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兴宋 >

第246部分

兴宋-第246部分

小说: 兴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穿微笑着回答:“你马上就会知道他们的虚实——下令:全体警戒。”
  时穿发令的口吻不急不慌,于是,斥候大将们也保持这种轻松的态度,慢悠悠的整理着自己的兵器,一名大将还调侃的回答:“那还有什么说的,他们不是一个人,三十六个头目个个本领不凡,平常聚在一起行动,一两个大将单枪匹马过去捉拿,可不是找死吗?”
  刚才感慨的那位大将看了同伴一眼,马上又担心的回望了一下时穿的年轻随从。时穿带的三十名火枪手都十八九岁的模样,这种年龄的小子能有什么搏杀经验,恐怕是跟茴香堡的庄丁一样吧……那大将立刻忽略了这群年轻人,叹息着说:“咱这次出来,也才有二十位大将啊,对面则是三十六位纵横京东西路的强人,人下面还有五百多位伴当,如今山区道路狭窄,万一撞上了,那可是连逃,逃……”
  那位大将说着说着,舌头仿佛打结了,另几位大将一贯警醒,赶紧抽刀顺着那位大将的目光望过去,马上他们也是一副张嘴结舌的模样:“这,这未免……”
  此刻,时穿的年轻随从们正在抖开随身行囊,从里面抽出铠甲开始披甲,动作快的已经完成这一项目,开始取下火枪装填弹药——他们身上披的不是宋军制式步人甲,那种鱼鳞甲分量沉重,每件四十斤上下,能穿起这种铠甲的步兵各个身材高大,而那种铠甲不是十八九岁的孩子能担负的。
  时穿那群随从所披挂的,是一种类似明光铠的铠甲——换句话说,这是一种冲压而成的板式铠甲。与明光铠稍有不同的是,这种铠甲连掩心镜部位也是与一体化的。其掩心镜是一个比鸡蛋大不了多少的圆形凸面镜,厚度比其他部位稍厚一点,但整体也是冲压而成——其实,这种形状的铠甲依然是唐代制式明光铠,它出现于唐代后期(五代时期)。然而在中国国土上未曾发现它的实物留存,保存下来的这种“唐铠”在日本,是日本国宝。
  唐代之后就是宋代,赵匡胤灭了南唐才建立了完整的大宋,所以在场的宋人对这种从青唐甲演化出来的“末代明光铠”并不陌生,当然,他们也知道制作这种铠甲的技术已经失传,即使不曾失传,想必这种铠甲也十分昂贵,没想到时穿的随从却一次性从拿出了三十份这种铠甲。
  与这种铠甲配套的是皮盔,这种皮盔是类似现代马球运动中的骑士帽,它有一个小小的帽檐,帽檐两侧带了两个小铆钉,似乎是用来悬挂面甲的。帽子顶部装饰着一枚小小的探针……时穿的随从在大将们眼皮底下披上仿版明光铠,再带上雅致的骑士帽,其中有些小头目模样的雷火兵还给自己带上标志臂箍,更有一些嚣张的人带上了露指的皮手套,眨眼之间,那队火枪手变的说不出的怪异。
  按说,这种全身披挂的士兵,会给人一种杀气腾腾的钢铁罐头的感觉,但末代明光铠却不是纯粹当作铠甲用的,它还是晚唐神策军的仪仗,所以这种铠甲透露着一种说不出的秀美,再配上一顶文质彬彬的骑士帽,士兵们与其说像是上阵杀敌的武士,还不如说是用来摆谱的仪仗兵……
  第369章 谁打乱了谁的计划?
