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兴宋 >

第292部分

兴宋-第292部分

小说: 兴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种蜜蜡还有一个更通俗名称,叫做“琥珀”。
  在现代,琥珀其实不值钱,只要稍懂一点初中化学知识,完全可以用松蜡加工制作出琥珀。而加工过程中如果完全采用天然材料,那么即使采用现代仪器,也无法区分天然琥珀与人工琥珀的差别——现代中国市场上出售的“波兰琥珀”,一年的销售量相当于波兰五百年的天然琥珀产量,如此持续销售数十年,要真市场上个个都是天然琥珀,人类历史上所有的天然琥珀,拿中国来销售都不够。
  所以在现代,“天然波兰琥珀”这玩意就是拿来唬无知小妹的……哦,现在可以拿来唬辛兴宗。
  “东珠呀,生长在长白山黑龙江一带极寒冷的湖中,数百年才能长这么大,生长东珠的蚌壳需要用黑天鹅来辨识,当地采珠人家里都养着黑天鹅,春季的时候把黑天鹅放出去……”时穿绘声绘色的说起女真人编造的关于东珠的传说,心中不无恶意的想:我回家开个东珠生产场如何?可以迅速将东珠这种奢侈品贬值,那么,女真人手里剩下的、用来平衡贸易的奢侈品只剩下“人参”了……
  “总之,这玩意极珍贵罕见!”时穿总结说。稍停,他呼喊杨惟忠:“老杨,你手下出了大力,这玩意你先挑……”
  其实一说东珠,党项人杨惟忠已经知道舟上人是哪里来的了,他垂涎欲滴的望着匣中东珠,自言自语说:“原来是‘塔娜(女真人对东珠的称呼)’,果然晶莹透彻、圆润巨大……啊,更显王者尊贵。
  据说,辽帝冬春之际游猎时,强令女真人冒着酷寒,凿冰入水,采蚌取珠,以致很多女真人为此惨死江中,却一无所获,女真完颜部首领完颜阿骨打借助这股仇恨,起兵反辽,双方至今打个不停——这匣子东珠,真要送给辽国皇帝,换一座城不成问题……赫赫,怪不得你对那人下手呢,我要是提前知道对方携带如此多的东珠,也会下手的。“
  在女真族,采珠从来就是一项极端隐秘与专业的机构,清代规定只有上三旗(两黄旗及正白旗)的人才能采珠,为此还专门设置了“珠轩”这一特殊采珠组织……如果女真人一直延续这一保密措施,那么辽国皇帝逼迫的采珠人就是女真人中的贵族,难怪阿骨打可以借这仇恨团结各部女真人。
  “原来是女直……”辛兴宗明白了:“原来那个谜语的答案是‘金’……啊,不对,这事说不得!”
  “女直!”这个词,还念做“女真”。这是为了避宋真宗的讳,而缺笔写成的“真”字,但念法照旧是“女真”。
  灯谜是宋人发明的,宋人玩这个内行。只要稍稍给点暗示,宋人马上能猜出灯谜的答案。而只要智商正常的人,再稍稍一想,立刻能感觉到金人易装潜行至江南的诡异……可这种事确实不能说出去,更何况如今巨额财宝到手。
  果然,时穿任杨惟忠拣选了十颗东珠后,立刻将匣子递到辛兴宗面前,此时,辛兴宗还听到杨惟忠笨拙的党项语感慨声,翻译成完整宋语,杨惟忠说的是:“折福了折福了,这么贵重的东西,见一眼就是折福,没想到还能拿十颗回家……啊,这趟出战,值了我回家要拿几颗给娘子做件首饰,剩下的,跟附近部族买马,卖给时长卿的战马都是白赚……啊,我要换满坑满谷的战马……嘻嘻,嘻嘻……”
  “这个……”辛兴宗顾忌较多,他手悬在匣子上沉吟片刻,陡然觉得路过的士兵在张望,心中一惊,连忙闪身用身体遮蔽士兵好奇的眼光。稍停,只听时穿淡淡的说:“没关系,当时团结兵都在镇外,即使他们现在见了这玩意……”
  时穿的意思杨惟忠听懂了,他马上用党项语跟辛兴宗说:“这东西,整个大宋有几人认识?咱们要不是在陕西与辽人接触过,大约想到想不到,人世间还有这么大的珠子存在……放心,没人认识这玩意。”
  “刚才……”辛兴宗咽了口吐沫,艰涩的用党项语问:“你刚才听从时长卿指挥,对江上人动手,可曾想到如今?”
  “没想到!”杨惟忠大大咧咧回答:“咱家跟这个宋官接触以来,就没吃过亏,所以我想他也不会坑我。至于他让我干的,不就是动手杀人吗?咱家来江南,干的就是这活儿围官家干,为官人干,没啥区别。”
  “你倒想得简单!”辛兴宗将目光转向匣子,心思定下来后,炽烈的贪欲占了上风。他嘴角不觉咧到天上:“东珠啊,这么大的珠子,咱听都没听说过……罢了,为了这传世之宝,洒家做了!”
