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兴宋 >

第116部分

兴宋-第116部分

小说: 兴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小川拱了拱手:“那就拜托教头了,如今风大雪大,我先去安置了。”
  王小川告辞而去,对面的柳氏重新做一个福礼:“原来三十四叔还是本村保甲,恶了(此处是‘忽视了’的意思——平民面对官员,行礼不应该是平礼)。”
  洪氏也跟着行礼:“奴家等二人,今后要多亏叔叔照顾了。”
  时河在旁边帮腔:“三十四弟,你这崔庄附近的土地,可真难买啊,愚兄我费尽力气购买了三百亩,喏,这是地契,你先收着。”
  三百亩土地,这笔费用相当于时河支付给时穿的酬金,但名义上是时氏家族分配给时穿的自立门户的“族产”。对此,时穿也就不客气了,他接过三百亩土地的地契,简单翻看了下,歉意的说:“这三百亩土地离庄上的屋舍很远,我打算置换一下,换成村周围的田产,一比一置换恐怕是不行了——四哥,回头这三百亩土地变成一百亩,你可不要怨我。”
  族谱上,时穿现在排行三十四,时河排行老四,但他上面三个兄长都早夭。
  时河笑眯眯的:“恐怕不止换来一百亩吧,我给你的是水田,靠近沭阳县河网地带,如果置换村周围的土地,便是便宜点,也应该置换出四百亩吧……不过,这些地契如今已经交给你了,便随便你处置吧。”
  对面的时灿打了个哆嗦,时穿这才发觉自己站在风雪中说话,他赶忙往屋里让,厨房提来热菜,双方喝了几杯暖了暖身子,隔着窗户可以听到院中女孩传来的嬉笑声,雪依旧在下,渐渐大了起来。
  时河借着酒意说:“我明日动身,在外面呆了这么久,听说童使相已经逐渐占了上风,我也该回去看看了。”时河说着,目光盯着对方等对方表态。
  时穿马上响应:“哥哥还没有介绍我见那些旁支族人呢,等我把三百亩土地置换到村边,打算拿出二十亩土地盖一排屋舍,旁支弟子当中,有愿意做工的,可以进入作坊,有愿意经商的,我安排进入城中的店铺,我孤身在外,也需要族人的帮忙。”
  这就是家族的用处——守望相助。嘉兴时氏方面,宗子时河送了时穿一笔钱——三百亩土地。而时穿需要做的是:要用这些田产,或者用自己的能力,扶植照顾部分家族子弟。
  不过,对于这一点时穿并不反对,他来到这个世界,毫无根基,有名义上的族人可以雇用,至少有宗族约束,对方不可能卷了自己的钱财跑路——家族是掌管族人祭祀的,被赶出家族的人死后就是孤魂野鬼,没有哪个古人敢尝试这种冒险。
  “那就好!”时河很满意:“我带领这些族人迁居,如果他们安置的不满意,我跟族人也无法交代,既然三十四郎已经答应了,我留在这里也没什么事,今后的一切,就让柳氏做主吧。”
  也就是说,时氏位于海州这片财产,将由柳氏负责协调——细论起来,家族内部的事务是最排外的,柳氏虽然是养女,但他姓柳,理应管不到时姓的家族事务。
  任重道远啊,时穿呻吟一声,点头答应。
  见到时穿答应了。柳氏赶忙伸手抱起儿子时灿:“天色晚了,奴家就先告退了。”
  怀中的时灿摇头:“姐姐,我还想跟叔叔待一会。”
  时穿利用眼角观察柳氏的表情,儿子时灿称呼自己为姐姐,柳氏眉头都没有皱一下,她放下儿子,柔声哄着:“灿弟弟,天色不早了,父亲还要与三十四叔继续说会话,你我还是赶紧休息,等明天让隔壁的崔姨领你去庄上玩。”
  这就是封建礼法吗,明明是生母,儿子却不能称呼母亲,母亲却不能称呼儿子。
  时穿暗中摇摇头,洪氏站起身来,嘴唇蠕动半天,时河厌烦的皱皱眉,催促:“几位姑娘你可以回头带来,今天就是认认亲,天色不早了,去安置吧。”
  时河对待柳氏与洪氏的态度截然不同,等这两位领着时灿告辞,时河回头解释:“洪氏之女墨兰乖巧伶俐,三岁能背唐诗,五岁上已经能够书写五百多个字,吾甚怜之,只可惜洪氏见识浅薄。三十四郎,若有好的亲事,你替我寻摸一下,万不可任由洪氏做主。”
  古人婚嫁,男子由父亲决定,女子则听从母亲安排。时河这是临别交代,时穿禁不住问:“听兄长这话音,似乎这一去就不回来了?”
