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搅乱三国 >

第579部分

搅乱三国-第579部分

小说: 搅乱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袁绍和其内部事务的知之甚详,否则哪有能力随便就猜出这篇檄文的内容。
  但又有谁知他们这位主公来自现代,这篇檄文早已是耳染目睹过的。当然,曹智来到古代后,现实对袁绍的真实了解也非常详尽和清晰,这就是他长期为了官渡之战的今日累积之功。
  随后曹智接过郭嘉递过的檄文,读了两遍后,才突然感叹道:“这个陈孔璋的确好文笔,大气磅礴,雄文劲采,但这样的人未能为我所用,真是可惜了!”
  “主公忍常人所不能忍,对敌人大肆羞辱之文,当成一片浮云,实乃千古明主,我等能跟随主公左右实乃大兴!”荀攸再也忍不住站出席案,再次跪拜在地,口呼着歌功颂德之言。
  随后其他文武重臣也是纷纷效仿,听明白曹智这段谈笑风生之言,听明白了的,还是没听明白的,都跪下口呼着“实乃我等大兴!朝廷之兴!”,许褚那些没文化的武将,就差没直接叫“万岁岁万岁了!”
  其实在他们这些粗俗人眼里,曹智已经超过皇帝的地位,甚至就是接近神的人物了。
  曹智当然对于这种山呼般的恭维和马屁早已习以为常,他让荀攸等人起来说话后,荀攸就又问:“主公何以没见过此文,就对是出自陈琳,陈孔璋之手呢?”
  “我虽然和袁本初不是一起长大的,但对他的了解不在我大哥之下,这几年更甚,他身边有些什么人,甚至每天说了些什么话,我不敢说知之甚详,但也是大概了解的。就算我不知道他身边招了个陈琳,以我对他的了解,也知道他没这个本事写出这么好的文章的,甚至他也看不懂这片是好文还是坏文,只知道把我和我整个家族骂的痛快而已,不说他狗屁不通,不学无术,但也是仗着‘四世三公’家世自鸣得意之辈罢了。别看他这回走的够迅速,够狠毒,打得我们有点闷,但他和我这场官渡决战,注定了是要失败的!”
  曹智先是胡扯着对袁绍和袁绍身边人的了解,反正这种涉及到曹智背地里情报网的事,没负责的臣子也不可能全盘了解和打听。接着就是引出一番豪言壮语立即让程昱等本来怀有紧张情绪,不但得到了很好的缓解,还都马上士气高昂的来了精神。
  “对于我和袁本初这场直面的较量,我和亡兄曹操早几年就有预见和规划,各位无需担心,我军会在乌巢一地大胜袁绍后续粮仓,进而奠定胜局!”曹智兴致一来,就开始口无遮拦,直接把历史知识拿了出来。
  其实整个官渡之战前前后后要打整整一年多,在官渡之战进行到建安五年十月间,袁曹两军正于官渡对峙,处于决战的关键时刻。袁绍派大将淳于琼率万余人护送军粮,集中于袁军大营后方四十里的乌巢,最后曹操接受许攸投诚,妙招偷袭乌巢。司空兼车骑将军曹操夜袭乌巢,焚毁袁绍军粮,起到了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一战。
  但现在战争刚开始,曹智就搬出结局来,帐下这些文臣武将哪能听得明白,一个个都疑惑的看着曹智。
  “主公所言的乌巢是在这个地方吧!”程昱赶紧跑到地图前,找着曹智所说的乌巢所在,乌巢因其南临乌巢泽而得名。当时属于酸枣县管辖,故址在今河南省延津县境内。在历史上曹操采纳谋士许攸的建议,亲率五千精兵夜袭乌巢,成功地烧毁了袁军的所有粮草物资,袁军旋即大败于官渡,这个地方才名传天下。但此时以内乌巢这个小地方根本不起眼,甚至不为人知,所以在场的大部分群臣都不知道这个地方,以至于看待曹智的眼神更是疑惑了。
  程昱算是已经之前做足了袁绍可能进攻战线上的功课,也是被曹智一提这个地名,找了半天,才找到这个小地方。
  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十胜论
  “嗄,反正日后尔等自知我今日之言,先不急,咱们先听听郭军师我军必胜之十大理由!”曹智打着哈哈想把自己的失言话题遮掩过去,就搬出了郭嘉历史上著名,但此时还未成形的十胜论名言,想借机糊弄过去。
  但这历史名句又不是张口就来的,郭嘉也就是在一路上为曹智分析袁曹双方目前的形势,做过一个那些对他们有利,那些对他们不利的分析言论。
  曹智看郭嘉坐在马车里言辞灼灼,就误以为这就是他记忆中郭嘉的历史名段“十胜论”了。
  其实郭嘉对这段言论还没有成熟,现在在曹智大大咧咧的“请军师”下,郭嘉伸脚踹一脚曹智的心都有了。心想:“你自己说不圆了,找我顶包干嘛?”