  辛兴宗的手还没有落下,孙立派出的使者已经赶到了,只听探马赤侯大声汇报:“大人,前军已探明,方腊军一部沿郎溪向建平镇开来,人数约十万……”
  第412章 以乌合之众战乌合之众
  “罢了!”辛兴宗不再犹豫,他随手抓了他一把东珠揣入怀中,看着打捞的渔夫抬着几个木箱过来,快速的闪避说:“舟中还有什么物事我不知道,也无须告诉我,咱不过是抓了个奸细而已,值当嚷嚷么?”
  想时穿当初一听对方的谜语,顿起杀心,如今看来,他能毫不吝啬与大家分享财物,说明他劫夺财物的心思是次要的,那些要求封存的舟中文卷档案才是动杀心的主要目的,而辛兴宗既然觉察到对方行动诡异,只要稍稍往深里一想,也能猜出对方随身文卷的大致内容——这里面水太深,还是躲避为上。
  不仅自己躲避,辛兴宗还用党项语提醒杨惟忠:“别管其他财物了,你要是不满意,再抓一把东珠赶紧闪人。”
  杨惟忠弄不懂其中玄虚,不过辛兴宗如此关照,做不会是害他,所以他也不客气了,张着嘴对时穿说:“还要,再给点。”
  时穿笑眯眯的将盛满东珠的匣子递到杨惟忠面前,杨惟忠学着辛兴宗的样子,随意抓了一把东珠,心满意足的跑到一边——他能不满意吗?在女真编造的玄妙神话中,东珠的珍贵是举世无双——金末,为与蒙古议和,金国皇帝将其所藏之稀世东珠尽数献予成吉思汗;明末,清太祖努尔哈赤为麻痹明廷而进献东珠,大获恩赏。
  和氏璧能不能换来十五城,这是一个没有实现的传说,但在中华文明史上,前后数百年间,“东珠”这东西却实现了买下一个国度的传说——蒙古人确实退兵了,金国赢得喘息之机;努尔哈赤则赢得了休生养息的地盘,进而赢得了整个中原。
  人世间,并不是所有的蚌都能产珍珠,地球上产珍珠的物种就那么几个,但在冷水系环境产珍珠,而且能生产鸽子蛋大小的珍珠……无论生物学家如何努力想象,也无法想象这种冷水蚌的生命力——在冷水里,它的新陈代谢该有多快,才能产下鸽子蛋大小的珍珠?这……这已经超出地球生命的极限了,简直太火星了。
  如今这种神奇的玩意就捧在杨惟忠手心,生产这种珍珠的蚌类,无论现代生物学家如何寻找,在黑龙江水系都找不到相关产珠物种的孑遗——居然一个剩下的物种都找不到,甚至连那物种的化石与遗骸,包括绘画图形,都找不到。
  这该是多么的珍贵?
  它是绝世奇珍!
  杨惟忠并不知道,此刻时穿心中正转动着念头,准备工业化生产“东珠”,很快这种“东珠”就会像现代的“波兰天然琥珀”一样,价格就比陶碗高一点点……估计等他知道的时候,准会哭出声来。
  打捞人员接下来呈上的是丝绸锦缎——估计这是那位“金大王”给自家兄弟顺便带的,甚至有可能是方腊赠送的回礼。但这些东西杨惟忠看不上,浸了水的丝绸要缩水、起皱,不值钱;至于另外的箱子,都是些文卷……杨惟忠只瞥了一眼,马上记起辛兴宗的提醒,赶紧闪到一边。
  这些档案文卷,时穿也没有马上观赏的兴趣,他站在那里回想了片刻——女真人怎么夺取宋代天下的,真相已经彻底被掩盖,现代人只能靠猜测。但金人夺取明代江山的事迹,却没有掩盖彻底——明代的城池多是被内奸内应打开城门的,其中还有很多官员的行为让人疑点重重……比如袁崇焕!
  袁崇焕是忠是奸,真相已经被掩盖,但只要经过一番兵棋推演,就会看的清清楚楚——21世纪美军快速反应部队,依仗无数飞机坦克,以及无数的后勤人员,才能做到24小时内“快速反应”。皇太极没有飞机,他是怎么做到每当袁崇焕调动兵力,稍稍露出防御缺口,他的兵马总能在数小时内,甚至是前后脚的出现在兵力缺口处?他又没有QQ,也没有手机,即使奸细当时就在兵力调动现场,等奸细打手机通知皇太极,后者集结兵力然后用飞机运送也需要时间……
  而事实是:皇太极的反应时间居然被美军快速反应部队还要快……他是怎么做到的?
  一次如此,次次如此……那么,既然清兵能在十六世纪做到如此“快速反应”,为什么两百年后,科技更先进了,面对寥寥数千八国联军,他们反而做不到了?
  除非明军指挥部里有清人奸细——但这还不行,还不够快。
  除非这些兵力调动是双方“事先约定”的,所以准备好的、且等在附近的清兵,才能适时出现!
