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兴宋 >

第79部分

兴宋-第79部分

小说: 兴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项收益,别看我们地少,可咱家佃农,过的比方大户家好。“
  停了一下,管家纳什补充:“方大户的屋子在崔园南侧,他的屋子也是公子亲手设计的,整个崔庄除了崔小姐的土地,就属方大户土地第二。”
  此外,村中还有织布坊一座、瓷窑一座,村中大户都有参与,所以田土虽然少,但大家日子都还过得去,尤其是两座制作坊,一座棉布一座丝绸,附近的媳妇子都愿到制作坊做工,本庄的男丁娶媳妇从不发愁,不少人家中都是一妻一妾。庄户人家没那么多讲究,小妾多数都进入制作坊里挣钱,海公子此前曾经调笑,说崔庄的两座制作坊是妾室加工厂,里面干活的全是妾室。“
  看来,虽然上头政策不好,但大宋民间还是很富足的,这座小村落,在海州城周围的县乡中并不起眼,却也衣食无忧,呈现出一副享乐气氛——但这样的富裕,依然忍受不住上面的盘剥,上面的搜刮手段该有多么酷烈?
  时穿背起手来,摆出一副地主大老爷的模样,跟他的佃户聊了几句,摆手让他们退下,佃户家的媳妇子端来几盘果脯,这是时穿自己果园出产的,老管家则拎来几瓶果酒,并搬来账本,让时穿审阅:“大郎,海公子酿的果酒一直没有对外销售,果园里只往外卖果脯,以及新鲜的水果,这几年果酒越来越积存的多,如今海公子走了,施家那里头是否按照常例,送去一批果酒应酬?”
  时穿询问:“往年这些果酒是如何走账的?”
  第150章 时园的产出
  管家纳什拱手:“往年这事都是穆顺负责,这座宅院也是打着施衙内的名义过来照料的,主人,我曾听说:家中自己酿的果酒,无论品种是什么,每瓶都计价一百文。因为是自己吃的酒,虽然偶尔也送亲朋好友,加上海公子跟连续几任知县交好,所以庄中从没人来征酒税,没有税收的话,果酒卖多少钱海公子并不在意,这上面收益也就是让果农有个好收益罢了。
  一般水果成熟的时候,都是佃农家姑娘女人采摘烂果子,揉碎、做浆、酿酒,酿出的酒每瓮三十斤,计价一贯一百文,施家——无为军施大老爷那里,每年秋末的时候,酒庄要送去三百瓮,每瓮计价三贯,无为军施老爷虽然不付钱,但海公子会从施家账上划出这笔钱来分给酿酒的农妇。
  往常,酿酒的姑娘们一年下来,约有十贯左右的收入……如今海公子一走,我们再给无为军施大老爷送酒,恐怕从施家收不到钱了,主人,今后你打算把酒庄如何处理?“
  “哦,这种情况持续几年了?”
  “六年,八年前海公子建立了这片庄园,然后花了两年培育果树,以及教导这些妇女们酿酒、制作果脯,每年水果成熟的时候,我们会从崔姑娘的佃户那里雇用百十号人来帮忙。
  海公子工钱给的很丰厚,酿酒的姑娘们精心,加上海公子独特的配方,先进的设备……所以这‘施家私酒’虽然从不在市面出售,每年出产量也不多,但它在海州各界也小有点名气。如果现在我们突然中断酿酒,虽然这酒的收益不高,可是佃户果农们,恐怕要抱怨了。
  啊,其实,维持下来也不好——这酒如果对外销售的话,咱家二十亩果园,果子一粒不卖全酿酒,出产的酒量也不大,等应付酒税之后,恐怕酒庄不仅没收益,还要往里面贴钱。“
  时穿沉默片刻,又问:“村里的情况怎样?”
  喘个口气,管家纳什继续补充:“这座崔庄,庄中心是崔姑娘居住的崔园,村里数她家的院落最大。而崔园东西南北,分布着四座石屋。南边是方员外的方园、以及稍小一点的是余园——余员外的土地数目排行村中第三;海公子居住的这座屋子,是小型院落;咱的院子后面还有一个赵园,他的土地数量在村中排行第五。
  崔庄的中心就是崔园,沿着崔园四个角分布着我们这四座石屋,但这四间石屋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中间还分布着其余小户人家,以及四大家们的佃户——咱家因为人口少,佃户没有另外找地方住,平常都住的在这院子里,顺便帮助照看与打扫屋子。
  不过,海公子当然也在外面,在咱家的田地地头上,盖了几座佃户的院落,如今它们被当作佃户上工时,临时歇脚的地方,或者是仓库——农具仓库。
  当初,海公子将这个村落规划的四四方方,特别适合于防守反击,但可惜,后来迁进来的大户,也有些不愿把屋子安置在崔园左右,比如刘家的刘院,鲁家的鲁院……总共有六家中户,把房子建在我们四院的外围,但他们也不敢离我们太远,害怕万一有事孤立无援。哦,这六家虽然曾努力想聚集佃农,也建出一片属于自己的防御群,但可惜他们终究田地少……“
  时穿打断老管家的话:“村落周围,总共有多少农田?”
