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兴宋 >

第338部分

兴宋-第338部分

小说: 兴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枪夸手们大多穿板式无袖胸甲,带大檐范阳帽,而范阳帽的帽盔帽圈部分采用金属网定型,这种金属网对弓箭有简单的防御作用,加上火枪射程远,逼得金人只能在弓箭射程之外仰射,故此大多数宋军遇到劈面射来的箭矢,只是稍稍低头,用帽檐与帽盔部分拨开软弱无力的箭矢。
  相持片刻后,金人见到只挨打不能还击,部分金人勇士大呼小叫地催马快速冲进射程内,迅速放几轮箭,而后拨马就走,可是排枪射击的密集火枪阵,令这些最勇敢的金人往往无法全身而退……
  这是一场典型的宋军战法与金人骑兵战术的对抗。
  即使没有火枪存在,明确战斗目的的宋人也能与金人打个不相上下。真实的历史上,金人与南宋的战争均是败多胜少。而双方最后之所以终战,一是因为南方百姓不愿承担战争费用,而是因为宋高宗不想接回自己的父亲与兄长,来威胁自己的帝位……
  而更隐蔽的原因是,北方百姓已经彻底厌弃了赵家皇室。宋军反攻之后,他们进入的是一片充满敌意的故土,从而导致补给压力增大,战争费用直线上升……对此,宋朝廷采取的措施是增加百姓的民夸族意识,即“华夷之辨”。而如今,时穿采取的措施是:限制皇权,让这江山社稷,百姓也有份!
  如此一来,宋军的正攻法配上火枪的威力,加上旺夸盛的战斗意识,越打宋军士气越高,越打宋军越熟练,越打宋军气势越旺,而金兵的士气越来越低,敢于催马冲入射程的勇士越来越少……
  双方战至中午,东路宋军仍在缓步推进,这个时候,又一路宋军自东而来,而时穿已经击溃正面之敌,推进到金人营门口,嚣张地堵住金人家门,又是炮轰又是投弹,似乎准备一战定胜负。东路的金兵稍一犹豫,新来的宋军已加入战团,这伙生力军开火之后,战斗了一上午的东路宋军不肯退下,顿时让这路宋军的火力密度加厚了许多,金人的伤亡急剧增加。
  金人崩溃了。
  这伙已经出营的金人,队伍中的勇士基本死夸光光,见到宋军持续来援,营寨危不可保,几名燕云奚人付从军拨转马头,直接向自己家乡方向奔逃,这几个人的行动立刻引发雪崩效应,更多的女真人,契丹人加入其中,想着北方“转进”
  ……
  雪崩效应继续扩散,营中的金兵也开始出营,乘着宋军尚未合拢包围圈,催马向北方奔逃,这些金人多数带着大包小包,还有些金人马背上驮着妇女……但多数情况下,没走多远他们就嫌妇女拖累了马速,顺手将妇女推下马背,自己继续逃亡。
  时穿并没有与东路宋军合拢,在他看来东路军打得不错,不如任由其发挥。他下令全军稍事休整,让炮管枪管稍稍冷却,立刻马不停蹄地攻击金兵大营。这时候,呼延绰终于带领内河水军赶到。
  内河水军的船只多数是海鳅船,其中还有几艘铁甲船。这种船采用热铆技术铆接铁板拼出船壳,再用宋人具备的水密舱技术增加船的浮力,用宋人具备的轮桨技术提供动力。因为船身坚固,船上可以装载更大的炮体。
  呼延绰紧赶慢赶赶上了战争的尾巴,不甘心做旁观者的他立刻用旗号通知时穿,自己将用铁甲船上的巨夸炮轰击金人营寨,这个时候,宗望带领撤出汴梁的军队也赶到了河岸。但他们只能做旁观者。
  这时候的黄河已经是一条悬河,河床高于地面数米,呼延绰在河上攻击不到靠近河岸行走的宗望军,但对于攻击对面数里外的固定营寨来说,几轮试射后便可以进行视距外打击,坐于铁甲船上的呼延绰对于这种状况,乐不可支地下令:“木船注意警戒河岸,封夸锁河中,铁甲船试射……嗯,时大人怎么说的,45度角射程最远,咱先来个45度角射击,看看洒家的巨夸炮能射多远?”
