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兴宋 >

第323部分

兴宋-第323部分

小说: 兴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娘的,这是我的城市,这是我的家……”郭药师骂不绝口:“你家大人手伸过界了。哦,你家大人是替张觉叫屈吗?张觉的事,可不能怪我,抓人的是王安中,让王安中抓人的是你家皇帝哥哥。”
  城门楼那人哈哈一笑,大声回应:“郭大人,现在什么情形,人人都知道。若你家门口管制还这么松,无论这座城市多么坚固,依旧保不住你的家人。”
  “管那么多干甚!”郭药师话中有话:“我郭药师举涿州而归大宋,算起来我也对得起大宋。大宋今日抓去张觉,明日会不会抓我,如此行事,怎值得托付?如今王安中辞职,燕京百官心思不在汴梁,我常胜军能战则战,不能战则另寻他路——你家大人难道不知道‘独木难支’的道理?”
  城门楼上回答:“我家大人说了:哀求来的命不是好命。若大人不知道‘坐地起价’、‘待价而沽’的道理,那么我家大人付给你修城的费用,这座城市我家大人买下来了。
  但若大人还想取个富贵,那么,我家大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此城临海,即使事有不怠,我家大人可以坐船撤离,留下城市让郭大人寻买主,完全不影响郭大人的前程。但之前,请郭大人努力一下,或许只要稍稍努力,便是另一番面目!“
  郭药师稍一沉吟,马上催马进入三角堡与城门的廊道,边走边大声说:“有道理,你家大人说的对。不管怎么样,咱们都有个好退路了,如此,何不奋力一搏?……嗯,汝何人?”
  城门楼上那人大笑起来:“咱家,海州巡海水军统制、一丈青张横是也。”
  “原来是梁山贼!”。郭药师大笑着走进城门洞。身后,常胜军士兵犹豫许久,方才战战兢兢走进城内。
  城内的街道上挂了不少头颅,郭药师沿着青石板路骑马上了城楼,见到了一丈青张横,这是一位满脸横肉,甚至矮壮、皮肤古铜色的汉子。这汉子四十多岁了,微微有点小肚腩,以至于笔挺的海州海柄裹在身上有点变形,尤其是腰间的武装带,上面吊着的指挥刀将腰带坠在胯间,显得有点滑稽。
  郭药师比较注意张横的肩带,对方肩带上一左一右吊着两只手铳。郭药师从童贯那里听说过海州雷火兵的大名,陕西兵将们也常常谈起雷火兵攻击的猛烈,但整个伐辽战役中,雷火兵从未上过场——山东、海州雷火兵屡召不至,童贯的山寨版雷火兵视如珍宝,整场战役一枪未发,让郭药师不敢相信陕西兵将所言。
  郭药师曾问到山东那支正版雷火兵打死不到场的原因,被他问到的人表情都很古怪,郭药师许下重金才有人告知内情:大宋军队实行“大小相制”,“兵不知将”的潜规则。海州那支雷火兵完全有自己武装,作战开销从缴获中取得收支平衡。正因为海州雷火兵十分厉害,所以朝廷才要拆散它以便制衡——征讨方腊完毕后,时穿被调离海州,其属下得以升迁,这就是一种制衡之策。
  然而,拆散之后要再度使用,那就全看指挥官傻不傻了,前车之鉴摆在那里,谁也不愿自己立功之后遭遇闲置的待遇,而其余的参战兵将嘛……雷火兵是凶猛,可是因为养这支军队耗费巨大,所以他们抢起战利品来也很凶悍。当时,人人都知道辽国虚弱不堪,所以谁都不希望把雷火兵调来闹心。故此童贯直嚷嚷,绝不采取具体行动。
  童贯自己那支山寨版雷火兵还采用火绳枪模式,因为铳管制作精度不高,所以枪身很粗大笨重,制作的手铳也很山寨,虽然手柄雕龙画凤,甚至镶嵌象牙名贵木材,但因为管身与机械装置粗大,所以基本不能别在腰间。张横带的手铳则不同了,枪管很纤细,一支枪上有两到三根枪管,燧轮做的也很精致,火药池密闭的很好,填装火药后别在身上,无论怎么活动火药也不会漏洒。
  郭药师手指动了动,刚想要过手铳见识一下,张横随手递来一点卷宗,说:“你的管家不行,那些金人都是你管家放进来的,哦,我替你清理了。”
  郭药师吓了一跳,忙问:“没什么重要人物吧?啊啊,若是普通奸细,杀了就杀了,万一……其实也不能怪管家,咱开门做生意的,人要来库房验货,你还能禁止人看?那样的话,谁还跟你做生意?”
  张横嘿嘿一笑,发问:“若是金人来攻,城内那些验货的商人突然发作,打开城门放金人进来,你怎么说?”
  郭药师头上冷汗慢慢出来了,犹豫地说:“不至于吧?我家城门的钥匙都是专人管理……”
  “若是金人收买他呢?嘿嘿,如今形势比人强,总有些人喜欢顺风倒,所谓墙倒众人推吗,就是如此。万一有人心智不坚,开了城门放人进来,你一家老小可都成了金人的礼物。”
  郭药师汗如瀑布:“形势……唉,如今这形势,谁值得信任?”