  “四千多亩可耕地,崔姑娘名下有一千六百亩;除此之外,村里拥有土地在五百亩以上的上户有一家,三百亩之上的有两户,拥有百多亩土地的中户有七八家——崔庄共有佃农约二百户,约一千三百余人。”
  “四千亩土地,一千多人的村落,平均四亩土地养一个人,似乎并不充裕?”
  纳什躬身回答:“主人,这里靠近海州,每年总有些大量的劳工去城中打工,咱村里的年轻人,大约也有百分之三十左右在城里学徒、务工,或者在店里当伙计。
  此外,村中还有几百亩的桑田,那座织造作坊每年出产丝绸若干匹。这座织造作坊,崔姑娘是大头,村里的上户方员外是二股东,海公子只在其中排列第三,当然,村中其余大户也都一个不落,全参与了‘搭并伙(宋代对股份制作坊里参股的说法)’,作坊里出产的丝绸,则由海公子全卖到日本——所以,村里人均土地虽少,但这个村落却很富裕。“
  时穿招手:“我知道了,嗯,你刚才说我们的酿酒设备很先进——带我去看看。”
  站在酿酒的炉子面前,时穿不得不惊叹海公子的创造力——这厮竟然费尽心思复制了一个微缩版法式黄铜蒸馏釜。这种锅炉体积不大,圆柱形的炉内膛,直径大约两米左右,也就比一个人稍高点,但因为半截埋在地下,露出部分,最高处仅到人胸前,而投料口的位置也就是独轮车的高度。
  比这种蒸馏釜稍大一点的蒸酒锅炉,在法国的小型葡萄酒庄最常见——无论现代与宋代。类似的小葡萄酒庄每年出酒量不大,但出产的绝对是决定私家酒,它们一般不上市公开销售,或者属于大富豪显示身份的标志——酿好了也自得其乐、自产自用……你觉得这玩意好,哦,那就听我的传说吧,咱俩不熟,你这辈子根本见不着这私家酒。
  看来海公子不想制造太多的私家酒,他制作的这尊酿酒蒸馏釜,比正常的私家酒庄的蒸馏釜还小一号。
  听管家纳什叙述,这黄铜玩意建成之后,酿造的酒除了用于送礼,基本上都让海公子自己喝了……大约海公子还没找到大规模栽培葡萄的办法,或者他很懒,根本不想改变什么,否则,他本应该在张家港这块地盘上,开创一个宋代的“张裕”。
  时穿转着圈观察这座酒釜,他的看很精心——当然,这座蒸馏釜制作的更精心,每一个配件都打磨的光滑,其每一个棱角都充满了现代工业的设计感,制作者真是用了他全部的心血,似乎将全部的怀念倾注到其中……抚摸着光滑的青铜炉壳,时穿禁不住喃喃嘟:“自产自用……哈哈,真是小意气——不就是忘不了吗?
  那时代真的令你如此念念吗?以至于奋斗十年,最终设计我上套,做了你的固定锚标,也要……“
  海公子的果园修建的风格,也有点现代农家乐的风格。其园林分为四块,每块果园种了三亩多果树,剩下的一亩多地,则修建了一些风格各异的别墅型农舍,欧式的,日式的、印度式的,现代简约的……啊,这些农舍现在都被当作阴干果脯的库房,但如果把果脯收拾干净,大约就是果园中的宋代度假屋了。
  果园中栽培的四种果木分别是:梅子、梨、山楂、杏子。各自划片培植,基于此酿出来的酒,是以大麦曲为主基,酒精度约在三四十度的果味酒——搁现在的观点来看,它其实是一种威士忌。而海公子把这种酒按宋代习惯称之为“露”——施家送往官场的梅露、杏露、梨露、山楂露等中度酒,因为口味独特,很受官员们的喜爱。
  悠闲的时穿窜到果园,还有心思品尝了一下老管家递来的酒,心中直揣测:明明是果酒,酒精浓度却这么高,这位海公子大约是没解决防腐剂的问题,所以才不得不提高酒露中的酒精浓度……或许,那位纯粹是在怀念,怀念过去的酒吧夜生活?
  背着手,又绕着蒸馏釜转了几圈,时穿问:“今年开火酿酒了吗?”
  老管家纳什摇头:“每年果子成熟的时候,海公子都会来这里住几天,如今杏子、梅子已经下市,犁子还未长好,山楂正好当季。媳妇子虽然把烂果子已经粉碎装坛了,但蒸馏这块,各种物料的投料比例,历来都是海公子亲自掌握的……主人这次来,我觉得捕盗不是咱们的主业,不如我们生火,开酿山楂酒吧。”
  “你说得对呀,自家院子里的事才是自己的事!”时穿随口答应:“招呼那些酿过酒的姑娘、媳妇,让她们上工……”
  “好咧!”纳什欢快的低声用印度语嘟囔:“生活,终于回到了原来的轨道。”
  随着纳什的招呼,不一会儿,库房里存放的各类果子立刻搬了出来,媳妇们开始洗干净双脚,跳进粉碎瓮里,用双脚踩烂那些经过“后熟”的果实……按照这座蒸馏釜的设计,从备料到酿制出酒,前后大约需要十天左右。
  准备工作刚刚就绪,穆顺押着一长串马车也赶到了庄园,纳什赶过去向穆顺汇报,时穿还在绕着蒸馏釜转,很是心不在焉问:“十天啊……哦,我带来的客人,都安排好了吗?”