  铁甲船上只有两门大炮,除此之外,船身两侧还可以搭载四付神火飞鸦发射架。这种铁甲船搁现代,也就是小炮艇的水准,且火炮射击频率不高,火力稀疏,没哟足够的保夸镖护卫都不敢出来见人,但在宋代绝对是无敌的存在。
  随着呼延绰的命令,巨夸炮扬起炮口,呼延冲用两根指头塞住耳朵,冲炮手点点头,炮手背过身去,猛一拽火绳,轰隆一声,巨夸炮尾部泻夸出的尾焰立刻笼罩了整个炮位……
  近距离这声爆响格外清晰,赶来河堤上观察敌情的宗望脚下一软,卧倒在江岸上,紧接着,远处腾起一股火焰,烟雾周围是飞舞的人体与战马,过了许久,方有隆隆的爆炸声传来,这爆炸声仿佛闷雷,让宗望心慌意乱。
  先锋银可术也在场,他喃喃自语:“这就是霹雳火吗?我经过登州时,曾想打探霹雳火的真相,可是登州联户联防,盘查的很紧。我数次借故进入登州碉楼,未曾见到霹雳火布设,倒是听说这玩意生产困难,连童贯军中都很少装备。”
  宗望苦涩地笑了:“既然生产困难,那么这些东西就不是一天能够造出来的,他原先一定藏在哪里,只等今日亮出来……你我都被骗了!”
  银可术回答:“我离开宋国的时候,曾经强要了登州一艘船,还让海阳进行仿制,但那艘船上没有布设雷火……居然,我被他骗得好苦。”
  宗望艰涩地说:“全大宋只有两个人在防备我们,张叔夜与时穿,如今时穿再北岸,咱们要去战张叔夜,张叔夜那厮会不会也有雷火炮?”
  银可术想了片刻,突然说:“姌和吧。大宋皇帝好骗,这个人却把我们骗了,即使我们打败张叔夜,时穿依然封夸锁黄河的话,我们还是回不了家。”
  宗望咬牙切齿:“不可能姌和了呀,张叔夜与时穿不是软弱的人……罢了,全大宋只有他两个在准备战争,其余都是废柴,咱们这支军队拿不下这两人,大宋境内却可以往来纵横,咱们不如避其锋芒,去别的地方搅乱他们阵脚,张叔夜如果追赶,咱们或伏击,或逆袭;他们不追,那咱们就以战求和。等咱们把大宋搅乱,我不信大宋皇帝不求和?”
  第462章 终结之战
  银可术想了想,赞同说:“也是,咱们纵横河北,没有那个县城敢在咱们面前抵抗,大宋的城池虽多,但我们的马更多,此去南下,一路上所有的城池都是我们的牧马场,等到大宋皇帝慌了神,他会把时穿杀了先给我们。哈哈,只要时穿一死,从此后凡是抵抗我们屠杀的,都是大宋的罪人!那以后大宋就是我们的锋柜与粮仓,咱们缺钱缺粮了只管来取……”
  银可术说罢,指一指前方不远处:“我记得咱们的探子曾绘制过一份地图,前方不远处就是酸枣,酸枣附近是著名渡口延津,宋国汴粱城依的河运,酸枣沟通河北与宋人的京师,繁华无比。
  最重要的是:滑州属于京西北路,酸枣属于京麓路。张叔夜敢于进入京西北路,不见得敢进入京麓路,那样的话,他就等于直接挑战大宋皇帝了。所以,此时此刻酸枣一定没有防备,咱们攻取酸枣,取酸枣之粮解眼前之困,而后南下牧马……“目的地有了,大致攻击方向确定,宗望挥鞭下令:”全军转向,目标酸枣。“
  金人大军转向,大军走不了多远,眼见得酸枣在望,忽然一声霹雳响起,大地哆嗦了一下,一股火焰将在这烟柱腾起,爆炸处一名金人身体被掀上半空,战马受到惊恐,嘶叫声响成一片。
  宗望大惊,忙问:“可是宋军围上来了?”