  这样装扮的军队本该非常符合宋人的口味——事实上,宋人对于雅致的追求深入骨髓,他们似乎真的是一群“龙的传人”,像传说中的巨龙一样,从来无法抗拒美好东西所散发的吸引力。他们喜欢一切美好与雅致的东西,也喜欢把所有的东西做的极尽美好与雅致。
  然而,据说唐庄宗时代,曾给神策军的明光铠上镀上一层金,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支身穿黄金甲的军队,但这支军队的下场却非常悲催:一群拿着锄头的穷军队见到明晃晃的金块在他们面前晃动,根本不用长官动员,立刻拎着锄头,前赴后继的冲上去,将这支黄金甲部队剥的精光……
  鉴于这支军队的悲催结局,所以众大将们看到时穿的随从装束完毕,他们顿时感到一阵阵脊梁骨发凉,许多大将不自觉的挪动了几步,以便离这支漂亮军队更远一点。还有大将觉得自己手中武器也过于显眼,赶紧把刀剑插入鞘中,用布卷卷好,并四处寻摸着找一根枯树枝代替……实在不行了,茶树根也可以凑合——反正要尽量使自己显得普通而寒酸。
  等队伍重新上路的时候,不用时穿催促,几队斥候已跑的远远的,他们奋力的攀上了四周山梁,并坚持在山梁上眺望行走在山谷的队伍,绝不肯靠近半步。
  这种胆寒的目光让时穿屡次打量自家的士兵,他觉得自己并不过分呀,板式铠甲不都是这样吗?传说中的米兰银铠,为了防止铁片生锈,还专门在铁片上镀一层银,或者把铁片打磨的像镜子一样银亮。自己这支队伍,铠甲上什么也没镀,不过是为了符合人体模型,铸造了一些花纹而已,但因为是第一次使用的新货,所以显得崭新了一点……不过分呀。
  正琢磨着,山坡上,一名大将吹起了响亮的口哨,紧接着那位吹口哨的大将,取出了弓箭,冲着不知名的方向开始射击,而他的同伴则取下了弩弓进行掩护,四人且战且退,似乎遇到了劲敌。
  时穿四处打量了一下,一指对面山坡,命令孩子们抢占有利地形,他自己则停在原地,询问身边的大将:“坡那一面有什么?”
  雷火兵立刻动了起来,几名印度仆人则赶着马车往山坡上走,意图躲避战斗——这个时代的白虎山开发并不完善,两山的坡上长着不少杂草与小树,马车行进的很艰难,几个雷火兵见状,跳过去连拉带拽,推搡着马车向山上走,时穿不得不让马挪动几步,以便腾出道路。
  此时,对面山梁上的大将已撤下山顶。为首的斥候队长领着大伙儿迂回前进着,他们绕过山坡上的杂树与小坑,直直向这里奔来。刚才被时穿询问到的大将见斥候队已经撤下了,他轻轻松了口气,用马鞭指着对面山梁说:“我早年曾在山中捕盗,记得坡那面有一个小村,村子并不大,三五十户人家,庄主李姓,所以那处村落被称作李家坳。”
  话音刚落,对面山坡上露出一个脑门,紧接着,一个壮汉带着两三位随从催马走上坡顶,那人脸色姜黄,但眼睛很大,眼神很犀利。
  他穿着一身皮甲,没有戴头盔,左手拿着锅盖大小的一个小圆盾,右手拎着一根铁鞭。小圆盾上还扎着几支崭新的箭杆。此人的随从拎着几张弓,可是弓上并没有搭箭,看样子,这伙人仅仅做出了一个准备攻击的姿态,就让坡顶上的斥候边射箭边撤退了。
  时穿轻轻摇摇头:“居然是病尉迟孙立,果然凶名卓著,仅仅带两三个随从,就让咱们四名大将退下了山梁——人家还没做出反击呢。”
  旁边的大将轻声搭话:“据说梁山泊十二指挥使里面,青面兽杨志的武艺排第一,玉麒麟李进义排第二,这位孙立排名第三。”