  但曹智发了话,他也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站出来,先找程昱支应一阵道:“主公过奖,奉孝那有什么十胜论,只有一些未成熟的想法,还是先听听程尚书说完当前的军情吧!”
  的确被曹智委任过荀彧尚书府下的尚书一职的程昱,愣了愣之后,也不疑有他,就一五一十的开始重新述说刚才还未禀报完他收集的军情。
  原来袁绍在这个时候对曹智用兵,就从内部而言,也如正常历史发展的那样,遭到了一些阻力的。
  对袁绍提供阻力首先就是他现在帐下的第一谋臣田丰,田丰能在几年内坐稳袁绍身边的第一谋臣,不仅仅是数年前陪着袁绍共患难了一回,人家也的确有真材实料。
  但往往这种有本事的人,就有狂妄、耿直的本性,在出兵征讨曹智这件事上几次三番直谏失败的田丰,并没有吸取教训,而是再次在袁绍信誓旦旦和一片拥护声中提出南征曹智时,田丰又是不看场合的直接一盆冷水浇了下去,直言此时进兵不是最佳时机。
  这番话是在袁绍听完陈琳的檄文,兴高采烈摆宴的热烈气氛下,田丰无情的打断了袁绍正在好兴头上的兴致,强迫在场所有人放下酒杯后,就直言道:“主公,你可曾想过,曹智已定荆州,又破江东孙氏,其后患已除,半壁江山大局已定,全军士气正盛,此时出兵,是不是不太合适?”
  田丰的质问,使会场气氛一下子凝重起来。田丰的话一出,反应不过来的袁绍愕然了半天,笑容也僵在脸上,其他人则面面相觑着。本来欢天喜地,好像已经预见到胜利的欢乐气氛,一下子陷入了尴尬。
  放下酒樽的袁绍,此时还是能保持风度的道:“先生一直主张尽早渡河击曹,而我也一直有心入主许都,你看,现今春旱河浅,曹智兴兵南征未停,兵将正值身心疲惫,调动也不能及时之际,不正是我军大举进攻的最佳时机吗?”
  对于袁绍给自己找的台阶,田丰并没有扶着袁绍走下来,而是继续为难袁绍着说曹智用兵无常,我们就在与他合兵出师幽州时,吃过他的大亏,被他杀了个回马枪,连邺城也丢过云云。
  邺城作为袁绍的大本营,被曹智联合黑山贼侵占一事,虽然事后袁绍借机听从田丰、沮授的良策,反将夺回,也算成为过一段佳话。之后不但肃清了境内的黑山贼,还乘机出兵了并州,最后完成了现在统一北方四州的大业。应该说那一次是曹智的胡乱搅局,让袁绍成就事业的一个转折点,开始了霸业的征程。但那段被一个一直看轻的半傻小子侵占自己的大本营,还俘虏了自己所有的家眷和一杆臣子的事儿,袁绍一直把这段历史引为奇耻大辱。所以他身边的人都知道,尽量避免提及此事,那怕是歌颂袁绍之后的丰功伟绩,他们也绝不引用那段曹智侵占邺城的事实为前引。
  但今日不知好歹的田丰就是捅了这个马蜂窝,就在不知自己已经惹来杀身之祸时,田丰还在那里夸赞曹智善于用兵,变化无常,不能以常规度之,其调度之有方,不是平常人能及,要袁绍不可轻视云云。此时的袁绍再也忍不住了,突然又是出言询问在座的刘备,又是要郭图、审配、辛评对战与不战畅所欲言。
  会场内顿时从简短的“战”字,就开始了一番讨伐田丰的言辞。平时这些身份、地位与田丰相当的谋臣们早已看田丰一副倚老卖老,居功自傲的神情、态度不满了,正愁找不到机会对付他呢。今天可是有了机会,而且这群人都是善于察言观色的主,袁绍在此时脸色难看,额头上青筋现时,还不明白无论他们怎么说,今日他们的主公袁绍肯定是会站在他们这一边了。
  于是,会场上的言辞越来越激烈,到最后辩论的双方都是双眼喷火,大动肝火,甚至到最后恶言相向了。
  今日沮授因病未能出席此会,田丰一人自是难以抵挡众人,最后田丰竟然血气上涌的指着刘备这个外来户说他此来是来“误主”的。
  刘备开始还能保持风度,克制着自己的言行,他虽然看出了田丰在这帮人里人缘不好,但也不想太过与之撕破脸皮。但此时田丰竟把矛头指向他,他当然也就不客气了,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直起反击,和郭图等人一道数落、碰击田丰一番。
  田丰本来身体就不好,有老胃病。此时一激动,旧疾再犯,于是乎更不是这帮人的对手。
  最后发了急的田丰,竟因为站出来劝架的袁绍道了句要田丰向众位先生认错的话,他就像疯了一般的指着袁绍的鼻子诅咒道:“此番要是不听我眼,你出师必不利!你这是在葬送自己的这番基业,陷这四州臣民与万劫不复之地,陷这么多年跟随你的这些臣子与奴役之列!”