  荒野寂寂无声,金兵茫然四顾,找不到敌人。停了片刻,宗望问银可术:“宋人的炮似乎响两下,一声是开炮的动静一声是落地的炸响,可我怎么听不到另一声响?”
  正说着,几名金人拿着爆炸的碎片跑来,急忙向宗望汇报:“附近的士兵说这爆炸是从土里来的,直接在土中炸响半空……大人你瞧这是爆炸的碎片。”
  爆炸的碎片是几块碎铁,触摸起来还很温热,这些碎铁片棱角尖锐,许多地方还带着血迹,似乎是从人体上抠下来的。宗望端详半晌,疑惑难解,只好简单的评价说:“既然有铁,说明这是一种武器……唤那几个南人来,问问这是什么?”宗望这要是找明朝书生询问,即使当时火药已经普及但这种奇yin巧计不是书生们学的,书生给出的答案一定一套五行相生的理论,讲述这东西从土里出来,五行属土,克制他只要黑狗血就成……
  但宋代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书生们读到的印刷品很多,几位书生彼此一商议,大致给出的答案居然很靠谱:“这是一种雷火……在下曾经取过景福宫,当今官家释放的雷火就是这味道,对了,叫做硝烟味。如今大多数爆竹都是用这玩意制作。雷火既然能做爆竹,大约也能做土雷,只是在下琢磨不透它怎么点火炸响。”
  宗望询问:“雷火?附近这一片擅长制作雷火的,除了密州凌氏,海州时穿还有谁?”“那就多了,咱大宋枢密院的火器房就设在祥符县,祥符县在汴粱城南端,距此并不远,其中有火器工匠三万。而我大宋百姓每年消耗爆竹量不少,附近几乎每县都有爆竹坊存在。祥符县工匠,临到老了,从枢密院出来,自己有钱就会自家开个作坊,从火器坊凭老关系领点碎料加工制作爆竹。那些没钱的老工匠,也会被有钱人请去……”
  几位书生唠唠叨叨讲述着火器坊的秘闻,宗望与银可术彼此对望一眼,宗望挥挥手命令军队继续前进,稍后,又去询问那名书生:“祥符县防卫如何?”这话才说完,又听到轰隆一声炸响,宗望急问:“怎么回事?”“土雷又炸了!”金人士兵用刚学会的新词回答。
  “继续前进!”宗望大喊,旋即,他回身对几名书生说:“你们刚才几次说到‘大宋’,哈哈,你们不是说‘宋国气运已衰,如今王气在北’吗?什么大宋明明是弱宋、衰宋,我就不信,凭几枚土雷就像阻挡我大金的铁骑,前进,避开道路,从田野前进。”
  可惜宗望遇的不是几枚土雷,是数也数不尽的土雷。
  这土雷不是时穿的作品,是大宋工匠本身的明,而他们正是酸枣百姓布设的,指挥他们布设土雷的是苏轼庶生子苏迈。
  苏迈以前一直附从粱师成,做粱师成的帮闲讨生活,粱师成被罢黜后,因仰慕苏迈老爹的官员多,而且如今逐渐有点小势力,苏迈便被安排出京,做酸枣尉这一任命原本生在夏季、金兵退走后出现,那时候还会出现一诗《送苏迈尉酸枣》,诗曰:酷暑日逾退,凉风生早秋。翩翩苏公子,一官不远游。仕养两得意,人生复何求。骏马如飞星,锦带垂吴钩。
  到邑嚣忪少,官闲吏兵休。还当有佳吟,吟到黄河头。
  但现在因为时穿的搅局,汴粱城南门提前开放,待在京城的官员人心惶惶,都想逃离这座城市,而苏迈失去收入生活困窘,许多自认为苏轼弟子的官员便加快行动,使其提前得到任命。