  一名负责的佃户躬身回答:“东主,已经安排人伺候他们午饭,还告诉那衙役,说东主要留几天盘点账目,请他们先用饭,东主稍后出去坐陪……今儿夜里,那两位是否也安排在‘时园’住下?”
  “时园!”这个词听上多亲切啊。
  第151章 真正的藏宝
  时穿点点头:“酒糟做好后,要注满这个大锅,怕要花一两天的时间;搅拌这锅浆水也需要三五天,生火蒸馏也需要三五天,恰好我接的公差,也需时间打听一下曾癞子藏身处——你去给管家说一声,让他传信给城里,就说我正在追捕中,没三两天恐怕回不去了。”
  酒糟要做好不是一会儿半会儿的事情,之前,要对锅炉维修一番。以前这活儿是海公子的,现在只能时穿动手。找个理由支走了跟随的仆人、佃户,时穿关上了锅炉房大门,找个工具叮叮当当敲一下锅炉,让它发出点动静,稍后,时穿再转悠了几下,便随手掀开锅炉前的一块铁板。
  铁板下是一个向下的台阶,时穿四处看了看,又故意用手中的工具敲击了一下,而后端起一盏油灯,慢慢的走下台阶,向锅炉底部走去,并随手合上了铁板,关闭了这扇通往地下的门户。
  锅炉是半埋在地下的,每次投料前,海公子都要检查一遍炉体,兼带有维修的意图。因为酿酒的投料比例属于独家配方,加上摆弄这玩意也需要独门的技艺,出于大宋朝绝技不外传的惯例,投料前几天就是海公子独处的日子,家仆人们都知道这点,所以绝不来打搅时穿的行动,反而要特意拦阻那些没事来锅炉房窥探的闲人。
  走过地下盘绕的蒸馏管,时穿摸索着走到一块厚重的青铜板面前,他在青铜板上下左右摸了一下,只听“咯噔”一声,仿佛门的插销被解开了,青铜板后随即又露出一条向下的甬道,时穿缩着身子端着油灯钻进甬道口,而后从里面将青铜板复位。
  就着灯火的照耀,时穿从甬道上走下几节台阶,空间顿时开放起来,他得以直起身子走路……
  海公子在自己的庄园里栽培四季果实,是为了酿造私家酒,为此他每年有四次来到现在的“时园”,亲自监督果酒的酿制——其实是为了这座地下庄园,这里才是海公子真正的藏宝地点。
  顺着甬道走几步,时穿来到了一扇石门口,这座石门实际上是混凝土结构,但由于宋人不知道混凝土的特性,所以这座大门让宋人看到,顶多以为是通体的一块巨石打造。
  时穿将油灯放到地下,他伸了伸手,四处摸了一下,从黑暗中摸出一个油壶来,在门轴上倾倒了一些油,而后他弓起身子,用全副力量缓缓的推动了石门。
  石门开了,那里面隐藏着海公子十年的心血,也就是海公子临走时念念不忘,要求毁去的某些跨时代东西。
  时穿从地上重新端起油灯,走进地下石窟大门,他先是沿着四周走了一圈,将墙壁上的油灯一一点燃,整个地窟的面貌呈现在眼前,时穿望着左右,在昏暗中脱口而出:“真像一个防空洞,娘的,他十年分身在此,就为建造这么一座防空洞?哦,备战备荒?”
  应该说,海公子建造这座防空洞,似乎也担心被后人发觉其中蕴含的跨时代技术,他小心翼翼的完全按照宋代的风格修建地窟,整个的地窟格局就像埋设在地下的四合院,里面甚至按通常乡宅格局修了闺房、厨房、卧室、女墙、后花园,以及类似绣楼样的建筑,仿佛这就是一座宋人躲避战火的地下藏身点。
  地窟四周的墙壁是用巨大的石料建成的,时穿摸索着石缝,在黑暗中笑了:“这是古代修长城的配方,其实粘土加石灰再加一点陶瓷粉,用来粘合石料已经足够了,还要特意加上糯米汤、鸡蛋清——真是招白蚁啊。”
  据说北京城墙的建筑配方就是这种,又据说这种建筑配方完全可以媲美水泥……但其实,这种配方骨干还是“波特兰水泥”配方,其余的,不过是一些添加剂。
  地窟面积很大,海公子夸口说,他已把崔小清所住的崔园底下全部挖空了,但其实海公子并没有做到,他大约也就挖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