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兴宋 >

第163部分

兴宋-第163部分

小说: 兴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唯一的不好就是:张叔夜去年私自动用了禁军厢军,朝廷很不满意。随意今年不能在这方面犯错,涟水军出动就不合适了,最好让地主武装出动。
  “涟水军……”张叔夜点了一下:“不要打出旗帜,事后也不要争功了。”
  “明白,明白!”盐监心领神会。
  让涟水军不出面是不可能的,他们也担心被人卖了背黑锅,所以必须在场监督。张叔夜刚才那话是表明了事后不追究,这还有什么说的?
  想了想,张叔夜按耐不住好奇心,又问:“你们好歹也是朝廷官员,做事怎么如此不讲体统,跟方举人勾搭一起做这种事情?”
  这也怪不得大家啊,实在是……事到如今,盐监也不想隐瞒了,他低声解释:“方举人那厮用的是晒盐法……”
  朐山盐场以前是煮盐,把海水一小锅一小锅的熬,将水分蒸发后才能获得食盐,这种煮盐法既耗时间又耗煤炭,且食盐腐蚀铁锅,导致食盐成本居高不下。而现代工业化晒盐法,是最讲究功效与成本的。施衙内从姐夫那里获得的方法,压根不需要铁锅与柴草,直接用日光将海水晒成食盐,其中所费的人工不过是人拉肩扛而已,这两种制造法横跨了五六百年的技术积累与革新,其中的成本差异何止百倍。
  自从施衙内在小岛上秘密开设盐场后,朐山盐场基本不煮盐了,盐监光是转手收购吃其中的差价,从手指缝里露出一点残羹,就能让盐场盐工感恩戴德了,因此,自打私盐出现以来,整个盐场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对外铁板一块,消息封锁的很严密。
  可是施衙内的盐场并不大,这种走私活动又不敢明目张胆,所以整个盐场的产量,除了供应施家,外流的并不多,盐场盐监老是处于吃不饱的饥渴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方举人“偶然”获得了施家晒盐法后,看到对方也是个举人老爷,盐监大人不免动心了——百倍的利润,足以让他冒险。
  没想到,有些活儿别人干得,就是某些天生倒霉蛋,一上手总是弄砸——谁能想到方举人行事嚣张,惹怒了海州城的大佬,人家不自己出面,躲在幕后摆弄几下,方举人顿时杯具了。
  可是,整个事件的幕后人是谁,盐监至今还一头雾水,看着像施衙内吧,可施衙内没那么大魄力,若说是海州城那个人设计的,可海州城那个人在整场事件中涉足不深,人家很容易将自己摘出去,那时,说出了所有秘密的盐监,没准就是下一个杯具。
  所以,盐监一边吞吞吐吐的说话,一边想着措辞,最终,他不仅把施衙内隐瞒下来,也将时穿摘得干干净净。
  可是这件事终究要在官场上寻找一个替罪羊,找谁?张叔夜已经有了决断:“难怪东海县乡绅要来府城出首,这么多外籍渔户落籍,东海县失察,竟让教匪余孽混了进去,本官明日就弹劾东海县,各位……”
  盐监马上站起身来,俯首贴耳:“下官附署,下官附署。”
  “嗯!”张叔夜威严的招呼:“夜深了,送二陈汤来,给诸位漱口。”
  迎客茶水送客汤,听到送汤,盐监立刻起身,拱手:“下官告辞。”
  来告密的乡绅是要限制在府衙的,张叔夜什么话不说,冲掌书记使了个眼色,转身走入后堂。
  同一时刻,崔庄,崔园内时穿正在询问穆顺:“团练里面,咱家绝对掌握的力量有多少?”
  正在这时,耳边一个声音猛然从心底响起:“放心,穆顺从海公子这里学到的,不仅仅是快船驾驶技术,那厮本打算把他训练成船长培训学院校长的。”
  时穿愣了一下,马上明白了这个声音来自何处,想到自家院中还隐藏一个家伙,时穿的心稍稍放松了点,只听穆顺躬身回答:“团练一百五十人,其中67人来自佃户,剩下83人来自咱家作坊。团练选择团丁,一个原则就是不要长子,所以一百五十人都是家中小儿子。
  来自咱家作坊那83人年龄在十五六岁,这年纪正是神憎鬼见愁的年纪,调皮捣蛋招灾惹祸,他们家中多有姐姐、嫂子、或者哥哥进入咱家作坊,家里想着这孩子无法看住,所以送入团练拘束着,防备他们日日捣蛋。
  67名佃户,来自崔家的有50人,是一人来自咱家,六名来自村中各大户,大户人家,血缘近的孩子吃不得苦,在团练待不住,换来换去的,最终留下的都是各族远支,贫寒出身,咱家也完全能支配住。“
  时穿点点头:“我知道你学过海上交战技巧,并真刀实枪的参与过不少交火,但路上交战跟海上不同,你怎么训练这些人的?”