  这位大将想说明的是:病尉迟孙立在梁山泊是数得着的人物,这样的人出现,难怪四位大将不战而退。
  这个时候,几位斥候已气喘吁吁的跑了下来,为首的大将拱手汇报说:“承信郎,李家坳里面旌旗招展,藏了不少人——大约就是梁山贼的队伍。”
  时穿并未回答这名大将,他眯起眼睛打量孙立,对面的孙立也在打量这支队伍,这时候,散布在四处的大将开始向时穿聚拢,但他们返回的时候,都远远的绕开孙立所在的山坡。
  孙立没戴头盔,他的头发胡乱地扎在一起。刚走上山顶时,他似乎也被坡下这支队伍呈现的奢华吓了一跳,他嘴角浮现一丝嘲讽,眯起眼睛,目光从一片银亮的胸甲上扫过——这时,雷火兵已经五人一队,依托马车派出了空心方阵,警戒着四个方向,而其中一队火枪手已经爬上了对面的山坡,并在坡顶寻找掩体,警戒着队伍的后方。
  与此同时,散布在周围的二十名大将都在快速向谷底集中,那些大将们也都骑着马,可是马匹的状况良莠不齐,有的马很矮小,跑动起来并不快,似乎原本是拉车的母马。而整个队伍中,真正的战马并不多,唯有当中一名身材高大的汉子骑着一匹同样高大的马。
  见到这匹战马,孙立陡得瞪大眼睛,目光中露出掩饰不住的贪婪——他是马军指挥使,胯下这匹战马也是千挑万选的,平常在梁山泊中,这匹马也算数得上的雄峻,但与对方的战马一比,那简直是驴了。
  骑在马上的那名壮汉并没有顶盔冠甲,他穿了一身与孙立几乎相同的皮甲……嗯,皮夹克,手上随随便便抓了一根笔管细的长枪,枪头上沾了不少泥巴,从使用状况来看,这杆枪在对方的手中似乎不是被当作武器用的,它更像一根探路杖。
  孙立又把目光盯在对方的战马上,这匹战马是枣红色的,肤色微微发亮——这是匹阿拉伯马,马被印度仆人照顾的很好,由于经常刷洗,皮肤显得油光发亮,鬃毛也梳理的很好。
  这匹马足足比孙立胯下的战马高出半个马脖子,它的骨骼粗大而匀称,如今屹立在谷底,战马显得不急不躁,正悠闲的用马蹄刨着地上的土,时不时的仰起脸来,冲马背上的时穿喷个响鼻——曾经的马俊指挥使孙立知道,这说明这匹战马跟马背上的骑士感情很好,能快速的响应对方的指令。
  古代人见到一匹好马,简直比郭美美见到了兰博基尼还激动,孙立望着那匹战马垂涎欲滴,他又把目光转移到马背上的骑士——哟,这厮可不好惹,我勒马站在山头,其他的大将都慌慌张张的准备武器,唯有骑在马上的这厮,一直反过来打量着我……这么久了,那厮的手稳稳的,一点不曾抖动。
  打量完时穿,孙立往身穿背后望去,他的手顿时一紧……有此理,这厮背后居然还有两匹好马,都被圈在马车附近……呀,见过兰博基尼后,再见到玛莎拉蒂,阿斯顿马丁之后什么感觉——孙立觉得自己的心脏都快从胸膛里跳了出来。
  此刻,马背上的时穿也在衡量孙立:“咦,这厮身上穿的东西好眼熟,呀,是我家生产的皮夹克……错了,我家只生产藏蓝色的皮夹克,如今被大伙儿当作船长服。没生产过这种黑红色的……呀呀呀,这厮竟敢盗版,剽窃我的设计,弄个山寨货来气我……见过盗版的,没见过这样当面盗版的呀,真正是无齿!”
  大将们聚齐了,一位大将弱弱的提醒:“总教头,上面给我们的任务仅仅是哨探,如今我么已经摸清了梁山水寇的藏身点,任务已经完成,还是撤了吧。”
  时穿反问:“撤?从哪里撤?”
