领,还因为自己的姓氏挺骄傲,常常自诩武艺、作战绝不会输于父辈,很是期待上阵一现身手。现在在曹智麾下打工因这份裙带关系,都有一定的军中官职。
  但令这夏侯兄弟俩郁闷的是,曹智很清楚这俩兄弟是什么货色,为了给他们的家长有个好交代,又根据他们“没特长便是特长”的实际情况,给小一点的夏侯恩度身定制“专职背剑”一职。专职负责背负曹操留下二口宝剑中的“倚天”剑,而另一把名叫“青釭”的宝剑早已由曹智赐给了他看好的年轻将领赵云。而曹智自己从吕布那得回“秦皇”剑后,已有随身的佩剑,所以平时根本用不太到“倚天”剑,此剑一直令夏侯恩佩之。所以实际上,夏侯恩就像是一把会行走的剑鞘而已。
  但曹智一直不愿舍弃砍铁如泥,锋利无比的倚天剑,就是因为他前世的“金庸”情节,那句经典的“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的经典台词,一直让他舍不得这把他用不太上的宝剑转增或是舍弃,虽说曹智也清楚这个“倚天”和那个“倚天”不是同一把剑,但人有时就是这么奇怪。
  话题转回到夏侯杰身上,他比弟弟夏侯恩好点,不用做会行走的剑鞘这份闲差。但此时一听曹智只拨给他一百人的阵容,还是去驰援,脸已经吓得煞白,双腿也轻轻打颤着。
  “主公的意思是,孙策不会傻到用全部兵力去攻打一个夏口城!”郭嘉忍不住先道破个中玄机。
  “为什么?主公要不还是我回襄阳,从徐晃手中抽调一支兵马驰援去夏口!”说话的是典韦。他的计谋感历来不强,他宁可相信绝对的实力,也不相信凭空的猜测。
  “不行,从扬州到荆州这一路上的各路军马我都有用,不可妄动!”曹智直接拒绝着典韦额请命。
  “那好歹也要夏侯杰带去什么指令!”曹纯争取着最后的提议。
  “不需要,乐进知道该怎么做!”曹智冷冷的回答道。
  “大哥!”
  “主公!”
  正当曹智身边的一众将领纷纷忍不住曹智如此的轻视乐进和夏口城,不得已动用跪地请命时,诸葛亮的马车终于到了。
  诸葛亮一介书生,自是不能和曹纯、许褚等人一样,纵马奔突。要不是曹智下令在长坂坡停下了脚步,诸葛亮还落在队伍的最后呢!
  连续两天两夜的颠簸,对于这个年轻的智者来说,还是大呼吃不消的。骨头都快散架了不说,诸葛亮被随车的护卫扶下车时,不但走路有点踉跄,脸色也有些苍白。
  当他向曹智见过礼,曹智就在微笑的表情中,请诸葛亮入座郭嘉右侧。
  接着曹智就继续不理手下将领的请命,对着诸葛亮道完“这一路辛苦先生”之类的话语,伴随着诸葛亮的苦笑,突然树林外,又一名信使的传令兵向着就地休息与树林的队伍飞马奔来。
  “报”那传令兵长声喊道,冲到曹智的青罗伞盖跟前,跳下马背,单膝跪地叫道:“报主公,周瑜、程普一夜争议,当夜亥时,周瑜亲领二万水军,兵出汉阳,汉阳已经失守,周瑜与第二日就加快了速度,直逼乌林、赤壁一带!”
  曹智听罢传令兵带来的最新敌情,眼神在一刹那间放出夺目光华:“此消息可已确认?”
  “已经确认,程普的兵马与第二日狂攻夏口城一日后,突然撤兵,与孙策的后续部队会合去了!”
  听到第一个消息曹智眼中那璀璨的光芒渐渐黯淡下去,接着这位大胆的汉帝国主宰人,脸上浮现出阴婺的笑容。只有熟悉他的人才知道,那是他奸计得逞时的招牌笑容。
  下一刻,曹智首先轻轻道了句“我的第二个锦囊妙计看来又要落空了!”,然后瞥头冷冷对着一众将领道:“你们明白了吗?”
  曹智话音刚落,身边的曹纯、典韦、许褚、夏侯杰等多员战将同时扬声答道:“主公英明,早已决胜千里,我等今后必定听从主公调遣,不再敢有任何异议!”