  连郭药师自己都琢磨的改换门庭,他下面的人,谁不想着拿别人做礼物去讨好金人?
  “说到形势……”张横顿了顿,接着说:“我家大人收到消息,金人已过鸭绿江,一路顺风进入高丽王城,通义侯王侨兵败进入耽罗岛,只要一个月,金人就能从高丽搜刮到粮食。而从复州得到的消息称:金人正在向海阳调粮,粮食齐备后,就是金人出兵燕云的时机了。”
  郭药师腿一软,赶紧找了块石头,慢慢的坐下来,说:“金人惯于在寒冬出战,眼见冬天到了,恐怕……”
  “毫无疑问!”张横跟着补充:“我家大人想来算无遗策,我跟了他这么久,总见到他准确预判形势,他说金人今冬出击,绝对不会错?”
  “你——”,郭药师看了张横一眼,欲言又止。
  “我们不会直接参战!”张横不顾对方乞求的目光,回答:“伐辽之战,百战百败,甚至败得不可思议,根源不在士兵身上。说的更严格点,甚至不在将官身上。这一点如果大家看不清,即使我们力挽狂澜,那位败家子官家还会把家底折腾空,万一最后的家底空了,那真是无可挽回了。
  嘿嘿,你别插话——之前征方腊就很说明问题,我们打胜了仗,却遭到制约与制衡,如果我们不打破这种习惯思维,那么当我们势如破竹的时候,抢攻的、排挤的、制衡的,扯后腿,都会跳出来……
  我家大人说了,他要作战,那是为自己而战,不能替他人作嫁衣裳。所以要等到别人无法牵制他的时候,这才能出来。所以前期,只能你自己独撑大局,但你绝对不是一个人,我家大人为你准备了三万石风干鲸肉、两万斤奶酪、二十万石粮草,此外还准备了十万副刀枪,铠甲三千,以及百万箭矢。
  我家大人让我告诉你:武器、粮食管够,打光了还有。若事可为,那就尽力周旋,一定要撑到我家大人参战,若你实在撑不过去,投降前请一定提前打招呼。我家大人还说,你想转移家眷,或者失败后自家想要出逃海外或者回大宋,我家大人要船给船,要钱给钱,所以后路问题你不用担心,只管尽最大可能在金人面前表现,什么时候你觉得金人给的价钱合适了自己也撑不下去了,说一声,我们就撤。“
  郭药师摇摇头:“说笑了,我若战败,大宋能庇护我吗?哈哈,这话可能你自己都不相信!”
  “那就隐姓埋名!”张横笑得很欢实:“我家大人嫁了十几个妹妹,如今有九个妹妹的夫君,或者其夫家人做官,给你全家弄个户籍没问题,你搜刮燕云全境,隐姓埋名做个富家翁,后半辈子也能享福了。”
  郭药师点点头:“若是做个平常富家翁,在大宋是比金国好——在金国,金人只要看得好了,直接动手抢的。”
  张横随口附和,郭药师情绪平定下来,莞尔一笑:“张统制,你来了多少人?刚才放我进城,你不怕我近身缠斗,灭了你们全体吗——我可是带了五万人!”
  第447章 金人入侵了
  张横咧开嘴,冲着郭药师无声地笑了:“郭大人知不知道,咱家昔日曾是登州海盗,后来朝廷招降才成了官军。再后来随呼延绰剿灭梁山兄弟,战败降了梁山……”
  郭药师手按腰刀,笑盈盈看着张横,他觉得张横很无趣,这时候说这些废话做什么?
  张横吸了口气,继续说:“跟随梁山那会儿,咱家颠沛流离,日夕皆惊……每每回想起当初的日子,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那才是正常人过的生活。朝廷一番厚恩,我竟然辜负了,竟然毫不珍惜,唉……所以再遇机会让我不再四处流窜,咱家只好豁出这条命去报偿。
  嘿嘿,郭大人刚才说你有五万人,说过了,你顶多有三万人,但这点差别没什么,我只带了两百人,这城头上只有三十号人,不过,郭大人可以试试,杀了我,看看有什么后果?“
  郭药师冷笑一声:“我十二岁从军,如今五十三岁,杀人杀了四十一年,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可别轻易撩拨我?”
  张横笑眯眯的回答:“郭大人何不试试——我保证,你会死在我前头,你们全家会死在我后头。”
  郭药师眯起眼睛,周围空气顿时冷气森森:“说说,你打算怎么做?”
  张横哈的一声:“郭大人,套用一句我家大人常说的话:教人聪明可不是我的义务。你想知道结果吗?你试试就知道了,提前让你知道这种事,可不是我喜欢做的。”
  郭药师瞪着张横,后者依然不惧的冲着郭药师微笑,良久,郭药师笑了:“我们还是盟友啊……你刚才说的对,束手待毙可不是我的习惯,鹿死谁手总的试试才知道。”
  郭药师说的“试试”,可不是指杀了张横这件事。
  张横仰天大笑:“好,识时务者为俊杰,既然郭大人如此上路,那我不放提醒你一下——金人既然能视你这座塘沽为通衢大道,连你的管家都在帮他们,难道我们收买不了几个人手吗?”