  时河一声长叹:“七房还有一名叔伯做到了知府,时氏打算再迁一宗南下,所谓狡兔三窟嘛,时氏必须经营好退路。只是不知道战火还要绵延多久,我反复穿越动乱之地,若有幸活着,五六年之内也回不到此地,三十四郎,若嘉兴宗族犹存,明年我们祖庙里见,你来认祖归宗的时候,你我或许还能再见,否则……”
  当夜,时河大醉,第二天早上,他冒着风雪带领家丁上路。
  送别了时河,时灿跟随着时穿会见了村中的六姓宗长,时灿的出现意味着嘉兴时氏对时穿的支持,宰相家族的门第果然不一般,六姓家族唯唯诺诺,反正时穿分给他们的股份也是白捡的,纯粹是时穿为了把他们拉拢到一块,形成一个排外的利益集团而已。
  送别了六姓宗长,时穿独独留下方家大公子,他闲闲的问:“方公子,怎么今日没有见到方举人,我还以为见天他也会出场呢。”
  方公子额头上冒出汗,他深深鞠躬:“不瞒时教头,这方举人原是桐溪人,与我家有一点远亲,但绝对是出了五服的远亲,若是严苛一点,不认他是亲戚,也说得过去。
  方举人的兄长昔年曾帮了我兄弟一个小忙,两家彼此认了亲,但已经多年未联系了,前段时间教匪动乱的时候,忽然有幸来,说是他要投靠,看在礼物丰厚的份上,想着对方也是一名举人,家母便答应了。
  教头,你也知道,我家二弟是一名秀才,今年虽然没有通过州试,但好歹也识几个字,与这位方举人交谈之下,听说对方是买来的举人,不过认识两三百个字,便深感失望。
  后来,这方举人又得罪了教头,家父听到后严厉责骂了家母,并催促方云尽快办理落籍手续,如今……“
  时穿打断对方的话:“听说方举人也在村边买了二十亩土地,盖起了与我同样的作坊。”
  方大公子深深鞠躬:“教头,得罪了,方举人设立工坊的时候,我们原不知道他是仿造教头作坊的,后来听说他城里的店铺惹上了官司,有人告他出售假货,我父已经下令关闭了他的作坊,驱散了作坊的工匠,那二十亩土地至今闲置着,我父说,大郎如果气愤难平,这二十亩土地便是赔礼。”
  时穿暗自冷笑,同样作为一个外来户,方云找了一段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而后建立作坊吃独食。而时穿谁都没有靠,但他却雇用村中七姓的人做工,接受六姓的土地折价物,如今村中七姓(加上时穿)全部成了一个利益集团了,方家再要支持方云方举人,那就要在村中被孤立了。
  时穿神色冷淡:“那好吧,明天把那二十亩土地的地契拿来,我正打算再盖个小院子。”
  方大公子诚惶诚恐的连连拱手赔罪,时穿想了一下,问:“那位方举人既然不识多少字,怎么做生意的手段如此凶狠,花起钱来跟不要命样?”
  方大公子一声冷笑:“那哪里是他的钱,是他叔的钱,他叔派来六七名管家协助他,就这样他还把生意做赔了,我听说当初他叔给他的钱,他已经花去了一半,赚的钱却没有多少,手中只留下了一大堆土地与房产。”
  时穿眼角瞥见墨芍在屋外探头探脑,他一拱手,与方大公子告别:“方公子,请安置。”
  方公子回了一礼:“教头也请安置。”
  方公子告辞,墨芍立刻窜了进来:“哥哥,今后干脆我在乡下,留娥娘姐姐在城中好了,奴家本是乡下人,在城里住着,用一根草都要花钱,实在不习惯。”
  时穿连声答应:“既然你有心,那就这样吧,乡下这片以后也是大产业,也需要一个人坐总负责。”
  墨芍跳了起来,欢呼鼓掌之后,马上又蔫了下来:“那样的话,哥哥可要常来乡下看我。”
  白管家已经领着各作坊的小头目过来见工,时穿随口答应着,并招呼墨芍:“一块来见见各处工头吧。”
  送走了这拨工头,村中的段氏铁匠铺也派人过来问候,并送来了时穿预定的铁条、铁板,不一会,木匠也送来时穿预定的木料,以及请他们提前制作的一些古怪物件,白管家也汇报:“大郎要求预留的十张犀牛皮也都制备好了,这些料,东主清点一下,看看安置在哪里。”
  时穿吩咐:“都搬进锅炉房里。”
  又叮嘱墨芍:“明后天时氏会派来几名账房,以及监工,作坊的事情就按我们制定的七姓章程走,这里交给你了,我去看一看隔壁的崔姑娘。”
  崔姑娘正领着人在打马吊,这种马吊其实就是现代麻将牌的原始雏形。时穿走进崔小清房间的时候,只听到里头哗啦啦的推牌声,崔姑娘在屋里咯咯笑着,似乎刚才大杀四方。
  门内传来方家的讨好的说话声:“这会功夫,男人们大约在前面已经讨论完了吧。”
  第208章 为了等待这一刻
  赵家的声音挺热络:“其实有啥讨论的,原本是时大郎赏我们一口饭,该怎么样还不是由大郎一人决定,你看崔妹妹,连面都不露,人家才是明白人。”
  女使们上前通报,门内的搓牌声稍稍停顿了下,时穿嘴角含着微笑,走进屋内。
  今非昔比了,想当初方家的领着人怎样逼迫崔小清,态度那个嚣张,但如今方家的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容,不停的逢迎着。
  而崔小清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神情,她文文静静的冲时穿行了一礼:“大郎,前头,男人们已经商议好了?”
