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铁器时代 >

第228部分

铁器时代-第228部分

小说: 铁器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小山,你抢夺武器是为了回乡报仇吧?”刘子光问道。
  “回大人,罪民罪有应得,没有报仇的想法。”白小山将弓箭还给侍卫,依旧低眉顺眼的说,眼中淡然,看不出丝毫仇恨的情绪。
  刘子光轻笑:“偷几件衣服就蹲了十年大狱,不想报仇才怪,你放心,我这里不是肥城县,也不是泰安府,你这些事情我不管,我只问你,你愿不愿意将功赎罪,还一个自由之身?”
  白小山依旧淡然:“罪民不敢奢望。”
  “本侯还没说完,你一身本领蹲在牢里未免可惜,不如投军报效朝廷了,眼下满清还霸占着我燕赵之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你虽是刑徒,也有为国出力的责任,本侯想建立一支队伍到满清境内作战,你们当中有特长的都可以参加,有功劳的免去刑期,有大功的还能混个一官半职,难道你们不想穿着官服回家光宗耀祖吗?特别是你,白小山,听说你娘孤苦伶仃一个人在家,受尽了乡间地主恶霸的欺负和邻里的白眼,难道你这个做儿子的就不想让老人扬眉吐气一回?”刘子光循循善诱,顺带着也将其他犯人的工作也做了。
  白小山坐了十几年的大牢,对官府早就失去了信心,但是眼前这位蟒袍玉带的年轻官员一席话,却让他感受到了希望,尤其是最后的一段话,更是刺到了白小山心中最柔软的部位。
  “娘亲,儿子不孝啊,让您老受尽了委屈。”白小山低声哭道,随即冲刘子光磕了几个头,道:“罪民愿意听从大人号令。”
  其他犯人也跟着磕头:“我等也愿意将功赎罪,在两军阵前为国效命!”
  刘子光满意的点点头道:“你们的战场不在两军阵前,而是在敌人心脏中,你们中的骗子、惯偷,飞贼都是难得的人才,如果这样的几个人组成的小部队在北京城一闹腾,恐怕康熙小儿的龙椅都坐的不安生。哈哈,你等先行回去等候甄选吧。”
  众犯人心潮起伏,给刘子光磕头以后离去,侍卫说道:“侯爷,您那个旅宋进口的测谎仪真的很灵验哦。”刘子光笑道:“什么测谎仪啊,就是一堆零件拼起来的玩意,唬人的,说白了就是心理战术。”
  刘子光早就想成立一支敢死队到满清境内去搞破坏,以此报复满清军机处先前的所作所为,不过手下缺乏合适的人选,敌境执行任务的危险性极大,他也不舍得派红衫团的精兵出去,所以才仿效曾经看过的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美国连续剧《加里森敢死队》的情节,从刑徒中挑选有特长的人组成小型的别动队,派到北方满清控制区执行任务,一来这些犯人的专长对口,二来也节约了人力,算是一种废物再利用,至于别动队人员的忠诚问题则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反正他们执行的任务都是低层次的,即使翻船了也影响不了大局,当然为了保险起见,队伍里还是要委派正规的南厂番子作为领队和负责思想工作的“政委”。
  山东的囚徒在满清统治期间都被强行剃发,所以不用另行剃头,照原样把散乱的头发结成辫子就可以了,再发放银子和武器,进行人员的协调配置,大体保证每个小分队中都有善于伪装和偷窃之类的专业人员,这样的小分队组织了若干个,分开训练后分派到不同的北方城市,彼此之间没有联系也互不统属,执行完既定任务之后就可以返回,连续成功执行五次任务就可以免除刑期,给予红衫团的正规编制,如果中途阵亡的话,给与烈士称号,风光大葬,家里也有丰厚的抚恤。但是逃跑甚至叛逃的话,南厂保证一定会将其杀死,以儆效尤。
  南厂甄选的刑徒,多是忠信刚烈之人,再加上临时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相信不会有多少叛逃之人,越是文化素质低的人越是爱国,每天给他们放《说岳全传》《杨家将》这些爱国主义的快书段子,当然还有刘子光的种种光辉事迹,搞得这群犯罪分子群情激奋,自以为是慷慨赴死的壮士了,恨不得立刻奔赴敌后,展开如火如荼的地下斗争。
  第四十章 北京
  刘子光从全山东发配到青岛工地的刑徒中挑选了二百人,每五人分成一组,经过简单的培训,发放了武器装备和经费,便派往了北方,与此同时南厂也派出了一部分精干的特工人员剃发易服之后潜往北方。
  南厂的特工人员和那些临时拼凑的“加里森敢死队”从人员配置到装备水平和训练程度都有着天壤之别,这些人都经过严格的训练,能说满语,熟悉满族人的生活习惯,身材相貌也接近北方人,武艺更是没得说,刀枪弓弩火铳都能使,还熟练掌握爆破技术,此次北上,爆破是重头戏。
  日升昌的胡大掌柜也没闲着,她搜集了一批人员交给刘子光,让他带去北方,说要给满人一点颜色看看,具体怎么安排却是保密的,刘子光知道胡懿敏记恨满人制造伪钞的一箭之仇,这些人员肯定肩负了颠覆满清经济的使命,事关机密他也不多过问,只是嘱咐南厂的番子头目将这些人安全的带到北方就可以了。