  在曹智帐下诸军将心悦诚服曹智的安排时,程普却对孙策突然来的急令满腹“异议”。
  “怎么突然就让我后撤了呢?”满脸憔悴的程普坐在马上,随着马背的起伏,一路沉思着。
  “就是,我们白丢了那么多弟兄,主公到底是怎么想的?”黄盖忍不住发牢骚道。
  他们这仗打得有些不明不白,在他们付出大量牺牲后,身处柴桑的孙策突然一纸急令要程普立即后撤,他另有安排了。
  程普接令后,只能放弃夏口,丢下千余具尸体后,率部回撤了。这一切是程普、周瑜关于改变计划的急信还未送到柴桑就发生的,所以回撤的一路上程普还是难以理清孙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柴桑当大江之水流至庐山山麓,相汇鄱阳湖,即已达柴桑了!柴桑又名九江,湖汉九水,即指赣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大江之水流经柴桑九江水域境内,与鄱阳湖和庐陵、建昌、南昌等地毗连的河流汇集,百川归海,水势浩淼,江面壮阔。
  第九百二十八章 不谋而合
  柴桑是大江、鄱阳湖上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站,地理位置相当重要。撇开其他七条水道不说,它继续南下的其中两条水路,一条可以直通庐陵,一条直通临川,这两条水路越往下就越是接近南越人聚集的混乱之地。
  所以说柴桑不但是个军事重镇,此地还尽集烟锁江南之美,回廊亭榭,山色空蒙,烟水淼淼。甘棠湖,湖内有浸月岛,岛上有翠照轩、听雨轩、奕亭、浸月亭、船厅、烟水亭、观音阁。孙策剩余的水军和水军基地现在就设在甘棠湖内。
  烟水亭现在是孙策临时居所,也是办理军政事务的办公、议政场所。穿过雾锁烟笼湖面,在烟水亭一处临水的阁楼前乍隐乍现了,披甲佩剑,临水伫立,衣带当风孙策的英雄身影。小霸王孙策此时并未在阅师点将,而是在迎风冥想者他的不世功业……
  孙策在会稽郡时,脑子还有些糊涂,但回到柴桑,看着地图上鄱阳湖以下弯弯曲曲的水道,他竟然在此时与周瑜不谋而合的突然想到了庐陵。
  他现在虽说委任了孙辅为庐陵太守,但其实真正的庐陵大半还在荆州人或是三不管的南越蛮人手中。
  站在柴桑烟水亭这座临水的临时府宅,九月的秋风正在窗外轻柔拂动,孙策透着窗户看着江面上忙绿着运送战争物资的船只和士兵,却心静如水的想到了他该想到的。
  孙策此时虽说只有二十五岁,比之数年前成熟了许多。但他自父亲孙坚死后可以说一直在征战,戎马岁月中度过。他夹在曹智巨大压力下生存,但依然可以骄傲的说从无败绩。这份来之不易的战绩,不是因为他神勇盖世,或是运气,这些原因或多或少有,但都不是主要的。而支撑他能在夹缝中生存的越来越壮大的原因,却是因为他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冷静下来。
  每到危急或是重要时刻,他的脑子便会清明如镜一般,能够迅速将所有可能重新梳理一遍。
  这几年来,特别是这几个月来,他与曹智的恩怨已经明朗化,由于孙策占了曹智扬州两郡半,还杀了他那么多部下,他们早已是死敌。但齐集十万大军的曹智却在发兵到合肥后,一直是死守,建立起泛从合肥到丹徒纵贯扬州东西的一条铁壁防线,宁愿放弃了趁他立足未稳的多次进攻机会,也约束着属下将士绝不贪功求胜的越境骚扰行为。孙策占领庐江、豫章和丹阳和半个丹阳后,在从庐江到吴郡的双方新边界线上,出现了难得的平静,双方甚至一点摩擦都没有。
  在孙策想来这其实本身就是不正常的,孙策虽然拿曹智这种不作为没办法,却也因此无法逼迫出自己心中强盛的斗志,去主动进攻,而纠结不已。后来就发生了曹智转移目标攻打荆州之事,那时孙策和他的属下中很多人还一度认为曹智已经暂时忽略他们,把他的重心转移向了荆州刘表那儿。
  但这世上有各种各样的英雄,有些英雄一生英明,却最后惜败,如吕布。有些人却天生是要在最后时刻会彻底清醒。一直以来,孙策自以为对曹智有足够多了解,但那是因为曹智从来都没有机会在孙策面前发挥出自己的真正能力。曹智擅长的是谋而后动,遇变不惊,他孙策却擅长逆水行舟,将计就计。
  他的后续军队已经齐集柴桑,正准备跟在周瑜的先头部队之后赶往江陵的路上。他手下的各路将领纷纷呼喝叱咤,催促士兵登船的登船,开拔的开拔。孙策一双大眼望着窗下码头,各条道路上漫无尽头的士并,一共三万人,这如今已经是他仓促之下可以调动的最多的部队了。正要准备星夜赶往荆州夏口的路上。
  他此时心中突然有一丝明悟,他忍不住想到,如果曹智早猜到他会趁其刚入荆州时,就与他争夺荆州腹地江陵,当做如何准备?
  以曹智手中的实力,如果不考虑关中和北方几路大豪对他的牵制,其实即使他不兖州、许都的全部军马,只要调动扬州、豫州的兵卒,加上荆州的降军,也未必就拿不下来他这个江东新贵。他既然只打了新野、樊城等少量战斗就收获了荆州,那么之前就调动他的各路军马准备对他进攻,那是不是就意味着他的目标一直是他,而荆州倒是附带的,并且孙策相信曹智至始至终没把他所有的力量都拿出来!
  那么曹智留下的部队在哪里?又想怎么对付他呢?
  这一段时间他们太过把注意力集中在荆州的北部,却忽略了多路曹军的动向,所以对很多情况已经有些模糊。
  江陵城的地位如此重要,曹智不可能看不到,也不会全力以赴,反而周瑜的偷袭行动遮遮掩掩之下,可能早已在曹智撒下大网,等着周瑜自投落网。
  “张纮!”孙策突然大吼道。
  “主公!”张纮恭声回道。张纮是孙策此行跟在身边最重要的一位谋士,而像虞翻、魏腾都是以张纮马首是瞻的。更多的像张昭等谋士大部分留在了会稽的山阴城,留守后方。
  虽说现在张昭的风头已经完全盖过了先加入孙策集团的张纮。不过由于张昭对某些问题的执着,经常和孙策发生矛盾,所以到现在张纮依然是孙策最重要谋臣,孙策每每出征也总是把张纮留在自己身边,而让张昭守老窝。
  “张纮,如果你是曹智,在荆州和我之间,你会选择除掉哪个?”这刻孙策突然问道。
  张纮一楞,低头想了想才沉声道:“若是普通将领,自然是选荆州。占地永远比杀将更易得到辉煌与名望,更易证实自己的成就。可如果我是曹智,我一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