  时穿拿过六家签署的股份分配协议递上去:“知道你不好露面,我把协议带来了,你签个字吧,一共七份,七家一人一份。官府那里也留个档子。”
  方家的殷勤的询问:“大郎,你估摸着这三家作坊一年能挣多少钱,作坊可是雇了六七百号人,每天若没有十来贯的流水,可养活不了这么多人吧。”
  时穿笑着回答:“我这次来,带来了一千多个旅行箱订单,五日后提货,这几天作坊里都在赶工——有这批笼箱支撑,方家的,你所说的流水应该能够满足。”
  方家的眉开眼笑:“如此一来,每家年终分红,往少算也有三四百贯。”
  殷家的所占份额最小,听到最小份额也有三四百贯,欣慰的插嘴:“太好了,这样的话,攒上两三年,我就可以体体面面的把小女儿嫁出去了,我家小女今年十二,作坊红利我一个钱不花,四年后女儿出嫁,就能拿出千贯的嫁妆来。”
  崔小清签完了契约,时穿拿着契约却没有告辞的打算,他目光扫了一遍在座的人,示意她们没事就走……啊,如今的时穿已经不是村中的人敢招惹的,方家的赶紧行一礼,很有眼色的说:“大郎还有事商议,我们就先告辞了。”
  屋里开了三桌马吊,基本上村中六姓的当家女人都在这,方家的带头招呼,其余人也赶紧结算输赢,起身告辞。崔小清吩咐丫鬟准备午饭,好奇的询问:“这漫天大雪的,但看大郎的神色,似乎又要匆匆而行,也不知道歇几天,这人呐,要知足常乐,钱没有挣够的时候,够用就行,何必那么辛苦呢。”
  时穿笑了一下,找了个凳子自己坐下,崔小清让丫鬟们都去准备午饭,亲身给时穿泡上一壶热茶:“知道你喜欢喝这样的茶,来,赶紧喝下去,热乎着呢。”
  一杯热茶让心情都温暖起来,时穿放下杯子,解释说:“我是想偷懒,但一件事接着一件事情,这不,解元公让我护送他上京城,寒冬腊月的,我缺少一些旅行装备,所以匆匆赶到村里,打算让村中的工匠帮个忙。”
  崔小清拿过了一封书信:“你前几天来信让我准备几头羊,还有鸡毛鸭毛的,我已经给你备好了,也不知道你打算鼓捣什么东西,一地鸡毛的,真是乱糟糟。”
  时穿哈了一声:“马上要送解元公上京城,眼看天气越来越冷了,我准备一些旅行用品……”
  正说着,稀粥端上来了,女使们拿来了火盆,屋子里暖洋洋的。崔小清殷勤的给时穿摆上杯盘碗碟,往粥里放了一勺白砂糖,轻声细语的说:“你尝尝,这霜糖是广东新来的,可金贵了,据说一两银子换一两糖霜。
  这米粥里面放了莲子、核桃仁……那核桃仁是新放进去的,脆生着呢,莲子则早已炖的烂烂的。听说西夏还有一种吃法,在粥里放上葡萄干,可惜我弄不到这东西。“
  时穿西里呼噜的喝着小米粥,头也不抬的回答:“我新得了三百亩土地,打算与你换一下,你把村边的土地换给我,我准备盖一座大花园,专门种花,这葡萄也顺便种一点,怎样,咱俩合股,等花园建成了,园里的收成我送你两成。”
  崔小清伸手一拍时穿:“两成太少,我拿六百亩土地跟你换,你送我四成。”
  时穿有点发愁:“六百亩的大花园——这可有点难度大了,这六百亩田地围起来,需要多少砖石啊?”
  崔小清咯咯笑了:“谁家把六百亩土地全部围起来,便是郁州岛上的帝姬府邸,也只不过圈起了六十亩,你若圈个三百亩建园子,信不信地方官说你僭越。”
  时穿抬起头来,满脸的惊讶:“郁州岛曾是帝姬的封地,这我知道,但上面还有一座帝姬府,我怎么不知道?”
  崔小清笑着问:“难道你走遍了郁州岛?”
  “不一定亲眼所见,才是存在的事情,这事怎么没有人说起来?”
  “你听说过端砚,可有人谈起过端砚是端王封地所产的呢?”
  “不对啊,我记得包拯当端州知府的时候,因为当地官吏私瞒端砚的产量,并把私瞒下来的东西用于送礼,包拯因而大发雷霆,特地出了严令,禁止地方官干涉端砚的生产——封王的领地,怎由得地方官随意下命令指派呢?”
  “你记得包拯管理端砚,可曾记得包拯禁绝了端砚私瞒现象吗?”
  “倒是不曾听说……啊,也许是人走政亡。”
  “哪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