  这些文卷当中,应该有宋代袁崇焕的存在……可惜现在不是查阅的好时机,现在最要紧的是迎战方腊。
  时穿深深吸了一口气,仰起脸来迎上回报的斥候,心中感慨:战争即将到来了,战争中的一方为了筹备这场战争,已经无所不用其极,而我方却依旧沉浸在“我天朝威武”的自大中,依旧把对方视为什么也不懂的蛮夷。我们拼尽全力,开动所有生产力也没能打垮的庞大辽国,正在这个“蛮夷”面前瑟瑟发抖——如此“蛮夷”还能是简单人物吗?
  狂澜,就要来了,大多数人还在梦中。如今,连京城卖菜的都在津津有味谈论“联金灭辽,收复燕云”的事,他们犹不知道,自己将引来一头什么样的恶兽?
  我能力挽狂澜吗?
  且顾眼前吧——时穿扬鞭,大声问后续斥候:“前方情况如何?”
  大路上,斥候往来不断,既有海州团练的斥候,也有两浙路团结兵的,时穿询问的当然是自家斥候,只听这位斥候大声汇报:“大人,情况很诡异,敌军为数众多,可是似乎无人统领,行动起来既无队列也无阵型,有人在走,有人干脆就地坐下……可他们确实是敌军,我军斥候靠近他们,遭到他们的追逐,人群中偶尔还可见到包红头巾者。”
  “乌合之众!”时穿轻蔑的喝了一声,但他回头看看自己的队伍,禁不住又喊了一声:“乌合之众!”
  此时,经过时穿身边的是团结兵……中的普通一员。方腊起兵之后发展极其凶猛,在很多地段中,官方势力与方腊势力犬牙交错,比如长江沿线已经有方腊大型船厂,可广德军依旧没有攻下。
  如今,两浙路大部州府已基本沦陷,方腊实现了对两浙路的事实占领,故此,两浙路团结兵已成为无根之萍,加上他们原先的部队覆灭在方七佛手中,如今这支队伍是在败兵与流民基础上重新整编出来的,虽然大宋富裕,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给他们配置上军服与武器,但他们的军容军貌,简直不堪入目。
  路过时穿的团结兵,大多数并没有把武器拿在手里,扛在肩上,有长枪则拖在地上,短刀插在鞘中,盾牌背在肩上,走起路来没个形象,尤其这时候,斥候往来不断,大战气氛浓郁的情况下,许多士兵脚步迟疑,神色惊恐不定。
  但这些兵还是好的,他们都是辛兴宗挑选出来的,后面还有更不堪、编制不清、统属不明、出生地难以确认的州县团练、乡兵、社兵——这些人还没进入梅渚镇,但他们的队伍已混乱不堪……
  稍倾,辛兴宗拍马赶回,问:“大人,打不打?”
  “打!”时穿毫不犹豫:“敌军情况有点诡异,哪怕是武力试探,这一仗也必须打得狠——我去前队,将军在后队照顾……”
  “战场选择在哪儿?”辛兴宗紧着问。
  正在这时,徐宁领着一帮参谋骑着马赶上来,时穿不等徐宁开口,一直打捞上来的货物,吩咐:“把这些登记入册,再登记一下打捞人员,回头好犒赏——记住,文卷不要打开,封存,等我回来。”
  徐宁马上问一句:“后勤兵是否参战?”
  时穿答:“敌方没有完整队形,恐怕打起来也没个章法,或许会不按常理冲击后队……”
  徐宁不等时穿说完,已经领悟,回身大喝:“后勤兵,分发武器,在梅渚镇设立防线!”
  辛兴宗急忙插话:“我团结兵的辎重部队,也归你管理。”
  徐宁点点头,辛兴宗急忙催促亲兵:“通知辎重部队进入梅渚镇,听徐统制号令固守;催促各队加快行军,咱们越早进入战场越好……大人,战场预设何处?”
  时穿斜着眼睛看了辛兴宗一眼,原本他挺瞧不起这群童贯手下——陕西精锐全被童贯葬送了,无数士兵躺在了战场上,尸骸无人认领,唯独这些将领活着从战场上归来,且个个升官发财的……但如今一看,辛兴宗的问话很内行,像个老军务。
  “就在建平镇吧!”时穿回答。
  一旁的徐宁立刻补充:“建平镇前有伍芽山,山虽不高,但山前平地迟缓……”
  “就在那里——来人,通知凌飞抢占伍芽山,立刻构筑炮兵阵地!”说罢,时穿转向杨惟忠。后者自从分了几个东珠之后,一直笑得见牙不见眼,这个时候还在晕呼呼呢。只听时穿吩咐:“杨将军,你的骑兵部队分左右两翼,在伍芽山背后列阵,听到号角立刻绕山杀出。”
  “遵令!”杨惟忠赶紧喊了一嗓子。
  辛兴宗不等时穿招呼,大声回应:“下官立刻催促士卒快行,尽早进入阵地。”
  辛兴宗现在是东南第三将,也是两浙路唯一的正式将领,他在时穿面前无需自称下官的,时穿对他也没有统属关系,如今他如此上道,一方面出于大宋以文御武的习惯,另一方面,刚才分给他的奇珍也起了点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在分享奇珍前,辛兴宗感受到时穿惊人的智慧,那种令他高山仰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