  穆顺咧嘴一笑,谦逊的回答:“大郎,这个,确实不是小老儿的长项,小老儿擅长管理账目,擅长经营以及操船看风向……这个……”
  时穿截断穆顺的话,继续问:“咱村子通向外界的路有几条?”
  穆顺毫不犹豫地回答:“四条——两条在村前,两条村后;村前:一条路从村中心直通海州府东门,另一条路是新修的,咱家作坊建成后,运货的车往来不断,村中有人抱怨咱家的车辆弄坏了村中道路,小老儿干脆从作坊前修了条路,直通村口不远的官道。这条路都用水泥修成,修好之后到比村中原来的路好,如今大家都走我们这条路,闪得村中原先路线上的铺子纷纷往咱家路边搬。
  村后两条路也有咱家新修的,一条是玫瑰园向东,直接通往白虎山的路,这条路砾石铺面,细沙子垫着,因为石灰产量没跟上,所以还没有硬化;另一条路是通向丁村郑庄的,咱家不常走这条路,所以不曾兼顾着,路况自然不甚好……“
  “这两天,村里来往的陌生客多不多?”时穿话赶话的询问。
  穆顺转头望向身边,身边一名时姓族人点头:“穆管事太忙没注意,我倒是注意了,落黑的时候来了一二十人,我本想过去盘问,但方家的人马上接了过去,我见到村中有人迎候,也就不曾在意。”
  这是时姓族人原本是准备进入作坊当管事的,当时,一同准备进入作坊的有七名时姓族人,时穿看到其中两人身材较壮实,便把这二人分配进入团练——这年头,读书人并不太爱锻炼身体,那些书香门第出来的身材匀称,肌肉稍稍发达的家伙,基本上属于书香世家的败类,爱玩耍胜过读书,刚好,可以进入团练,以玩耍为职业。
  古人所谓的玩耍,基本上说的是体育锻炼。
  时穿马上问自家族人:“你既然注意到了这些人,他们有什么特别的?”
  那族人想了想,回答:“这伙人仿佛是打手——城中帮闲有这样一伙人,专靠与人厮打为生。这伙人看着像,身上都带着明显伤痕,脸上、胳膊上,看人的眼光,似乎很凶狠,不拿人命当一回事的漠视……”
  “这就对了——方举人在召集人手,但这些人绝不是唯一,他刚出狱,消息刚刚传递出去,所以他的人手还在逐渐赶来。
  从明天起,穆管家出面,召集所有团练巡视四条进出道路,盘查进入人等,若有反抗,直接格杀——记住,是格杀。不是逮捕!“
  那位佃户出身的都指挥余某某嚅嗫的说:“格杀——官上……没有官府命令,咱擅自……就是闯个村子,也不至于死罪啊!”
  第280章 先打一顿再说
  “没关系!”时穿意味深长地说:“官府的命令会有的……”
  其实,旧时代地主没宣传机构所描述的那么凶残,在一个全靠人情亲情维持地方自治的乡土间,地主恶霸对待佃户,有可能比对待自己庶出子女还要亲切,毕竟自家的粮食产量全靠佃户的生产,而小富即安又是小农的普遍心理,为了多收三五斗,必须对他们亲切一点。
  只是后来,为了进行仇恨教育,宣传上不得不把地主恶霸妖魔化,而真实的历史上,刘文彩不曾建立收租院,家中也没有水牢,对佃户真的很和善;半夜鸡叫的周扒皮,还是电视剧《闯关东》的猪脚原型,他勤劳致富,从不曾亏待自家佃户,就是坐拥大片土地引起土改者垂涎而已……
  在这个宗亲社会里,土地武装头目下令无差别格杀形迹可疑的进村者,古人是难以想象这命令的大胆。
  时穿看到余姓小排长还在犹豫,觉得必须解开这疙瘩,他停了一下,反问:“我们团练有多少人?方老爷能够召集多少人?”
  余家的迟疑地回答:“方家作坊里有五百号人,可是这些外来者,却不是作坊里的,所以房价最终能召集多少人,难说。”
  顿了顿,余家的补充:“我们团练一百五十人——教头知道的。”
  “也就是说:除了作坊里的人外,方家的还在外面召集人手,他召集这么多人,想干什么?”时穿目不转睛地盯着余家的,继续说:“这是崔庄,这庄子上不仅居住了方家人,还有你我家的姐妹与父兄、亲戚。如今方家的在人数上已经胜过我们团练,如果他们在庄子里闹起事来,谁能保证自家的兄弟姐妹不受骚扰?”
  “那,也不至于……”
  时穿现在还不好告诉别人方家有教匪嫌疑,毕竟大家都居住于一个村落,方家人和余家人相处的时间还要超过时穿,这是个悍然指责方家,更显得时穿仗势欺人,心思不纯。
  “即便是方家不想做什么,这么多好勇斗狠的打手进入崔庄,谁能保证他们在村里不惹是生非?即便团练最初有能力压制,但当他们数量超过团练数目时,团练还敢管吗?要知道,村里的每个人都沾亲带故的,诸位的父兄姐妹也常在村里走动的人,谁能保证他们不遇上这些闲汉打手?”