  田丰的话一说完,袁绍还能忍吗?田丰今日一再言辞过分,挑战他的极限,此时早已使袁绍怒不可遏,他沧浪一声抽出佩剑,太阳穴上青筋暴跳,指着田丰就大骂道:“你沮我大计,实在可恶,今日斩你祭旗,出师必利!”
  当然,最后田丰在后来赶到的沮授和其他一杆臣子的劝说下,保住了性命。袁绍暂时没杀他,但却被袁绍下了大狱,言明等待他班师回邺城时,再让田丰死个明白。
  这其实是程昱收集到一个对曹智有利的消息,接着他又道,袁绍手下军事总参的沮授,在这次南征的军事委任中,也未被袁绍委以绝对重任,而是把平时沮授独揽的监军一职,拆开了分成的两份,封沮授为前军监军,郭图为中军监军。前军是督察前锋军等兵马的都督,中军则是主帅所在,两者轻重自是中军为重,从这份委任上也不难看出袁绍此次对沮授、田丰一派前段时间的功臣、重臣的故意削权和冷落。
  听说沮授不但在职务上受到袁绍和郭图等人的排挤、冷落,在没能救出田丰出狱的情况下,这位袁绍身边的军事高参,也是不怎么看好袁曹大战。他在出征前散尽家财,并和妻儿挥泪作别,好像已经打定主意这次是有去无回了。
  程昱说完手头上已知的情报时,不但再次提升着曹营中的士气,他们的会场中开始有说有笑了,刚才凝重的气氛为之一松。
  许诸、于禁、徐晃等武将开始大刺刺笑骂、讥讽袁绍出师未捷,先窝里反,真是好笑后,接着程普有林林种种的说了好些旁枝末节的情报和消息。
  正当众人一片欢声笑语的展开讨论时,一直默不作声认真听着的郭嘉,不知是不是来了感觉,突然站起,一清嗓子,对着曹智张口就来道:“袁绍这人啊是礼仪繁多,常为形式所困;但各位不难看出与之正好相反的就是我主曹公了,他从实际出发,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袁绍割据一方,逆历史潮流而动;我主顺应统一大势,奉天子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东汉灭亡在于对待豪强过于宽纵,袁绍以宽济宽,不能整饬危局;我主拨乱反正,以严治政,上下皆循法度,此治胜三也。袁绍外表宽宏大量,内心量小忌贤,所任用者唯其亲戚子弟;我主外表简单严肃,内心机智英明,用人不问远近、唯才是举,此度胜四也。袁绍多谋少决,往往事后才能意识到应当采取的策略;我主谋定即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袁绍沽名钓誉,喜欢听奉承话,那些能言善辩外表上看德才兼备而干不了实事的人多归之;我主以诚待人,不务虚名,以俭率下,有功必赏,那些有远见灼识、真才实学的人都愿意为我主所用,此德胜六也。袁绍见到饥寒之人怜悯益于颜色,却不考虑那些从未见到的贫困百姓,谋划救国辅民的大计;我主对眼前小事时有忽略,对待大事从不含糊,思虑所及不限于直接接触的人,恩德加于四海,此仁胜七也。袁绍不会用人,大臣之间争权夺利,疑惑丛生;我主用人得法,使人各尽其力,不能相互倾轧,此明胜八也。袁绍以亲疏定是非,赏罚不明;我主是非分明,赏罚有道,此文胜九也。袁绍声众势强,但不懂用兵要领;我主精通兵法,能以少胜众,用兵如神,此武胜十也。”
  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程昱战略
  “对,对……”
  “军师说的真对啊!”
  “好!”
  郭嘉最著名的十胜论新鲜一出炉,在众人愕然赞叹之际,被夸了个圣明之主的曹智也顾不得脸皮问题了,忍不住出声喝彩道好。然后就命众人把酒填满,举杯道:“有了袁绍了的内乱,有了奉孝的十胜论,这袁绍还不百分之百必败,众位对此战是不是更有信心了?”
  作为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智谋之士,郭嘉的十胜论几乎涉及了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切中要害,言简意明,博大精深,是完全可以与孙子兵法一比的。此时说出更是激励、振奋人心,正如曹智说的“我们都有十条必胜的理由了,袁绍还不注定要失败!”。
  “有!”
  会场内众人的举杯高呼直接把这场军事会议的气氛推向高c,与袁绍出征前的田丰搅局,形成鲜明对比,处于不利形势曹智团队却是空前的团结。
  郭嘉对袁绍和其身边的人和事可说知之甚详,他以前就是袁绍政治团队中的一员,其实曹智身边向荀谌、张郃等都是袁绍的老部下,但现在都跟了曹智,所以他们对袁绍有种种不智之举,并不吃惊。听程昱一提,甚至都觉得正常,但只有郭嘉这种智慧之神,才能从战略和军事角度切入,用很短的时间内总结自己和曹智一路分析之结果,最终孕育出这段旷古绝今的“十胜论”。
  我们不难看出郭嘉的十胜论,无论从宏观,还是现实意义的微观上说,他的这番十胜论是非常优秀之作,它综合一切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