  此外北洋水师和红衫团也都派出了自己的侦察人员,他们的任务比较复杂,但并不危险,那就是测量河北境内的地形和渤海湾的水情以及天津卫的防御情况,为将来朝廷大军水陆并进作准备工作,一时间开往北方的谍报人员竟然有上千人之巨,这还不算锦衣卫和东厂系统的人马,上次被清人在南京闹出那么大的乱子,皇上震怒,责令众人还以颜色,各个系统都想借这个机会争一把脸,所以都把好手派了出去,明清之间边境线犬牙交错,百姓来往也很平常,所以互相渗透是很容易的事情。
  刘子光呆在青岛百无聊赖,于是抛下从人,对外散布说去了威海,其实带了几个人乘上快船,偷偷在天津塘沽登岸,然后雇了车马,渗透到了满清的核心地带北京城。
  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建造的,当初叫做北平,后来篡了侄子皇位的永乐爷把京城从南京迁到这里,改称北京,新建的宫城规制和南京一样,但更加高大壮丽,内城外面有一层外城,整个城池呈凸字形,满清入关以后,沿用了北京建置,城郭格局没有大的变动,所以对于北京的地形情报,南厂掌握的还算精细。
  北京城外城在南,内城在北,方圆十余里,内城有九座城门,外城有三座向南开的城门,东西各一座门,还有朝北的东西两个便门,城墙里面是土,外面包了一层砖,高大雄浑,比起南京的坚城来有过之无不及,内城外城都有护城河环绕,河宽十丈,深两丈,距离城墙十八丈,两岸用砖石驳岸,河上架石桥,城墙,瓮城、城门、城楼,箭楼、闸楼和护城河一起,组成了北京城坚不可摧的城防体系。
  刘子光一行人从永定门入城,这座城门是北京的南大门,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的城门楼子,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顶,面阔足有五间,高大的城门上挂着一块石匾,上面篆刻着三个沧劲雄浑的楷书大字“永定门”,斑驳的石匾表示着它的年头久远,应该是嘉靖年前的原品,这更说明了满清对明朝遗物的继承性和保护性,其实也难怪,本身文化严重贫乏,只知道看三国演义,打打杀杀的野蛮人来到物质精神文明都高度发达的地方,吸收还来不及,哪里还想得到破坏。
  永定门的城门口站了八个无精打采的绿营兵,穿着号衣,柱着红缨枪站在城门两侧,一个小军官坐在旁边打瞌睡,白色的红缨凉帽扔在一旁露出铁青色光溜溜的头皮,辫子甩在脑后,大茶壶和茶碗摆在脸前,一副百无聊赖的神情,永定门是北京的重要门户,没有重要的军情发生,这里并不盘查百姓,当然了,即使像盘查也很困难,毕竟人流量摆在那里,偌大一个北京城,每天进进出出的人不可计数,刘子光他们就混在人流之中,堂而皇之的进了北京城。
  刘子光艺高人胆大,当然没有剃发,只是在头上卡了个瓜皮帽,脑后垂了根马尾巴做的假辫子,换上了马褂,手里掂着折扇,乍一看就是个八旗贵公子,跟他一起善闯北京城的还有好兄弟扎木和,扎木和是蒙古人,而北京城内的蒙古人不在少数,他根本就不需要伪装,本色出演就可以了,另外还有红衫团中的爆破第一高手钟寿勇,当年的炮兵连长现在已经是参将身份了,他貌似忠厚的面庞下掩藏着一颗不安分的心,自从炸药被鼓捣出来之后,钟参将就迷上了这玩意,每天不弄上几响心里就不舒服,这次带他来北京就是为了让他好好过一过瘾,整整一马车的最新型炸药任由他使用。
  满人崇尚勇武,即使在京城内也可以佩戴武器,当然仅限于满族人,普通汉族百姓是没有这个资格的,按照礼部侍郎姜戌的理论,身为羔羊的汉人只要为高贵的满族狼们提供服务就够了,打打杀杀这些任务交给狼们就可以了。刘子光等人假扮成满洲人,腰间悬挂兵器也很平常,再加上他们的衣着华丽,一看就是贵族身份,所以无人过来查问。
  永定门的城门很深,走在里面有一种凉飕飕的感觉,常年得不到阳光照耀的地方总是这样阴冷,不过即使当刘子光走在了北京南城内的夏日阳光下的时候,身上那股阴冷的气息仿佛还依然存在,看着大好河山被异族人统治,看着同胞被人欺压,任何一个热血男儿首先感受到的都不会是这座城市的壮美,而是一种刻骨的屈辱和仇恨。
  从永定门进去,左右两边分别是先农坛和天坛等祭祀场所,再往前走才是东西南北纵横的胡同,永定门直线向北是正阳门,正阳门外的大栅栏地区是北京最为繁华的商业区,和南京的秦淮河夫子庙一代有异曲同工之处,商铺茶馆酒楼云集,米市、菜市、柴市、煤市、花市、猪市、骡马市、珠宝市,林林总总商铺数百家之多,当然秦楼楚馆也少不了,大栅栏铁树斜街以南,南新华街以东,珠市口西大街以北,煤市街以西的许多胡同里都有青楼,其中又以石头胡同、陕西巷、王广福斜街、韩家潭、胭脂胡同、百顺胡同、皮条营、纱帽胡同这八个地方的青楼最为出名,所以俗称“八大胡同”。
  刘子光他们携带了大量的炸药和武器,自然不能住在普通的旅馆里,南厂吸收了前东厂的一些资源,在北京城自然有自己的据点,刘子光等人辗转数圈之后,来到外城一条胡同里,找到一户人家,钟寿勇上前敲门,半晌,才有人在门后用韵味十足的京腔招呼了一嗓子:“谁呀?”