  苏迈的父亲是制科状元,平生喜欢摆弄机械玩意,据说他是龙骨水车以及摄影的银版技术的明人,作为苏轼晚年一直陪伴父亲的庶生子,苏迈也喜欢研究这些东西,他获得任命后,自知酸枣兵力不多,不可能抵挡金人的攻击,想起时穿的火器传闻,便召集县里工匠想要仿制相应火器。
  苏迈的举动并不是特例,战争比十所大学更能推动生产力。眼见得金人肆虐,各个县隐约听到一点传闻的,都在加紧开火器,只是苏迈家学渊源,知道研究的方向而已。在仿制枪管失败后,苏迈听某老匠师说:凌鹏主持军器监时曾谈到一种一踩就响的“炸雷”
  他马上觉得这种不需要兵力,埋在地里就能阻止敌军行动的武器,正适合酸枣的情况。
  接下来一切自然顺理成章了苏迈不求攻敌,只求敌人不来酸枣骚扰。他也不知道埋设地雷的禁忌,这玩意给百姓埋设后,完全不管什么雷区安全区,以至于事后连埋地雷的人都忘了埋在那里结果地雷埋得无处不在,连自己都不敢出城了……
  俗话说“乱拳打死老师傅”这种埋地雷的活儿让时穿来做,绝对是有迹可循,至少也要给自己留出一条明显的通道,来保障今后的出行安全,但现在做这事的是苏迈。苏迈过去从未做过行政官员,只知道把活儿交给百姓,百姓有的认真、有的应付差事有的担心自己家园,有的关心自己的果园。结果地雷埋得毫无规律……以致于战后数年,酸枣都成为禁忌之地,农夫不敢下地耕作,小商贩不敢走街串巷。
  那些做事认真的喜欢把地雷埋得让人找不着,他们布设的地雷,地面上看起来毫无异状,甚至还有马蹄印鞋印,但等你踩上去,立马就会现不对:而那些做事马虎的,就把地雷搁在地上,上面堆一堆土,谁一脚踢上去,那就不是咣当声了:而有些人喜欢恶作剧将地雷的一头绑在树上,另一头拉根细绳栓另一个树上,这种方娄布雷,稍大点的野兽拌上去就是一响。
  更可气的是,地雷质量良劣不齐,有的地雷拿刀砍都不炸,而有的地雷,连旁边的爆炸都能触响。因为埋设地雷的百姓个人爱好不一,偶然也会生误炸现象,比如某猛安士兵刚刚接近一片果林恰好果林的主人特别爱惜自家财产,在果林周围埋设的地雷数量多了点,碰巧有几枚地雷是采用甘油地雷,钝化不彻底,炸药过手敏感了点,金人的马蹄震动立刻引爆了地雷,结果,一谋克金人目瞪口呆的看着面前的果林炸成一片大火……
  这种状况持续没多久,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金人受不了了他们再度靠近河坝贴着黄河走……这会儿终于安全了,害怕爆炸影响河堤,老百姓都没敢在这里动手。
  可是贴近河坝行走,金人便那里都去不了了。天雷地火般的爆炸不是人力可以阻挡受够了的金人再也不愿重蹈覆撤,他们沿着6走走停停耳边时刻听到同对岸的爆炸声。等金人越过了酸枣……酸枣取得的战果早已被窥伺的百姓传遍四县八乡,附近各县立刻开始用人海战术制造地雷……
  这时候,时穿的攻击已进入尾声,宋宥不断来援,而金兵在这片土地上四顾皆敌,等时穿攻入金兵营寨,金兵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