  余家的还在犹豫,穆顺觉得这是要站出来稍稍支持一下东主,他插嘴说:“东主的意思是,要给进村的帮衬一个教训,让他们知道村里不得胡为,必须老实。如果有拒绝听话的,要拿出格杀的气势,不惜撕破脸,这样才能让帮衬们心存畏惧……”
  唉,时穿长叹一口气,仁厚的环境下,大宋养活了一群无原则的厚道人,难怪……
  罢了,这个有原则有道德的人情社会,不正是它最美丽的地方吗?连国外历史学家研究到此,也常说自己最想去的时代就是宋代。他的想念,不正是冲着宋代的人情味吗?
  时穿不再坚持,便微笑着看着穆顺。穆顺受到鼓励,继续说:“村里突然来了许多长相凶恶的帮衬,维护本村的安定正式团练之责,咱团练查验进村的闲汉,让其不得携带武器入村,这是官府授予我们的职权。若无情弊,他们为啥要抗拒盘问呢?依我看,先打一顿,并不为过。”
  “对对对,先打一顿,打完再说!”时穿终于找到解决方法了,他马上补充:“如果他们不是一个人进村,同伴被打之后,那些人定要纠集同伙与团练相持的,那时候,该动用兵器的时候绝不能犹豫,一点小小火苗可以引燃通天大火,咱不能让大火在本乡烧起来。”
  这么说,余家的可以接受了。
  “敢!”余家的大声说:“在咱们地盘上谁敢撒野,打了再说!”
  “没错,就这样!”时穿大声鼓励:“凶恶点,表情再凶恶点——你背后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想想他们可能受到危害,那就再凶点,再凶点……”
  余家的开始咬牙切齿了……至于打完之后怎么办,他忘了问。
  穆顺再度拱手,问到了关键:“东主在崔家招呼我们,怕是东主不想出面吧?……村里的事情,今后咱就来崔家问计?”
  时穿笑了一下,抬头眺望东海县方向:“方老爷现在大约在等东海县的人手都齐了,我不出面还可以麻痹他,防备他狗急跳墙——现在最需要时间的是我们,搞破坏的人不需要准备,而我们需要……明天你先把本村团练组织起来,再派人去其他各乡,就说我们将举行团练校阅。”
  稍作停顿,时穿突然提笔写了一张纸条,递给穆顺:“从明天开始,进村的四个路口,全都派人设卡查验,村前的两个口子直接持刀枪,明明白白设卡,村后的两条路设立暗卡,让人埋伏在道路两边,但有人过再现身盘查。
  明天你再派人去段氏铁匠坊,每次领取五十副刀枪,连续十日都去,领回的刀枪都分发下去,就说要准备校阅,另外再告诉本乡团练,此事过后,团练作坊要扩大了,他们会有专属的地盘,表现突出的,我还会发给一些农具作为奖励……“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次大家要对本乡本土的人动手,为了打破团练的顾忌,先拿根胡萝卜诱惑着。至于团练作坊的新地址嘛——时穿比较中意方家现在的作坊。
  当夜,村里开始秘密动员,值夜的团练迅速换下了手里的棍棒,换上了朴刀与长枪。与此同时,时园的库房大开,灯火彻夜未息,家丁们忙碌地向外搬运着刀枪等武器,自己则换装了火枪……
  这个夜里,除了时园崔园灯火彻夜未息,整个崔庄内,方家的、赵家的、余家的,其灯火都亮了整整一夜。方家赵家在连夜商议应付方案,以及可以托付的人情,其余各家则被这种紧张气氛影响,也难以安眠——方家的作坊很多人都有股份,方家出了事,不知情者只以为方老爷二婚罪发作,可能要判监禁,如此一来,作坊无人管理,恐怕要转手或者利润下降。
  村中的有钱人家,盘算着乘机追加投资将作坊吃下,钱少的人则担心投资打了水漂……可是方老爷心里却哇凉哇凉的,他明白自己是教中派出来敛钱的,如今自己罪责虽小,貌似只是监禁一年的刑罚,但一朝天子一朝臣,当自己入狱后,教中必然会派人来接管海州的产业,等自己再出来的时候,一切恐怕都不一样了。
  当然,自己能否出来还是个问题,一般像这样的情况,教中都会派人在附近监控,一旦那位四方使者出了事,监控的人会立即出现,或者营救或者灭口,但自己现在的情况有点特殊。
  当初,教中也曾在海州派过监控人员,自己曾秘密跟他们接触过,想找一副毒药对付时穿——嗯,就从他那个总是耀武扬威在街头收账的小丫头下手,借此出一口恶气,顺便威胁时穿让对方让步。结果,那一夜过后,监控人员像受了惊的兔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