  “老家来人了。”钟寿勇撇着河南口音的北京官话说道。
  大门里传出金属落地的声音,然后是门闩抽出的声音,两扇广亮大门(注:四合院大门的一种形制,门框槛安装于中柱位置)吱吱哑哑的打开,一个形容枯藁的老者出现门口,枯瘦的脸上满是惊喜,身后还有一个卡在地上的铜盆和满地的水,想来是这老者扫地的时候听到敲门,一时激动才失手的。
  “老家的什么人来的?”老者问道,声音略略有些发抖。
  “七舅姥爷的侄女婿,来京城做买卖,还请您老多关照。”钟寿勇按照当年东厂定下的联络暗号回答道。
  “既然是老家亲戚,赶紧进家吧。”老者说道,随即将众人让进了院子,这是一座三进的院落,看形制不是高级官员的住所,装修也很差,墙皮剥落,院子里铺地的砖头被碎了,由于是多年不联络的老站点,刘子光等人不敢懈怠,手扶着兵器四下踅摸,听动静只有老者一人,这才放下心来。
  老者回屋取了半张发黄的纸出来,询问道:“不知道老乡们带了那半张纸没有?”这是东厂规定的暗号以外的联络凭据,一张纸撕成了两半,只有完全对接起来才能证明对方不是假冒的,刘子光示意钟寿勇取出联络信物,两张裂口处参差不齐的纸终于对接到了一起,老者感慨万千,哽咽着说道:“十年了,朝廷终于想起我来了。”
  刘子光严肃地说:“朝廷一直以来就没有忘记敌后潜伏的各位同仁,别说是你们这些暗藏的影子,就是一张纸,一条破亵衣朝廷都不会浪费的。”
  “大人所言极是,敢问这位大人高姓大名,官居何位?”老者问道。
  “达百户,你在敌后这么多年,东厂的保密条例都忘了么,不该问得不要问,不该说的也不要说,上官的名讳和官职是你随便问的么?”钟寿勇皱起眉头训斥道。这个联络站的站长名字叫做达文喜,是十年前东厂派驻北京的番子,官衔是百户,东厂当时在北京设立情报机构完全是面子工程,根本没有发挥过任何效能,经费也很紧张,时有时无的,多亏了南厂接受东厂驻外这一堆烂摊子之后,这些人员才重新收到维持经费,说来老东厂的衣钵大部分是被南厂继承了,魏忠贤的新东厂只是继承了个名字而已。
  “文喜知错了,还望大人海涵。”达文喜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赶紧低头认错。
  “达百户,我们都是南厂的番子,你叫我刘千户即可,这位是钟大人,这位是扎大人,以后我们在北京的行动,还要多多仰仗文百户呢,对了,文百户不妨将手下召集起来,咱们碰个头,商量一下行动方案。”刘子光说。
  “这……”达文喜不禁犯了难,这时大门又被人敲响了,声音急促而野蛮,刘子光等人立刻将手按倒了刀柄之上 。
  第四十一章 顽主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本书 返回目录
  “什么人?”钟寿勇压低声音问道,大拇指放在刀鞘的绷簧上,随时准备暴起杀人,达文喜哭丧着老脸答道:“是这条街上的恶霸,来讨债的。”
  众人面面相觑,这东厂潜伏特务未免混的忒惨了点,居然被地皮无赖敲诈勒索,追债都追到家门口来了,说出去真是难以置信。
  “文百户,你的掩护身份是什么?”刘子光摸着下巴问道。
  “回大人,卑职平日以卖菜为生,还有,卑职姓达名文喜,并非姓文。”达文喜一本正经的回答道,似乎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丢人。
  “嗯,不错。”刘子光很无奈的点点头,这时候敲门的声音更猛烈了,大门仿佛就要被砸碎一般,伴随着敲门声的是一个破锣般的干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