  另一位稳重点的大将插话说:“要么奋力向前,冲出山口,不远处就是海州府的平地,我们可以召唤当地团练协助;要么沿路退回去,只是那样一来……”
  时穿随口补充:“只是那样一来,我们报告回去的消息就是过时的消息——梁山水寇只要冲出李家坳,一天之内就可以抵达海州南门。那样,等咱们绕路回去,估计他们已经开始围攻县城了。”
  大将们嚅嗫着没有说出话,时穿继续说:“向前冲也不妥,梁山水寇全是马匪,他们的战马比我们好,一旦冲到平地,等梁山水寇围上来,我们这五十个人连渣子都不会剩下。”
  跟随时穿的这二十位大将都是有过捕盗经验的大将,这时候他们虽然显得慌乱,但大将们越是处于绝境,反而兴起了鱼死网破的心理,不少大将已经开始整理随身物品,并准备好称手的武器,更有大将盯着坡顶的孙立,咬牙切齿的建议说:“总教头,对面只有三个人,不如你带我们冲上去,把对面那厮驱逐了,然后是进是退,我们全凭你的主张。”
  时穿点点头:“这是个好主意。”
  说罢,时穿也不客气了,他催动战马,胯下的战马迈着轻盈的舞步,不慌不忙的开始爬坡。旁边久经搏杀的大将立刻散布开,一手张盾掩护,一手持着手弩。那些没有手弩的大将则准备好飞刀、飞叉、飞枪、飞锤,并做出了投掷准备。
  山坡上的孙立哼了一声,似乎很恼怒对面这伙人的大胆,他回身向身后招了招,这一动作让部分大将犹豫起来,但时穿脚下没停,他提着那管“笔杆枪”,一手牵着马缰,控制着战马小心的避开山坡上的杂树,一路昂然前行。
  从坡后冒出的是没羽箭张青,他一见来者是时穿,马上低低的说了一句什么,孙立愣了一下,一点没犹豫,低喝一声,一拨马头,带着张青扭头就走。
  众大将一见对方回避顿时欢呼起来,有几位大将越过时穿抢先冲向坡顶……但那些刚刚跃上坡顶的大将们立刻慌乱起来,似乎想拨转马头往回返,紧接着,一支支羽箭飞来,几位大将的战马连续中箭,他们从马上滚落下来,战马则痛苦的嘶鸣。
  在一片人喊马叫中,时穿骑着马轻巧的跃上坡顶,此时,坡后已站了四位梁山泊将领,其中一位矮胖的黑汉子站在一顶杏黄旗下,旁边站着一位村秀才打扮的家伙。孙立也在旗下,指着山梁说着什么,张青则持弓在手,连续几箭射出,弓弦犹在颤动……
  当时穿出现在坡顶上时,张青扬着弓大喝:“梁山好汉全伙在此——汝等当我‘没羽箭’是泥雕木偶吗?”
  这话说完,时穿身边的多位大将们已经回身去扯披风,准备把披风扯到身前阻挡羽箭,张青知道羽箭对时穿无效,见到时穿出现,他也不射箭了,低低的冲孙立说了几句话,孙立转头冲那黑胖子嚷了一句什么,那黑胖子带着村秀才回身就走,孙立则一手举着盾,一手抓着单鞭警戒着。
  时穿没有追赶的意思,他冲孙立挥舞着笔管枪,笑着说:“我一直以为单鞭这种武器是小说中的武器,这玩意儿用在骑兵身上,巨大的反震力会折断使用人的膀子——你知道牛顿吗?‘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知道吗?我追上来,其实想看看你怎么使单鞭的?”
  孙立扬着单鞭,鼻子里哼了一声:“你上来试试就知道了。”
  说完,孙立嘲讽的看了看时穿的笔管枪。
  这时,被时穿忽视的张青见到时穿没有露出明显的追赶欲望,他身边的大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