  郭药师一个激棱,转过头去用凶狠的眼光挨个查看自己的随从,正想着何人可疑,何人有可能会被收买,只听张横继续说:“不过,郭大人,我既然跟你说过这条计策……你猜猜我下次会不会再使用?”
  郭药师气急败坏——你家大人聪明,也不能这样戏耍人吧。丢出这个问题,还让不让我信任亲信了?这不是坑爹吗?
  “盟友,咱们还是盟友,是吧?”郭药师不知道该怎么继续下面的话题,只反复念叨。
  “当然是盟友,我刚才说的还算数,郭大人只要知道,我们对你是坦诚的,我们决不干涉你的事情,只要求你拖延,争取坚守这座城市,直到我家大人决定出手,这活儿不难吧。”
  “好,成交!”
  郭药师依托塘沽城开始招兵买马,常胜军队伍迅速壮大到十几万人,这些士兵每月需粮十多万斛,除了军械由时穿暗地输送,粮食全由河东、河北供给。此时,道路因民变而难行,粮草经常断顿。官兵一缺粮就抢掠富户,拦路抢劫,挤占其他部队粮草饷银。当地官员、朝廷御史纷纷弹劾。道君见状,欲招郭药师回京,但郭药师借口军务繁忙,敌情严峻,拒绝上京。
  宣和五年十月,王安中辞职后燕京无首,朝廷于是下诏,令谭稹暂代河北宣抚使。
  谭慎曾是童贯副手,就是一般童贯犯蠢他在旁边拍手猛夸的家伙。这厮一上任,立刻将金国两个炙手可热的权臣都得罪了。
  先是得罪了凶悍的宗翰——按照宋金协议,金国拿了宋朝廷20万贯钱,要把云中地区的朔州、武州、蔚州也特许给北宋。宗翰为云中都统,专门负责办理交割事宜。但遗完颜阿骨打驾崩,宗翰闻知金太祖归西的噩耗,急三火四地赶回去奔丧,这个事情就搁下来了。
  如果谭稹是个明白事理的人,这时候过去吊个孝,顺便提一下云中的事,也是个正常外交礼节。至少也要保持原状,等待宗翰回来再说。但谭慎一上任就急着做出政绩——他出榜文招纳三州百姓进入燕京,而后立刻向道君皇帝表功。道君皇帝脑子一热,下令谭慎派大军接受朔州、武州、蔚州三州……哦,顺便驱逐虎狼般的金国大军。
  宗翰得知消息立刻怒了——其实原本金国是要交换三州的,但国与国交往,总得有点彼此尊重不是吗?提前过来打一声招呼,你谭慎会死吗?
  宗翰立刻向金太宗吴乞买表态反对交换,理由是:南朝不讲诚信,多次破坏盟约,招降纳叛,从张觉那里缴获的文书看,宋国还图谋颠覆我大金政权;二来朔州、武州、蔚州地势险要,假如我们交出去了,宋人攻来,如何守御?三来,辽国残余亡金之心不死,三州险要,乃是辽东之匙,不可丢弃。
  其实最后一个理由纯属胡扯——当初签订协议,收钱的时候你怎么没想到三州是“辽东之匙”?
  金太宗对宗翰的说法不置可否——主要是吴乞买这人是个只干不说的家伙,如今军粮未能齐备,自己刚登位人心不稳,他觉得过早表态毫无意义。
  稍后,宗翰心生一计,军粮凑不齐不是吗?让二太子宗望去向大宋讨要赵良嗣答应给的那二十万石军粮。之前这批军粮只交付了不足五万石,把剩下的军粮讨齐了,攻宋的粮食就齐全了——谭慎果然给金人送来了开启战争的把柄,他不屑一顾地回答:一朝天子一朝臣,赵良嗣答应的军粮,你找赵良嗣要去,跟我没关系。
  宗望气急败坏,去信质问:赵良嗣是以大宋臣子的身份,代替朝廷答应我的军粮。难道你不是大宋的官?你不代表朝廷?大宋欠我的军粮就该大宋给,现在你是负责的,把粮食拿出来……谭慎决定将宗望派来的使者叉出去,免得对方提的问题自己无法回答。
  十一月中,宗翰奔丧完毕返回中京,立刻鼓动宗望派军进入蔚州驱逐宋军——顺带缴获了北宋朝廷发到这三州的宣抚文件。稍后,金国指使西夏进攻北宋控制的武、朔二州,还攻取了北宋应州所属的飞狐、灵丘两县,并明确宣布:宋朝廷别想要云中地区了。咱们不还了!
  腊月底,道君皇帝罢免王黼,罪名是“勾结内宦梁师成”,蔡京第四度复相。稍后,道君皇帝觉得谭慎做事比童贯还不靠谱,云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